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藍光? 純鈦? 都成高價賣眼鏡套路
業內人士提醒:購買眼鏡時應將注意力放在「光透射比」數據
3月30日,長沙市開福區蔡鍔路,一市民從眼鏡店面經過。 記者 李健 攝
■記者 蔡平
光線一強,鏡片就自動變化顏色防紫外線;戴著看電腦,還能防輻射,這樣的眼鏡看起來很炫酷、很有科技感。市民周健就配了一副這樣的近視眼鏡,作為體驗炫酷的代價,他為這副眼鏡花了5000元。
市場上的近視眼鏡多種多樣,關於眼鏡材質和鏡片的科技概念更是層出不窮。因為貼著「防藍光」、「純鈦」、「增強免疫力」、「改善神經系統」等高科技標籤,眼鏡的身價噌噌往上漲,有的高至數千元甚至上萬元。而眼鏡壞了之後,很多眼鏡店都不能修理,消費者只能花錢再配一副新的……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都是眼鏡行業內的套路,因為有了這些概念,才能賣個好價錢。
調查
主打防紫外線功能
一片眼鏡片1200元
「因為辦公要經常對著電腦,出門也要跑工地,所以特意配了一副防紫外線、防藍光的近視眼鏡,花了近5000元。」 在長沙某地產公司工作的周健告訴記者,配鏡時,眼鏡店的工作人員特意問了他是不是經常看電腦,之後就給推薦了一款防藍光的變色鏡片,單片1200元。「雖然感覺有點貴,但是為了看得清楚也保護眼睛,最後還是忍痛下了血本。」
一名在眼鏡行業工作了十多年、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眼鏡片分玻璃和樹脂兩種,無論是光白玻璃片還是樹脂片,批發價均在50元以內,非球面鏡片價格稍貴一些,品牌間價格會有差異,另外進口鏡片也比國產鏡片價格高。鏡片的價格基本上和加的膜顏色沒有太大關係,個別地方會利用膜層做點文章,多賣幾個錢。
3月29日,記者走訪長沙亮視點、百事通眼鏡超市以及長沙眼鏡批發城等多家零售商發現,既便是同樣的防藍光、防輻射功能鏡片,價格也相差懸殊。
長沙亮視點海信廣場店工作人員介紹,根據鏡片不變色和變色、品牌以及折射率不同,價格差異較大。不變色的國產防藍光鏡片一般600元以上,折射率升一檔,價格基本上翻一倍。500度以下一般不超過1600元。而變色的進口依視路防藍光鏡片一般在2400元以上,品質更高、更薄的價格約為4000元。
而長沙眼鏡批發超市防紫外線鏡片只有兩種選擇,國產價格約為100元,進口依視路鏡片折後約為600元-700元,折射率變化不會很大。而長沙百視通眼鏡超市解放西路店的工作人員透露,國產輕薄品牌鏡片在300元左右,進口的依視路防藍光鏡片1.55和1.62折射率對應折後價為530元和734元。
揭秘
1
概念炒作
提高眼鏡價格
在外行人看來,眼鏡業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業。如何讓消費者接受高價購買眼鏡,這便是一個業內的秘密。學過廣告專業的人都知道,廣告學中有一招叫強行灌輸概念。其實做眼鏡的也如此,「防輻射、防疲勞、無靜電、增加免疫力、純鈦」等都是一些概念炒作。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為兒子配了一款鏡架為「NBA」航空板材的眼鏡。「售貨員聲稱該材質鏡架比普通的塑料鏡架要好得多,長期配戴還可以預防疾病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防輻射」等噱頭被消費者看穿後,眼鏡業又開始了新的概念炒作。以鈦概念為例,一般的鈦金屬架成本只要200多元就夠了,而有些店的標價最起碼也是1500元以上。
3月30日,記者在解放西路某連鎖眼鏡店發現,該店意形鈦品牌的鈦材質眼鏡架在600-800元,其他大品牌的鈦材質鏡架零售價均在1500元以上,即便折後也需要1200元。
「一副鏡架由鈦、鋁、鍺合成,鍺所釋放的負離子,能夠緩和酸痛,消除疲勞。」一名眼鏡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概念炒作,其實功效甚微,根本沒有所說的那麼神奇。不過有了這些概念,眼鏡的鏡片和鏡架價格都遠遠高於普通鏡片和鏡架。
2
只換不修
配新鏡花更多的錢
市民胡先生配了一副眼鏡不到3個月,兒子把玩時不小心把眼鏡腿折斷了,胡先生去眼鏡店想換個鏡架腿,但工作人員告訴他:鏡架都是唯一的,不能修理,只能重新配一副新的。無奈之下,胡先生只能重新配一副新眼鏡。
無獨有偶,在湖南大學讀研究生的鄧同學也有同樣的遭遇。打籃球時,鄧同學不小心把眼鏡鏡片摔碎了,當他去眼鏡店準備維修時,工作人員卻以原鏡架變形為由,極力推薦鄧同學配置一副新眼鏡。最終,鄧同學又花了2400元配置了一副新眼鏡,而原來售價1000多元的登喜路鏡架則只能束之高閣。
為什麼只能換新不能修理?
