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村建起了滿族文化展覽館

2021-01-10 中國鐵嶺

龍泉村建起了滿族文化展覽館

一間鄉村民俗館,傳承歷史,延續民風,成了龍泉村全體村民安放記憶的家園,利用祖輩留下來的歷史積澱,繼續發展民族特色,用文化開啟幸福生活的大門。

在開原市威遠鎮龍泉村,最近村民們最愛去的就是村裡剛建成的滿族文化展覽館。這個佔地不到200平方米的展覽館展示了滿族先人過往的生活場景,一些村裡的老人還能準確地說出滿族節日和風俗習慣。在追憶過往的同時,大家更是感嘆現在的幸福生活。

走進龍泉村,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新建的牌樓,極具滿族文化特色的牌樓是龍泉村建設滿族特色村寨項目之一。去年,市委統戰部出資112萬元扶持龍泉村建設了牌樓、滿族文化展覽館、文化牆、美化邊溝4個項目,現在的龍泉村到處都能看到滿族文化的符號,每一處的設計都在講述著滿族故事。「我們村在建立特色村寨之初,以康熙皇帝東巡故事為主線,參考了多部歷史文獻,把展覽館和1000米文化牆的內容儘量按照滿族文化一比一還原,讓大家可以從中了解滿族文化歷史。」龍泉村黨總支書記徐亮說。

龍泉村有人口2950人,其中95%是滿族,每年村裡舉辦的秧歌舞大賽和滿族八大碗美食都吸引不少周邊的市民,進村的主路也被村民稱為「旅遊路」。「這個是索羅杆,以前滿族人因為崇拜烏鴉,每到節日,家家戶戶門口都會擺放索羅杆,然後食物放在杆上給烏鴉食用,展館裡這個杆子是村民的收藏品,看到村裡建展覽館就主動捐贈給我們的。」徐亮說。

徐亮告訴記者,龍泉村人均耕地不足兩畝,所以大家都希望以滿族村寨項目為契機,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未來龍泉村將建立村社合一的旅遊合作社,以村寨裡的剪紙、垂釣園、民俗餐廳等特色產業、設施來吸引遊客。「龍泉村還是全國模範知青點,把滿族文化和知青懷舊生活相結合,也會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徐亮說。

