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中國傳統民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2020-12-12 中華神秘文化

#中華傳統節日#

無論對於漢族,還是各少數民族,農曆三月初三,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

在我國古代民俗中,這一天是:

01上巳節

上巳節,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一種節日習俗,因古人於三月第一個巳日過此節而得名。這個節日原本並不固定;大約魏晉以後,節期定在了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

古代在這一天,要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沐浴消災);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論語》裡曾這樣記載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今天,上巳節已經融入了清明節中。

02蟠桃會

蟠桃會,是我國民間主要廟會之一。傳說三月初三為王母娘娘誕辰,天宮在這一天會舉辦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各方神仙,眾神仙趕來為王母祝壽,稱之為蟠桃會。

舊時,各地的蟠桃宮、王母宮、王母池等,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廟會,為王母祝誕,也稱為「蟠桃會」。

例如,過去北京有蟠桃宮,建於明代,康熙元年(1662)曾御敕工部重修,前殿主供王母娘娘,還築有一座鰲山,塑眾仙從四面八方來給王母祝壽的情形。《天咫偶聞》說北京蟠桃宮「廟極小,歲上巳三日廟市最盛」。

03黃帝誕辰

民諺云:「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三月初三,是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誕辰

黃帝,相傳是我國上古社會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統一了華夏,治國有方;還和輔臣們發明和創製了文字、音樂、歷數、農桑、宮室、舟車、衣裳、指南車……等等。

人們認為,中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與黃帝的赫赫殊勳是分不開的!

04真武大帝聖誕

在我國傳統本土宗教道教中,三月初三還是道教尊神真武大帝的聖誕日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教名山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

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等。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可見,「三月三」是個好日子,很多神仙都在這一天過生日。

此外,在道教中,這一天還是葛仙翁飛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極北鬥下降、翊聖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的日子。

05少數民族節日

對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來說,「三月三」也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比如:

壯族三月三歌節,又稱「歌圩」,是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這一天,壯鄉家家戶戶蒸五色糯米飯,煮紅蛋,殺雞,祭祖掃墓;青年男女盛裝打扮,趕歌圩。

苗族的三月三叫做「龍花會」,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盛裝聚會,唱歌、跳舞,老老少少爭看熱鬧,青年男女挑選自己心儀的對象。

侗族的三月三叫做「花炮節」,其主要內容是搶花炮:花炮由一鐵筒製成,內裝火,炮口放一直徑四釐米、用絲線包紮的彩色鐵環,鐵炮放在鼓樓場中央,舉行簡單儀式後,即下令點燃花炮,一聲巨響,鐵環飛向高空,雙方隊員爭先恐後去搶。場上允許擠、搶、護、攔、傳,但不能有傷人動作。這也是一個群眾性聚會、狂歡的節日。

黎族的三月三叫做「孚念孚」,主要流行於海南黎族地區。初為紀念先人傳家接代,每年祭拜,相沿成俗;後發展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

此外,布依族、仫[mù]佬族、白族、瑤族、彝族、畲[shē]族、納西族等民族,都有「三月三」的節日民俗。

學者們認為,古代漢族的上巳節與少數民族的「三月三」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繫。上巳節已經消失了千年之久,我們只能通過文獻資料來了解這一古代節俗;而很多少數民族的「三月三」,如今依然在傳承著,由此也就更顯示出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意義!

我們應該保護好,開發利用好,傳承發展好!

/完.

農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誕辰:被宋元明三代皇室「捧紅」的尊神!

