美籍華人裴先生找到在漢親人 同父異母的兄弟倆在蔡甸相見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出生於臺灣的美籍華人裴先生,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3月23日委託楚天都市報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26日,裴先生趕到蔡甸,見到了同父異母的哥哥。

  裴先生今年59歲,現在美國工作。他介紹,其父親裴家旭是漢口人,1949年前往臺灣,並與老家逐漸失去了聯繫。三年前,裴家旭在臺灣去世,生前他一再委託兒子到大陸尋親。裴先生說,父親在武漢的結髮妻子叫「裴大鳳」。

  3月24日,楚天都市報刊發《美籍華人託本報尋亡父結髮妻》的報導,當天就有多人打來電話,稱知道裴家旭親屬的消息。蔡甸區大集街南湖村70歲的裴生林稱,自己就是裴家旭在大陸的第三個兒子,他上面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大哥已去世,二哥現定居重慶,姐姐住在漢口。裴生林還說,他有兩個伯伯均已去世,伯伯的後人均住在漢口,就是裴家旭到臺灣前的家庭住址。

  裴生林說,裴先生所說的「裴大鳳」,其實是裴家旭父親的名字,可能是哪個環節搞混淆了。裴家旭的結髮妻子(即裴生林母親)名叫楊銀生,自丈夫去臺灣後就沒嫁人,一直住在蔡甸鄉下,直到1992年去世。

  南湖村80多歲的退休幹部劉家旺,自小就認識裴家旭,他證實了裴生林的說法。裴生林家的後院有塊墓碑,是1994年立的,上面刻著裴家旭和楊銀生的名字。

  26日下午5點多,裴先生趕到武漢,並迅速前往蔡甸。經過長時間交流,他確認裴生林就是其同父異母的哥哥。裴先生說,等他此次公幹回去後,將帶家人正式來漢認親。(束繼泉)

