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洋館喜迎十五周年 新展區鯊魚小鎮炫動啟幕

2020-12-11 旅新網

  北京海洋館自1993年興建,於1999年作為國慶50周年獻禮工程盛大開業,是國家首批4A級海洋特色景區,集展示、表演、餐商服務、會展功能等於一體。這裡有美麗的白鯨、熱情的海豚、憨態可掬的海獅,還有多達千餘種的海洋生物,讓內陸城市的公眾也有機會親近海洋,感受海洋。

  9月25日,北京海洋館舉辦了盛大的「鯊魚歸來·炫動海洋「鯊魚小鎮啟動儀式暨北京海洋館十五周年慶典儀式,並正式公布北京利達海洋生物館有限公司更名為北京信沃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活動得到了北京市西城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及北京市西城區旅遊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慶典儀式上,北京海洋館總經理胡維勇向來賓們表示了歡迎和感謝,各界嘉賓一同為新展區「鯊魚小鎮」揭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百餘家水族館同業代表及嘉賓齊聚歡慶。

  2005年,為了進行瀕危物種中華鱘的遷地保護,北京海洋館將鯊魚館改建成國寶中華鱘館,居住在此的鯊魚也搬離了海洋館。其間,許多市民致電錶達對鯊魚的不舍與懷念。實踐證明,歷時9年的科企合作,不僅探索了中華鱘保護的新模式、新途徑,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創新性保育展示亦獲得了社會的認同。當日,北京海洋館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再次續籤「中華鱘保育項目合作協議」,新協議的籤署標誌著中華鱘保護項目的進一步深化。北京海洋館將通過不懈努力,大力倡導公眾對珍稀瀕危魚類的保護意識,積極推動中華鱘保育相關科學研究及遷地保護示範和人工保種等項目,為推動海洋生態保護而努力。

  2014年,為了感謝社會各界對企業多年來的關愛與支持,北京海洋館再建鯊魚館,鯊魚家族再次回歸。窄頭雙髻鯊、沙虎鯊、高鰭鯊、鬚鯊、豹紋鯊、黑鰭鯊、白鰭鯊等近10種珍稀鯊魚爭相亮相,加之鋸鰩、犁頭鰩等其他珍貴魚種,將形成數千尾魚兒群遊舞動的壯觀場面,讓公眾一睹海洋霸主的風採。

  據悉,鯊魚小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特色,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新鯊魚館比原鯊魚館更具規模:巨型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水深5.1米,池底面積263平米,蓄水總量達1400噸。不同於傳統的平面或隧道等展示形式,池內採用國內首創全畫幅立體畫的形式(主題為「海之沉城」),總面積達400餘平米,堪稱國內最大,旨在喚醒和提升公眾對環保的關注);池外採用了總重達33噸的7種造型亞克力展窗(八角嵌入式、外飄式、圓弧形、矩形等),為遊客營造了全視野的立體感觀。後區採用國際領先的設備設施,先進的水循環系統可通過不斷循環、過濾,以及細菌的分解過程,達到自然的平衡狀態,既保證了池內水生的安全,也不影響遊人觀賞。此外,及為了保證鯊魚的安全,鯊魚池內杜絕混凝土埁的鐵離子滲入池內,其採取的措施包括增加鋼筋保護層厚度,池體環氧樹脂塗層等。

  據北京海洋館總經理胡維勇介紹:「鯊魚小鎮將環保、人文、科普理念融入展示之中,希望通過精彩的展覽展示,豐富的互動活動引導公眾『保護鯊魚,愛護環境』。值此十五周年之際,北京利達海洋生物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信沃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來,北京海洋館將繼續以』陶怡大眾、教益學生、維繫生態』的企業宗旨,為公眾打造更加炫動夢幻的海洋世界。」

  為了滿足廣大遊客需求,十一期間北京海洋館將增加表演場次,豐富表演內容,除參觀遊覽外,遊客還可在新展區鯊魚小鎮參與科技互動體驗。

  北京海洋館中華鱘保育項目介紹

  在全球水域生存的27種鱘魚中,有一種江海洄遊的鱘魚被稱為「中華鱘」。冠以「中華」二字,因為它是中國獨有,無論遊到大海何處都會返回長江產卵。中華鱘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是地球上倖存的最古老的脊柱動物之一,有水中大熊貓的稱謂。

