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信仰「神明」的歐洲人,為何會崇拜「普通人」聖母瑪利亞?

2020-12-15 知行路上道歷史

世界的文明發展各有自己的脈絡,它們在文明的演變過程之中出現了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時代特徵。但是,不同地區的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遇見不同文明的碰撞,文明的內部也存在著不同因素交流之下所形成的文明進步。

聖母瑪利亞圖像

在歐洲的中世紀,這是一個政治文明較為黑暗的時代;宗教神學在這個時候有著中世紀當中有著當仁不讓的地位,這對於所形成的宗教崇拜是非常有利的。對於那個時候的西歐來說,在宗教上的個人崇拜是非常嚴重的。

對於宗教神靈的崇拜,尤其是對於聖母瑪利亞的崇拜,在中世紀的西歐是非常興盛的。是什麼樣的原因推動了此時對於聖母的崇拜走向興盛。

一、中世紀早期的西歐,對聖母的崇拜並不興盛

(1)中世紀的西歐,神學思想佔據主要地位,聖母地位不顯

公元前476年,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此後的歐洲開始進入了中世紀時期。所謂的中世紀在馬克思看來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時代。

在很多歷史學家的眼中,西歐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的時代,此時的文化掌握在一些少數人的手裡;對於教育的壟斷,則讓這一時候的中世紀顯得那麼愚昧不堪。不僅如此,在隨著基督教勢力的擴大化,神學教義思想成為了當時西歐的主流。

但在這一時候的基督教神學當中,對於聖母的描述,卻並不像後來那般清晰可見。在中世紀的早期,神學思想逐漸佔據了主要地位後,對於神學思想的進步描繪當中更多提到的是上帝和耶和華。

而這對於聖母瑪利亞的提及,在早先的聖經及其他的基督教著作當中,卻是相對罕見的。因為跟中國一樣,隨著西歐進入到封建時代,父權社會成為世界的主流。因此,此時的基督教義中,更多體現的是對於上帝等這一類男性神靈的描述和講解。

在一些歷史學家的考究當中,更多的則是體現了對於聖母形象的模糊化描述。這就使得了初期的聖母形象,在一些聖經的記錄當中,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形象,而沒有作為一個神靈來進行描述。這和聖母的出身是離不開的,平凡人的出生使得聖母的崇拜發展建立了一個較長的時期。

(2)作為平凡人的出身,早期的聖母崇拜趨勢並不明顯

在最初的起源當中,聖母瑪利亞只是一個農家婦女,是在作為一個平凡人的生活中才誕生出了上帝的兒子耶穌,並且將這些基督教的教義通過耶穌傳送給世間。

在這一過程當中,聖母所扮演的依舊只是一個普通且平凡的人的角色。這對於聖母崇拜的行成是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的。並且,在同樣是等級森嚴的西歐,本來是地位較低的聖母,在這樣的社會裡也同樣不被那些上層人士所認可。

這樣的情況下,中世紀的西歐人對於聖母崇拜還是不是非常看重的。卻因為平凡而偉大又讓人崇拜。在這一趨勢下的聖母崇拜,雖然並不明顯,卻有著一定發展的趨勢。而在這之後,隨著基督教勢力的逐漸強大,對於神靈描述的日益補充,聖母崇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

聖母瑪利亞抱著死去的耶穌

二、基督教會勢力的強大,推動了聖母崇拜的發展

中世紀中期,西歐的基督教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教權開始凌駕皇權之上。

這一時期的基督教教皇甚至能夠左右國王的任免,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朝覲事件。而在此時,基督教進入了鼎盛時期,教權完完全全凌駕於王權之上。這一時候,聖母崇拜也開始了嚴格化的過程。

再說此時崇拜,不僅僅只為一種向心目中的聖地所進行的歷練;也更多的表現出來了對於聖母的崇拜。在此時的聖母崇拜已經完完全全和世俗生活結合在一起,人們的意識都包含了聖母崇拜的特點以及觀念的發展也是如此。

在西歐的中世紀,基督教的發展也是經歷過一個較為漫長的時間。這時候的情況之下,其勢力開始逐漸走向強大,這離不開基督教,本身掌握著經濟主動權和人們的精神信仰方面的主導權。

趁勢發展起來的基督教,成為當時西歐影響力較為強大的宗教之一。而此時基督教的聖母崇拜,便開始逐漸走向興盛。作為已經發展了數百年的基督教在完善制度後,主要佔據主流觀念的為東正教。

在這數百年的發展時期,逐漸發展出了一整套的神靈崇拜、其中自然也包括聖母等。而此時的基督教在眾多民眾的支持,也開始發展起來,隨著中世紀的發展,聖母崇拜也進入了第一個興盛的高潮期。對於聖母的聖母崇拜也開始逐漸確立起來了,開始了和西歐人民的日常開始結合起來。

