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的地方差異

2020-12-25 太平洋親子網

  北京話、大陸普通話、臺灣國語、中華民國國語、新加坡華語、馬來西亞華語等在語音、詞彙等方面有少許差異。要注意的是北京話並不屬於一種標準語,因為它是未經整理和標準化的北京城區方言。以上的幾種標準語都是以北京話這種方言為基礎來進行標準化的產物。

  標準口音

  語音方面,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而不是「以京音為主、也兼顧其他方音」,語音標準是就整體而言,並非北京話每個音都是規範和標準。國語、普通話、華語三大系統內部還存在「標準口音」和「非標準口音」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上說,漢語標準語構成了漢語的一種大類「方言」。即使是標準,三地也有區別,如「消息」一詞。大陸「息」讀輕聲,臺灣讀二聲,新馬同臺灣(如同「休息」的「息」字讀音,音同「席」)。

  國語的情況與之相似:老派國語、新派國語都是被視為標準的;華語的情況則有些不同。學習普通話及口音的有無與出身地域與教育程度有相當關係。不標準的普通話古稱「藍青官話」,藍青即是暗指發音夾雜方言口音。

  標準口音和非標準口音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以普通話為例:

  最嚴格定義的「標準口音」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發音。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大陸絕大多數漢語使用者,包括許多播音員,其普通話都是帶有口音的。但事實上,許多人普通話的發音方式和口音用詞上偶爾違反了「中國國家語言文字標準」。

  明顯受方言或其它語言影響的普通話,一般都會視為帶有口音。例如,聲調系統與普通話聲調系統差異過大,或有過多的字發音不準。但臺灣地區的取音不同與中國大陸,如垃圾、崖,中華民國國語文讀「樂色」、「ㄧㄞˊ yai2」,大陸普通話讀「拉機」、「牙」。

  官話內部的方言,使用時完全不影響交流。而這些方言是否被視為帶有口音的標準普通話,則因人而異。例如,通常所稱的「京味」、「東北味」普通話,實際上是北京方言和東北官話。

  詞彙差別

  主條目:眷村黑話和繁體中文#地方用語

  臺海兩岸在某些習慣用語上,經過長時間的隔絕,也有某些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中,有些是因為臺灣調國語保留了1949年以前在大陸所使用的一些語彙,而這些語彙在中國大陸則由於種種因素而不再使用,或者是比較少使用。比如說,「裡長」(相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村長」,在中華民國,裡和村為相同等級的行政區域,而中國大陸沒有這種行政區域。以下括號內均為中國大陸替代用詞)、「郵差」(郵遞員)、「車夫」(臺灣與港澳地區只會對非機動的陸上運載工具的駕駛員才稱車夫,已成為舊時代語彙,如今使用或含貶義)、「傭人」、「次長」(中華民國文官體制,次長約略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副部長)、「級任教師」(班主任)、「學藝股長」學習委員)等,這些詞語都是1949年以前的常用詞,也繼續在國語中經常使用。但是,中國大陸則是使用反映新社會關係的一些詞語來替代它們。 「先生」、「小姐」、「太太」、「老闆」、「男士」、「女士」等1949年以前的常用稱謂詞語,中國大陸在1979年改革開放以前,一般也不常使用。

  臺灣國語與普通話的詞彙相比,臺灣國語的詞彙除了融入部分日語、福佬話或客家詞語外,還有一個特點是保留較多的古語詞,如「定讞」。臺灣國語詞彙另一個特點是,保留一些1949年前使用的詞語繼續指稱某一群體的人。由於,國民政府遷臺後,在各地成立許多眷村,各省或幫派間詞彙亦有少部份成為臺灣國語的詞源,例如條子(警察)、馬子(女性,女友)。臺灣亦出現很多國字頭的詞語,如國樂、國文、國中、國字、國立等,其「國」字可能代表:國民、民國、國家、中華民國或著是漢族的傳統文化。

  同樣地,中國大陸由於共產主義體制下重視「人民當家做主」,故名稱多有「人民」字樣,如人民路、人民警察、人民醫院、人民公社(已廢除)、人民公園等。大陸又因為60年間特別的歷史原因出現了許多名詞,如「武鬥」,「知青」,「老三屆」,「自衛反擊戰」,「下海」,,然而這些用法在1980年之後漸漸減少,同時一些1949年前的舊稱呼重新出現。現今的大陸網絡事件也造就許多新詞彙,如「欺實馬」,「草」,「羊叫獸」等名詞。

  此外,兩岸對新名詞的不同譯名也是詞彙差異的一大來源,特別是在於新出現的科技等詞彙上。港臺多稱「原子筆」,在中國多稱「原子筆」。雖然大陸和臺灣在20世紀中葉分隔後交流較少,然而由於大陸與香港並未隔絕,香港還是有相當多的詞彙引入中國南方,如廣東也是稱為原子筆。這種現象在1980年代以來由於科技術語的不同而更加明顯。