鐵嶺日報全媒體記者楊世光


編輯:韓濤

相關焦點

  • 南陽淅川龍泉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發展生態旅遊
    生態環境質量一流、民風民俗淳樸自然、景觀多樣化明顯、水岸景觀頗具水景風情,這是龍泉村給人的第一印象。龍泉村鄉土內涵十分豐富,村內建有一園一廊弘揚傳統文化,即24情景體驗長廊長2公裡,每個節氣一個點,用古牆、門板等造型,配詩詞、圖畫、解說文字展現24節氣的文化內涵。
  • 中秋偶遇國慶,在「很龍泉村」的龍泉村,好好感受
    石嘴山人驅車20分鐘13路公交(森林公園——龍泉村)已開通龍泉村,常讀常新,秋天自有秋天的感受油葵田忙收割,蔬菜已經豐收,葫蘆大娃求帶走、脆棗壓彎樹梢,秋天賜予的驚喜,龍泉村中總比城市多。許久沒住過鄉村的瓦房、逛過鄉間的小院、沒嘗過鐵鍋燉菜的香、更沒聞過雨後羊圈、雞舍的清新,更意想不到龍泉村的田園牧歌即將顛覆你的想像。
  • 遊人如織大武口龍泉村
    國慶假期,位於石嘴山大武口的龍泉村遊人如織。龍泉村建造於清朝中期,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集歷史遺蹟、鄉村民俗、塞北文化與田園風光為一體的古村落。龍泉村村域面積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700畝,共有355戶1164人。2018年以來,龍泉村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 參觀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感受神山庇護下的滿族文化
    今年6月,我們的長白山之旅中,美景方面我們遊覽了中國十大名山之一的長白山、露水河國際狩獵場等,美食方面品嘗了當地的特色佳餚,而文化方面則重點參觀了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了解了生活在長白山地區的滿族人民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滿族是祖國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曾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以及東北地區的開發做出過重要貢獻。
  • 薩滿文化對滿族民俗的影響
    (一)飽含滿族特色的飲食   吉林省滿族薩滿文化保留較為完整的地區有九臺地區、烏拉古鎮、長白山地區、伊通滿族自治縣。   (五)薩滿文化旅遊商品   滿族薩滿文化作為突出的地域文化,富有滿族風情、薩滿特色的旅遊商品應該得到開發。   在偽滿皇宮景區內,滿族特色商品比較豐富,關於薩滿文化旅遊商品則少見蹤影。
  • 吉林·四平滿族文化旅遊節-寶泰廣場滿族民俗文化旅遊購物周
    魅力四平 滿族文化 民族風情 多彩消夏購物周為了推動我市文化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我市知名度、美譽度,打造滿族文化品牌,活躍市民文化生活,7月27日上午由市文廣旅局主辦,鐵西區文旅局、四平市寶泰珠寶有限公司承辦的「吉林·四平滿族文化旅遊節-寶泰廣場滿族民俗文化旅遊購物周」活動正式啟動。
  • 鐵嶺鎮西堡鎮養馬堡滿族人家「噶山小鎮」:遼北滿族文化旅遊勝地
    東北是滿族世居之地,遼寧是清朝興起的地方,因此,遼寧省具有代表性的滿族歷史遺址比較多。而以「中國小品之鄉」聞名於世的鐵嶺也不會例外,以滿族文化打造的滿族人家風景區位於鐵嶺市鐵嶺縣鎮西堡鎮養馬堡村北溝,為國家AAA級風景區。
  • 龍泉村,賀蘭山下第一村,五一節又火了一把,堪比袁家村
    「賀蘭山下第一村」—龍泉村,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節又美美地火了一把,遊人如織,生意興隆,我是又一次隨朋友們一起來到龍泉村,再睹美景。慕名而來的遊客,玩得那是個開心,實實在在地感覺不虛此行。以前都知道陝西的袁家村,沒有想到,我們寧夏,賀蘭山下也有這樣的美麗鄉村,特色民俗韻味十足據了解,龍泉村建造於清朝中期,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東銜星海湖、沙湖景區,西依賀蘭山,北鄰北武當生態旅遊景區,是一座位於賀蘭山下,集歷史遺蹟、鄉村民俗、塞北文化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的古村落。
  • 懷柔滿族文化旅遊節開幕
    體驗市級非遺二魁摔跤,看書法家寫滿族文字,跟老師學說滿族話,到民俗民宿享受滿鄉美食……昨天上午,作為「北京消費季」之「暢遊京郊 北京鄉村旅遊季」主打活動之一,懷柔區2020年第十五屆滿族文化旅遊節在喇叭溝門滿族鄉白樺谷景區開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邀請市民體驗滿族文化。
  • 淺析東北地區滿族文化的演變
    滿族有很多自己獨有的歷史文化,除了本民族文化之外,由於歷史原因,很多滿族居民吸收了漢族的文化,從而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滿族新文化,本文主要整理滿族文化的演變過程以及主要內容。   關鍵詞:滿族文化;東北地區;演變   1 滿族概況   滿族,以前叫做滿洲族,屬於55個少數民族之一。
  • 淺談:滿族傳統文化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變遷