相關焦點

  • 三月三是一個有著各種民族習俗的重要日子
    今天又是農曆3月3日了,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中的上巳節。「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這是蘇紅演唱的歌曲,上世紀八九十年十分流行。那些年,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我放風箏的童年往事。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魏晉以後,上已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現在的三月三,就是從古代的三月上已日而來的。每到三月三各族就會有不同的習俗相傳。   在古代,三月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可惜,宋代以後禮教漸嚴,男女私會不被容許,這個節日也日趨沒落,最終被人們遺忘,踏青也改在清明進行。
  • 農曆三月三不僅是傳統上巳節,還是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
    魏晉以後,上已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現在的三月三,就是從古代的三月上已日而來的。每到三月三各族就會有不同的習俗相傳。在古代,三月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可惜,宋代以後禮教漸嚴,男女私會不被容許,這個節日也日趨沒落,最終被人們遺忘,踏青也改在清明進行。
  • 中國節日最多的一天——三月三
    中國華服日的活動標識被設計為「交領右衽」,它是華服的重要象徵。中國華服日由共青團中央發起,於2018年在西安舉辦了第一屆活動。今天是第三屆,晚上19:00將舉辦線上晚會。少數民族節日除了上述的幾個節日,三月初三還是不少少數民族的節日。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屬於什麼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而很多傳統節日的來歷都與重要的祭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那麼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三月三是什麼日子?三月三活動習俗有哪些 和上巳日同一天嗎
    三月三是什麼日子?三月三由來習俗介紹 和上巳日同一天嗎  轉眼又是「三月三」了。  大家知道,「三月三」是我國多個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比如說壯族,在這一天,壯族同胞會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小夥子、姑娘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之物,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
  • 廣西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三月三節日習俗、由來簡介
    「三月三」即將到來(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說到「三月三」習俗,對歌、吃五色糯米飯已被大夥熟知,可你還知道在這個節日有哪些有趣的節日習俗嗎?廣西各地過「三月三」的方式是怎樣的?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廣西民俗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踐行中華傳統文化,守住三月三廟會,留住西鄉記憶和文化符號
    農曆三月三,是一年一度深圳市寶安區西鄉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鳴鑼開啟的日子。往年的「三月三」廟會場面壯觀、聲勢浩大,且近年來一年比一年火爆,已經成為西鄉重要的文化名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鄉「三月三」廟會取消了線下活動,為堅守傳統文化,延續西鄉人獨特的情結,西鄉街道以線上逛廟會的方式,打造出不一樣的「三月三」廟會,特意製作了全景遊園H5暢遊廟會大巡遊、祈福祝願籤為平安祈福、粵劇大戲在線觀看……一個個頗具特色的線上活動的推出,讓居民、遊客足不出戶享受民俗文化盛宴,感受精彩、一解鄉愁。
  • 羅源福湖村舉行「三月三」畲鄉民俗文化旅遊節
    羅源福湖村舉行「三月三」畲鄉民俗文化旅遊節 封一壇「畲麗紅」盼四姓大團圓 2019-04-08 07:27:07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任思言
  • 西鄉「三月三」廟會展現民俗文化魅力,創新延續西鄉文脈
    2019年西鄉民俗文化節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將於4月1日至13日舉行。屆時,市民將領略具有濃鬱嶺南特色的龍鳳、醒獅、麒麟、飄色、歌舞風情匯景大巡遊、木偶戲、賀誕戲演出、吃大盆菜等民俗風情。今年,廟會還新增網紅打卡、「老外逛廟會」直播等活動,為傳統廟會注入新的元素。
  • 燕趙傳奇|民俗 祭春二月二 曲水三月三
    這麼一大串有趣的節俗,盡在河北的二月二,二月過後是三月天,風和日麗的三月裡又有什麼樣的節日呢?講到三月三的習俗,還要從中國的行書第一帖《蘭亭集序》說起。風清日和的天氣裡,在青山秀水之間洗個澡,正符合中國「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這個習俗說起來挺有年頭,它到底有著什麼樣的來歷呢?傳統節日「三月三」的起源很早,古時候,它定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就是辰龍巳蛇的「巳」,所以就稱為「上巳節」,也叫做「三巳」、「元巳」或者「重三」。
  • 兩岸同胞貴州歡度「三月三」民族傳統節慶
    三月三篝火晚會。鍾欣 攝   中新網惠水4月21日電(劉鵬蒲文思)「共種同心樹、同度民族聯歡、共談民族團結髮展、共展民族風情……」4月21日,適逢農曆三月三,兩岸200餘名少數民族同胞在貴州省惠水縣與當地布依族民眾共同歡慶「三月三」這一民族傳統節日。
  • 臺灣少數民族廣西歡度壯族傳統佳節「三月三」
    中新社南寧4月10日電 題:臺灣少數民族廣西歡度壯族傳統佳節「三月三」  作者 林浩 宋曉娜  「中華一家親,近年來廣西與我們花蓮的交流非常熱絡,大家常來常往,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今後希望兩岸可以通過更深入的民族文化交流,增進相互間的認知,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 農曆三月三相傳是中國情人節,比七月七更有文化傳統和說服力
    古代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還有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未婚男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呢?一、為何說三月三是情人節三月三別稱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也稱元巳。
  • 南寧市"三月三"旅遊活動菜單出爐 民俗遊戲玩個夠
    3月29日—4月1日,武鳴區舉行2017年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活動。大明山於4月1日舉行「山歌敬龍母,擂臺會英傑」歌圩暨「壯族三月三」大明山旅遊文化節。3月30日,馬山三甲屯舉辦鄉村旅遊區歌圩市集、民謠之夜、鄉村詩歌展。
  • 樂遊西鄉三月三 網上雲遊賞寶安民俗大戲
    「樂遊西鄉三月三」H5部分截圖鼓樂聲聲震天響,萬人空巷逛廟會,在一片熱鬧的氛圍中,西鄉三月三廟會大巡遊在「樂遊西鄉三月三」全景遊園H5畫布中緩緩展開,北帝出位、歌舞風情匯景大巡遊、千歲大盆菜宴、木偶戲等精彩絕倫的民俗大戲輪番上演
  • 臨淄三月三牛山廟會:千年民俗今猶在 融匯現代文明
    臨淄三月三牛山廟會臨淄三月三牛山廟會  淄博齊魯網4月21日訊(臨淄電視臺記者:王喬 王龍飛)三月三、趕牛山。伴隨著晴朗的天氣,今天整個臨淄牛山熱鬧了起來。這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牛山廟會,既包含了傳統民俗,又融入了現代文明。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蹴鞠,今年首次亮相牛山廟會。《戰國策?齊策》中記載二千三百年前的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蹴鞠作為一項古老的運動,如今也融入到傳統的三月三趕牛山民俗活動中,讓遊客親身體驗到這項古老的體育運動。
  • 2019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慶活動新聞發布會
    值此三月春暖花開時節,我們又將迎來海南黎族苗族的「三月三」傳統節日。五指山市「祭祀袍隆扣大典」作為「三月三」系列活動之一,是近幾年精心策劃的核心項目,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及新聞媒體朋友們的高度關注與支持。在這裡,我謹代表五指山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黎族是一個尊親且重視孝道的民族,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祖先崇拜在黎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直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春暖花開三月三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多彩紛呈的習俗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