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李衛華大夫講健康:如何理解中醫的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

2020-12-21 健康V育兒

真正的中醫一般不會根據病名來用藥。而是根據病(證和體質)的情況來選擇使用藥物。這裡的體質就是人的身體本質,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證》,簡單的就劃歸於氣,血,陰,陽四大類。

【氣虛】

氣虛:是指某一臟器出現機能衰退的病理現象,氣虛的人大都肥胖,其實也是一種虛胖,固有肥人多氣虛之說。

氣虛者常有精疲乏力,面色萎黃或蒼白,上樓氣喘,說話無力或少氣懶言,不能勞累或容易疲勞。

動則多汗或自汗,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目眩,四肢無力,氣喘體倦,容易反覆感冒病程長,食慾差,胃口不適。食後腹脹,便溏或者排便困難。有便不盡感,尿後餘瀝。小便頻夜尿更頻,舌質淡胖有齒痕。

等機體機能低下的病理狀態,以上種種只要有兩三樣,尤其是舌質淡胖有齒痕的體徵,就可以斷為是氣虛。氣虛屬陽接近陽虛。

用基礎組合,男士,常欣衛口服液,就可以調理氣虛和陽虛。

【血虛】

血虛:是指全身的血液量和質的不足,不能夠充分的滲灌濡養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的病理現象,

血虛的人常見臉色枯黃或蒼白,唇舌淡白,指甲沒有光澤或脆軟。頭髮乾枯,肌膚乾燥,頭暈眼花目眩,精神不振。心悸,耳鳴,焦慮,煩躁,情緒不寧,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四肢易麻木,關節活動不利,長期消化不良,婦女兼見月經延期量少色淡。行經時頭昏眼花加劇甚至閉經。

舌質淡瘦小等一系列營養不良的病理狀態,血屬陰,血虛接近於陰虛。用基礎組合,常欣衛,女仕,潤紅胭即可以調理。

【陽虛】

就是指身體的陽氣虛損而導致機能減退,熱量不足的一種現象,

表現為虛寒性的病理狀態,陽虛生外寒,所以凡是陽虛者:形體偏胖或者是虛胖。經常會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尤其以下肢和肩背為甚,面色蒼白,口淡。口水多或腰膝酸軟,脘腹冷痛,容易出汗,自汗,小便清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就是大便稀爛不成型,常有排便困難或排不盡感或者是便秘。

也有黎明洩瀉〈五更瀉〉性功能低下,性冷淡,性無能。

男子可見陽痿,早洩,精冷不育。

女子可見白帶清稀,宮寒不孕。小腹或腰部冷痛脹痛。

舌質肥大,淡嫩,色淡苔白。

等基礎代謝率低下或新陳代謝低下的病理狀態。

表現為有:

虛寒之象的腎陽虛和沒有虛寒之象的腎氣不固。以及水腫水泛的腎不納氣證,以上種種只要有兩到三個。

更見舌胖大嫩有齒痕色淡苔白者,就是陽虛了!

用基礎組合加常欣衛,男士就可以調理。

【陰虛】

是指體內的陰液虧損,以及功能亢進或紊亂。因為陰虛不能制陽。而表現出虛熱症的病理狀態,也就是陰虛生內熱。

凡是陰虛的人,形體多消瘦。經常頭昏目眩,咽幹舌燥或耳鳴或腰膝酸軟。精神不濟,易於疲乏或有低熱和午後發熱,兩顴微紅如上了妝。

盜汗心煩,失眠,情緒不穩,健忘,手足心熱,手汗多,皮膚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胃脘時有燒灼樣疼痛,或肝區悶脹竄痛。

牙齒鬆動,遺精早洩。月經減少,閉經,崩漏等陰虛火旺的病理狀態及虛性亢奮的表現,也就是一方面陰虛身體瘦弱。另一方面又有陰虛亢奮所導致的一系列虛熱的症候。

陰虛引起火旺。火旺就引起人體生理功能的虛假繁榮。基礎代謝與物質代謝呈現出一種虛性的亢奮狀態。

其中以舌紅少苔瘦長為陰虛的主要體徵。

多發生於久病遷延不愈或患熱性病的後期,熱傷津液未恢復等。

以上種種只要具備2_3項,兼見舌紅少苔津少便可判斷為陰虛。

腎精不足無熱象(加男仕)