寶島眼鏡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眼鏡店都沒有修理服務,即使是有也很不划算。
以前述胡先生鏡架腿修理為例,若是國產品牌,換一個鏡腿的價格與換一個鏡框價格差不多,而國外進口品牌則須返廠維修,周期約為一個月,對於消費者來說,不論維修價格多少,一旦返廠維修,也必須配置一副新眼鏡作為備用。而若不返廠維修,鏡框換了,鏡片自然也必須換,消費者無論如何都需要再掏錢配置一副新眼鏡。
此外,業內人士還道出了更深層的原因,市場上消費者的愛好各異,眼鏡種類更新非常快,為了規避種種風險,零售商不敢有太多的存貨。
3
信息不對稱造就「高價」
一副眼鏡動輒數千元,在有十多年眼鏡行業從業經驗的阿雨看來,其實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其實不知道1000元的眼鏡比200元的到底好多少,在中國有句古話叫一分錢一分貨,因此他們都願意相信1000元的眼鏡比200元的好。而且在消費不斷換擋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都珍愛自己的眼睛,在能力範圍內傾向於購買價格更高的。」
那麼這些零售商如何通過物價部門的檢查?
「無論是連鎖銷售還是單獨的眼鏡店,一般都有物價部門發的價格標籤。到底這些價格是否超出了國家的規定標準?如果按照『表象』的進貨票據來檢查,價格並沒有超出國家規定的價格……」曾在某連鎖眼鏡店擔任店長的褚女士告訴記者,物價部門也無法真正獲得眼鏡進價的實際情況,這也導致了眼鏡價格的暴利。
業內說法
概念炒作響 功能弱
市民不宜過度迷信
市場上的近視眼鏡多種多樣,各種概念炒作更是層出不窮。這些究竟有沒有用?
「其實鏡片防紫外線的能力只有通過眼鏡智能檢測儀才能分析,但是目前為止很少有眼鏡店配備這臺儀器,他們聲稱的鏡片防紫外線其實是鏡片廠商的宣傳,眼鏡店本身沒有能力檢測。」一名熟知視光學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在售鏡片的防紫外線能力一般只能濾掉陽光中10%左右的紫外線,「這個數字對眼睛來說起得作用微乎其微,眼睛其實是感受不到的,也沒有多大保護作用。」 雖然鏡片對紫外線的「抵抗力」都普遍較低,但是鏡片能「濾雜光」則確有其事。前述人士介紹,好鏡片的這項能力較強,一般在90%以上。
因此,市民在購買眼鏡時應將注意力放在「光透射比」數據上。光透射比分為UV-1、UV-2、UV-3三個等級,一般在鏡片的外包裝袋上都有標示,其中UV-1的等級最高,鏡片的濾光能力最好,透射比高的鏡片能過濾雜光,消除鏡片反光,對眼睛能起到保護作用。
消費提示
防偷梁換柱
鏡片包裝很重要
採訪中,某眼鏡超市的工作人員透露,部分眼鏡店也會「偷梁換柱」,將消費者購買的質量好的鏡片「掉包」成次品。
如何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呢?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可以留下鏡片的外包裝袋,外包裝袋上明確記錄了所購買鏡片的度數、透射比、折射率等各項數據。甚至可以要求店方在此包裝袋上蓋章,以作標記。
此外,市民如果對所購買的眼鏡有任何疑問都可自費到有資質的檢驗中心開具檢測報告,檢測報告是市民維權最有力的「武器」,而鏡片外包裝則是開具報告時最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