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時光記憶感受歲月溫度 中大國際高新店城市記憶主題展開幕

2020-12-14 騰訊網

觸摸時光記憶,感受歲月溫度。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27日至10月13日中大國際高新店舉辦「城市記憶」主題展。一張張老照片連接西安的往昔與當下,讓許許多多的老西安人重拾年代記憶。

作家愛默生曾言:「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舊照片、香菸紙、小人書、暖水壺……來自各行各業的百餘件展品,生動細微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工作、生活場景,復原了那個屬於西安的80年代。

展柜上陳列的老物件,有經典的留聲機、國民品牌陶瓷碗,也有發黃的書籍、信件等生活用品。以獨特的展覽方式,喚起人們對過往城市生活的記憶,講述著那些湮沒於時光中卻又帶著溫度的老故事。通過新舊對比,反映了西安這座城數十載的發展變遷。

觸摸時光記憶,感受歲月溫度

博物館是想像的產物。現代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6世紀興起的珍奇(Cabinet of Curiosities),透過這些珍奇櫃裡的物件記錄下當時世界,並慢慢系統性地進行保護與研究,形成了類似博物館的前身。

從珍奇櫃到現代博物館的演變,「個人記憶」轉變為了「公共記憶」。因此,收藏者利用珍奇櫃的想像作為抵抗遺忘的有力工具,博物館在呈現展覽的同時,也製造了一個延伸想像的空間。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聚焦博物館作為社區活躍參與者的新角色。博物館的社會作用正在發生變化,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

無論「個體記憶」或是「公共記憶」,其形成方式都是各種各樣的,這也導致其極易散失。年代越久遠,「記憶」散失程度越高。因此,博物館成為保存人類階段性、支離破碎記憶的載體。通過博物館的展品、展覽設計等,國家試圖構建起國民的身份認同,個人試圖從中尋找存在感和歸屬感。

偉大的歷史總是由平凡人的記憶構成,廣袤的山河總是由平凡人的身影勾畫。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通過一個個飽含生活記憶的珍奇櫃,將游離的個體得以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繫起來,在不同語境下獲得不同的身份認同;共同「觸摸時光記憶,感受歲月溫度」。

Touch the Memories and Feel the Warmth

Museum existed because of human’s imagination. The original form of modern museum is 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 in 16th century. The whole scene of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time was preserved by all the items in the cabinet. The systematical researches and maintains of the objects formed the museum.

The transition from cabinet of curiosities to modern museums implies the changes of personal memories to public memories. The cabinet is a way of imagin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to forget, and the museum can produce a space for imaginations in the same way.

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is the theme of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of 2019. The role of a museum as a part of society is now changing. People and communities are the core participators and the forms and contents should be more flexible and well appropriated to contemporary culture.

However, no matter personal memories or public memories are easy losing. Years passed, more memories lost. Museums provide a possibility to preserve the pieces of memories. People find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through the memories in every objects in the museum.

Great histories are built up by every common people and their personal memories. Therefore, in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 try to connect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by the cabinet full of urban memories. Hope you can touch the memories and feel the warmth of the times.

城市記憶場景

我愛我家

家,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飽含著複雜情感,承載著無數細碎時光與溫情瞬間的庇護所。「我愛我家」,鑲嵌在木盒子裡的城市生活的時代切片。從曬出太陽味的格子床單上爬起來,經過掛在牆上的獎狀、客廳裡一拍就靈的黑白電視,叼起摺疊桌上放著的紅糖窩窩頭兒去上學的場景已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My Home

Home is a place full of affections, warmth and memories of a family. This box is to show a scene of a home in the past. In our childhood, we went by the wall with award certificates and the black and white TV set on the table, picked up the 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black sugar, and went to school. This is the memories we shared together.

小小書房

書房,是每一個喜愛讀書的人的精神棲息地,在書房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閱讀的愛好與習慣。「小小書房」,包含了兩代人的讀書生活。希望通過這個小小展區,也許能勾起你那些小時候的讀書記憶,也讓閱讀的習慣,能影響到每一代人。

Little Reading Room

Reading room is the shelter for every book-lover, and it can imply different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habits in this private space. 「Little Reading Room」 contains the reading life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of a family. We hope it can recall your memories of past life, and carry on the good reading habits to later generations.

