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天文臺,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這個名字,但具體到它所表達的真正意義或起源,可能同我一樣,只是一知半解,而這次英國之行,給了我了解格林威治的機會,下面就隨著行程去見證它它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格林威治天文臺設立的初衷其實是為了適應英國當時飛速發展的航海業,用來在茫茫大海中定位船隻所處的準確經度。因為天文臺地處格林威治花園內,故而得名。後來天文學家埃裡對它進行了設備更新,開始將格林威治的工作側重於測時領域,並在世界上率先使用了子午線的超前技術。
但由於隨後各國紛紛自設天文臺,來測定地方時間,產生了諸多的計量標準,導致時間的轉換變得繁瑣而複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意舉行了國際經度協會,並最終通過了以格林威治所處的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全世界統一用它為標準來校正時間。
這便是位於天文臺的謝潑德門鍾,雖然看起來只是用羅馬數字顯示,此外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但它卻是全球首個展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時鐘。
天文臺內最具人氣的地方,當屬本初子午線了,由於它成為校準時間的唯一標準,所以專門修造了一條銅線的標示,而銅線的東西兩端便是東西半球的起點。而今這個我記憶中在地理考試中,經常出現的名字,終於真實在出現在我的面前,一定要留下在此留下自己的足跡。
當然需要提醒一下的是現在格林威治天文臺僅僅保留了旅遊景點的職能,成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它原來的功能已經遷到了新址,這裡只是一種歷史的印記,能夠讓人們在遊覽中,通過陳列的儀器與圖片了解它的過往。
離開天文臺後,乘車來到位於倫敦市中心免費開放的國家美術館。
館內的面積達到4萬多平米。裡面收藏了眾多的國寶級畫作,儘管對於美術一竅不通的我,看不出這些珍品的獨特之處,但也知曉諸如向日葵一類的絕世作品。如果我孤陋寡聞到連達文西,梵谷這樣的大師也不知曉,那就太無語了。
隨著一幅幅的畫作在眼前掠過,有些名字也開始從記憶深處被喚醒,比如莫奈,拉斐樂。心裡暗暗竊喜,原來自己沒有那麼不堪啊。
然而在之後的所見到的豐富藏品中,我的無知也終於暴露無遺。幾乎再找不出熟悉的畫作與畫家,欣賞的興致也大打折扣,開始囫圇吞棗的一掃而過,因為即使任我再仔細地駐足欣賞,腦海裡存貯的有限知識,終究看不出個子醜寅卯,更說不出個所以然,也就懶得去拍照了。
遊覽結束,臨近出口,看到地面的精緻拼圖,引起了我的注意,並拍張照片,算是對參觀美術館劃了一個句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