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遼寧新聞1月8日電 (沈殿成)在瀋陽市政府新聞辦1月8日舉行的「喜迎新春 服務民生」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大東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傅大瑞說,為在春節、元宵等中華傳統節日期間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豐富大東區廣大居民群眾的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引導全區上下進一步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大東區將在「兩節」期間,組織開展「喜慶中國年•幸福『鼠』於你」系列文化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引領時代風尚,展示大東形象,為大東區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拾遺中國風」民俗嘉年華
以大東區以及瀋陽市、東北地區獨有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和特色文化為基礎,將傳統文化融入節日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民俗展演,全面展示瀋陽乃至東北地區獨有的民風民情。
1.舉辦「樂韻迎新,弦歌東城」大東區第九屆新春民族音樂盛典。1月21日,在瀋陽大學音樂廳舉辦民族音樂會專場演出,為廣大市民演奏眾多不同風格、展現不同地域特色的民族器樂經典作品,用中國傳統民樂展現大東人精神風貌和獨特魅力。
2.舉辦「淬鍊醇香,醉美傳承」老龍口杯非遺文化節。將大東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老龍口白酒傳統釀造工藝,省級老邊餃子傳統手工藝技藝、華山正骨診療技藝,市級張氏葫蘆雕刻技藝、關東四絕菜、關東查拳技藝、面人劉傳統面人手工製作技藝,以及區級韓異華民間手工刺繡技藝、宋氏陶壎製作技藝等各級非遺文化產品集中到一起,2月7日起,舉辦參觀、體驗、展覽、講座、論壇等系列活動,向廣大市民展示非遺背後所蘊藏的精益求精、創新突破的工匠精神,提升非遺產品影響力,更好地推動大東區民族品牌走向市場。
3.舉辦「最是春好處,年俗最中國」民族傳統趣味體育競技活動。春節前夕在全區廣泛徵集朝鮮族、錫伯族、滿族、傣族、漢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1月10日,在社區開展具有瀋陽地域民族特色的翻花繩、投壺、抓嘎啦哈、投口袋、抽陀螺、倒口袋、跳竹竿、抖空竹、踢口袋、老鷹抓小雞、跳房子、跳繩等傳統趣味競技大賽,喚起各族居民群眾對傳統年俗的久遠記憶。
4.舉辦「高手大集結,創意迎新年」達人競秀場。春節期間,在龍之夢商場各個中廳設立「筆墨繪春」「剪動春風」「雕福塑瑞」「枝繁葉茂」等展區,邀請各類草根達人、民間高手,通過年畫、剪紙、麵塑、根雕等方式,向遊人介紹各地的年節習俗,推廣大東特色資源、風土人情、旅遊文化等,並現場展示精湛技藝。
5.組織「萬泉冬韻,健康新姿」千人民族體育展示活動。春節期間,組織廣大市民在萬泉公園舉辦冰嘎、嘎拉哈等民俗傳統體育項目展示,在體育競技中體味年味、弘揚傳統。
「起航中國夢」文明集結號
以進一步鞏固提升文明城創建成果為目標,組織全區廣大「文明大東」志願者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倡導文明過節新風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瀋陽市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奠定基礎。
1.組織「新春送文明」志願服務活動。利用「大東觀瀾」向全區各界志願者發布「文明過大年」倡議書,號召志願者走進企業、社區、商業街等人流密集處,向市民發放帶有文明宣傳理念的春聯、中國結、燈籠等,創作「文明迎新春」抖音短視頻,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向尚向善的道德風尚。
2.舉辦東城故事會之「夢回民國」系列專場。以大東區獨有的抗戰文化、民國文化為素材,邀請文保志願者、文博愛好者走進奉天往事茶館(楊宇霆公館)、少兒圖書館和青少主題書店,開展「民國大宅門」「大東民國工業發展」「東北路軍講武堂往事」等講座,對廣大群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歷史故事中尋求建設新時代、實現新振興的智慧和力量。
