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哥財經
2020年是見證歷史的一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國籍油價開啟暴跌模式,國際原油價格由10年前最高價140美元/桶,大跌至40美元以下,刷新了2016年原油價格新低,而當時國內的汽油零售價格7.5元/升變至現在的6元多。
那麼,為什麼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下跌這麼多,我國的油價卻沒有大變化?
國內與國際對成品油的定價方式不一樣。一般成品油定價方式分為市場化定價和政府定價,前者是採取市場化定價的原則,後者則是通過高額補貼來實行低油價。但我國採用的定價方式是介於以上兩種方式之間的定價,國內油價跟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相聯繫的同時,政府也會做適當的調整。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油價不斷走低,最低至27美元/桶。國內有地板價和天花板價,增加油品消費稅,換言之,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國內油價不再下調;國際油價升破100美元,國內油價也不再上調。現在發改委規定每10天一次為調價周期。
供我們使用的汽油,是由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原油指的是原料價格,我們經常提到的油價就是成品油價,其中要算上加工成本和稅費的成本。
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的變化,漲跌情況要傳到國內,也不可能秒知道,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所以才會出現國際油價暴跌,而我國油價還沒變動,我國要拿國際油價做參考,我們有屬於自己的調價周期。今年我國油價有25輪調價窗口期,一個月2-3次,平均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此外,國內成品油價不宜過低,這樣並不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開發。
目前石油貿易體系是按照美元結算的,中國要是能擺脫美元結算體系,建立起石油人民幣結算體系,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油價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