相關焦點

  • 美籍華人圓了跨國尋親夢
    美籍華人圓了跨國尋親夢 發布日期:2020-09-30 11:17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家族三代尋根未果,頭條尋人幫馬來西亞華人找到國內親人
    「廣東省,潮陽縣,鶴洋莊鄉」,馬來西亞華人莊漢信的爺爺將家鄉的地址寫在紙條上,希望子孫後代有朝一日能藉此回國尋根。  近日,在頭條尋人華人尋根項目的幫助下,莊漢信找到了廣東汕頭的老家,並聯繫上國內親人。「感謝頭條尋人和各位宗親的幫忙,僅僅一個禮拜,就幫我們圓了三代人的尋根願望!」
  • 失聯30年 印尼老華人尋找泉州親人
    昨晚7點多,在與記者越洋溝通時,年近七旬的印尼華人鄭天吉、鄭水來兩兄弟,難抑內心的期盼之情。原來,兩位老先生出生於印尼,30多年前曾陪同母親回故鄉看望生活在泉州的阿姨和表哥一家,此後因各種因素,兩家人失去了聯繫。如今,他們希望藉助本報,讓一家人得以重聚。
  • 華僑華人回國尋親關鍵全靠它……
    事實上,無論是罕見還是常見的姓氏,姓氏對於那些漂洋過海、遠渡重洋的華僑華人而言,往往是尋親成功的關鍵。特殊姓氏成美籍華人尋親關鍵74的美籍華人惲振宙,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鄉到美國生活,與親人完全失去了聯繫。
  • 大量美籍華人被遣送回國,既無中國籍也無美國籍,他們將何去何從
    由於種種原因,加之美國發布的撤僑令,大量的美籍華人註定要被遣返回國。這些美籍華人很多都是由中國籍轉成美國籍的,如今他們又要回到中國,這個時候就不知道他們這些「異鄉歸客」是作何感想了。不過有一點很明確的是,被遣返回國的他們,現在是既沒有原本的中國籍,也沒有想要的美國籍了。
  • 美籍華人3姐妹島城尋親 尋原"青島振業制杆廠"孫龍順
    三姐妹自右往左依次是:王雲芳、王蘭芳、王芝芳 三姐妹曾住過的無棣一路 4號     半島網5月6日訊(記者 劉延珉)「我們的三舅孫龍順先生,如果健在的話應該有80多歲了,分別57年來,我們全家人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他,如果有好心人知道他的下落,請務必通過半島都市報與我們聯繫
  • 美籍華人計程車上落下行李包 株洲司機拾金不昧歸還
    王先生從計程車司機鍾鐵軍手中拿到失而復得的行李包,很是感激。   紅網時刻12月15日訊(通訊員 龍躍 李國輝)「沒想到丟了的行李包還能找回來,太感謝計程車司機大哥了!」近日,一位美籍華人王先生帶著感激的心情來到了銀建巴士公司。   12月14日凌晨3時39分,王先生乘坐K5755次列車從上海到達株洲後,乘坐銀建巴士公司牌號為湘BY3235的計程車到達響石小區,下車時卻把一個雙肩旅行包遺忘在了車上。「我是從美國趕回來準備陪媽媽過年的。下車發現包丟了的時候真是急壞了。
  • 裴高才:黃陂「浪子」獻給黑珍珠的萬朵紅玫瑰
    //」這首《月之故鄉》,經中國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由項堃朗誦、劉秉義高歌,並向海內外現場直播後,幾乎唱遍世界所有華人居住地方,成為遊子抒發鄉愁的心中之歌。上為彭邦楨《月之故鄉》手稿,黃明忠收藏你可曾知道,《月之故鄉》的詞作者彭邦楨先生,是一位從湖北黃陂山鄉走出的美籍華人「浪子」詩人,他曾與美國黑人詩人梅茵.黛麗兒共同擔任世界詩人資料中心主席五年。
  • 美籍華人演奏家網上留言侮辱同胞,任何人都不能數典忘祖
    事件據「中國青年網」3月18日晚報導,在舊金山交響樂團演奏家劉韻傑發表「病毒中國產」言論後,美籍華人演奏家蔣逸文又發表了侮辱同胞的言論。認識一下蔣逸文先生是誰我們先看看蔣逸文先生是個什麼人物,蔣逸文1963年10月出生於北京,一個音樂世家。1977年,北京考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隋克強教授。
  • 「同父異母的兄弟」,「生孩子」用英語怎麼說?
    Pledge to do sth 發誓做某事Half-brother 同父異母的兄弟
  • 30餘家駐漢媒體齊為蔡甸文旅打CALL
    9月23日,由蔡甸區委宣傳部組織的駐漢媒體「走進蔡甸探文旅」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湖北日報、湖北衛視、長江日報、武漢廣播電視臺等30多家中央省市媒體的近60位記者,走進蔡甸,了解蔡甸。
  • 紐約美國歷史博物館首辦美籍華人展 回溯華人史
    中新社紐約11月20日電 (記者 阮煜琳)紐約美國歷史博物館正在舉行《美籍華人:排斥/包容》展覽,展覽以1784年紐約第一艘駛向中國的美國商船的故事為開端,講述至今。這是該博物館首次舉行該主題展覽,旨在探索中美之間歷時幾個世紀的相互關係。紐約美國歷史博物館館長露易絲?
  • 美國確診人數突破150萬,美籍華人掀起回國潮
    美國疫情大爆發,於是很多的美籍華人都想回到中國來,因為咱們中國是控制疫情取得效果最好的國家,相對來說也是目前最安全的國家。而且美國由於疫情的很多的工廠企業,還有一些娛樂場所餐廳都處於停業的狀態,導致大批的美國人失業,這些失業的美國人,還有哪些美籍華人就已經無法承擔起自己和家庭的一些日常開銷。
  • 美國失業率上升,美籍華人想讓中國負責,你想回就能回嗎?
    今年的上半年美國破產的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現在美國有47.2%的成年人失業,在這些失業的人,有上萬的美籍華人。相比美國,我國在面對疫情時,重點是抗疫,並且發布的措施有力有效,從容有序,在3月份大部分的企業就可以開始復工復產,別的國家都因為疫情GDP下降,我國卻一直以1%的速度緩慢增長。
  • 遂寧籍臺灣老兵後人代亡父找到大陸親人
    遂寧籍臺灣老兵後人代亡父找到大陸親人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兄弟倆為爭家產互相算計,誰能笑到最後
    《生死競賽》是08年印度年度最賣座犯罪驚悚片, 家族賽馬事業讓朗非和拉吉過著優渥的生活,性格迥異的兄弟,其實暗潮洶湧,鬥智、賽馬、軋車,還比馬子辣不辣,因為兄弟倆都不願認輸。
  • 華人自豪感的崛起
    無論是在美籍華裔還是在美籍非裔中,李小龍都有極高的地位,這與他的電影作品自然是分不開的。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部,當屬《精武門》。 精武門上映的時間,是1972年,其時的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華人的社會地位低下,除了少數華人躋身上流社會外,大量的華人只能屈居於底層。正是在種種壓迫下,華人對外族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只是受制於各種現實原因,許多人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情緒發洩口。
  • 26個電話 找到失散44年親人
    失散44年的親人相見□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春通訊員劉守周文圖本報訊近日,鄧州市公安局趙集派出所民警經過一通電話查找,最終幫助不遠千裡從陝西來鄧州尋親的吳先生找到了失散44年的親人。現在家裡老人年歲已高,對失散的親人十分掛念,就讓吳某來尋親。孫輝經查詢公安人口信息系統,趙集鎮並沒有一個叫「黃某蓮」的女子。在查詢無果的情況下,孫輝逐個給村幹部打電話核實本村40年前是否有外地來的黃姓女子。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詢問,在撥打第26個電話時,轄區範崗村村幹部說,本村村民郭某,其母親信息和吳先生說的信息基本一致,不過郭某母親現名字叫「黃某英」,與吳先生說的名字不符。
  • 駐漢媒體「走進蔡甸探文旅」—— 首站相約武漢野生動物王國
    9月23日上午,由蔡甸區委宣傳部組織的駐漢媒體「走進蔡甸探文旅」活動開啟,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湖北日報、湖北衛視、長江日報、武漢廣播電視臺等30多家媒體的近60位記者,首站相約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感受人與動物相知相通的和諧之美
  • 美國感染數逼近100萬,如何應對美籍華人「回國」潮?
    美籍華人已經不是中國人在美國疫情依然很嚴峻,並且遲遲見不到拐點的情況下,不少美籍華人開始想到中國來,欣起「回國潮」。但是需要注意,這些美籍華人,其實已經不是中國人。當他們宣誓加入美國國籍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已經成為了美國人,而不再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