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之年,時維仲夏;芒種之雨,龍舟水漲。章臺掩映,曲水流觴,餞別花神,古之流風。群英繽紛,捻茶淺唱,心隨意遠,今之嶺南。
滿地落紅已過,雨輕敲著車窗,窗外的樹葉綠得深沉,雨順著掛著果的枝條淅瀝而下,時間在滴答聲中緩步前行,芒種已來。
之於悠久的時間長河,芒種靜默如一塊溫潤的琥珀,鎖住了另外一些沉埋已久的民俗文化記憶,以及一些絢爛飛揚的想像。
幸運的是,自然賦予生活美,還有力量。人亦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且汲取力量。
萬物生長滿園綠
今年早春,高明人何倬光在自家庭院栽種了一株蒲公英,由春及夏,蒲公英悄然勃發,又在芒種前夕悄然成熟,清風細吹,皓如白雪的花瓣隨風飄散。
這是萬物生長帶給何倬光的一種欣喜。何倬光是研究本土民俗文化的一位前輩。芒種之於他的記憶,除了黍稷稼穡的事,花神退位需要祭祀餞行,這讓芒種節氣多了些許唯美想像。
「芒種一過便是夏至。」何倬光說,在嶺南以北,此時百花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送別儀式。
「一是感激花神給人間帶來的美麗和呵護,二是祝禱來年再次相會。」何倬光推測,送花神是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表達對生態的敏感和重視。
「送別花神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要數家喻戶曉的林黛玉。」何倬光說,光是「手把花鋤出繡窗,忍踏落花來復去」一聯,就刻畫了閨中女兒多愁善感又純粹自然的形象。
因奼紫嫣紅失去顏色而傷春詠懷,《葬花詞》只是一個具體化了的想像。將美的追求化作美的享受,是古今人們共同的情愫。
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那些女孩兒為了送別花神,她們在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用花瓣柳枝編成的轎馬,或者是用綾錦紗羅疊成的千旄旌幢,她們讓滿園繡帶飄飄,花枝招展。
什麼是美?什麼又是曲水流觴與遊園盛會?古風總是引人遐想。
別有氣象在嶺南
看一朵花開,看一朵花落,方才曉得夏漸深,暑意濃,青梅黃,楊梅紅。
雖然,為花神餞別的古風基本湮滅無蹤,一如何倬光庭院裡的蒲公英亦已凋萎。但是,正如落地的麥子不死,善於包容並蓄的佛山人,也從各地民俗文化中汲取力量,延續迎送花神的情懷。
在江南,芒種這節氣,因為多雨和梅子黃熟而有了「梅雨」的別稱,新鮮梅子味道酸澀難以入口,因此得到它生命形式的另外一種演繹——煮酒論英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張悅楷的粵語說書深入千家萬戶,在一代佛山人的成長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三國演義》裡,曹操、劉備二人指點天下,動魄驚心。梅雨時節的那一聲驚雷,暗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波譎雲詭,曲折激蕩。如今,青梅煮酒也逐漸融入佛山人的生活,不少家庭開始釀製青梅酒自酌,仿佛於暢談天下英豪的慷慨之中又永葆著一份求真務實的本色。
在講究天人合一的過去,芒種還意味著陰氣初生,嶺南民間素有芒種「三候」之說。但不管是螳螂初生,候鵙始鳴,抑或反舌無聲,意思不外乎萬物都會因應而生、因時而作,這是《詩三百》中王風與農時相結合的明證。
嶺南為三山五嶺所隔,又為季風氣候所環伺,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仲夏意味著更為蓬勃的生機,佛山這一國家森林城市,也四季花常開。芒種之時,恰值蓮葉婷婷,芳華正茂;有波斯菊盛放,隨風搖曳;有木荷綻於幽谷,紛紛開且落。
並蒂蓮開成盛景
農曆五月的嶺南,是一片雨澤。但在這片雨澤之中,光是一株並蒂雙開的蓮花,就足以自成盛景,聚焦萬千目光。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在三水區荷花奇境公園,千顆萬顆水滴正在交接相連的荷葉上打著滾兒,閃著光芒。一株生成機率為幾萬分之一的並蒂蓮正獨立蓮葉之間兀自綻放。
魚戲蓮葉間,人逐並蒂蓮。經歷過初春時節桃花水的潤澤、仲夏時節龍舟水的滌蕩,此時的並蒂蓮亭亭玉立,高出水面約1米許。筆直的花枝,粉紅的花瓣,有一種淨植之姿,素雅之色,活脫脫如出水之仙子,瀟瀟然似君子之風。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從花骨朵兒到花蕾,從含苞再到怒放,這是自然的定律,也是造物的恩賜。水面亭亭塵不染,候著這株並蒂蓮開,已有不少人兒。在他們的長槍短炮之間,是一場快門與時間的爭奪,曠日持久,又稍縱即逝。
從此,於萬千花卉之中,探尋並蒂之蓓蕾,休再問夏來遍是龍舟水,不辨仙蹤何處尋?
芒種,忙而又忙
芒種,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排行第九,為夏季第三個節氣,在每年6月6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所謂芒,是指麥子成熟了,麥芒金黃;「種」是指粟米等穀物可以播種了,忙收又忙種,農民進入一年最忙的時期。
嶺南農諺云:「芒種是水祖,芒種忙憂憂」,意指芒種到了,意味著多雨季節的開啟。農民可得注意排除積水,開環田溝露田,讓水稻植株杆莖粗壯,增強抗倒伏能力,從而孕穗分化,抽穗揚花,忙得不亦樂乎。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已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這種天氣要持續一個月左右,因為趕上梅子成熟期,所以稱為「梅雨」,也因空氣溼度大,衣物易發黴,又叫「黴雨」。芒種時節江南還有煮青梅的習俗,由於新鮮的梅子味道酸澀,需加工後才好吃,這便是煮梅。
「佳節連梅雨」,我國傳統節日端午也在芒種期間,粽葉飄香,龍舟競渡,又為這一節氣增添了濃濃的節日味道。
芒種一到,春花大已凋謝,民間有「送花神」的習俗,舉行祭祀儀式以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蔭濃葉厚的盛夏真正開始了。此時,人們宜多吃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等。此外,夜間短白日長,中午小憩也很有必要。
梅雨五絕(其二)
宋/範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原標題:芒種:春紅零落綠正濃 生如夏花愛高潔
來源|佛山日報
策劃|記者範銀燕
統籌|記者周勤輝
採寫|記者楊立韻
繪圖|民仔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