  同樣使用簡化字的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詞習慣的不同。正體中文的文獻如果僅在文字上轉換為簡化字形式,根據規範的要求,通常還不算作簡體中文。如今,「現代標準漢語」的三個名稱正好體現地方用語的不同,如「普通話」(中國大陸、港澳)、「國語」(臺灣,港澳則為非官方叫法)、「華語」(新馬)。

  以上的差異用詞,一般使用時,合的趨勢,例如臺灣的臺獨及臺港兩地的反對網際網路審查制度人士漸漸使用河蟹一詞;又如「粉絲」是對追星族、球迷、影迷的統稱;等等諸如此類,都是在二岸三地自一九八〇年代開放接觸與交流之後,文化呈現融合之勢。

相關焦點

  • 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的沿革(民國-建國後)
    7月12日,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成立「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王璞、趙元任、錢玄同、黎錦熙、汪怡、白鎮瀛等六人為起草委員,逐字審改《國音字典》,正式採用北平地方音編成《國音常用字彙》取代《國音字典》。後來1913年「讀音統一會」擬定的國音就被修改為京音了。
  •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大箐山縣帶嶺小學」普通話宣傳周工作總結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今年的9月14日----9月20日,是全國第23個普通話宣傳周,為了達到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大力宣傳,廣泛動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推普活動中來。
  • 普通話最「不標準」的4個地方,四川省光榮上榜,說普通話太彆扭
    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會造成溝通障礙,所以國家一直在推廣普通話,但一些省份的人因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不願意說普通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4個省份。第2個就是湖南,湖南人說普通話地方口音很濃,毛爺爺那口湖南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湖南境內方言眾多,大致可分為湘語、贛語、客家話、西南官話等幾大方言。另外聽湖南人說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尤其是你迫切想知道他們要說什麼的時候,他們會保持一種語速以便別人能聽懂他們說的話。
  • 中國普通話最正宗的地方,被稱為普通話之鄉,當地人堪稱播音員
    導語:中國普通話最正宗的地方,被稱為普通話之鄉,當地人堪稱播音員文/小強走大山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小強走大山。每個省份和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越偏遠的地方方言的種類越多,尤其是雲貴川地區那裡的方言非常的有特色,而且讓人有很高的解析度。雖然我們中國有很多種方言,但是統一的標準就是普通話了,普通話是我們中國最標準的語言。也是官方的語言。
  • 普通話發音矯正:普通話二甲證你到手了沒呀?
    普通話水平測試(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對應試人運用普通話的規範程度、熟練程度的口語考試。考試形式為口試。普通話水平等級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個級別再分出甲乙兩個等次;一級甲等為最高,三級乙等為最低。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大學生們報考普通話水平測試,這是對高等院校學生對漢語能力掌握的一個基本測試。教師,公務員,電視臺人員,特定公共行業的職業都需要配備普通話測試才能上崗。 因此! 普通話證也是必須拿到手滴!
  • 哪裡的普通話最標準
    李谷一老師在某綜藝節目上展示「塑料普通話」  一向以口音周正驕傲的北京人,普通話說得似乎也不夠普通。在網絡流傳的「全國普通話排行榜」中,北京市屈居於河北省承德市、內蒙古赤峰市及遼寧的朝陽市、阜新市等城市之後。  這樣的排名合理嗎?什麼地方的普通話說得最標準?
  • 中國這三個地方普通話「很不標準」,日常聊天乾脆使用方言更方便
    中國這三個地方普通話「很不標準」,日常聊天乾脆使用方言更方便因為我國南方和北方居民的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所以說南方和北方人民的方言是有些不一樣的,南方人民在和北方人交流的時候就產生了一些溝通障礙,為了解決溝通障礙,我國規定了普通話。
  • AI普通話測評、繞口令、線上答題……各地這樣推廣普通話
    AI普通話測評、花式繞口令、推普公益視頻......9月14日至20日是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各地都開展了哪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普通話推廣宣傳活動?廣西在中越邊境東興市舉辦本屆推普周開幕式,同時在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欽州港片區、崇左片區以及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開展推普活動;廣西民族大學等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開展「送培下鄉」「手拉手學習普通話」活動。
  • 梁平幼兒園推廣普通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0日5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張常偉)近日,重慶市梁平區實驗幼兒園組織大眾園區、人民南路園區、萬興園區開展「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2020年推普周活動。
  • 全國普通話排行榜 普通話說的最好的城市竟然不是北京
