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好吃,但要限量哦~
文 | 沈 林
今天,上海地產的黃浦江大閘蟹正式開捕,這個開捕日期雖然比同行晚了一些,不過據說六兩以上的「大個子」佔比超過八成,質量非常完美。
不過,愛吃大閘蟹的老饕們自然不會等到這會兒。事實上,今年的蟹季來得比往年都要早,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更是大家聚在一起吃蟹的好日子。不過,螃蟹雖美味,可不要貪吃,否則,可能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貪吃大閘蟹進醫院
吃蟹的季節到了,醫院也接到了不少因為貪吃大閘蟹入院的病人。
這不,杭州一市民是大閘蟹的忠實愛好者,假期到了,放開肚子吃吃吃,結果,連吃三天大閘蟹後,出現了明顯胃部不適症狀,還伴隨大量腹瀉的症狀,把自己吃進了醫院。據這位朋友「交待」,他每天要吃好幾隻螃蟹,進醫院前一天,中午吃了五隻大閘蟹,晚上又吃了幾隻,還配了點白酒,結果到了半夜特別難受,經診斷得了急性腸胃炎,幸好治療及時,沒有生命危險。
據營養師介紹,大閘蟹算是高蛋白、脂肪含量適中的健康食物。但再健康也架不住當飯那麼吃啊,比如一隻 3 兩的大閘蟹,可以吃的部分大約 50 克,已經完成了人體一天所需水產類食物的基本額度。一次吃兩隻也能接受,但吃三隻就超得有點多了。吃太多,且消化能力較弱時,容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蟹肉蛋白質當中,還有一部分蛋白質分子容易誘發過敏。
此外,吃蟹時要避免吃蟹心,蟹心是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螃蟹血液駐留較多的部分,而甲殼類生物的藍色血液成分與人體組織差異較大,相比較蟹肉更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蟹鰓是蟹的呼吸器官,結構疏鬆,有較大的表面積。呼吸過濾外界的水時,容易累積汙染物和重金屬。而蟹胃、腸則是消化器官,也會容易累積汙染物,同樣需要丟棄。
還有一點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吃大閘蟹必須是活蟹,而且必須煮熟了再吃,否則可能攝入有毒物質或寄生蟲(蟹死亡後,細菌會迅速繁殖,誤食有較高的食物中毒風險);另外,大閘蟹不宜與啤酒等一起食用,易產生大量尿酸。
總結一下就是,螃蟹好吃,但要限量哦~
購買蟹卡貓膩多
吃大閘蟹的季節,用大閘蟹聊表情誼的朋友也很多,但大閘蟹畢竟得現買現吃,所以蟹卡代替活蟹就方便許多。不過,購買蟹卡的時候還需要擦亮眼睛,因為其中貓膩也在變多。據央視新聞總結,如今購買蟹卡,可能有如下套路:
套路1:型號還是價格?傻傻分不清!
在電商平臺搜索可以發現,各類蟹券蟹卡上面一般都標註著「1888、2688、3588」等字樣。乍一看,會以為這是蟹卡售價,但這些動輒4位的數字,代表的是禮券型號,而非實際售價。一般來說,蟹卡一兩百塊錢就能買到,有的商家還送優惠券,折算下來,部分蟹卡甚至只要幾十元。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做法是為了投市場所好。
套路2:提貨難、發貨拖
買到蟹卡以後,還會遭遇各種阻力。比如央視記者買到的蟹卡背面寫了三種提貨方式:電話預約、網站預約和微信提貨。但等你需要的時候,發現一連三天撥打電話預約人工專線,卻始終無人接聽。網站預約和微信提貨則顯示「最近52天內都已約滿」。據業內人士表示,這其實是在壓低成本。正常情況下,10月1日之前,蟹的質量沒有那麼好,快遞過程中容易出現死亡。
套路3:繩子沾水湊斤兩
當你終於歷經千辛萬苦拿到了螃蟹以後,別忘了上稱稱一稱,因為不少消費者吐槽,綁蟹的繩子比筷子還粗,而且浸透了水。4兩螃蟹1兩繩,還浸透了水……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蟹卡蟹券裡,最直接也最容易操作的地方。
此外,螃蟹卡券是一種典型的預付費式消費。從中國消費者協會接到的投訴來看,預付費投訴多且難解決,而蟹券蟹卡比一般的預付費式消費存在的風險更大。還有報導稱,每年約有20%左右的持卡人不會提貨,無形中也給商家提供了資金沉澱的機會。一旦商家破產或者跑路。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大損失。
這麼一看,想吃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螃蟹,好像還得是菜市場選購為佳。
最後,在這個金秋蟹季,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享受肥美的螃蟹帶來的味覺盛宴~
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看看新聞、丁香醫生等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