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醫一般不會根據病名來用藥。而是根據病(證和體質)的情況來選擇使用藥物。這裡的體質就是人的身體本質,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證》,簡單的就劃歸於氣,血,陰,陽四大類。
【氣虛】
氣虛:是指某一臟器出現機能衰退的病理現象,氣虛的人大都肥胖,其實也是一種虛胖,固有肥人多氣虛之說。
氣虛者常有精疲乏力,面色萎黃或蒼白,上樓氣喘,說話無力或少氣懶言,不能勞累或容易疲勞。
動則多汗或自汗,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目眩,四肢無力,氣喘體倦,容易反覆感冒病程長,食慾差,胃口不適。食後腹脹,便溏或者排便困難。有便不盡感,尿後餘瀝。小便頻夜尿更頻,舌質淡胖有齒痕。
等機體機能低下的病理狀態,以上種種只要有兩三樣,尤其是舌質淡胖有齒痕的體徵,就可以斷為是氣虛。氣虛屬陽接近陽虛。
用基礎組合,男士,常欣衛口服液,就可以調理氣虛和陽虛。
【血虛】
血虛:是指全身的血液量和質的不足,不能夠充分的滲灌濡養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的病理現象,
血虛的人常見臉色枯黃或蒼白,唇舌淡白,指甲沒有光澤或脆軟。頭髮乾枯,肌膚乾燥,頭暈眼花目眩,精神不振。心悸,耳鳴,焦慮,煩躁,情緒不寧,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四肢易麻木,關節活動不利,長期消化不良,婦女兼見月經延期量少色淡。行經時頭昏眼花加劇甚至閉經。
舌質淡瘦小等一系列營養不良的病理狀態,血屬陰,血虛接近於陰虛。用基礎組合,常欣衛,女仕,潤紅胭即可以調理。
【陽虛】
就是指身體的陽氣虛損而導致機能減退,熱量不足的一種現象,
表現為虛寒性的病理狀態,陽虛生外寒,所以凡是陽虛者:形體偏胖或者是虛胖。經常會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尤其以下肢和肩背為甚,面色蒼白,口淡。口水多或腰膝酸軟,脘腹冷痛,容易出汗,自汗,小便清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就是大便稀爛不成型,常有排便困難或排不盡感或者是便秘。
也有黎明洩瀉〈五更瀉〉性功能低下,性冷淡,性無能。
男子可見陽痿,早洩,精冷不育。
女子可見白帶清稀,宮寒不孕。小腹或腰部冷痛脹痛。
舌質肥大,淡嫩,色淡苔白。
等基礎代謝率低下或新陳代謝低下的病理狀態。
表現為有:
虛寒之象的腎陽虛和沒有虛寒之象的腎氣不固。以及水腫水泛的腎不納氣證,以上種種只要有兩到三個。
更見舌胖大嫩有齒痕色淡苔白者,就是陽虛了!
用基礎組合加常欣衛,男士就可以調理。
【陰虛】
是指體內的陰液虧損,以及功能亢進或紊亂。因為陰虛不能制陽。而表現出虛熱症的病理狀態,也就是陰虛生內熱。
凡是陰虛的人,形體多消瘦。經常頭昏目眩,咽幹舌燥或耳鳴或腰膝酸軟。精神不濟,易於疲乏或有低熱和午後發熱,兩顴微紅如上了妝。
盜汗心煩,失眠,情緒不穩,健忘,手足心熱,手汗多,皮膚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胃脘時有燒灼樣疼痛,或肝區悶脹竄痛。
牙齒鬆動,遺精早洩。月經減少,閉經,崩漏等陰虛火旺的病理狀態及虛性亢奮的表現,也就是一方面陰虛身體瘦弱。另一方面又有陰虛亢奮所導致的一系列虛熱的症候。
陰虛引起火旺。火旺就引起人體生理功能的虛假繁榮。基礎代謝與物質代謝呈現出一種虛性的亢奮狀態。
其中以舌紅少苔瘦長為陰虛的主要體徵。
多發生於久病遷延不愈或患熱性病的後期,熱傷津液未恢復等。
以上種種只要具備2_3項,兼見舌紅少苔津少便可判斷為陰虛。
腎精不足無熱象(加男仕)
陽虛內熱之熱,僅為自己的感覺,而非真正的體溫升高。
是一種病態!用基礎組合+女仕,潤紅胭就可以調理。
如何理解(四虛)及調理的方法。
冬天怕冷是陽虛,如果能將陰陽兩方調理到較高的水平的恆定點。這種現象就會自然的消失。
無論是行醫,還是我們今天所進行的養生保健。了解有關氣,血,陰,陽諸虛證的基本特點和相關調理治療方法就很有意義了,一般人對四虛的中醫術語並不陌生,就像熟悉西醫術語感冒過敏那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對這些常見的,重要的,實用的,概念的理解,並不十分的具體和真切。
氣虛和血虛是一組,既相對又相關的病理術語。
它們都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基礎性病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