    滿族所建立的清朝,統治中國長達近三百年並使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同時晚清又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滿族的不斷發展,直至封建社會末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閉關鎖國到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直至今日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時代的歷史進程中,滿族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經歷了巨變,滿族傳統文化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也有自己發展變化的軌跡。
  • 滿族根脈的吉林三大古鎮,記錄滿族文化傳統
    >吉林,這片山清水秀的肥沃土地,不僅有松花江畔的凇情雪韻和長白山的風花雪月,還有古城古鎮的歷史風情和文化記憶,今天還是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古城文化區內,有東西二城遺址、古驛站等文化古蹟。、滿族服飾苑等重要景點。
  • 四羊方尊與龍泉村的故事
    6月12日,晴空萬裡,驕陽似火,湖南省寧鄉市黃材鎮龍泉村轉耳侖山坡上,古稀老人姜運梅戴著鬥笠,沿著兩旁茅草叢生的山道,緩緩朝著山上行進,他要帶筆者去看看父親姜景舒
  • 【詩緣會】許長禮-《龍泉村的故事》
    龍泉村的故事       在巍巍賀蘭山下,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她就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常勝街辦事處的龍泉村。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 ,這裡山路盤旋,綠樹掩映,山泉淙淙,山花爛漫,山雞成群,-春的腳步在這裡留下了絕妙的圖畫和迴響。
  • 吃美食 賞美景 就來龍泉村吧
    來源: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10月1日為期8天的大武口區龍泉村>第二屆休閒鄉村美食旅遊文化旅遊節火熱開幕據了解,大武口區龍泉村第二屆休閒鄉村美食文化旅遊節以設置「遊鄉村 品美食」美食節、「樂享田園 」農副產品展銷、「寄情山水」鄉村攝影大賽、「魅力非遺」非遺文化及殘疾手工藝作品展、「寄情鄉土」主題文藝節目展演等系列活動。
  • 走進南村歷史文化展覽館裡看鄉愁
    園主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栓朝靜靜地站在門前,將我們迎了進去。南村鄉位於澠池縣城50公裡處的黃河南岸,50年前,我曾在那裡工作多年。20世紀末期,因為修建小浪底水庫,該鄉沿黃6個村莊2900多戶1萬人全部遷走, 如今,黃河滔滔,沿黃村莊早已沉入河底,「一片汪洋皆不見」!那裡有著我太多的回憶與眷戀。
  • 石嘴山龍泉村:古村落孕育大夢想
    來自湖南長沙的遊客劉煊沒想到,在賀蘭山下的古村落龍泉村喝到了「秋天裡的第一杯咖啡」。煮咖啡的空檔,夫婦倆從服務員口中聽到了龍泉村的故事。地處大武口區南部的龍泉村最早被本地人稱為「九泉子」——因為村裡有9個天然泉眼,清水四季常湧,於是有村民依泉聚居下來。村子周圍有明長城、烽火臺、賀蘭山巖畫、漢代遺址等豐富的文物古蹟。
  • 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揭牌了!
    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揭牌了!區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王林祖為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揭牌並致辭。砣磯紅色文化展覽館展示了砣磯地方黨組織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和新中國成立以來英勇的砣磯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感人事跡,有利於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共同牢記前輩們的奉獻精神,發揚艱苦奮鬥的優秀傳統,共同建設我們的海島家園。
  • 項目推進|龍泉村休閒智慧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式啟動!
    通透的藍天點綴著高聳的賀蘭山,景觀牌樓、景觀步道和龍泉村科普文化長廊瀰漫著古樸厚重的鄉土氣息。時值寒冬,但在大武口區龍泉村開心農場卻依然是一派忙碌的施工場景,約80畝油用牡丹的種植正在有條不翁的進行中,一幅「微田園 微景觀」的美麗鄉村畫卷,在這個冬天變得更加貼切。       連日來,龍泉村美麗家園建設重點規劃項目,龍泉村休閒智慧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在加緊進行。
  • 梅城鎮龍泉村一滷味加工坊汙水直排溝渠
    本報訊  有群眾向市五水共治辦反映,稱位於梅城鎮龍泉村北郊的一家滷味加工坊在宰羊加工滷肉時,汙水直接排入下遊的溝渠中,對附近河道及生態環境造成汙染。在梅城鎮政府、龍泉村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記者和市五水共治辦工作人員來到了龍泉村北郊,發現這家滷味加工坊現場正在宰羊,宰羊廢水「譁譁譁」往外排。經查,該滷味加工坊既沒有任何汙水處理設施,也沒有把宰羊廢水接入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而是通過經營戶自行安裝的管道,直接把廢水排入下遊溝渠中,甚至滲漏到附近農田裡。廢水流經之處又黑又臭,水面還有大量白色泡沫狀漂浮物,一直綿延上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