  億萬年來,中華鱘見證了生物進程和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但隨著環境的改變、經濟的發展,中華鱘卻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華鱘是往返長江的自由行者,僅僅過了不到30年,它們的種群銳減。2012年末,幾代科研人員數十年辛勤的付出與北京海洋館多年的努力,促成了中華鱘在全人工環境下子二代的繁殖成功,標誌著這一物種可以延續。

  2005年,北京海洋館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共同開展中華鱘保育項目, 對野生中華鱘的人工飼養、救治、繁育等領域進行探索。第一尾在京接受救助的中華鱘仍然在鱘魚館裡生活,被稱為「鱘女王」。此後,陸續有產前、產後受傷的野生中華鱘及一批子一代中華鱘從湖北荊州被運往北京海洋館進行療養,康復後被放歸長江。通過不懈努力,北京海洋館的科研團隊先後實現了野生中華鱘產後親鱘的良好恢復,並成功建立了子一代中華鱘的水族館蓄養群體,從而為中華鱘長期人工馴養和野生親體資源再利用及中華鱘遷地保護奠定了基礎。2008年,在農業部的指導和協調下,北京海洋館將數尾子一代中華鱘贈與香港,使香港市民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一珍貴國寶。2012年末,中華鱘子二代在全人工環境下的繁育成功,孵出健康魚苗2.3萬尾。這不僅是中華鱘保育工作三十多年來的首次成功,更對中華鱘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開展、保護工作進行和物種進一步延續等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2014年,北京海洋館再次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續籤「中華鱘保育項目合作協議」,新協議的籤署標誌著中華鱘保護項目的進一步深化。