陽虛內熱之熱,僅為自己的感覺,而非真正的體溫升高。

是一種病態!用基礎組合+女仕,潤紅胭就可以調理。

如何理解(四虛)及調理的方法。

冬天怕冷是陽虛,如果能將陰陽兩方調理到較高的水平的恆定點。這種現象就會自然的消失。

無論是行醫,還是我們今天所進行的養生保健。了解有關氣,血,陰,陽諸虛證的基本特點和相關調理治療方法就很有意義了,一般人對四虛的中醫術語並不陌生,就像熟悉西醫術語感冒過敏那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對這些常見的,重要的,實用的,概念的理解,並不十分的具體和真切。

氣虛和血虛是一組,既相對又相關的病理術語。

它們都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基礎性病理狀態。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中醫的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氣虛無力、血虛發燥、陰虛發熱、陽虛怕冷。「四虛」之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虛」字。那什麼是「虛」呢?虛,通常和弱聯繫在一起,組成「虛弱」一詞。因而,你也可以把「四虛」之症裡的「虛」,理解成為「弱」。當然「虛」,還有少、虧欠、不足之意,因此諸如,氣虛、血虛之症,又通常被中醫說成是氣虧和血虧,其實叫法不同,說的基本上是一碼事。
  • 什麼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該如何調理?
    二、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血虛忌食物品:荸薺、大蒜。
  • 艾灸能改善身體四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往下翻翻文末有福利中醫常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體內的正氣足,人的抗病能力就強,就不容易生病。正氣弱,身體易受陰邪之氣侵蝕,必定會虛弱。疾病侵犯人體時,總是先侵犯皮毛,然後是肌膚,再者是筋脈,其次是六腑,最後才是五臟!
  •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體子虛,表現各不同,調理更不一樣
    、陽虛、氣虛、血虛,四種身體虛,表現各不同,調理更不一樣。所以,陰虛其實就是機體津液的不足、滋潤的不足,不能制約陽熱,從而表現為一系列乾燥、消瘦、假熱等證候。2、 陽虛:陽和陰是對立的,所以,「陽」是一類明亮、溫熱、運動、肥大、擴張、向上的屬性。對身體而言,具體化的表現就是腑為陽、氣為陽等等。簡單一點說,也就是一切溫暖火熱都和陽有關。
  •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對症食療,1種食物對應1種虛,有效!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虛!我們都知道,五臟六腑都相互關聯,只要有一個臟器虛弱,如果不加以調理,就會影響其他臟器!但是人體4大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不同的虛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要對症調理才有效!
  • 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具體甄別具體對待
    人體任何在內的變化都會有外在的表現,在中醫上講~相由心生,諸內必形於外。陰虛生內熱,典型的表現有:五心煩熱,(雙手心,雙足心,胸口),口渴,咽幹,喜食冷飲,面色潮紅,失眠多夢,自汗或盜汗,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瘦而紅。
  • 三補不如一通,氣虛、陽虛、血虛,進補前做好三點,通經絡
    三補不如一通,氣虛、陽虛、血虛,進補前做好三點,通經絡。進入秋季之後,很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慣。所謂「貼秋膘」,也就是體子虛的人,在秋天進補一些滋膩的、補氣的藥膳或者食物,以補益氣血。氣血不虛了,最顯眼的就是「長肉」了,這就是「貼秋膘」的來歷。
  • 中醫: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有什麼區別?教你3招辨別!
    其實不然,在中醫裡,無論男女都是有陰陽的,只有在陰陽兩氣調和的情況下,人的身體才會健健康康。男性與女性一樣,都會陰虛、陽虛或者陰陽兩虛,這到底是個什麼說法?妙姐來跟大家講講。陰虛是由於自身陰液不足,不足以滋潤身體所引發的一系列症候,多表現為內熱。