三、中世紀後期聖母的地位發展,推動對其崇拜走向興盛

(1)城市資本主義的發展,聖母的地位有了一定的轉變

隨著中世紀發展到了後期,城市資本主義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對於基督教的神學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此時的基督教義對於人們的要求和時代的發展進行了適應性的改變。他們鼓勵追求財富,認為這是替上帝掙錢是正當且合法的。

這就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在這之後,對於基督教神靈的崇拜之中,為了滿足人性的光輝以及人文情懷的照顧。在在顯示技術發展過程中逐漸興盛起來的聖母崇拜,逐漸又一次走上了興盛的道路。

這中世紀後期的發展,對於基督教聖母的崇拜,更多的是來源於女性地位的提高。在這一時候的歐洲,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不僅僅體現在重力方面的勞動力需求,在一些紡織輕工等,這些都有對於女性勞力的要求。

這就使得了女性不再是依附於家庭,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以及收入以後,對於社會對女性地位的提高有了其他的幫助。而在基督教的聖母崇拜裡,對於女性神靈的崇拜缺乏則引起的這些新女性的心理不滿,需要對於聖母崇拜進行新的發展。

而在這一時候,這些新發展起來的社會階級力量,則開始轉向對於聖母的崇拜,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僅是社會階級上對於聖母崇拜起推動興盛的重要力量;而在這之後,決定發展起來的藝術流派和藝術表現形式,對於聖母崇拜更是表露無遺。

(2)中世紀晚期表現聖母藝術的成熟,推動了崇拜的再次興盛

西歐中世紀晚期,民族國家的出現,使得王權與教權發生了極大的衝突,與此同時,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在西歐逐漸發展起來,有資本的工商業者開始與封建地主結合起來,反抗教會的神權政治。

而此時的聖母崇拜也不再是之前那樣是為宗教所服務的。這是隨著經濟發展以後逐漸,賦予了對聖母崇拜新的意義和發展。

資本主義的萌芽,使得基督教長期以來依靠的封建經濟受到極大衝擊;同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此時人們對於宗教的思想認識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在不同程度上使得聖母崇拜開始有了一定的發展,不再遵循以前一樣嚴格而又嚴苛的程序。

如果說資本主義萌芽僅僅只是從物質上打擊了教會,使得聖母崇拜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那麼中世紀晚期發展的文藝復興則是直接攻擊了中基督教的聖母崇拜觀念,使其發生了直接顯著的變化。

這一時期的聖母崇拜在藝術上有著很多的畫家進行表示。如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他們都在自己的畫作之中進行對聖母的崇拜加上了人性的光輝。此時更多表現的是人文關懷。

同時也因為由於災難性疾病病死病的發生,使得基督教再一次承受了極大的打擊。傳統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了動搖的。但是此時卻也使得新的聖母崇拜開始走向了新一次的興盛。

這一時期的聖母崇拜觀念變化,它呈現出對於時代的深刻反應,同時表達了對於女性光輝的崇拜。聖母崇拜觀念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了多重的意義,但最終也因為時代的變化,回歸了其最初的信仰本質,並未再摻雜其他的因素。

結語:

中世紀的西歐,對於基督教的聖母崇拜,這並不是他們的見識所限制的,而是在特定時代要求下的必然結果。在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聖母崇拜的使用在當時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這也就是揭示了為什麼當時的封建主不使用聖母崇拜的多方面原因。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必須所要面對的問題便是如何利用前人的經驗,為我們現在的發展的服務,從而為時代的進步提供更多的經驗教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首往事,只為更好展望未來。

