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437096300 有獎報料微信:xinyi0668kk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這首童歌隨著我們成長。。。
你還記得小時在農村我們一起玩過的小動物嗎?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卻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時兒捉小蟲玩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童年樂趣,哪時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更沒有蘋果不IPad,有的是一根根翠綠的田埂和起伏的田野。我們在田間小路上玩得如此的歡樂!那些年,我們沒有酷炫的玩具,沒有精緻的糖果,有的是藏在野外竹林、田間活潑好動的小東西。
那些年,我們沒有壓力,沒有寂寞,有的是諸多的鄉間野趣和難以忘懷的放肆笑聲。
如今,那些年的美好早已被我們索取乾淨,僅剩回憶竟也能讓我們有片刻的歡愉。這就是我們的童年!
1. 捉螃蟹
小時候,帶著弟弟們跑到很遠的小溪裡去找螃蟹,每每說要大幹一場的我,總是躲得最遠的一個。看著螃蟹尖尖的鉗子,就只能提著碎花小裙,看著那一幫小男子漢小心搬起石頭,挽起袖子就往裡伸,突然又一把抓出一團泥,甩在我的腳下,然後一直螃蟹便耀武揚
2.捉丁丁貓兒(捉蜻蜓)
從小課本就寫了蜻蜓是益蟲,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研究」它的欲望。其實,野外的蜻蜓並不是那麼好捉的,每當我們自以為下一刻它便是掌中之物的時候,它抖抖翅膀又優雅的飛走,停在另外一個「機場」。但每到下雨之前,自家院子就會聚集很多蜻蜓,我們的福利時間便到了。拿個小網一攬,它們便紛紛投降了修長的身軀,舒展的翅膀,像一架小型的飛機,還有那兩隻大大的眼睛,瞪得我們十分慚愧,心一軟,它便重回天空了。
3.捉螞蚱
螞蚱是害蟲對吧?每到水稻成熟的時候,到處都是它的身影,有些時候一個,有些時候一雙,一個大的螞蚱身上還得背一個小的,簡直是動物界的「超生遊擊隊」了。小時候總認為是害蟲就應該被處以「死刑」,奈何它的數量實在太多,雙拳難敵四手啊。不過,帶著殺一個是一個,殺一對賺一個的心態,還是將它們一一捉來,用一根草從它的頭穿到尾巴,串成一串。老人們說是可以炸來吃的,試了一下,真難吃!現在回想自己覺得還蠻殘忍的,也不知道小時候這樣「殘害」了多少生命。
4.捕寧兒(捕蟬)
蟬好像就是夏天的標誌,一到中午就吵得不可開交。小時總是貪玩的,不愛睡午覺,就偷偷跑到屋後的大樹下,一一去找這些聒噪的小傢伙的藏身之處。我們並沒有那時候所謂捕蟬的工具,只能脫掉鞋子,利落的爬到樹上,徒手將還在尖叫中的蟬捏下來。但是夏天的蟬聲並沒有因為我們的捕捉而減少,反而愈加熱烈。長大後,懂得了更多,才明白蟬是在用生命在鳴叫,只此幾個月的生命,叫囂又怎樣!
5.捉禾蝦
禾蝦 ,學名稻蝗。昆蟲科,直翅目,散居型動物。軀體細長、頭尖、鮮紅色嘴嚼式口器,後足強大,善造較多。全身透明,色澤隨禾葉而變化,禾稻未熟時呈青綠色,稻熟則變為微黃乳白色。幼蟲時以秧苗嫩葉汁為食,成蟲後啜食未熟谷穗漿液。除足及小嘴為軟甲殼質外,全身軟綿綿,腸臟極細小,透過皮肉可見。腹內全是乳白色脂肪質。本來是害蟲,由於鳥雀琢食及人們捕捉,繁殖量很少,故對禾稻為害不大。所以,我們常去捉它,少有人得心應手。
6.捕螳螂
現在想起來,有關螳螂的典故可真不少呢!修長的身段,威風凜凜的大刀,頗有一代宗師的氣度,難怪螳螂拳在江湖上亦有一席之地。可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們這群搗蛋的孩子自然就成了黃雀。我已經忘記了捕螳螂是出於什麼原因了,或許是想要螳螂大俠也敗在石榴裙之下,已無從考證。
7.捉蟋蟀(鬥蛐蛐)
這個想來大家都是比較熟悉啦。古代鬥蟋蟀也曾在民間盛極一時,不僅是用來取樂,還可以用來作賭,而我們就只是純粹是取樂啦,可能有些人也有虛榮心哦,這些都無關緊要。傍晚的時候,蛐蛐兒就像夏天的蟬一樣叫個不停。想要捉捉它們卻是極不容易的,想著從最熱鬧的地方下手,卻發現聲音總是此起彼伏,讓人找不到方向。我往往是不參與鬥蛐蛐兒的,總覺得這種成王敗寇的故事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更何況本來毫無敵意的雙方,為何偏要讓它們兵刃相向?
8.逮蝴蝶
這是小時候為數不多的比較美好文藝的經歷了,也是每個小女生都愛做的一件事,雖然說小時候性別愛好之分並沒有那麼明顯,許多男孩子也樂衷於此。常見的蝴蝶是那種灰白色的,現在想來應該只能算是一種蛾子,不是蝴蝶吧。偶爾看到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像是中了魔力一樣跟著它爬山涉水,這過程可並沒有寶釵撲蝶那樣楚楚動人,往往是碰了一鼻子灰,還只能看著它妖孽般的飛走。有時候會抓到一隻,牽開它的翅膀,手上就一層粉,覺得它也不是那麼美麗了。也許,以它該有的方式生存才是最美的吧!
