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65載深藏功與名 堅守初心建設家鄉

2021-01-10 金羊網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65載深藏功與名 堅守初心建設家鄉

央廣網  作者:郭威 王雪冬  2020-10-18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遼寧省丹東市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歷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郭威 遼寧臺記者王雪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遼寧省丹東市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歷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火洗禮,榮立一等功。復員回鄉後,他帶領鄉親們改變貧困面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20-10-18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1948年,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參軍,194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到解放海南島戰役,孫景坤隨40軍119師357團從北打到南。

  孫景坤:打錦州負的傷,打黑山阻擊戰負傷,打唐山也負傷,渡江也負過傷。

  1950年,孫景坤隨部隊奔赴朝鮮。1952年10月,身為副排長的他接到了增援上甘嶺161高地的命令,此時,161高地被敵人三面圍攻,已經有8批戰友犧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孫景坤和戰友奮力反擊。從中午12點堅守到半夜12點,共打退了敵人6次進攻,孫景坤一人就擊斃了21人。

  孫景坤:二百五六十發吧,離我1米多遠的地方,崩死敵人20多個,和我一塊兒下來的就剩4個人。

  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孫景坤先後榮立一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1955年復員後,他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了20多年生產隊隊長,組織村民成立致富小組,種植板慄、修路治河。

  遼寧省丹東市山城村村民劉玉慧:夏季遭水災的時候,土地就被淹沒了,他就帶領著村民開始修這條壩,肩抗人推在這裡頭吃住了好幾個月,村民就說了你回家休息,他說不行,我得把壩修完我才能回去,我現在回去我可不放心。

