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總長約4909千米,河流水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排名第9長河,亞洲排名第7,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1的大河。湄公河下遊有9條叉道,流入南海所形成的衝積平原,稱為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第一大平原,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澤,是越南稻米生產的主要產地,在當地的河流中,同時也生活著很多「巨蝦」,最大可長至1米多長,體重可達1斤左右。
巨蝦學名叫羅氏蝦,又名「羅氏沼蝦」、淡水長臂大蝦,此蝦不僅生長快,且個體頭大,食性非常廣泛,繁殖和生存能力較強,所以在越南河流已經泛濫成災了,其實羅氏蝦並非越南本土蝦,它原產於泰國和緬甸。羅氏蝦的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但在越南當地並不受歡迎,雖然到越南旅遊的遊客,都會點幾串烤羅氏蝦來品嘗,但儘管如此,湄公河中的羅氏蝦數量依舊是居高不下,儼然已經成為泛濫之勢。
根據羅氏蝦生長速度快的特點,我國已經有很多地區養殖,在安徽、浙江、廣東等地是主要產區。由於人工養殖的管理不善,導致大量的羅氏蝦逃跑到我國淡水河流當中,且快速繁殖。有人說羅氏蝦在我國都生長不大,即使逃入自然水域,也難以生存,但事實絕非如此。因為根據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區釣友反應,已經不是第一次釣獲這種「巨蝦」了
在自然水域捕魚、釣魚時碰到這種大蝦,早就不是第一次,並且不僅是浙江地區,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都有人發現「巨蝦」的身影,並且釣到抱卵的巨蝦。這就說明羅氏蝦,已經適應我國自然水域環境,且開始自然繁育了。那麼,為什麼在我國的自然水域,很少能見到羅氏巨蝦的身影呢?
雖然野生的羅氏蝦在越南繁殖速度快,且種群龐大,但在我國的自然水域,它們很難泛濫,其主要歸功於強大的「吃貨」隊伍,甚至曾經隨處可見的「小龍蝦」,都已經被吃的只能靠人工養殖供應,且供不應求。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羅氏蝦會在我國形成氣候,更不用擔心泛濫。人工飼養的羅氏蝦,一推向市場,就受到了我國居民的喜愛,因為它不僅味道鮮美,且售價親民。
所以,有網友吐槽說:都說羅氏蝦繁殖迅速,在野外至今也難捕獲,強烈要求加大繁殖力度,不然根本不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