    那麼,有的網友根據城市對普通話的發音,列出了我國城市的普通話排行榜,排在第一名的竟然不是北京,有點瞬間驚呆的感覺,一起來看看吧。1.承德市承德市的普通話為什麼這麼好,這麼標準呢?原來是明朝初期,由於戰爭原因,使這一帶變成無人區,加上清兵入關,受當時『北京官話』的影響,發音自然統一,加上這個地區並沒有其它地方方言的影響,使這裡成為說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之一。
  • 小手牽大手 推廣普通話——銀川路幼兒園開展推普進社區活動
    為進一步推廣普通話,增強社區居民語言文字法規意識,帶動周邊社區家長和幼兒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連日來,銀川路幼兒園開展「小手牽大手? 推廣普通話」推普進社區系列活動,引領家長和幼兒了解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意義,號召大家共同參與到宣傳、推廣普通話的隊伍中來。
  • 什麼時候查詢普通話成績_普通話成績查詢網_普通話成績查詢入口
    什麼時候查詢普通話成績_普通話成績查詢網_普通話成績查詢入口,普通話成績查詢網為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信息資源網,一般情況下,普通話測試後一個月左右(並非絕對)會公布成績,如果超過一個月仍未能查詢成績,請諮詢當地普通話測試站,下面我們來一起詳細了解一下。
  • 普通話——高效溝通的「萬能鑰匙」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區各民族之間語言文化差異巨大,統一語言普通話的廣泛使用,有效減少語言不同帶來的溝通不便和交流障礙,使跨民族、跨地區的語言交際更加順暢。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熊燕談到,隨著現代市場的形成,人口大量流動,跨方言交際、跨語言交際的需求更加凸顯,漢語普通話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 普通話考試
    鞏固普通話基礎,糾正方言,匯集普通話考試新版題庫,提供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成績。適用於普通話考生、教師、播音主持、配音員等,2020年普通話水平測試備考指導,為您指明普通話考試方向!【普通話學習、教師、公務員、播音主持、學拼音、配音員做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優選軟體!】
  • 「普通話」為什麼稱普通話?為什麼稱「國語」是錯誤
    「普通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為什麼不稱「國語」和「官話」?這似乎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但實際上有許多人並不真正清楚。其實,「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了。1906年,語言學者朱文熊寫過一本書《江蘇新字母》,把漢語分為三類:國文(文言文)、普通話、俗語(方言),第一次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和概念,他給「普通話」下的定義是「各省通行之話」。語言學家、北京大學教授王力出版過一本書《漢語淺談》,書中專設一個小標題「什麼是普通話」。王力說:「什麼是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通行全國的話。普通話就是普遍通行的話」。
  • 普通話是「外語」?你以為所有香港人都對普通話「無感」嗎?
    香港回歸後從1998年起,香港中大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每年都舉辦獲得國家認可的普通話水平測試;20年來已經有十幾萬人參加了國家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
  • 揭秘古代各朝「普通話」:古代普通話是什麼
    在沒有普及普通話的那時,孫權能聽懂河北話嗎?這樣說來,古代是不是還有「方言翻譯」這樣的官? 還有就是,商朝的普通話是不是安陽話,漢、唐時期的普通話是不是西安話,宋朝則是開封話......這個問題著實困擾漢聽君已久,直到看到這篇揭開古代各朝「普通話」迷津的文章。
  • 普通話考試即將到來,怎樣才能快速通過呢?
    普通話考試對大學生來說是必須要考的,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通過考試呢?對於北方人來,說普通話比較容易,而且也比較標準,那麼南方人就口音比較重,說的時候就會帶有口音。所以需要一些技巧來快速通過考試。第一步、要做到就是找出普通話和自己方言中的對應規律。將自己讀不準的音節都概括出來,想各種辦法讓這些音節可以清晰清楚讀出來。而且各種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語音上,詞彙和語法方面的差異較小。語音的差異主要表現有:多數地區平翹舌音不分,n、l不辨、缺少eng、ing、e、uo等韻母,沒有輕聲以及兒化音亂用,還有多數人的韻母圓唇度不夠等。
  • 焦作市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方案
    (以下簡稱推普周),時間為2014年9月15日至21日,活動主題為「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根據《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開展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的通知》(教語用〔2014〕2號)及《河南省教育廳關於開展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的通知》(教語用〔2014〕581號)精神,特制定《焦作市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方案》
  • 考教師資格證要普通話證書嗎?普通話怎麼考?一年可以考幾次?
    考教師資格證一定要普通話證書嗎?普通話怎麼考?一年可以考幾次?很多想要考教師的同學,都會問沒有普通話證書可以考教師嗎?當然可以,教師資格證筆試、面試的時候並不需要普通話證書,只有通過面試,進行教師資格證認定的時候才需要普通話證書。那麼,普通話在哪報名考試?怎麼查找官方網站?普通話水平測試一年考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