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通往春天的路上》曲譜。
紅網時刻2月21日(記者 胡邦建)「在通往春天的路上,中國大地默默悲傷」「高舉火把,燒穿黑夜,志不可擋」......近日,一首由衡陽市南嶽區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原創歌曲《通往春天的路上》暖心上線,為全民戰「疫」傳遞著來自春天的明媚與蓬勃。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寒流」中,湧現出了無數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暖流」,為這個嚴冬帶來了信心與力量。在衡陽市南嶽區,這裡的文藝工作者也不例外。
「每當有關於疫情的報導,我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特別是看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火速開建,甚感欣慰。」談及創作背景,《通往春天的路上》詞作者、湖南省音協會員徐仲衡表示,火神山醫院的命名讓他想到了火神祝融,想到了南嶽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這正好關聯了衡山的人文歷史和火文化。
「在我看來,祝融之火既指傳統意義的火神,也有代表國家意志和力量的寓意。」徐仲衡坦言,恰逢冬盡春來,時節交替之際,為此,他從「春回大地」和「祝融火神」兩個意象入手,用了兩天時間進行歌詞創作。
在完成歌詞創作後,徐仲衡第一時間聯繫了《通往春天的路上》的曲作者李劍,並邀請了熱門網劇《鶴唳華亭》主題曲編曲者李建衡為歌曲編曲。「現在許多文藝工作者都在創作文藝作品,醫護人員的工作畫面和感人故事,這些題材用得太廣泛、太多。」在歌曲創作中,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表現,避免內容風格同質化,是徐仲衡思考的重點問題。為此,他在歌曲中跳過了普通故事,加入了更多的詩意化元素,讓作品畫面感、文學性兼具。
徐仲衡介紹,《通往春天的路上》採用流行樂器與管弦樂相結合,使音樂呈現較好的傳唱性和較高的藝術性。在內容上,前面以深沉的長線條旋律描寫疫情之殤,人性之暖;中間以鏗鏘的旋律展開抗爭的主題,最後則以一張一弛的旋律表達人們對戰勝疫情、春回大地的展望。
2020年,大家都在期盼春天的到來。正如歌詞中寫道的,「讓親人重逢,讓春風滌蕩,山河無恙,灑遍春光。」徐仲衡表示,他相信,大家一定能共克時艱,融冰化雪,迎來春天。
相關附件:《通往春天的路上》歌詞
詞:徐仲衡
曲:李劍
在通往春天的路上,
中國大地默默悲傷。
惡魔的利爪,劃出長長生死線,
天空和生命抹上了蒼涼。
金戈鐵馬,生死出徵,逆風飛翔。
高舉火把,燒穿黑夜,志不可擋。
這是生死線的拔河,
這是生死情的交響。
推開春天的門,
讓親人重逢,讓春風滌蕩,
山河無恙,灑遍春光。
在迎接春天的路上,
漫天冰雪層層風霜。
人性的溫暖,流淌綿綿生死情,
堅強和大愛把星空點亮。
祝融之火,驅雷策電,奇蹟生長。
三山五嶽,華夏兒女,真情守望。
這是生死線的拔河,
這是生死情的交響。
推開春天的門,
讓親人重逢,讓春風滌蕩,
山河無恙,灑遍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