3.組織「紅色築夢之旅」遊學活動。1月15日,在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舉辦大東區中小學生「紅色築夢之旅」季遊學活動啟動儀式,動員全區廣大中小學生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二戰盟軍戰俘營——東北講武堂、瀋陽造幣廠——周恩來讀書舊址等五條歷史文化資源「打卡」線路,參觀學習、重溫入隊誓詞等,讓孩子們通過直接感官接觸,感受革命先烈的抗爭精神和愛國情懷,更加懂得家鄉的歷史,了解中國的文明,珍惜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
4.組織「情暖期頤,共賀天倫」敬老志願活動。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到春節期間,開展義倉一勺米濃情臘八粥、駐街單位送愛心過小年、九九安康九九同心等活動,特別邀請99名空巢老人與一名99歲高壽老人一起慶祝生日,全面展現黨和政府對老年群體的關心關懷,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文明風氣。
5.開展「我為家鄉代言」網紅打造計劃。圍繞推廣家鄉的振興發展、風土人情、特色文化等內容,在全區徵集主題積極向上、內容貼合實際、形式新穎獨特的抖音短視頻,並通過大東觀瀾、大東發布等網絡媒體進行發布,挖掘打造一批能夠代表瀋陽振興發展的好作品和代言人。
「地道中國味」全民歡樂秀
圍繞群眾百姓切身生活相關的食、娛、購等內容,精心策劃組織各類與節慶相關的文化活動,為全區廣大居民精心烹製一道道色澤亮麗的佳節文化大餐。
1.舉辦「我們的節日•新春專『屬』紅」百場百姓大舞臺演出。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在區文化館、街道、社區三個層面,舉辦「喜迎春節」新春文藝匯演、「歡樂元宵」惠民展演、新春讀書會等100場群眾性迎新春文藝演出活動,全面展示基層「藝術惠民」成果,通過百姓自創自演自娛自樂方式,謳歌新氣象,展現新成就,唱響新時代。
2.舉辦「go購新瀋陽,hi嗨老盛京」年貨大集。1月8日至2月8日期間,在東中街商業區開展年貨博覽會和歷史文化展,向遊客推介瀋陽老字號、各地土特產和大東文創品等,為市民提供一個集採購、娛樂、消費於一體的購物平臺,同時進行經典民俗表演以及傳統文化物品展示,讓大家了解一個具有老底蘊的新瀋陽。
3.舉辦「舌尖上的絕活」年味大比武。春節期間,在各社區開展切酸菜、醃臘八蒜、包粘豆包、包餃子、吃凍秋梨比賽等,組織居民「亮手藝」「比絕活」,並通過百家宴、鄰裡節等方式,增強鄰裡和睦,融洽人際關係。
4.舉辦「耍翻新年」大東區第十四屆「東塔杯」千人六衝撲克大賽。以發源於我區東塔地區特有的民間娛樂棋牌項目——「六衝」為主要內容,春節期間,組織社區居民、企業職工等各界居民群眾,在區全民健身中心舉辦「六衝」撲克大賽。同時,邀請「發明」六衝玩法的相關當事人走上舞臺,向市民講述「六衝」誕生的時代背景和瀋陽的民間娛樂故事,讓大家了解一個更加接地氣、有意思的家鄉。
5.組織「百姓鬧新年」趣味運動會。春節前夕,組織各街道辦事處組成競技團隊,通過兩人三足、託球跑等趣味比賽,增強團隊協作,鍛鍊身體、娛樂身心,營造歡樂氣氛。
6.舉辦「新年健步走,跨步新時代」大東區第二屆迎新春萬人健步走活動。春節前,組織廣大健步愛好者和健步走隊伍,在大東廣場、萬泉公園舉辦健步走活動,宣傳健康理念、清潔身邊環境,號召廣大市民樹立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潮起中國情」文化大觀園
通過攝影、繪畫、燈光秀等方式,挖掘中國文化的時尚元素,加強與世界優秀文化的交融互鑑,讓各界群眾能夠更深更廣地走進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情懷、彰顯中國自信。
1.舉辦「佳節情意濃,家國更團圓」第二屆「愛在喜園」冬季婚戀文化節。元宵節前夕,在喜園舉辦冰雪相親大會,讓男女雙方在牽手滑冰中增進感情,在冰雪燈光秀中感受浪漫,從而增強對家庭溫暖的渴望和對祖國富強的嚮往。
2.舉辦「動感法國E時代」互動攝影體驗展。2月中旬前,在區文化館引入高水準、國際化的惠民視覺藝術展覽,通過傳統影像與多媒體相結合的互動體驗,更好地推進我國和世界優秀文化之間的交流合作。
3.舉辦「元宵一家親•猜謎迎新春」元宵打燈謎活動。元宵節期間,在區少兒圖書館開展猜燈謎、做楹聯等活動,加深家庭成員間感情交流和知識理性探討,為精彩紛呈的節日錦上添花,渲染節日文化氣息。
4.舉辦「回眸百年,丹升大東」文化展。春節期間,在龍之夢商場舉辦展覽活動,通過攝影、書畫、老物件等方式,全面呈現大東發展歷程,用跨越時空的對話展現家鄉的百年巨變。現場同時邀請書畫愛好者和藝術家,現場創作福字、春聯等,只要完成在指定點位「打卡」積贊的任務,就可以免費領取,將福帶回家。
5.舉辦「中國味兒•時尚範兒」文化觀禮。春節期間,在鐵錨1956文創園舉辦「花朝節」啟動儀式,現場開展名貴花展和大唐漢服文化展,以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方式方式,喚起人們對古典美的享受和對傳統文化強大感召力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