  戰場歸來的孫景坤一直把群眾放在最前面。大女兒孫美麗因小兒麻痺右腿落下殘疾,16歲時曾有一次招工的機會,但在孫景坤的堅持下讓給了更困難的家庭。

  孫美麗:電話局要電話員,俺爸知道了,說什麼也不要我去。

  一生捨己為人的孫景坤將自己的功勳封存起來,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徵集文物,他才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面對眾人的詢問,孫景坤只有一句話:「黨員,不能一切都為了自己著想,要多為群眾,也為國家。」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65載深藏功與名 堅守初心建設家鄉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郭威 遼寧臺記者王雪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遼寧省丹東市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歷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火洗禮,榮立一等功。復員回鄉後,他帶領鄉親們改變貧困面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 抗美援朝戰鬥英雄孫景坤:誓死守衛上甘嶺高地 幾十年深藏功與名
    戰爭年代,他先後參加了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和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並立下赫赫戰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復員回鄉後,他塵封功績帶領鄉親攔河造田,造福一方;英雄暮年,他堅守初心
  • 永不磨滅的初心――記「時代楷模」孫景坤
    在女兒的攙扶下,孫景坤從丹東市光榮院特護區房間的床上艱難地坐起來,伸出顫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撫摸著掛在舊軍裝上那8枚熠熠生輝的軍功章,嘴裡小聲地述說著:「這是解放東北紀念章,這是解放華北紀念章,這是抗美援朝一等功獎章……」96歲高齡的孫景坤,用不太清晰的話語,講述著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再現揮汗如雨建設家鄉的日子。
  • 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不畏犧牲勇善戰 深藏功名建新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有這樣一名志願軍老戰士,他曾捨生忘死血戰沙場,作戰英勇榮立一等功。載譽回國後,他卻深藏功名解甲歸田,帶領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從不考慮個人得失。這就是已經96歲高齡的孫景坤初心不改的英雄本色。
  • 英雄無悔丨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不畏犧牲英勇善戰 深藏功名再建新功
    點擊「海西大柴旦公安」關注公眾號獲取最新信息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亦是九九重陽節。近日,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系列報導《英雄無悔》,講述志願軍老戰士的英雄事跡、家國情懷。孫景坤是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兵。他曾捨生忘死血戰沙場,作戰英勇榮立一等功。
  •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 : 上戰場保家衛國,回家鄉為民解憂
    百戰歸來一布衣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紀事(下)  解放軍報記者 丁增義 柴華 張軍勝 楊明月  不經意間,孫景坤會轉頭看一眼掛在床內側牆上的那身志願軍老軍裝,上面綴滿了各式各樣的勳章。細數其間,有1枚一等功獎章、2枚二等功獎章和2枚三等功獎章。  那是孫景坤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他埋進記憶深處。
  • 深藏功與名 矢志寫忠誠
    本報記者 黃寶鋒 72年前,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40軍119師357團的一名戰士,先後參加了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英勇善戰,捨生忘死; 70年前,他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員,告別家人,奔赴朝鮮戰場,大大小小打了幾十仗,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65
  •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三過鴨綠江,「死也要死在前線」
    英雄只解沙場勇  ——抗美援朝老兵孫景坤紀事(上)  ■解放軍報記者 丁增義 張軍勝 柴 華 楊明月  雲橫半島起危瀾,萬裡徵程未解鞍。  鴨綠江邊鼙鼓急,長津湖畔旆旌寒。  丈夫許國心長系,烈士操戈血已幹。
  • 王紀禎:95歲老兵深藏功與名60餘載
    無獨有偶,在我區,一枚建國70周年紀念章又為我們勾勒出一位為國盡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王紀禎。兩位老人雖身處南北,經歷各異,但同為退役老兵,在部隊,保家衛國,到地方,為民造福,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
  • 深藏功與名,唯不忘初心
    1962年,他放棄工作回到家鄉,兢兢業業做了10年村支書,並默默奉獻當了18年山村教師。「飽經風和雨,深藏功與名」是對這位好戰士、好黨員、好老師一生最好的詮釋。   建設家鄉:鞠躬盡瘁打好脫貧戰,群眾眼裡的好書記  上世紀50年代的石城縣小松鎮新坊江口村地處偏僻、交通閉塞,老百姓靠天吃飯,貧困多發。這一切都被廖學經牢牢記在心中。1962年,原本已被分配到山西省大同市建築公司工作的廖學經毅然回到江西石城,投身到家鄉的建設中。
  • 老兵的底色——記九十六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
    來源:經濟日報96歲的孫景坤身子骨已大不如前,表達吃力,耳朵也背。可是湊到耳邊跟他大聲說抗美援朝的故事,老人的雙眸就亮了起來,進而潤溼。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每一次鉤沉往事都仿佛揭開傷疤那樣錐心刺骨。
  • 英雄有功不居功 轉移戰場再出徵
    如果說抗美援朝精神是一座豐碑,那麼200多萬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抗美援朝老兵的各字都應該刻在這座豐碑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孫景坤多次榮立戰功,並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1953年7月,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在北京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 深藏功與名 矢志寫忠誠——記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96歲老英雄...
    本報記者 黃寶鋒  72年前,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40軍119師357團的一名戰士,先後參加了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英勇善戰,捨生忘死;  70年前,他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員,告別家人,奔赴朝鮮戰場,大大小小打了幾十仗,九死一生,戰功赫赫;  65年前,他主動放棄復員後留在城市的機會回鄉務農
  • 今天的頭條留給這兩位抗美援朝老英雄
    60多年前,從他們離開戰場回到家鄉的那一刻起,就把一枚枚軍功章壓在箱底,再也不跟任何人說起……那些曾經馳騁疆場、軍功赫赫的戰鬥英雄「消失」了,但他們始終是衝鋒的戰士,一輩子牢記初心使命,一輩子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國家奉獻
  • 【黨史故事】英雄閒日月 深藏功與名——記抗美援朝老兵張紹仁
    【黨史故事】英雄閒日月 深藏功與名——記抗美援朝老兵張紹仁 2020-11-12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老戰士孫...
    今年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時任40軍119師副排長,在增援上甘嶺161高地的戰鬥中,他帶領9名戰士奮力阻擊,打退敵人6次進攻,榮立一等戰功。今天,我們繼續走近這位深藏功名、永葆軍人本色的志願軍老戰士。穿上這件綴有軍功章的軍服,96歲高齡的孫景坤顯得精神煥發,仿佛又回到了和戰友們並肩戰鬥的年代。
  • 越戰老兵羅本才:四十年深藏功與名 一生顯盡雙擁情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國家危難之際,年輕的他心之所向,九死不悔,為國奮戰。花甲之年,他深藏功與名,不以戰功為傲,默默奉獻,卻鮮為人知,病痛纏身12年,仍不忘初心,以頑強之志勇於抵禦病魔,以博愛之心主動幫助貧困學子,以赤子之心積極參與地方建設,一生顯盡雙擁情,這就是福泉市越戰老兵羅本才的真實寫照。
  • 飽經風和雨 深藏功與名 石城縣抗美援朝英雄廖學經的傳奇人生
    他,榮獲多次三等功,被授予「戰鬥英雄」,獲得「中朝友誼勳章」「抗美援朝紀念章」等。他,就是抗美援朝時期英勇抗敵的廖學經。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老黨員廖學經,1934年出生在石城這片紅土地。17歲時進入石城縣大隊三連擔任通訊員,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 魂牽故土情系家鄉 招遠一位老兵最後的「軍禮」
    這項基金的來源是一位從招遠走出去的抗戰老兵、老革命的家鄉情懷。招遠市辛莊鎮政府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蒲桂平介紹:2016年,祖籍招遠市辛莊鎮五截村的劉鶴雲老先生在他87歲高齡時說,要盡己所能,捐出15萬元支持家鄉的中小學教育事業,創辦「劉鶴雲教育獎勵基金」,將每年存款利息發給家鄉中小學5至9年級品學兼優的學生。
  • 老兵今年100歲,深藏功名60餘載,鮮有人知道他曾榮立一等戰功2次
    有一位老兵今年100歲曾榮立一等戰功2次、三等戰功一次還獲得其它眾多榮譽復員後卻深藏功名60餘載鮮有人知道他是戰功卓著的英雄今天,東微君就帶你走近他——71年前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率先渡過長江,在敵人的防線上「撕」開一個缺口,榮立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