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如何對日本主動擱置釣魚島問題,日媒披露驚人隱情

2020-12-12 民國歷史網

中日兩國就《海空聯絡機制》達成了重要共識。其中,重新擱置釣魚島問題成為機製得以籤署的關鍵,而將近46年前擱置爭議的原因,也被披露。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1972年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進行了如下的對話: 田中:您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怎麼看?不少人向我提到這個問題。

周總理:這次不想談釣魚島問題。現在談這個問題沒有好處。因為發現了石油,這就成了問題。如果沒有發現石油,臺灣和美國都不會把它當回事。

田中就任日本首相是在1972年7月7日。在那之後不到3個月時間裡就訪問了尚未建交的中國,參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談判。在談判的第3天,田中提到了40年後成為中日之間最大懸案的尖閣諸島問題。

據日本外務省公布的記錄顯示,中日兩國首腦提及尖閣諸島問題僅僅是在這個時間,在第二天所有談判都達成了共識。1972年9月29日,兩國首腦和兩國外長籤署了倡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共同聲明。

據參加談判的雙方相關人士留下的證言顯示,圍繞尖閣諸島問題,田中和周總理此外還曾交換過意見。不過,即使僅根據日本外務省公開的記錄,也能弄清在實現邦交正常化之際,雙方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怎樣的處理。那就是推延解決。

圍繞尖閣諸島問題,現在中國政府主張「中日之間曾經有擱置爭議的共識」,但日本政府聲稱「不存在這種共識」,因此雙方尖銳對立。雖然並不存在落到書面上的協議,但實際情況則是雙方在擱置爭議後實現了邦交正常化。

「可以說定為擱置狀態。」當時以日本外務省條約局條約課長身份參加談判的慄山尚一如此指出。

慄山還聲稱,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中不希望涉及尖閣諸島問題是周總理的提議。事前告知了日本方面。換句話說,日本方面接受了這一提議,但周總理基於什麼樣的想法而提出這一建議仍充滿未知數。

根據從很早以前就參與制定中國對日政策的張香山(後來的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留下的文章顯示,中國為了發展對日關係而敲定基本方針是在20世紀50年代。領導層在1955年3月以書面形式提出了如下的對日政策基本原則。 (1)反對美國在日本建立軍事基地,要求美國撤出日本;(2)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改善中日關係,爭取逐步達成外交關係正常化;(3)爭取日本人民,建立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4)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改變對華政策;(5)間接支持日本人民反對美國和要求獨立、和平、民主的運動等。

反美色彩鮮明是時代特色的反映。自從韓戰以來,美國推行了嚴密的對華封鎖政策,明顯偏袒臺灣的國民黨政權。而日本於1952年在美國的壓力下與臺灣締結了邦交。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緩解與日本的關係,稱得上是旨在打破美國的封鎖政策、在與臺灣的蔣介石政權之間的正統性鬥爭中鞏固優勢的戰略性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提出的是通過與日本各界的交流、向日本政府施加壓力的獨特方式。

不久之後,中國與曾為同盟國的蘇聯發生了激烈對立,1971年中國戲劇性地改善了與美國的關係。從結果來看,可以說對美關係的緩解直接帶來了對日關係的發展。而在日本國內交朋友的戰略創造了中日友好熱潮,並對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貢獻。

無論如何,沒有跡象表明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領導層曾試圖向日本主張尖閣諸島的領土主權。《人民日報》1953年甚至刊登了明確表示該島屬於衝繩的報導。此外還發行了顯示該島屬於日本領土的地圖,將該島視為日本領土的印象非常強烈。

有分析認為,如果上述情況屬實,周總理很可能自己覺得中國的主張站不住腳。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中,實現事實上的擱置狀態可以說是周恩來的外交成果。另一方面,日本也沒有積極致力於領土主權問題的解決。當時,已成為「最大的戰後處理案件」(慄山語)的對華關係的發展才是第一優先課題。

在談判中被視為重要焦點的是如何處理臺灣和日本的關係,和如何進行賠償等問題。

其後的中日關係,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可以說實現了飛躍發展。田中和周恩來的功績被兩國同時認可。不過,當時就有觀點指出,由於雙方都急於實現邦交的正常化,或許缺少了冷靜看清相互實際情況的從容。

擔任日本經濟新聞社第一任北京支局長的鮫島敬治曾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次日的報導上表示,「能夠感覺到,有關日中關係史的理解方式存在短時間內無法彌合的巨大鴻溝。」不得不承認,這個警告至今仍切中要害。

