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八梯正向我們走回來
重慶十八梯,已經封閉改造了幾年。對它的複雜的情感雖然變淡,但從不消散。
而這個多雨夏天,突然有消息傳來: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的改造即將結束,重新開放的喜訊隨時都可以發出。
我能如數家珍一樣地就十八梯的理論意義做一番詮釋:它是最能體現重慶特色的人文符號之一。在這裡,最有意思的是依地勢起伏而逶迤蜿蜒的石梯,山城擁有爬坡上坎,上上下下的地理特徵。
那些枝幹遒勁的黃桷樹彎曲著向天空舒展,斑駁的紅牆,苔痕刻印的青磚瓦房,還有傾斜的吊腳樓,所有的細節,都把我們拉回遙遠而變得溫馨的回憶。
只要把雙足站上茸茸青苔編制的青石板,我們的心裡就開始堆砌鄉愁,就想起小時候的外婆,想起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貨郎,想起鏗鏘清脆的擊鐵聲中的麻糖;就想起鄰家姑娘烏黑的大辮子,想起隔壁灶臺上醞釀出的回鍋肉香。
我們在這故鄉的味道裡奔跑,由牙牙學語,成長為少年,又由少年長大為青年。光陰荏苒,變也未變。
二、定格十八梯夜晚
據可靠消息,十八梯的夜景燈已安置完畢,光影華彩的重慶老巷子將是如何一種盛世氣象,且隨我去先睹為快。
白天和夜晚的十八梯,是不同的。當夜幕降臨,那一層層曖昧的燈光就像華貴的衣裳,讓十八梯雍容地換了模樣。
它是一種歲月的訴說,娓娓道來。它避免了情緒激烈的措辭,顯得溫柔含蓄。
你不會覺得朦朧,但你對夜晚的定義也不會變得清晰:在剛好看清的視野下,你舒緩地走,靈魂悄悄地與你若即若離,就像小時候的你那般調皮。
在高低不平的石階上走著,若天氣晴好,抬頭見月。
改造好的吊腳樓仿若天上宮闕,就像聽王菲清唱那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心裡充滿清越空靈的感覺。
最好能在此邂逅穿漢服的小姐姐,把她當作廣寒宮裡寂寞的嫦娥,也不是不可以。
你當然得有自己的矜持,還要有自己的文藝,這個時候學學義山先生,不無遺憾地來一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當是極好的,沒有女孩子不喜歡才華,不喜歡被有格調地稀罕。
在這典雅的中式韻味裡,我們甚至不需要刻意尋覓,就把自己過成了想要的樣子。那可能無關乎年齡,也無關乎性別,而僅與我們對過往的尊敬有聯繫。
三、新穎的十八梯
1、善果巷35號
善果巷35號,是十八梯保存較為完整的開埠時期風格建築,為舊時重慶一戶五世同堂的四合院民居院落,共有四層。
十八梯將把善果巷作為城市建築文化旅遊示範景點,利用投影牆面燈光效果,闡釋重慶的人與事,演繹傳統巴渝文化,讓遊客陶醉在山城的文化魅力中。
2、鳳臺琴音文化藝術廣場
這裡是原來的十八梯鳳凰臺。自古便是梨園戲班演出的場地。
十八梯在延續鳳凰臺文化特色的同時,將場地提檔升級,並通過燈光秀打造出山城特色場景,從而讓85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成為十八梯最具特色的主題式休閒空間。
四、山城,山城
利用十八梯的原始風貌,植入現代科技手段,對十八梯的魅力作出全景式展示是本次改造的最終目的。
十八梯開街在即,各種布置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渝中區力求通過投影、演藝、多媒體、VR等先進方式,將技術、創意和燈光融為一體,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城市風景,給重慶人一個滿意的十八梯。
夜景打造是重中之重。利用燈光強調建築山牆面、建築頂部、建築簷口、梯步,能充分體現重慶3D城市屬性,突出傳統街巷格局和豐富的城市肌理,演繹萬家燈火,表達璀璨山城。
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我們都是山中人!即將閃亮回歸的十八梯,說著這樣的宣言。
心動不如行動,把它放入暑假的出行計劃裡,應該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