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霧拍攝
風光攝影師都喜歡拍攝不尋常的天氣(雨、雪、霧、暴風雨等),霧就是其中一種。有霧的天氣之所以得到風光攝影師的寵愛,是因為霧具有非同一般的藝術表現力,它不僅能渲染現場氣氛,而且能使畫面充滿特殊的情趣。如果幸運的話,你就可以看到濃霧瀰漫山谷,景物在霧中若隱若現的絕倫之景。適當地運用霧氣可以提升照片的效果,幫助攝影者傳達飄渺、靈動的氣氛和感覺。
拍攝雲霧的構圖要領:不能為了拍霧而拍,雲霧只是陪體。首先,畫面要有主體,遠取其勢,近取其質。要留意場景中典型的目標,例如輪廓清晰的山巖、形體優美或怪異的大樹、沉穩莊重的長城等。其次,要利用好前景,還要講究反差,虛實隱顯相互映襯,通過色彩和縱深來豐富畫面的影調和層次。
剛開始攝影師必須遵守一些構圖上的規則,一旦你熟練的掌握了這些規則,就不必再受之束縛,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隨心所欲的靈活加以運用。有時候你故意打破了這些規則後,反而能拍出更優秀的照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拍攝雲霧這種很依賴感覺的照片時,更需要攝影師對構圖的靈活運用。
1、關注重點:日出前藍調、日出後暖調、雲層色彩、晨霧、地面景物(人物、建築、山形、樹木、石頭、河流、水面等)
2、常用相機、鏡頭及附件:單眼相機、16-35mm、70-200mm鏡頭、中灰濾鏡、三腳架、快門線。
3、技術要領:對場景進行平均或點測光、順光或側光可在一1檔範圍內做曝光補償、使用超廣角鏡頭,採用超焦距,使用中長焦對拍攝主體對焦並鎖焦、反光板預升、選用小光圈、慢速快門可增強霧的飄逸感。
實戰解析
《草原的早晨》
拍攝參數。賓得645N2相機,感光度100,150-300mm f/5.6鏡頭,光圈f/22,快門速度2秒,平均測光,曝光補償-0.3EV
創意解析
大霧籠罩下的城鎮好似處在仙境裡,遠處是霧蒙蒙的群山,山頭在霧氣裡時隱時現,飄渺如夢。此時太陽還沒出來,沒有陽光照耀的群山藍藍一片,更增添了神秘、冷豔的感覺。中景處是內蒙壩上軍馬廠的一個小鎮,紅色的屋頂和白色的牆身即使在大霧瀰漫的日子裡也格外醒目,或許是在彰顯他們生活的舒適與安逸吧。那點點燈光在大屋裡非常明亮,讓人感覺到了溫暖和希望。勤勞的人們剛剛醒來,就開始忙著出門了。於是家裡的燈亮了,車燈也亮了,一片安居樂業的景象令人嚮往。
作者是在東邊山上俯拍的這張照片,較好的利用了大霧早晨時的自然情景,展現了一副生活的美好畫卷。
構圖分析
曲線、橫線、斜線的結合運用,使畫面生動、活力無比,好似波浪般此起彼伏。山峰和亮光以及一棟棟房屋就像一個個生動的小景散布在大地上,棋盤式構圖再次顯示了它節奏韻律的美感。兩個倒立的三角形給畫面增添了不少動感。藍色和紅色的冷暖對比,反而使畫面呈現出一派祥和氣氛。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拍攝參數,富士GSW6903相機。感光度100,65mm f/4.0鏡頭,光圈f/22,T門,快門速度10秒,平均測光,曝光補償-0.3EV
創意解析
凌晨,大霧瀰漫,眼前晨霧的場景如同影片《異形》中怪獸的長鬚,爬滿了山澗樓臺。有時,我們拍攝照片時完全可以跟著感覺走,尤其是當太陽沒有出來的時候,用冷色的光線來營造特殊的氛圍。後面的氛圍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不像質感色彩那樣摸得著,看得見,但是它好像景深一樣,是一種很難用語言形容又真實存在的東西。硬朗的光線有利於表現質感與剛毅,柔和的光線則有利於渲染夢幻與飄逸。此時的金山嶺長城就如同連接天地的神物,遊走在天地間,亦真亦幻。
長城是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喜歡拍攝的對象,在別人已經拍攝過的地點再拍沒有錯,但是你必須學會通過構圖、光線、鏡頭、濾光鏡來表達你新的創意。該照片拍攝時使用了漸變灰鏡壓暗天空,平均測光後再減0.3檔曝光,色彩更飽和,畫面意境更深邃。
構圖分析
曲線構圖展現了長城和山脈自由遊走的身姿,更帶來飄逸、神秘的感受。三分法構圖則讓畫面處於穩固與和諧之中。棋盤式的敵樓在畫面中有的清晰,有的朦朧,更增添了生動之感。這張照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對影調的把握,前景的深藍色使畫面穩重、沉著,中景和遠景的藍調變化自然、柔和,虛實張弛有度,節奏單純、明了。
拍攝實踐
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張表現黃山的水墨畫呢。白色的霧氣正好鑲嵌在山坳中,呈倒三角形纏繞在群山之間。高的山峰能露出山尖兒,而海拔較低的就被白霧所掩蓋。作者在較高的視點才能拍攝到這畫一樣的照片。
傍晚後霧氣還在不斷的往上爬。白色的霧氣佔據了畫面近一半的面積,不但沒使畫面空洞,反而增加了空靈之美,這就像繪畫中的留白,給觀者帶來無盡的想像空間。紅色亭子在綠色群山中格外醒目,使畫面有了視覺中心,一下子變得神採奕奕。斜線在白霧中若隱若現,給畫面帶來動感。
在淡淡的藍調之間,經過長時間曝光後的車燈軌跡就像條會行走的光線,穿梭於山間小路。早上五點鐘在四川康定折多山口拍攝的畫面,充滿夢幻與神秘。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觀者根本不會知道整個康定縣城和山谷全淹沒在大霧中,看不到半點蹤跡。採用慢速快門,使汽車劃出的線條和兩個亮點成為畫面視覺中心。遠處天邊開始變亮,使畫面層次有所突顯。
側光拍攝的內蒙大興安嶺臥牛湖完全被整個大霧籠罩其中,看不到丁點湖的面貌。紅葉體現出了秋的濃烈,秋天越冷霧氣越容易出現,湖就像個盛滿了霧氣的大盆,沿著群山將整個山坳都蓋住了,緩緩飄向遠方。橫線、曲線的交錯,更能表現霧氣的靈動、飄渺。秋天霧氣包圍的畫面更具有賞心悅目的魅力。
攝影知識問答,什麼是佛光,如何拍好佛光照片?