相關焦點

  • 七十年代中日達成擱置釣魚島爭議共識內幕
    在「衝繩歸還」日本之前的1971年7月,日本外務省整理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群島)問題絕密資料稱,「圍繞尖閣群島主權問題,日華(指臺灣國民黨政權)相互反駁,將給日華友好合作關係帶來消極影響,而且如果圍繞這一問題日華加深對抗,將為中共給日華友好關係打進楔子提供絕佳口實,因此日華雙方政府有必要極力避免將此問題作為重大問題處理」。
  • 日媒:日本已事實上擱置釣魚島爭議 所謂抗議就是打電話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隔7年正式訪華。此前中日關係因日本執意進行「釣魚島國有化」而長期停滯,兩國都希望此次能「推動中日關係在重回正軌的基礎上取得新發展」。日本共同社在10月26日分析本次安倍訪華的一系列表現,認為「日本政府著眼於中日友好,已經事實上擱置釣魚島爭議」。10月25日,日本海上保安廳確認當天中國海警船連續第6天在釣魚島毗連區內航行。而當天下午,安倍在與李克強總理座談時表示「在值得紀念的這一年實現兩國首腦互訪,應該共享喜悅。」共同社認為,可見安倍無意提出釣魚島問題給喜慶氛圍潑冷水。
  • 五年了,日媒稱日本正在丟掉對釣魚島的實控
    今天是日本政府宣布所謂釣魚島「國有化」5周年。5年過去了,現在的日本又是如何看待釣魚島問題的現狀的呢?文章援引共同社9日報導稱,近年來中方船隻反覆駛入釣魚臺領海內,日本實際控制釣魚臺的現況「正逐步瓦解」,日本首相官邸人士稱,認為「無法阻止(中方)入侵」的日本政府,將力圖在擱置現狀的情況下改善中日關係
  • 英媒:日媒體人稱日本人對衝繩島比釣魚島更在意
    無視中國多次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後,日本政府9月10日悍然對中國領土釣魚島進行所謂的「購島」「國有化」,致使中日關係惡化。日本媒體和民眾是如何報導和看待這一問題?英國《金融時報》20日發表了對剛從日本回到中國的日本經濟新聞社駐華記者森安健的採訪文章。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金融時報》:你去了反日遊行的現場嗎?
  • 日媒:日本對釣魚島「實際控制」已被逐漸瓦解
    原標題:「購島」鬧劇五周年 日媒稱「實際控制」被瓦解 11日是日本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5周年。日媒當天紛紛感嘆,5年來,中國公務船駛入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行動成為常態,而日本政府對此並沒有好的應對之策,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已被逐漸瓦解。
  • 日媒:石垣市通過決議稱釣魚島主權在日本
    日本石垣市議會當天通過一項抗議決議,宣稱「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在日本。日本又對釣魚島問題發出雜音。據日本NHK電視臺網站11月30日報導,針對中方日前就釣魚島問題的表態,日本石垣市議會當天通過一項抗議決議,宣稱「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在日本。與此同時,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11月30日在第16屆「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重提對釣魚島周邊海域形勢表示擔憂。
  • 日媒:日本對釣魚島「實際控制」已被動搖
    中新網9月24日電 綜合消息,日本政府掀起的「購島」鬧劇已對中日關係造成嚴重損害,兩國領土主權爭端呈劍拔弩張之勢。鑑於當前形勢,中方已決定將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招待會調整到適當時候舉行。同時,中國外交部表示將繼續採取措施堅決捍衛釣魚島主權。
  • 日媒披露釣魚島對峙細節,國家主權與安寧,源自中國海警的堅決鬥爭
    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這是任誰都無法改變的事實,為了向全世界更加全面,客觀的展示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釣魚島數字博物館」近日正式上線,隨後日本方面就提出抗議,還要求中方刪除該網站。
  • 日媒:中國在東海加大施壓 瓦解日本對釣魚島「實際控制」
    南海仲裁案似乎告一段落,在東海上,隨著「休漁」的結束和日本右翼新防相的上臺,釣魚島周圍格外熱鬧起來。 據日本共同社8月14日報導,該社13日從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處獲悉,5月下旬以來中國軍方戰機多次靠近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附近,最近時距日本「領空」僅約50公裡。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緊急升空進行應對。
  • 人民日報反駁我國地圖曾承認釣魚島屬日本說法
    9月21日晚,多名日方人員登上釣魚島;9月22日,日本右翼團體在東京發動反華示威,鼓譟「中國侵犯了釣魚島」,煽動「日本自衛隊常駐釣魚島」;日本海上保安廳從全國各管區抽調巡視船以保持釣魚島海域的警戒態勢,幹擾中國海監船和漁政船在釣魚島海域的正常巡航和護漁維權。
  • 日本政客給釣魚島「改名」,改變不了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事實