校園生活

校園生活的年代是每個人經歷的最美好的年代:課桌上刻著不同版本的「早」,還有使勁劃下的「三八線」,考試卷子都是老師自己印刷的,學校偶爾會遇到停電的情況,晚自習時教室裡會燃起很多蠟燭……回到兒時的教室,原來青春還在。

School Life

School life is the most amazing days of everyone’s youth. Different characters carved on the table and also parallel to keep deskmate away. All test papers were hand made by our teacher. Candles were lightened when power is off. All your memories of school life are in the classroom.

城市影像

每個城市傳統意義上的市井生活,其實都是城市生活中最鮮活的部分,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換麵條、彈棉花、剃頭挑子,那些曾經遍及街巷現卻難尋其蹤的生活細節;西門、東大街、新城廣場、火車站,那些名字並不陌生的街道,更生動也更細微地反映那時人們的工作、生活狀態。所有這些圖像都在一點一滴地復原屬於我們的西安記憶。

Urban Image

The most vivid and characteristic part of a city is the traditional local lifestyle. Things like exchanging powder or wheat for noodles, fluffing cotton, shaving head on the street have almost disappeared in the city. Besides, the familiar streets also imply the status of working and living in the past. All the urban images can reproduce the landscape of Xi』an city by our own memories.

1986年,西安灑金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燙髮成為一種席捲全國的流行和時尚,上自明星,下至百姓,都跟著時代的潮流,留著溼漉漉的「爆炸頭」。

1989年,西安東門外。

西安與北京一樣,具有獨特的城牆根文化。它滋生更多的是一種草根生活的現世圖景,理髮、喝茶、遛鳥、唱戲,處處彰顯的是民間世俗生活的鮮活氣息。

1989年,西安鐘樓。

在當時,國產電車的技術或許還不過關,以至於拋錨成了常有的事。從乘客埋頭推車的動作來看,他們對這種現象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

1990年,西安環城公園。

依著城牆居住,環著城牆休閒,這是屬於西安的獨特風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已經成了西安百姓晨練、遛鳥、下棋、唱戲、談情說愛的聖地。

時光印記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以準確的時間去記錄往昔,卻能從有著斑駁表面的老物件上喚起對舊時光的記憶。這些日常用品,在尋常百姓家中並不鮮見。這些物件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逐漸改變,很多已不再擔負它們自身的功用,被淘汰、被更替,有些甚至幾經易手。但也正是因為時間的打磨,它們的紋理與色彩更加穩固,每一件物品都變得與眾不同。我們選取了最具標識性和符號性的一些老物件,用衣食住行串連起過往生活的脈絡。

Time Traces

Sometimes, we cannot use accurate time to record life in the past, but the traces of time left on old objects can recall our memories. These items are very ordinary in daily life and stand for a lifestyle of the special times. Some items are disappearing during the change of the way of living. However, they are beautiful and special because they are polished by the users and the time. We pick out special ones and divided them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to show the whole picture of life in the past.