相關焦點

  • 瑪利亞的聖母崇拜,5 世紀前後,女神形象逐漸被聖母形象取而代之
    聖母瑪利亞是西方世界最受崇敬的女神,但正如觀音信仰和形象在中國的發展一樣,瑪利亞信仰和形象也有一個演變的過程。 瑪利亞的神化過程 猶太教中沒有女神崇拜,脫胎於猶太教的基督教早期也保留了這一傳統,並沒有崇拜女神的現象。
  • 在中世紀藝術中,聖母瑪利亞的形象為何會被扭曲?
    曾經看到過一個中世紀的嬰兒耶穌坐或站在他母親的腿上好奇為什麼聖母瑪利亞這麼大。在吉瑪布埃或者杜齊奧的畫作中似乎也不成比例。當瑪利亞站起來時,似乎畫中的天使只有她的膝蓋高。神學家,這些宣講形而上世界的人,開始獲得人心。與此同時,基督教開始填補羅馬帝國統治留下的空白,取代羅馬的外在美。基督教提供了一種形上學的內在美,和一個不會像羅馬一樣被摧毀的永恆的天堂。在羅馬帝國崩塌後,早期中世紀神學家開始拒絕外在美,轉向支持內在美,他們堅持認為儘管物質世界是暫時的美德,與宗教卻是永久的。
  • 瑪利亞是聖母,為何卻越來越像普通人?她是如何從神壇到人間的?
    直到十九世紀,人們才意想到,中古時代的藝術為起初歐洲國家藝術的進展奠基了根底。當初就讓咱們從聖母像的發生和進展以及後臺,來探求聖母像為什麼他們會在汗青的進展研究過程設計當中可以逐步開始走向世俗化。教堂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是一個充滿肉慾吸引力的地方,他們想用裝飾來美化聖地。今天是很難想像什麼中世紀的人教會手段。
  • 聖母瑪利亞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為何會留下「淚水」?
    聖母瑪利亞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為何會留下「淚水」?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之中,宗教文化可謂是佔了很大的一個比例。在很多的宗教文化中流傳著一些傳說,人類到目前為止都無法鑑定它的真實性,比如在墨西哥的一座聖母像就存在著很多的奇異情況。
  •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懸空教堂」,聖神的聖母瑪麗亞
    就需補上並作廢歐洲鐵路系統是全球鐵路發展的起始地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對歐洲人來說火車是他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歐洲的每個國家都是並肩相鄰火車可以輕易跨越國界而不用面對海關的審查找個位置坐下他在火車小康前看火車穿過叢林越過長河。
  • 義大利:羅馬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2015年11月24日,義大利,羅馬聖母瑪利亞大教堂風光。聖母瑪利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又稱大聖母堂,從中央火車站沿Via Cavour大街步行15分鐘,從共和國廣場走過去大約10分鐘。她是羅馬四大教堂老么,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聖母教堂。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美麗的聖母大教堂不容錯過
    除了巴黎聖母院,世界上還有很多以聖母命名的美麗教堂,現在,就隨著小編的介紹,一一欣賞吧。聖母崇敬&聖母教堂何謂聖母教堂?聖母教堂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常用的教堂名,使用「聖母」冠名,意味著這座教堂是被用來向聖母致敬或還願的,或是以聖母瑪利亞為主保聖人。中古歐洲和中國一樣,貴族們往往會向某個聖人要求某種神跡,答應事成之後建造教堂奉獻。
  • 瓜達盧佩聖母簡介
    瑪利亞,戰勝邪惡者,以她聖子十字架的無窮威力粉碎魔鬼的伎倆。西班牙自1521 年徵服墨西哥之後整整十年裡,傳教士們不遺餘力地向土著人傳揚福音,遇到了極大的牴觸。由於文化不同及諸多因素,難以與當地人進行信仰的溝通。因此,基督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中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絕大多數土著部落仍然保留著他們的活人祭這一殘酷的崇拜方式。
  • 歐洲中世紀為什麼要把女巫燒死?
    雖然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同源異神教相信精神力量和超自然力量,但卻將這些力量嚴格限定在其教義規定的框架之內,超出這些框架即被視為異端,而被稱為女巫的人恰恰是很大程度上宣稱並「利用」基督教教義之外的精神力量和超自然力量,所以被當時歐洲的教會定罪並被燒死也是很自然的事了。中世紀究竟處死了多少女巫?
  • 高僧爆出聖母瑪利亞真實身份
    ▲ 聖母瑪利亞聖母瑪利亞(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聖經》新約和《古蘭經》裡耶穌(爾薩)的生母,她的名字מרים(Maryām)在亞蘭文就是「苦澀」的意思,而漢語的聖經新約稱瑪利亞還是童真女時受聖靈感應而懷孕。部分基督教宗派對其有「聖母」、「萬福瑪利亞」等尊稱。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親人中第一個認定耶穌是天主(上帝)聖子的人,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懇請耶穌基督首次施行神跡的人;在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時在場,被耶穌託付給了使徒若望照看;耶穌基督復活後,聖母是第一批趕赴空墳墓的人之一。