    雖然中日雙方針對釣魚島的立場對立,但在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時,為了維護大局,中方提出擱置爭議,達成諒解和共識。此後日右翼勢力時常登島,做出一些破壞擱置爭議的行為,中方屢次表明立場,並於1992年將釣魚島納入中國的領海法,堅決捍衛領土、領海主權。
  • 日媒炒作自衛隊差點在釣魚島開火 專家:日本不敢
    資料圖: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的對中俄兩國的軍艦進行監視跟蹤的護衛艦「瀨霧」號。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 (邱越)針對中俄軍艦駛入釣魚島附近海域一事,日本媒體持續炒作。12日,日媒又稱,如果當時中國軍艦不離開該海域,日本有可能下令根據自衛隊法可以使用武器的警備行動來應對。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央視《今日關注》採訪時表示,日本不敢對中國軍艦開火。此次率先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是日本軍艦而不是中國,日方斷章取義地編段子,就是要把中國塑造成「惡人」,為修憲擴軍找藉口。
  • 人民日報:釣魚島不是日領土 衝繩也不是(圖)
    、戰後國際秩序問題,還關係到日本政府是否尊重國際誠信、承認和履行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承諾的這些重大的、根本性原則問題。眾所周知,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舉行會議,討論了二戰後如何處置日本等政治問題。由美國方面的代表草擬,經過中、美、英三方認真討論,三國同意後,又徵得蘇聯首腦的完全肯定後,於12月1日,三國在重慶、華盛頓、倫敦三地同時發表了《開羅宣言》。這一宣言以國際協定形式公布,其合理性、爭議性、嚴肅性和有效性舉世公認、毋庸置疑!
  • 日媒稱中國《海警法》草案允許使用武力意在釣魚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中國近日公布《海警法》草案,多家日媒迅速對其中「允許使用武器」的條款進行炒作,聲稱在釣魚島附近航行的日本船隻可能會成為該條款的實施對象。據日媒消息,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6日的記者會中急忙「滅火」。岸信夫稱,日方將會冷靜作出應對,不會讓事態升級。
  • 日本「親華派」接連訪華,難代表安倍發聲
    日本《讀賣新聞》稱,山口1月21日對媒體表示,釣魚島問題「可留給後世解決」,但這絲毫不代表安倍政府也欲將釣魚島問題「擱置爭議」。    果然,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就在1月22日的記者會上稱:「日本政府一次也沒有認同『擱置爭議』論。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沒有擱置爭議的理由。」
  • 專家披露日本甲午戰爭地圖 證明釣魚島屬中國(圖)
    原標題:專家披露日本甲午戰爭地圖 證明釣魚島屬中國(圖)   上圖為《衝繩縣管內全圖》局部,下圖為喜多川周之附加的解說。 今年是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中國的釣魚島、黃尾嶼正是在甲午戰爭中被伊藤博文內閣通過秘密決議竊佔的。
  • 關於釣魚島問題的國際法思考
    他們「冷靜、慎重」地處理了這一危害、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事件,他們「冷靜、慎重」地用日本法侵害中國公民權利,儘管事件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外交場合保持著相當強硬的態度,但事實上釣魚島之爭並不能由此從根本上得到徹底解決。本文將主要從國際法的角度就如何解決釣魚島的問題論述一管之見。
  • 調查顯示日本人對釣魚島關心度下降 日媒解析原因有兩個——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日媒稱,日本內閤府10月27日公布了關於釣魚島的輿論調查結果。回答「關心」和「比較關心」釣魚島的受訪者比例為62.2%,較2014年11月實施的上次調查大幅下降12.3個百分點。對釣魚島「不關心」及「不太關心」的總計34.8%,為2013年調查以來關心度最低。
  • 日本「糾纏」釣魚島--國際--人民網
    由於琉球群島(衝繩)被美國託管,因此釣魚島也成了美軍「靶場」,由美軍代管。 1970年 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同時把釣魚島"送"給日本,日本遂派出軍隊赴釣魚島巡邏。而衝繩議會亦在這一年首次提出有關釣魚島的「領土防衛」問題,中國聲明,表示抗議。臺灣愛國青年及海外華人還發動了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
  • 拒登釣魚島「掛門牌」蔡英文遭同黨議員打臉
    釣魚島風雲再起!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9日提案將尖閣諸島(釣魚島)地址由 「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預定22日表決。市議會席次自民黨佔多數,預料通過提案的機率極高。臺灣地區一貫主張擁有釣魚島「主權「,但蔡英文對日方的改名提案卻是鴕鳥心態,拒絕登島掛門牌來彰顯「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