歡迎您蒞臨觀展

中大國際高新店攜全體員工

祝祖國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懷舊之旅:文化傳承 尋找南山記憶——南山 · 時光記憶展
    歲月已逝、光輝猶存,邀您共同走入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南山,追溯流動的時光,感受變化的南山,尋找獨屬於您的南山記憶,一同講述不忘初心的故事。懷舊之旅,父輩奮鬥青春的探索之旅2020年深圳南山時光記憶展本次南山時光記憶展,不僅僅是深圳改革開放40年間波瀾壯闊奮鬥史,記錄著深圳從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世界矚目的國際大都市,更是一場極為難得的父輩奮鬥青春的探索之旅
  • 「前門記憶」攝影繪畫展開幕!穿越時光,回味「老北京」
    12月15日,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聯合東城區前門街道辦事處、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共同舉辦的「前門記憶」攝影繪畫主題展正式對外開放。此次主題展是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發起的「前門記憶」徵集活動的成果展,是規劃展覽館作為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業公益平臺面向公眾展示首都北京古都風貌和宣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有益創新,是與屬地政府多方位開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積極探索。
  • 特區40年|「藝術家的共同記憶」主題展在鹽田開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鄧雪婷)2020年8月24日下午,「藝術家的共同記憶」——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主題展在鹽田區文化藝術中心開幕。
  • 遇見麗江古城,是一份感情、是歲月、是緣分、是記憶的窗
    離開喧囂的人群遇見麗江古城,是一份感情、是歲月、是緣分、是記憶的窗。我換一種方式感受古城,清晨6點我隨意漫步在現實與夢想中,淡淡的雲,淡淡的陽光、淡淡的風,突然發現很久沒有這樣靜默獨處了,不經意的遇見這份寧靜,時間真的在這裡停止了,我只想在記憶中留下最美的樣子。
  • 走進紅色記憶博物館 感受戰爭歲月(圖)
    (原標題:走進紅色記憶博物館 感受戰爭歲月(圖)) 「太震撼了,
  • 《三十而立》主題展覽穿梭時空 開啟30年魔都記憶旅程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 近日,由世茂商業主辦,數字藝術平臺OUTPUT策劃,獻禮世茂集團30周年,打造了一場七城聯動的《三十而立》主題展。不論是風華正茂的30歲,還是對未來充滿期待的20歲,或是邁入不惑之年的40歲,都可以在此感受到來自生活的溫暖和感動,帶給未來人生新的啟發。
  • 拯救「老廣」記憶 廣州免費發萬份手繪城市記憶地圖
    廣州騎樓模型吸引市民  廣州免費發萬份手繪城市記憶地圖 拯救「老廣」記憶  中新社廣州10月18日電 (廖麗麗 朱海靖)廣州的古城到底有多大?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築曾經蘊含著怎樣的歷史?又有哪些歷史建築仍然佇立?
  • 30年代「回憶殺」 老上海主題展在滬舉行
    遊客可以在金茂之巔目睹老上海的生活百態,感受上海最經典的海派文化。老上海三零年代生活物件主題展展品——電燙鬥。 徐明睿 攝據悉,本次展覽主要展示了老上海30年代百姓日常生活所用之物。展覽共展出70餘件展品,包括電話機、照相機、收音機、電風扇、熱水瓶組合、留聲機、化妝品組合等老上海物件。
  • 【茅山掠影】山林「古村」,時光裡的陶居記憶
    順著山中泥土地,走進周家村,開始一天的古村記憶。一處處泥土房掩映在綠樹林中,土牆黑瓦,寧靜滄桑。土房建築凝聚著山裡人們的勤勞與智慧,黃泥為主體材料,獨特的建築工藝築成。也許這些土房看上去有點「破」,然而,在歲月流逝,時光恍然間,所有的往事逝去時,才發現,曾經的一切,便永遠不復存在,也許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那身邊漸漸消失的美。
  • 《漫·慢——張鈞的視覺記憶》藝術展於東嶽美術館開幕
    2019年10月10日下午四點半,藝術家張鈞個展「漫·慢——張鈞的視覺記憶」在北京東嶽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是藝術家張鈞在國內的首次個人藝術展覽,展覽由東嶽美術館主辦、北京BJSD設計機構承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勤硯擔任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孔岑蔚擔任策展人。
