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洋館自1993年興建,於1999年作為國慶50周年獻禮工程盛大開業,是國家首批4A級海洋特色景區,集展示、表演、餐商服務、會展功能等於一體。這裡有美麗的白鯨、熱情的海豚、憨態可掬的海獅,還有多達千餘種的海洋生物,讓內陸城市的公眾也有機會親近海洋,感受海洋。
9月25日,北京海洋館舉辦了盛大的「鯊魚歸來·炫動海洋「鯊魚小鎮啟動儀式暨北京海洋館十五周年慶典儀式,並正式公布北京利達海洋生物館有限公司更名為北京信沃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活動得到了北京市西城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及北京市西城區旅遊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慶典儀式上,北京海洋館總經理胡維勇向來賓們表示了歡迎和感謝,各界嘉賓一同為新展區「鯊魚小鎮」揭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百餘家水族館同業代表及嘉賓齊聚歡慶。
2005年,為了進行瀕危物種中華鱘的遷地保護,北京海洋館將鯊魚館改建成國寶中華鱘館,居住在此的鯊魚也搬離了海洋館。其間,許多市民致電錶達對鯊魚的不舍與懷念。實踐證明,歷時9年的科企合作,不僅探索了中華鱘保護的新模式、新途徑,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創新性保育展示亦獲得了社會的認同。當日,北京海洋館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再次續籤「中華鱘保育項目合作協議」,新協議的籤署標誌著中華鱘保護項目的進一步深化。北京海洋館將通過不懈努力,大力倡導公眾對珍稀瀕危魚類的保護意識,積極推動中華鱘保育相關科學研究及遷地保護示範和人工保種等項目,為推動海洋生態保護而努力。
2014年,為了感謝社會各界對企業多年來的關愛與支持,北京海洋館再建鯊魚館,鯊魚家族再次回歸。窄頭雙髻鯊、沙虎鯊、高鰭鯊、鬚鯊、豹紋鯊、黑鰭鯊、白鰭鯊等近10種珍稀鯊魚爭相亮相,加之鋸鰩、犁頭鰩等其他珍貴魚種,將形成數千尾魚兒群遊舞動的壯觀場面,讓公眾一睹海洋霸主的風採。
據悉,鯊魚小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特色,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新鯊魚館比原鯊魚館更具規模:巨型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水深5.1米,池底面積263平米,蓄水總量達1400噸。不同於傳統的平面或隧道等展示形式,池內採用國內首創全畫幅立體畫的形式(主題為「海之沉城」),總面積達400餘平米,堪稱國內最大,旨在喚醒和提升公眾對環保的關注);池外採用了總重達33噸的7種造型亞克力展窗(八角嵌入式、外飄式、圓弧形、矩形等),為遊客營造了全視野的立體感觀。後區採用國際領先的設備設施,先進的水循環系統可通過不斷循環、過濾,以及細菌的分解過程,達到自然的平衡狀態,既保證了池內水生的安全,也不影響遊人觀賞。此外,及為了保證鯊魚的安全,鯊魚池內杜絕混凝土埁的鐵離子滲入池內,其採取的措施包括增加鋼筋保護層厚度,池體環氧樹脂塗層等。
據北京海洋館總經理胡維勇介紹:「鯊魚小鎮將環保、人文、科普理念融入展示之中,希望通過精彩的展覽展示,豐富的互動活動引導公眾『保護鯊魚,愛護環境』。值此十五周年之際,北京利達海洋生物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信沃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來,北京海洋館將繼續以』陶怡大眾、教益學生、維繫生態』的企業宗旨,為公眾打造更加炫動夢幻的海洋世界。」
為了滿足廣大遊客需求,十一期間北京海洋館將增加表演場次,豐富表演內容,除參觀遊覽外,遊客還可在新展區鯊魚小鎮參與科技互動體驗。
北京海洋館中華鱘保育項目介紹
在全球水域生存的27種鱘魚中,有一種江海洄遊的鱘魚被稱為「中華鱘」。冠以「中華」二字,因為它是中國獨有,無論遊到大海何處都會返回長江產卵。中華鱘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是地球上倖存的最古老的脊柱動物之一,有水中大熊貓的稱謂。
億萬年來,中華鱘見證了生物進程和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但隨著環境的改變、經濟的發展,中華鱘卻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華鱘是往返長江的自由行者,僅僅過了不到30年,它們的種群銳減。2012年末,幾代科研人員數十年辛勤的付出與北京海洋館多年的努力,促成了中華鱘在全人工環境下子二代的繁殖成功,標誌著這一物種可以延續。
2005年,北京海洋館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共同開展中華鱘保育項目, 對野生中華鱘的人工飼養、救治、繁育等領域進行探索。第一尾在京接受救助的中華鱘仍然在鱘魚館裡生活,被稱為「鱘女王」。此後,陸續有產前、產後受傷的野生中華鱘及一批子一代中華鱘從湖北荊州被運往北京海洋館進行療養,康復後被放歸長江。通過不懈努力,北京海洋館的科研團隊先後實現了野生中華鱘產後親鱘的良好恢復,並成功建立了子一代中華鱘的水族館蓄養群體,從而為中華鱘長期人工馴養和野生親體資源再利用及中華鱘遷地保護奠定了基礎。2008年,在農業部的指導和協調下,北京海洋館將數尾子一代中華鱘贈與香港,使香港市民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一珍貴國寶。2012年末,中華鱘子二代在全人工環境下的繁育成功,孵出健康魚苗2.3萬尾。這不僅是中華鱘保育工作三十多年來的首次成功,更對中華鱘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開展、保護工作進行和物種進一步延續等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2014年,北京海洋館再次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續籤「中華鱘保育項目合作協議」,新協議的籤署標誌著中華鱘保護項目的進一步深化。
未來,北京海洋館將繼續不懈努力,大力倡導公眾對珍稀瀕危魚類的保護意識,積極推動中華鱘保育相關科學研究及遷地保護示範和人工保種等項目,為推動海洋生態保護而努力。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民族未來,關愛水生野生保護動物,需要大家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