  • 陽虛、氣虛、陰虛,都可能讓人「出汗」,可從四個方面調理
    陽虛、氣虛、陰虛,都可能讓人「出汗」,可從四個方面調理。在我們的認知裡,出汗是夏天的事情,最少也是氣溫高的時候才出現。而冬天出汗,應該是很少見的。當然,運動和勞動後出汗不算。但是,還真是有冬天也喜歡出汗的人。他們即使沒有明顯的運動,稍微走動幾步就覺得身上汗出津津。
  • 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什麼是血虛?不是貧血!
    一、血虛顧名思義血虛指我們的血液虧虛,是身體虛弱的一個表現。值得注意的是血虛不等於貧血。因為血虛之人,並不一定貧血,但貧血之人一定是血虛的。血虛之人不僅是血液不足,血虛之人的由於五臟和經絡失養,出現的一些衰弱的症狀。1.引起血虛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飲食不調,過度疲勞。這是日常生活習慣所致。還有一些人血虛是因為久病不愈或者失血過多,這就是為什麼人在做完手術完之後會血虛,需要補血的原因。像女子產後一般都會存在血虛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注重產後保養。
  • 【健康與生活】氣虛的人無力,陽虛的人怕冷……身體有4種「虛...
    體虛有四種,分別是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它們與我們的五臟相對應,如腎虛、脾胃虛等。 那麼你是屬於哪種虛?應該怎樣調理?一起來了解!
  • 陰虛還是陽虛?分不清身體的體質,艾灸越多越不利於健康
    天氣逐漸變冷,各種冬季好發的疾病也開始多起來,在接觸和服務大量灸友的過程中,掌門師兄發現,很多朋友連最基礎的陽虛和陰虛都分不清,這就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了。須知要想艾灸養生達到最好的效果,首先就要學會分辨體質的陰陽,這是養生的基礎,也是艾灸的第一步!
  • 陰虛和陽虛是怎麼回事兒?老中醫教你來分辨
    簡單地說,腎虛就是腎的精、氣、陰、陽不足,是中醫裡腎臟功能方面的問題。我們平常所講的腎虛包括了腎陰虛、腎陽虛,也包括腎的陰陽兩虛。 那麼怎麼理解精、氣、陰、陽呢?腎陰和腎精是屬於物質的,腎陽和腎氣是屬於功能的,大致可以這樣理解。打個比方說,你用電飯鍋做飯,米和水就是你做飯要用的物質。
  • 簡單分辨陰虛、陽虛?這些細節是必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物有陰陽,人類屬於萬物之中,自然也有陰陽之分,大的陰陽之分咱們今天不多論述,主要聊聊體內的陰陽,這也是很多小夥伴感興趣的陰虛與陽虛,尤其是腎陽虛與腎陰虛(陰虛陽虛還分為脾虛,氣虛,肝虛等)。
  • 南京一家大醫院的千人中醫體檢大數據出爐——陽虛體質連續四年領跑
    陽虛體質連續四年領跑,氣虛、痰溼體質緊隨其後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楊曉輝介紹說,從2017年開始,參加中醫體質檢測的居民中,陽虛體質人群數量一直居高不下,並且連續四年佔據頭位。緊隨其後的是氣虛體質人群,連續三年佔「亞軍」位置。
  • 【健康】大雪後怎麼補?氣虛血虛不同體質養生湯方大放送
    【健康】大雪後怎麼補?氣虛血虛不同體質養生湯方大放送 2020-12-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陽虛怕冷,陰虛怕熱,中醫補陰補陽經典藥方匯總
    陰虛指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的證候。多見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幹、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症。
  • 體虛的辯證調理方 氣虛者宜多吃牛肉
    中醫將體質虛弱稱體虛,體虛不一定會患病,這和西醫的「亞健康」相對應,如果調理不當可能會誘發疾病,所以我們要注意條例體虛,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各種虛證的調理方法!
  • 中醫的氣血,陰陽概念,具體是什麼樣子
    這其實講的是四個概念,四個事情:血、氣、陰、陽;人們經常把血氣放在一起討論,把陰陽放在一起討論,陰陽不只是中醫的概念,更是華夏文明所有學科之宗。這樣子是因為整體觀,他們就是一對的。氣虛則失血,氣隨血脫。血如河水,而氣就像河面上的風,甚至還有一陣陣的水氣。所以,某些大師有看水流走向的理論,和中醫血氣理論是統一的。人體裡面有血液流動的地方有氣,血液達不到的地方,也可以有氣存在的。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