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又到了各種年度總結的時候了。電影界也不例外,電影類媒體最近陸續發布了自己評選出的2020年十佳電影,其中,法國著名電影雜誌《電影手冊》的榜單尤為引人注目。
這不僅是因為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新浪潮運動的「陣地」,一向強調「作者性」的《電影手冊》所推崇的電影,總是能給人帶來區別於好萊塢電影的別致情懷,還因為,今年對於《電影手冊》來說也是最為特別的一年。
如今的《電影手冊》的「老闆」,是一個由20位法國商人及製片人組成的團體。新東家接手後的一個月,在當時主編史蒂芬·德洛姆的帶領下,15位編輯部成員發表公開聲明,以「雜誌獨立性將受到威脅」為由,宣布集體離職——雖然因為財務狀況不佳,雜誌主控權曾兩度易手,但此前的將近70年,編輯部從未發生過如此大的動蕩。
這本由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於1951年創辦的刊物,滋養出戈達爾、特呂弗、裡維特、夏布羅爾、侯麥等等大師,這些被稱為「手冊派」的導演,也先後通過一部部作品,完成了攪動世界影壇的壯舉。
雖然源於法國,但《電影手冊》卻並不將自己的目光局限在本土電影上。事實上,正是它,挖掘出希區柯克等好萊塢導演身上獨一無二的作者氣質。而每年的「年度十佳影片」的評選,更是持續對最為重要或最有潛力的世界電影作者們給予關注和肯定。
從5月開始,《電影手冊》已由全新東家和編輯團隊接手,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都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本世界電影史上最為重要的刊物,味道變了嗎?
看看今年的十佳榜單,或許就能有答案——
1.《波士頓市政廳》 導演:弗雷德裡克·懷斯曼(美國)
90歲高齡的導演為一棟建築和其所在城市拍攝的長達257分鐘的紀錄片。
2.《逃走的女人》 導演:洪常秀(韓國)
通過三次不同的拜訪,反射出各種各樣的親密關係與兩性相處之中的問題。
3.《原鑽》 導演:薩弗迪兄弟(美國)
在紐約的鑽石交易所這個被資本浸泡之地,展開一段關乎金錢、體育、賭博的短暫而絢爛的故事。
4.《馬爾姆克羅格莊園》 導演:克利斯提·普優(羅馬尼亞)
故事設定在1900年一個富有的地主莊園裡。客人們花時間來享受豐盛的大餐,也享受著關於死亡、宗教、進步與道德的長談。
5.《所言所行》 導演:埃馬紐埃爾·穆雷(法國)
一部愛的哲學隨想錄,探討愛情發生的時刻、濃度、維繫與取捨的準則。
6.《江邊旅館》 導演:洪常秀(韓國)
洪常秀在這個榜單中獨佔兩席。熟悉的金敏喜,熟悉的瑣碎生活,以及熟悉的暗潮湧動。
7.《春江水暖》 導演:顧曉剛(中國)
在這個榜單中驚喜地看到中國電影。電影聚焦杭州富春江畔,四兄弟分四季輪流照顧中風後失智的母親,四個家庭面臨親情與生活的考驗,藉由一年四季的冷暖變化,電影畫面也如黃公望的畫卷《富春山居圖》般徐徐展開。
8.《眼淚之鹽》 導演:菲利普·加瑞爾(法國)
自《嫉妒》開啟的「不忠」三部曲,電影以黑白膠片探索男女之間最私密的關係。
9.《太棒了》 導演:索菲·勒圖訥爾(法國)
小成本喜劇,事無巨細地展現了新生兒從受孕到誕生的過程,冗長但真實震撼。
10.《八月處子》 導演:喬納斯·特魯巴(西班牙)
33歲的單身女性,對自己是否要成為母親的思考。被很多人評價,色彩營造很侯麥。
可以看出,除了一如既往的偏向法國電影之外,起碼《電影手冊》的這份榜單並沒有像德洛姆所擔心的那樣,被改造成「時髦而真摯的法國電影宣傳櫥窗」,它還是儘量國際化且保持著自己小眾且獨立的品味。不過其中的一些電影也的確稍顯平庸。
無論如何,一代電影批評界的傳奇,已迎來新階段,至於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眼下還並不是下結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