  未來,北京海洋館將繼續不懈努力,大力倡導公眾對珍稀瀕危魚類的保護意識,積極推動中華鱘保育相關科學研究及遷地保護示範和人工保種等項目,為推動海洋生態保護而努力。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民族未來,關愛水生野生保護動物,需要大家攜手同行!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洋館為鯊魚蓋新家
    2014年,在北京海洋館開業十五周年之際,鯊魚霸主將再次回歸北京海洋館,新展區「鯊魚小鎮」也將為遊客們帶來極具衝擊力的震撼感受。新展區「鯊魚小鎮」位於2號展區,緊鄰雨林奇觀和白令海峽展區,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將於十一前盛大開幕:巨型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水深5.1米,池底面積263平米,蓄水總量達1400噸。
  • 致敬一線工作者 北京海洋館二十周年感恩回饋
    致敬一線工作者 北京海洋館二十周年感恩回饋時間:2019-11-29 14: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致敬一線工作者 北京海洋館二十周年感恩回饋 一年365天,法定節假日有11天,在很多人享受假期的愜意時,有這樣一些人在永遠堅守崗位,盡職盡責保障社會秩序穩定,用責任和擔當奔走在奮鬥第一線
  • 闊別十年 鯊魚家族回歸北京海洋館
    昨天,北京海洋館鯊魚小鎮亮相,闊別京城近10年的珍稀鯊魚回歸「故裡」。2005年,為進行瀕危物種中華鱘的遷地保護,北京海洋館將鯊魚館改建成國寶中華鱘館,原來居住在鯊魚館中的鯊魚只好「搬家」。今年,北京海洋館再建鯊魚館,鯊魚家族回歸。窄頭雙髻鯊、沙虎鯊、高鰭鯊、豹紋鯊、黑鰭鯊、白鰭鯊等近10種珍稀鯊魚昨天亮相。同時鋸鰩、犁頭鰩等其他珍貴魚種也將展出,市民不僅能欣賞到海洋霸主的風採,還能看到數千尾魚兒群遊舞動的場面。新建成的鯊魚小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特色,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
  • 北京海洋館已為鯊魚蓋好「新家」(圖)
    原標題:北京海洋館已為鯊魚蓋好「新家」   記者昨天獲悉,北京海洋館已為鯊魚蓋好「新家」,池內採用了國內最大的水下全景立體畫(下圖)。下月起,數十尾鯊魚霸主將陸續回歸入住「新家」。   2005年,為救助一條迄今發現中國最大的野生中華鱘,北京海洋館鯊魚館裡的鯊魚集體大「遷居」,將自己的「家」讓給了到北京療傷休養的中華鱘王。   昨天,北京海洋館公布了它們的「新家」——鯊魚小鎮的設計圖,並首度公開了鯊魚池水下布景,這是全國首個採取全畫幅、水下立體造景的大型展池。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蓄水總量將達1400噸。
  • 北京海洋館景區介紹、交通線路、開放時間、入場門票及遊覽攻略
    館內景觀園區組成北京海洋館採用全新的展示理念從淺入帶領潛入認識海洋。館內為遊客巧妙安排了「 雨林奇觀」、「 風情海灘」、「 海底環遊」、「白令小鎮」、「 國寶中華鱘魚館」、「 鯨豚灣」、「 海洋劇院」等七個主題的展示區域。
  • 北京海洋館今起開館,來看鯊魚白鯨現場「吃播」
    一根拴著魚肉的長長的鐵桿伸入水中,鯊魚猛地張開大嘴咬住,吞進嘴裡……今天下午16時許,北京海洋館重開首日,一場鯊魚「吃播」引得遊客驚嘆不已。自6月20日起第二次暫停開放之後,時隔一個多月,北京海洋館從今天開始再次恢復開放。重啟之後,北京海洋館將開闢全新展示板塊「海洋吃貨養成記」,讓遊客近距離了解並感受海洋生物的日常生活。
  • 6尾沙虎鯊"飛越"太平洋北京安家 全程記錄鯊魚如何通關
    2014年8月13日  北京   北京海洋館又來新成員啦!昨天下午,歷經3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來自東太平洋海域的6尾沙虎鯊乘專機抵達首都國際機場,隨後由國檢人員一路護衛至北京海洋館。不過,遊客們還不能馬上見到這些「海洋殺手」。這些沙虎鯊必須在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監管下,待在隔離池中先過上一段為期30天的隔離檢疫生活。
  • 世界最大內陸水族館北京海洋館「滿十歲」(組圖)
    3月27日,北京海洋館十周年館慶紀念日,3只海豚幼仔首度公開與市民見面。這3只小海豚均為北京海洋館人工繁殖誕生,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寶貝」。在北京海洋館十周年慶活動期間,遊客可在鯨豚灣展區透過寬大的亞克力展窗看到小海豚在水下的全部生活狀態。圖為3只小海豚與爸爸一起暢遊。 中新社發 徐曦弋 攝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 尹丹丹)目前世界最大的內陸水族館、位於北京動物園內的北京海洋館,二十七日迎來開業十周年紀念。截至目前,北京海洋館已擁有海洋生物千餘種、萬餘尾,其中二類保護以上十一種。
  • 鯊魚「秘密」知多少?本報聯合北京海洋館打造科普+新聞專場活動
    世界上最大的鯊魚叫什麼?鯊魚的皮膚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如何拍出「吸睛」的動物新聞圖片?如何寫出有趣的動物新聞?12月5日,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聯合北京海洋館為教育圓桌小記者們和北京海洋館會員打造海洋科普+新聞專場活動,講解鯊魚等大型海洋動物的「秘密」。