答:什麼是佛光呢?在有霧的早上或傍晚,在光線和濃雲密霧的相互作用下,觀看者的身影會顯現到前方的雲幕上,周圍還環繞著一個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因奇特的形態被稱為佛光,其場面具有很強的神秘感。科學解釋是佛光是由雲霧中水滴逆向散射和衍射光線造成的。它的出現需要有一定的條件,首先是要有一定強度的陽光,而且是從你的背後照射過來;其次,周圍環境溼度要大,要形成雲霧天氣,要有一定的地形、山向才會出現佛光。
拍攝時不能只單拍一個佛光。天時地利,當佛光出現在你面前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地面有無突出的景物,例如長城、大樹、怪石等;然後採用變焦鏡頭構圖,儘可能的把他們放在視覺的中心位置。畫面要留空,不要安排太滿,其次要控制好曝光,佛光的彩色光環與彩虹顏色差不多,所以要對天空進行測光。必要時可對佛光光環做局部測光。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況下,佛光出現的時間都很短,構圖、測光要迅速完成。特殊情況下可以構圖後對畫面做平均測光,然後負補償一檔開始包圍曝光。
拍攝好雲霧照片,需要注意什麼?
答:拍攝雲霧要把握三個時間段:
黎明前----這時照片的主色調會成淡藍色,夢幻而又憂鬱,天還沒有亮,所以需要進行長時間曝光,又因為是長時間曝光,所以地面生成的霧呈現出一條一條或者一片一片,如果飄逸的輕紗一般,充滿了動感與情調。
日出時----夏季如果夜晚下大雨,早上天晴,這時容易出現晨霧,霧在初升的陽光下雲蒸霞蔚肆意翻騰,尤其是在逆光下,雲霧在紅色陽光的照射下呈紅黃色場景,色彩非常豐富,打起而震撼,如果運氣加聖光時,還能拍到佛光。
暴雨後----在南方山區,例如安徽黃山,一場暴雨後,極容易出現波濤洶湧的雲海。它們流動的速度極快,一會兒露出群山,一會兒隱沒一切。使用中、長焦鏡頭抓住具有典型特徵的場景,畫面色彩清新淡雅,具有水墨畫般的美感。碰的巧了,還能拍攝到難得一遇、震撼人心的佳作。
拍攝雲霧對曝光有特殊的講究,大部分人遵循的原則是「白加黑減。」畫面中雲霧佔絕大部分,白的多了要使用曝光補償功能增加半擋或一擋曝光。有時候刻意再多加點曝光,畫面會產生高調的影像。但是,如果早晚的光線有顏色,那麼雲霧上也會被染上顏色,這時就要做負曝光補償,適量的減少曝光會豐富雲霧的色彩,加大反差,渲染氣氛,更好的突出主體。
什麼是曝光補償?它在什麼場合下使用?
答:所謂「曝光補償」,就是對照相機自動測光的標準曝光值進行人為的增加或減少。通常用一個按鈕來完成,用「0」表示不修正;「-」表是減曝光,「+」表示加曝光。曝光的增減可以精細到1/2、或者1/3檔。如果使用光圈優先模式,補償後變化的是快門速度;速度優先模式,補償後變化的是光圈。假設選擇光圈優先,設定的值為f/11,當你輕按快門,顯示速度為1/125秒,如果做負補償1檔,則補償後的曝光組合為f/11、1/250s,曝光量減少1倍;如果做正補償1檔,則新的曝光組合為f/11、1/60s,也就是曝光量增加1倍。
注意「對標準曝光值進行人為的增加或減少」這句話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現代照相機有三種自動測光方式,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無論採用哪種測光方式,當設定光圈優先或速度優先曝光模式時,只要對準畫面輕按快門,相機馬上就會給你一個曝光組合。
在光線均勻沒有反差時,按照相機提供的曝光組合,你可以得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如果環境光線錯綜複雜,拍攝的景物或純白或純黑,而你仍然按照相機提供的曝光組合,那就一定會得到讓你失望的照片。因為,測光表只是一個工具,它不會思考。你需要突出表現什麼、需要什麼樣的影調、多曝光還是少曝光,全在攝影師自己的頭腦中。
我拍攝風光照片時,主要採用光圈優先的曝光模式,測光方法用的最多的是平均測光,只要畫面有引人注目地高光部分,我幾乎都要對相機的測光值做負曝光補償。即便是在光線均勻的陰雨天,只要畫面中有亮麗的色彩,我都會習慣性的做-0.3或0.7檔的曝光補償。實踐證明,使用反轉片適量的欠曝光會使色彩更加飽和、豔麗,景物的細節和機理也更加親切。可以說,靈活快捷的使用曝光補償功能是風光攝影師的一項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