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出道之前的華語樂壇,普遍被認為是「靡靡之音」時代(鄧麗君)。而阿妹出道時颳起的「快節奏」旋風,實實在在的帶動了華語樂壇的升級。
阿妹是罕見的擅長多種曲風的歌手(其實大部分歌手都只擅長一類歌曲)。除了「快節奏」歌曲外,阿妹更擅長情感類的歌曲。在這方面的作品積累更是驚人,隨便列列就有《聽海》《如果你也聽說》《哭砂》《簡愛》等等等等。(雖然我總是感覺,這些歌高度同質化,聽多了疑似是一首)
我尤其喜歡這首:張惠妹 - 聽你.聽我_MV頻道
翻唱者眾多,然而比原版天差地遠,原版才真的是「開口就打動人」。
阿妹也以此和陳奕迅並稱為「新時代唱功代表」。現在樂評屆談唱功兩字,除了上古神獸鄧麗君之外,阿妹陳奕迅就是鐵打的最高端了。(
記得第一次聽阿妹的《姐妹》,她還沒有太出名,我就斷定這將來是天后級的歌手。後來出了很多好歌,寶哥的離去也沒有使其沒落,星途璀璨。不過近幾年隨著年齡大了發福,感覺聲音沒有當初那麼脆亮而有爆發力了,建議少唱些嘶吼的歌,現在已唱不出當年令人震撼的聲音了,可以多唱些抒情的,她也很擅長
張惠妹是我喜歡的第一個歌手,小學四年級,堂姐送我一盤張惠妹的磁帶,她的歌聲太有魅力了,觸動心靈,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她的歌。另外加一句,她年輕時曾經很瘦很美的。後來有一段時間,大陸好像封殺過她,那段時間她在大陸感覺消聲匿跡了一樣,然後身邊同學討論的都是其他華語歌手,而我常常聽著她之前的歌。後來終於又聽到她的新歌,當時真的超感動,歌聲觸動靈魂。雖然現在不太經常聽她的歌了,但是偶然再聽到,感動一如往昔。
孔子曰 詩無邪 可以為師矣 俺讀書少 不知道詩經裡有多少首詩篇 那古老的東西讓一個現代人難理解 所以...... 你懂的 (也有些容易欣賞的 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是再怎麼好 又怎麼能敵的過她站在高崗上 對你聲聲唱!)張惠妹在臺上有二十年了吧 而且目前任然在 專輯單曲都很多 我也都熟悉 因為喜歡唱 感覺用可以為師矣評價一點都不過!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可以為師 可以去參考冰與火之歌中提利昂·蘭尼斯特的話不讀書的人只活一次 讀書的人有無數次人生 當一首歌敲開的你心 讓你得以理解不同的經歷 認識全新的景象 那是跨越年齡 性別的經驗 或者是重新體驗那些被遺忘了的感情 或者是換個角度觀察(比如說 《一夜情》有木有聽出寂寞在執鞭驅趕呢) 她的作品多的讓你短時間內不能欣賞完 但是多聽聽 絕對是好 都非常完美 我保證我全聽過而且是N次 只是驚訝她能讓完美重複300次 (300首歌 數量是相近的估值)當一首歌能夠敲開誰的心 (如果有無論誰誰誰都都敲不開的 那人基本無可救藥)前提是歌者有實力 華語女歌手專輯銷量的第一 擁有這魔力的實在鳳毛麟角 妹力四射的只此一人 前面諸位答主基本上也說了「最後的天后 無可挑剔 華語樂壇女聲歷史級三大坐標 鄧麗君 張惠妹 還有那誰誰」 堅決挺起這些評價近來都說她胖了 我只心痛歲月對她的折磨 (你們太TM小氣了 當年你們也評論外星人羅納爾多發胖 (不知者 請百度)嘲笑人家跑不動了 結果人家在退役時說「我病了」 你們是流淚 還是再羞愧)不要忘記她已經唱了20年了 我只說謝謝 (我沒花錢買過專輯 確切的說是沒有因為聽音樂花過一分錢 更不是發燒友樂迷 抱歉 覺得聽懂她和流行音樂很開心)她是無邪的 歌聲就是證明 胖瘦論要靠邊站 你們說的永遠也沒有唱的好聽。