  • 北京海洋館觀賞海底沉城,原來鷹嘴鰩,魟魚都是鯊魚
    參觀完北京海洋館的雨林奇觀,就來到了鯊魚小鎮,6.4米高的鯊魚缸裡有巨型海底沉城的壁畫,除了經典的長著鋒利牙齒的沙虎鯊魚之外,原來飛翔的鷹嘴鰩,潛行的魟魚都屬於鯊魚的一種。鯊魚與魟、鰩同屬於軟骨魚綱的板鰓亞綱,早在4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分布在世界各地溫帶和熱帶海洋,在海洋食物鏈中是頂級掠食者,最大的天敵卻是人類的捕殺,許多種類瀕臨滅絕,已經影響了海洋生態的平衡,保護鯊魚,拒絕魚翅,已經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了。
  • 北京海洋館、動物園一日遊,探索海洋奧秘!(11月21/22日已成團)
    不如就趁這個周末,去北京海洋館溜達溜達吧!北京海洋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內陸水族館,就在北京動物園內,因為是室內,夏天並不熱,而且交通方便,可以1天來回。在館內娃們可以看到「 雨林奇觀」、「 鯊魚小鎮」、「海底環遊」、「白令海峽」、「國寶中華鱘魚館」、「鯨豚灣」、「海洋劇院」等七個主題的展示區域,置身其中仿佛化作了海底的一條小魚
  • 北京海洋館親子遊必遊地 親密接觸海洋動物
    北京海洋館以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生物為設計理念,建有"雨林奇觀"、"風情海灘"、"海底環遊"、"國寶中華鱘魚館"、"白令小鎮"、"鯨豚灣"、"海洋劇院"七個主題展示區域。各展區利用多種手法,為遊客營造了一個奇妙而夢幻的海洋世界……》》北京動物園  第1展區 雨林奇觀  神秘而悠遠,濃縮了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使遊人飽覽飛流直下的瀑布,淙淙流淌的小溪,蟲鳴鳥吟,晃如置身於神秘的亞馬遜原始森林,找到一種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感覺。
  • 15萬隻氣球空降北京海洋館 氣球嘉年華即將開啟
    北京海洋館也不甘示弱,即將在10月21日(周六)-11月5日(周日)開啟一場色彩豐富的視覺大秀——童趣海洋館·氣球狂歡季,用15000個彩色氣球打造數十處主題景觀,惟妙惟肖地打造海洋動植物造型,雨林奇觀門口的章魚、鯊魚小鎮上方的鯨魚……整個北京海洋館都將沉浸在色彩斑斕的世界之中,在蔚藍色水域的襯託下分外動人。
  • 北京海洋館打造「非常部落狂歡季」
    北京海洋館打造「非常部落狂歡季」近日,即將度過自己20周歲生日的北京海洋館迎來了全新家庭成員——來自非洲西南海岸的斑嘴環企鵝。為了迎接這些小傢伙,北京海洋館專門為它們打造了「非常部落」企鵝島,同時推出「非常部落狂歡季」暑期特別活動。此次狂歡季,將通過全新打造的半封閉式展區、最新引進的物種、以及豐富多彩的演出,為消費者們帶來夏日親子旅遊新風尚。
  • 北京海洋館夏令營開營 開始招募科普夏令營小營員
    本報訊(記者趙婧姝)昨天,北京海洋館迎來了今年科普夏令營的首批營員,他們是單獨入營參加活動的小學生團隊,以及一起全家總動員的親子團隊。科普夏令營於7月6日起正式開營,營員們將在北京海洋館學習海洋科普知識,體驗養殖員工作,夜宿海洋館,觀看鯊魚家族的幕後生活。目前,今年的夏令營已經開始招募。據了解,今年的夏令營不僅延續了歷年來的經典項目,在6至12歲孩子單獨入營「海洋科普夏令營」的基礎上,還首次增加了全家上陣的「親子夜探夏令營」新項目。
  • 北京海洋館
    北京海洋館的建築造型猶如一隻藍色的大海螺,坐落在綠樹環抱、花團簇擁的沙灘上。館內為遊客巧妙安排了「雨林奇觀」「鯊魚小鎮」「海底環遊」「白令海峽」「國寶中華鱘魚館」「鯨豚灣」「海洋劇院」等七個主題的展示區域,館內飼養和展示的海洋魚類及生物達千餘種、數萬尾。
  • 藍色的世界,海底生物的樂園 廣州海洋館與北京上海的海洋館對比
    哪我們只能去海洋館近距離的觀看海洋生物了,21世紀以來在中國北上廣等大城市都建有海洋館,作為一個地道的老廣我們廣州的極佳海洋館和北京上海的同等海洋館的對比。北京海洋館小編只去過一次,因為帝都實際上與海似乎沒什麼關係。北京海洋館位於北京動物園內,但是和動物園分開售票,據說全世界最大的內陸水族館。
  • 北京海洋館恢復開放
    中國日報7月26日電(記者 鄒紅) 7月25日,遊客們在恢復開放的北京海洋館參觀。自6月20日第二次暫停開放之後,時隔一個多月,北京海洋館自7月24日再次恢復開放。重啟之後,北京海洋館開闢全新展示板塊「海洋吃貨養成記」,讓遊客近距離了解並感受海洋生物的日常生活。
  • 北京海洋館夜宿之旅:遊記
    2018年10月20日,我帶著4歲半的兒子,參加了海洋館夜宿的親子團。晚上6點,我們來到北京動物園北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和單飛的小朋友一起,從安全通道進走進已經閉館的北京海洋館。所有參加夜宿營的小朋友被分成10人一個小隊,比如海獅隊、海星隊等等,每個小隊由一位老師負責帶隊。我們是海豚隊,唯一的親子隊,由7個家庭組成。
  • 五一去海洋館看小白鯨(圖)
    在那裡徹夜等待的北京海洋館工作人員在對白鯨進行健康檢查後,乘專車集體前往北京海洋館新家。引進白鯨不但在北京尚屬首次,而且價格昂貴,最少也要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上。凌晨3時,專機剛抵首都機場,早已等在那裡的工作人員將裝有白鯨的運輸箱轉入專車。為防止白鯨缺水,特意調來的北京海洋館專用補水車還往轉運箱裡加了一點水,並一路護送,隨時為白鯨灑水保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