  • 櫻的記憶旅行在石山寺萌芽
    記憶不遠,這時,我站在石山寺的林間小徑,清晨微光柔和地照射在池塘對岸的茅廬亭臺上。未到櫻花盛開的季節,我因嘆喟清行宏夫婦在我初次旅遊日本期間,加諸我身上的顧惜真情,而感到我日夜思念的櫻花,竟如此慵懶不堪,不肯輕易在我眼前綻開它紛飛的耀眼面貌,整個情緒便直落而下。
  • 「千億像素看中國——城市與人」互動主題展在羅馬開幕
    活動現場中國網3月24日訊 一幅幅新舊交錯的影像,展示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的發展變遷;一張張中國面孔在天南地北、田間巷尾、春夏秋冬,匯聚成勤勞樂觀、追逐夢想的當代中國人群像;旋即,一張巨幅城市全景照躍然屏上,觀眾於指尖縮放中領略城市細節之美
  • 上海的城市記憶
    雖說我並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是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已經整整半個世紀,我已經完全融入上海這座城市。  我尋找著上海的城市記憶,上海是那樣的博大,又是那麼的厚重。「書迷市長」汪道涵在書店裡輕輕的翻書聲,從錢學森在交通大學樂隊裡吹奏的圓號聲,到錢偉長在上海大學的侃侃講課聲,從「金嗓子」周璇動聽的《夜上海》、《四季歌》,到王丹鳳《護士日記》裡家喻戶曉的插曲《小燕子》,從解放上海時粟裕司令部發報機的嘟嘟聲,到東海艦隊司令陶勇面對海圖發出的命令聲,從基辛格博士在籤署中美《上海公報》前反反覆覆的踱步聲,到《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六國元首籤字的沙沙聲,還有那上海世博會開幕時的鼓樂聲
  • IMAGO我格廣場打造有溫度的體驗空間 喚起記憶裡的美好時光
    飛速迭代的城市更新和商業化浪潮中,上海許多曾經輝煌的一道道城市「風景線」已經消失,或是繁華不在——美食一條街乍浦路、被譽為「上海琉璃廠」的東臺路古玩市場、「楊浦區南京路」、都市步行街雁蕩路、花鳥市場一條街江陰路……而對於普陀區武寧地區而言,像這樣在城市升級改造建設進程中消逝的標誌性街區,便是上海人最早的娛樂聖地西宮。
  • 【網絡文化節·活動展播】「魅力泉州」之《泉州中山路時光記憶館...
    【網絡文化節·活動展播】「魅力泉州」之《泉州中山路時光記憶館》《泉州優秀文創產品網絡展》 2020-10-30 20: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探訪城市記憶·觸摸活力脈搏|2020伊寧城市定向挑戰賽開始啦
    喜迎國慶中秋,開啟健康之旅,探訪城市記憶,觸摸活力脈搏。六星街、喀贊其,沉澱著伊寧城市的記憶,承載著各族兒女的情懷。老城區從鬧市中通幽靜,古老和現代沉澱交融。內斂滄桑安寧味道的百年老屋,與充滿文藝清新氣息的網紅民宿,交錯布置在大街小巷,透露出我們這個城市傳統與時尚的不同側面。
  • 尋找城市的記憶:凱裡,拱橋巷
    在鋼筋混凝土構建起來的城市森林中,林立的高樓,全新的街區,散發著現代商業氣息的店鋪……城市,正在以自己的速度在前行……遠去的「凱裡拱橋巷」,大概應該是這座城市最後留存的一點「差異化」了!相較之下,那些現代移植而來的「遍地鄉愁」,遠沒有這些帶著歷史感的「城愁」來得更真實一些!
  • 「鼓樓」一種古建築的象徵,更是一段歷史的記憶,遊杭州鼓樓見聞
    杭州是座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千百年沉澱下來遊走在大街小巷,走向那些歷史痕跡中,去尋味那些曾經的滄桑歲月。踏上城樓,復古的建築,威武的兵士塑像,都給與一種歷史的厚重之感,仿佛回到了猙獰歲月的那些時光裡
  • 如果有時光倒流,也許這座小小的「城市」,能夠滿足你穿越之旅
    感受下不一樣的周末,享受下慢生活,電影小鎮到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在市區周邊,又可開啟一場換裝的穿越之旅,走起……,一個沉浸式的體驗館,拉回到八十年代的光影記憶……如果時光倒流,想起那曾經走過的歲月……,「回味兒時的記憶,品嘗媽媽的餃子」,八零後最難忘的記憶,時光帶我們穿越重回那個無憂無慮的美好時代;
  • 在隱於市井的歷史裡,喚醒城市記憶
    今天,讓我們一起讀歷史文化,品城市記憶,探尋那些大隱隱於市的老建築、老廠房,體會在這時間長河裡曾發生過的故事......推薦景點|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中國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文化旅遊新地標、青島全景觀海平臺——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這裡儲存著烽火連天的歲月,沉重的記憶和渴望和平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