張雨生離開之後,我沒有繼續聽她的新歌,買的最後一張是《牽手》,上述的最初的元素在消失,流行歌手在躥紅之後尋求改變和突破是很正常的事,不可能總是繼續和重複。但是唱功強的人多得是,聲線來說,只聽一兩句,小樣本裡的音色,我完全分不清張惠妹和彭佳慧,彭佳慧歌路從來就不一樣,我不太了解,會有閩南歌的歌手大概想想,和張惠妹會是很不同的,要說起來張惠妹剛出道的歌路是有優勢的,不一樣,突出的可能比起彭佳慧這類的要高很多。從牽手開始算,張惠妹的歌依然好聽,但是,失去了她的殺手鐧了,相對其他人的絕對優勢要小很多了。《我可以抱你嗎》很有代表性,從歌詞到編曲到MV到個人形象,都是都市的,試圖柔美哀怨的,傳唱度也很高,但是我不喜歡,因為這不是阿妹的強項,甚至我一個其實不甚了解她的人會很篤定的覺得,這完全不是她。張惠妹的絕對優勢在華人歌手中,是很多人缺失的,王菲自己就說過想要那樣的帶點沙的嗓子,慵懶可以慵懶,想要力量的時候又可以很有力量,聽聽演唱會唱英文歌就知道了,王菲我能想起來的就是,竇唯,黑豹的《don't break my heart》,還有queen的《Bohemian Rhapsody》,我的鐵桿菲粉同學說喜歡,我卻覺得王菲真的駕馭不了那種類型的歌,需要力量,需要共鳴,而張惠妹演唱會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就沒有那種華人歌手大多會有的遺憾感覺。總忍不住想如果張雨生沒有離開,不知道後來的阿妹會變成怎麼樣,張雨生多才多藝但碰到駕馭不了的類型和題材的時候也很明顯能聽出來,他也嘗試過中國風,但我覺得沒有很成功——因為後來有了周杰倫,哈哈,沒有的話也不會覺得落差太明顯。年紀的原因,對流行歌曲沒有一直關注,張惠妹在《牽手》之後的歌聽得不多,總體印象是還不錯,但最近忽然很喜歡趁早,仔細一查才發現居然就是張惠妹那個,一開始聽會更喜歡張宇的版本(其他選秀歌手的沒有聽過),聽過兩遍就會覺得是編曲的原因,光說人聲,張宇唱歌會有點技巧過於熟練,到有匠氣的樣子,你能感覺得到他控制得剛剛好,他就是計劃好要剛好唱到這個樣子,而張惠妹的版本一開始就令我稍少好感的原因只是編曲,多聽幾遍會更喜歡張惠妹的版本(單說唱,而且這首歌理論上來說,在這兩個人中不能說更適合她)。這麼聽了幾遍忽然覺得張惠妹本來是可以更強的啊,真可惜。還搞笑的發現,張惠妹唱「這樣的愛情裡我看到男人的軟弱」,而張宇唱「我們的軟弱」,配合那個拉長的激昂的「軟弱」,真是幽默的效果。
選秀歌手被點評的時候,常常有各種似是而非的詬病,說完好像還是覺得感覺不太對得上。其實流行歌曲,最淺顯的,大家就是聽個情緒。(廣義上來說我覺得一切藝術都是為了表達人的感受、情緒、心理狀態)張學友和張惠妹這樣的,算是很典型的充滿情緒的聲音,就算沒有歌詞嗯嗯這樣哼一哼,都很帶感,還有王菲啊。技巧啊key什麼的我不太懂,不好評說。再加句,如果王菲一直堅持唱站在山崗上這樣的,可能聽著也是個校園十佳歌手,但肯定說不上她現在的評級了。張惠妹的優勢就在這方面,她就算要轉型,如果抓住了《雙截棍》的機會,肯定會比走向《我可以抱你嗎》這樣的方向合適得多。真是遺憾。不過在周杰倫的歌上遺憾的不止她一個,他們這些唱歌的人,自己挑歌的眼光應該說也不會很有水準,周圍的製作人什麼的,也沒有特別強悍突破性視野的,張雨生就算聽了雙截棍的demo也不一定會喜歡,麥當娜還說傑克遜的demo是垃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