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欣喜相逢,你關注我,餘生我陪你走。
在一個獨立辦公室的窗戶旁,一個中年男人站在窗前看著外面的車水馬龍,若有所思,看上去很孤獨但又給人一種特別成熟的感覺。
他叫趙輝,三個月前從信息部技術工程師晉升到了信息部主管,也是我的好朋友。在他晉升的那天,他請我吃了一頓飯,小酌了兩杯。
在那天,就我們兩個人,要換以前,以他的人緣,擺個三五桌都不成問題。我們也談到了這個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邊的朋友似乎越來越少了。
關於這個話題,趙輝接著酒意,用他踏入社會十三年的經歷,闡述了這個問題。
最先離開的朋友,是那些一直在消耗你的人
趙輝畢業後進入公司,為人實誠,也特別熱心。
大家的電腦壞了,都喜歡叫趙輝去處理,要知道,信息部修電腦的可不止趙輝一人。為什麼都喜歡叫趙輝,因為叫別人叫半天叫不動,而且好不容易來了,又是一頓訓。
而趙輝不一樣,只要叫到他,很快就會到位,並且還會根據當前問題,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為此,大家家裡的電腦壞了也會叫趙輝去處理,家裡上不了網,下班準拖著趙輝往家裡跑,甚至親戚朋友買個電腦,也要拉著趙輝一起去店裡給意見。
除了趙輝專業方面的事,只要是趙輝能幫忙的,大家都會想到他,哪怕是像搬個家差個苦力之類的。
這便是趙輝人緣好的緣由,而在最近幾年,趙輝開始專心研究管理系統軟體,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幫那些人了,委婉拒絕幾次後,慢慢的,趙輝也就被那部分一直找他幫忙的人遺忘了。
從不做老好人那一刻起,立馬就會少掉不少「朋友」。
真正希望你好的人,除了父母就沒幾個了
人生活在社會群體裡,或多或少都會與身邊的人有利益關係。
趙輝為人豁達,做事認真,和同事相處融洽,他的主管也跟他稱兄道弟。
可在最近幾年裡,往日一起做事的哥們開始疏遠他,主管也開始背地裡跟老闆說他的不是,甚至有時候給他穿「小鞋」,部門裡的缺失,趙輝總脫不了干係。
為什麼?
只因趙輝這幾年在技術上進步比大家都快,為人處世也比別人做得好,甚至別人都認為,趙輝比他主管能力要強,更適合做主管的位置。
於是,有人開始嫉妒他,也有人開始防著他。
當你越來越優秀的時候,能為你喝彩的朋友不多,能為你高興的,除了父母,已所剩無幾了。
要不,怎會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嘆。
三觀不合的朋友,也漸行漸遠
有人說,除了身邊與自己有利益關係的人,我們也總還有別的朋友,比如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那個無話不說的紅顏知己。
是的,曾經那些從小一起玩到大,那些一起翻出學校圍牆去上網的朋友,踏入社會後,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也從事了不同的行業。
能坐在一起的,大多是能搓兩把小牌,或者是開懷暢飲之人。而一旦你開始不喜歡那樣的生活後,那部分朋友自然是要失去的。
並且,那個曾經自己遺憾沒有娶回家的紅顏知己,大家聊的話題也從原來的夢想,愛好轉到了金錢至上,甚至還出現過借錢不還,自己又不好意思問的情況。
已非翩翩少年,曾經可以無話不說,而今卻三句不離錢,有些人,難逃世俗,因為她知道,她沒有義務一輩子做你的傾聽者。
結語:
當一個人身邊朋友越來越少的時候,這個人也就真正的成熟,開始越活越通透了,這並不會熄滅他對生活的熱情,反而會更加懂得珍視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越活越通透後:
開始喜歡和自己的父母聊天,要知道,那些年最怕和父母聊天了,而今,只要一有空,不管是面對面還是打電話,和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家常。
開始對自己的另一半越來越好,按時回家,幫著做家務,給孩子複習功課,因為家,才是他感受到溫暖和幸福最多的地方。
開始讀書,不斷的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而不再想著依靠任何人,他知道,除了依靠他的,別的人他早已靠不著了。
活得通透後,少了些「朋友」並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相反,自己收穫到的卻是一個人生活著的意義。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