  • 聖母瑪利亞顯靈?13年前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突然再次出現
    民眾以鮮花和蠟燭(右)圍繞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左)。 據東網:墨西哥瓜達盧佩(Guadalupe)上周三(7日)出現「神跡」,一幅13年前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突然再次出現在當地市政局旁的露天停車場。當地居民相信是聖母顯靈,紛紛到場獻上鮮花和蠟燭膜拜畫像,引來網民熱議。
  • 歐洲中世紀的普通人,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今天,咱們就聊聊中世紀普通人的服裝。在歐洲中世紀,服裝代表著身份。所以我們必須把不同階級的人分開討論,才能顯得更有條理一些。當然,貴族們的服裝不僅奢華而且數量多,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情況,這裡就不再單獨討論了。
  • 她14歲遇見聖母瑪利亞,在修道院潛修21年離世,肉身竟150年不腐
    永恆究竟為何?「永恆並非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是在我們生前死後一直存在的一條無限長的直線。」哲學家約·墨菲這樣感嘆道。古往今來,無數人為了追求永恆而奔走,長生不老、容顏永駐興許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就此之後,她還多次夢見過這奇特的女子,據說這奇特的女子便是傳說中的聖母瑪利亞。這樣的經歷也使得伯納黛特成為了天主教的虔誠信徒,為她的一生留下來傳奇與神秘的色彩。她的故事很快就被廣為流傳,人們也信奉她為聖女。
  • 聖母和觀音長得那麼像,巧合還是借鑑?答案藏在幾件文物裡
    聖母是基督教裡神化的女性,聖母瑪利亞,翻譯自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而日語則翻譯為「マリア観音」(瑪利亞觀音)。她是基督教《聖經》新約和伊斯蘭教《古蘭經》裡耶穌(爾薩)的生母。有時候,我們在教堂裡或其它宗教場所看到聖母的形象,不由自主會和佛教裡觀音的形象聯繫起來,而日語「マリア観音」則加強了我們腦海中的這種聯想。
  • 「死亡聖神」崇拜如何在拉美悄然興起
    她從何而來這種信仰的起源沒人說得清。很多人認為源自歐洲,是西班牙殖民者帶來的天主教和中美洲原住民信仰的雜糅。中美洲向來對死亡懷有敬畏,在古代墨西哥宗教及當地阿茲特克宗教中就有「死亡聖神」的骷髏形象,墨西哥傳統的「死亡節」慶典中,也常能見到。
  • 在聖母瑪利亞教堂,隨遇而安
    之前在華沙老城的時候被第一眼的聖約翰教堂震撼了一番,可是這座紅磚教堂似乎更加高大,讓人抬頭仰望都覺得望塵莫及。這座教堂是託倫老城天際線中最顯眼的三座教堂之一——聖母瑪利亞教堂。其實聖母瑪利亞教堂的內部並沒有太多華麗至極的裝飾,就和紅磚外牆一樣樸實。入內參觀的時候正好遇上一場彌撒儀式,索性就在裡面呆了將近一個小時,直到儀式完畢。
  • 臺灣民間信仰崇拜的潮汕移民特徵
    [7]    此外,祖先崇拜作為一種普遍的民間信仰崇拜現象,在臺灣也相當流行。因此,臺灣的潮汕人也有濃重的的祖先崇拜。因此,臺灣地區的民間信仰崇拜不可避免地表現出明顯的潮汕移民特徵。1、臺灣地區的潮汕民間信仰崇拜具有明顯的潮汕移民特徵    文化人類學告訴我們,人的流動是文化傳播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和途徑;人的流動,就意味著文化的流動。「人是觀念、信息、文化的載體。
  • 觀世音菩薩與觀音瑪利亞
    道明會、奧斯定會,特別是方濟各會,也謀求在日本擴大教團勢力。一時間,耶穌會和其他幾個教團相互牴牾,把歐洲和天主教內部的政治爭奪引入日本。1596年10月,一艘從馬尼拉駛往墨西哥的商船聖菲利普號,被風暴吹到日本土佐。豐臣秀吉派人查扣商船並訊問船員。結果大嘴的船長在回答訊問時,誇耀西班牙在全球的殖民業績,並且透露說傳教士總是徵服先導。
  • 中世紀聖像畫/陳天權
    圖:粉嶺聖若瑟堂繪有東方教會的聖像畫  基督宗教藝術中有一種「聖像畫」(Icon),色彩鮮艷奪目,以象徵手法把信仰描繪出來。它流行於中世紀,畫中人物一般是眼大口小,表情嚴肅。耶穌、瑪利亞和聖若瑟等位處中央或上方,頭部必有光環,其他人物排列左右或下方,有時以較小體形來顯示次要地位。這種繪畫風格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見的寫實形式有很大分別。  早期的基督教徒因受羅馬帝國迫害而轉入地窟,在牆壁繪上十字架、魚、錨、餅和鴿子等宗教象徵崇拜。公元三一三年基督教獲得合法地位,教徒可以公開聚會。
  • 澳洲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雪梨聖母瑪利亞大教堂是澳洲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也是澳洲天主教的最高精神殿堂。雪梨聖母瑪利亞大教堂於1821年建成,後在1865年被火燒毀。在1868年開始重修復興式建築新教堂,至1928年9月2日終於落成,歷經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