9.抓毛毛蟲
可以說,這是正常女生最討厭的、最害怕的一種生物了。但很多男生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模樣,抓過來拋過去。其實仔細一數,小時候的毛毛蟲種類特別多,什麼奇怪的長相都有。有些是外形比較恐怖,色彩鮮豔,還有軟刺,直接將人嚇到,但其實並沒有什麼攻擊力;相反,另一種則是長的十分普通,很多和葉子的顏色也很相似,但要是稍不注意碰它一下,手上立刻就是火辣辣的疼,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大包,最出名的就是叫八角丁兒的,現在想起來都是一身雞皮疙瘩。
10,捉爬狗
螻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區)、蠹蚍(度比仔),東北稱為拉拉蛄,地拉蛄;田小狗【江浙】亦稱為剪綹仔(扒手的臺語)。體長圓形,淡黃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軟毛。螻蛄具趨光性,並對香甜物質,如半熟的穀子、炒香的豆餅、麥麩以及馬糞等有機肥,具有強烈趨性。成、幼蟲均喜鬆軟潮溼的壤土或沙壤土,通常在夜間飛行,飛向光亮處。常見的美國螻蛄以昆蟲的幼蟲和蚯蚓為食,同時也會損壞草根、土豆、蕪箐(turnips)和花生。有種西印度的螻蛄,對甘蔗具有特殊的破壞力。螻蛄在地穴產卵, 螻蛄的卵鬆散成群。
11. 捉豬仔蛇(肥妹)
12. 捉東南西北蟲
東南西北蟲,叫東往東搖,這是一個蟲子的幼蟲轉成蟲期,一般在北方比較多見。是一種蛾子,具體叫什麼還真不清楚。
13. 玩打鐵蟲
叩頭蟲屬於鞘翅目叩甲科(亦稱叩頭蟲總科),它們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就達8000多種,在中國已知約600種。它頭尖身狹,長約三、四釐米,乍一看並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然而當你將它捉在手中,古怪的事情發生,只見它先彎下前胸,將頭部垂下,然後又突然挺直胸脯、頭部揚起,同時發出「咔咔」的聲音,如此反覆進行,就好像在不停地叩頭。只要你一刻不放過它,它便會一直「叩頭」下去,樣子滑稽,讓你忍俊不禁,所以這個小傢伙就得了個「叩頭蟲」的名號。
14. 挖沙牛
沙牛並不咬人,見到沙子就愛往下鑽,仿佛生怕人看見,好躲藏起來。因此我們常常先在手掌心上放一把沙子,再將沙牛捉來放到沙子上,看著它一路往下鑽,鑽到手掌心,痒痒地不見蹤影,只在上面流下一個小小的沙陷,這也是我們尋找沙牛的依據。
15. 捉竹蟲(散牙皇)
竹蟲成蟲6月飛出,在竹林內飛舞,尋找2-8cm粗枝產卵。卵產於小枝空洞內,每節1-5粒。在每1節中所能成活的幼蟲,一般只有1頭,個別為2頭。幼蟲將口器插入節內吸食養份。幼蟲老熟後,在空洞內化蛹。成蟲羽化後在節間肉薄的凹入部位蛀直徑約1.5mm的小孔而爬出。受害新竹在當年外觀上與健康竹毫無差別,但是,到來年春季一部分竹葉乾枯,到第2年冬季,受害重的竹子葉片幾乎全部落空,直至枯死。該蟲僅為害2年生以下的竹子。
16. 龍眼雞
龍眼雞是東方蠟蟬屬的模式種,一如其他同屬物種,龍眼雞以吸食樹液為生,本種主要吸食龍眼以及荔枝的樹液,而方法是以其細長的啄刺破樹皮吸食流出的樹液。
17. 臭屁蟲
臭屁蟲的尿液對人體皮膚有強腐蝕性,皮膚一旦被臭屁蟲的排洩物沾上,就會出現火燒火燎的灼痛,並出現紅腫水泡潰爛等類似灼燒的症狀,處理不當往往會造成嚴重感染,並久治不愈。
18. 捉螢火蟲
螢火蟲的發光器內有一種發光細胞,發光細胞內有一種含鱗的化學物質,稱為螢光素。當螢火素遇到螢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並與氧氣發生反應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光芒。 不同的螢火蟲光芒持續的時間不同,有的不到一秒鐘,有的可以維持好幾分鐘。螢火蟲對生活環境要求極高。近年來由於農業生產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殺蟲劑等,嚴重破壞當地的水、土空氣等自然環境,不再適應螢火蟲生存,我們已經很難再看到田間壯觀的螢火蟲飛舞景象了。所以,螢火蟲的生存情況也是當地自然環境是否優良的風向標
19. 捉天牛
天牛是鞘翅目葉甲總科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咀嚼式口器,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全世界約有超過20,000種。有一些種類屬於害蟲,其幼蟲生活於木材中,可能對樹或建築物造成危害。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於在天空中飛翔,因而得天牛之名
還有好多好多富有童趣的小生命,來不及一一例舉。我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童年的小夥伴,回想自己的既有快樂又覺得有些許的殘忍。那些陪我們度過那些年的小動物們,其實教會我們很多道理,只是那時的我們還太小,那些道理卻會隨著我們對它們的回憶而重現,再次被我們理解吸收。我想,現在教育提倡要孩子們多接觸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那些年,生活總是賦予我們許多意外的驚喜,讓我們在家鄉的一隅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如今,生活依舊是那樣,只要我們依舊保持有年少時乾淨的眼睛和誠摯的心。
圖片來源網絡:信宜焦點整理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進入信宜焦點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