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門三兄弟同列院士 80字家訓傳承百年(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江蘇一門三兄弟同列院士 80字家訓傳承百年(圖)
2015-12-10 09:04:56來源:現代快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12月10日 09:04 來源:現代快報

參與互動 

  80字的李氏家訓 現代快報記者 尹有文 攝

  李德仁

  李德毅

  李德群 以上均為資料圖片

  姜堰溱潼鎮李氏家族又增一院士,秘訣在哪裡?

  到泰州市姜堰區溱潼古鎮旅遊,在院士舊居景點,你會聽到導遊講這樣一句話,「古有三科兩狀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弟兄四院士」指的是擁有三個院士頭銜的李德仁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他們是一對親兄弟,都出生在溱潼古鎮。從12月7日開始,這句話要改寫為「弟兄五院士」,因為李德仁和李德毅的堂弟李德群,出現在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5年院士增選名單中。

  李氏家族為何能連出三位院士?昨天,李德群的堂妹李佩璜向現代快報記者揭秘,秘訣都在80字的李氏家訓中。

  現代快報記者 尹有文

  喜訊

  一門三兄弟同列院士

  李德群今年70歲,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學院學位審議委員會主任、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此次增選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李德群有兩位堂哥是院士。李德仁今年76歲,是世界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李德毅今年71歲,1983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現在總參工作,少將軍銜。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佩璜介紹,李家是個大家族,她一共有11個叔叔,她的父親排行老大。李德仁和李德毅是四叔家的孩子,兩人是親兄弟,李德群是五叔家的孩子,李佩璜叫三人為堂哥。

  揭秘

  百年家訓成就院士之家

  李佩璜居住在鎮江,她告訴記者,此前堂哥曾以一票之差落選院士,今年被列入候選人名單之後,家裡人都覺得希望很大。

  12月7日,院士增選名單揭曉,一大家子人都很興奮,「是我們李家的光榮,出這麼多院士不容易。」 李佩璜說,除了三位堂哥當選院士外,李家很多子女在國防、教育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這與李氏家訓密不可分。

  昨天下午,在溱潼鎮上的院士舊居,記者見到了懸在廳堂的李氏80字家訓: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弦歌雅樂、翰墨傳香、尊師益友、孝德永彰、和親睦鄰、扶幼尊長、敬德修業、發奮圖強、女紅針黹、嫻淑賢良、詩書共讀、蘭桂齊芳、扶貧濟困、造福一方、克勤克儉、家道隆昌。家訓由院士的曾祖父李貞發手書於1890年。

  李佩璜告訴記者,李家的子女從小就學到了要勤學讀書、尊老愛幼、與人和睦相處等道理,大家就是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不斷成長起來的。

  李德仁院士同樣提到過家訓對他的影響。2011年,《姜堰名人》一書開始編撰,李德仁院士提供了兩萬多字的有關資料。繆榮株是《姜堰名人》一書的編撰者,他向記者提供了部分資料。李德仁院士提及,其父李月如和慈母華淑蕙告誡子女,「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良好的讀書氛圍培育他成為尖子生,一步一步邁向科學的殿堂。

相關焦點

  • 家訓是最珍貴的「不動產」 何祚庥院士「回家」買門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資料圖&nbsp&nbsp&nbsp&nbsp昨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園」的何園,迎來了70多位何家後人回揚團聚
  • 這位泰州籍院士獲獎了
    2018年,最高成就獎首度授予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汝鈐,去年授予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張鈸院士。  李德毅院士是獲此殊榮的第三位科學家。
  • 以蔡襄家訓為典型 仙遊縣開展徵集傳承家規家訓活動(圖)
    (原標題:以蔡襄家訓為典型 仙遊縣開展徵集傳承家規家訓活動(圖))
  • 鹹陽一村莊家訓傳承百餘年
    [導讀]在鹹陽市三原縣東部有一個名叫蔡王村的村莊,這個晚清時代從山東移民到陝西的小村莊,家家戶戶的牆上都掛有家訓家規,儘管其側重點不盡相同,但是大都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道德禮儀為核心,經過了上百年的傳承延續至今,使蔡王村形成了家庭和睦、鄰裡友善、民風淳樸的良好村風
  • 山東鄒城: 傳承家訓引來惠風和暢
    近日,再次來到山東鄒城市田黃鎮的江蘇遊客徐秋喜不自禁,遺失了大半年的手錶竟然在這裡「完璧歸趙」。  今年春天,徐秋慕名來這裡賞梨花,臨走時不慎將一塊價值數千元的手錶遺落在農家樂裡。撿到手錶的農家樂老闆李升明因一時無法聯繫到遊客,便將手錶小心保管,等待失主認領。
  • 「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緣何列入上海非遺?
    大家肯定有疑問,吳越錢氏家族源於浙江,錢氏家訓也出自浙江,為什麼卻先在上海申遺成功呢?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在宗族發展中,上海錢氏未能形成像浙江、江蘇宗族分支內部的與農業生產方式是相適應的「強關係」。上海自開埠以來,以其工業化領先江浙兩省,同時,大量優秀的錢氏後人匯聚上海,形成了與工業化社會相適應的宗族內部「弱關係」。
  • ​泰州·家風傳承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興邦德才報國愛我中華、興我家邦扶貧濟困、造福一方這是溱潼李氏家族80字家訓中的話語「一門三院士」的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是從溱潼「狀元第」走出來的。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毅,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李德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請看, 泰州家風傳承……
    今天,當我們細細研讀這些經典的家風家訓,有茅塞頓開的豁達,有醍醐灌頂的開悟,更有一份「子規夜半猶啼血」的感動。 興邦 德才報國 愛我中華、興我家邦 扶貧濟困、造福一方 這是溱潼李氏家族80字家訓中的話語
  • 【承接遺址公園生態文化遊】汪山土庫:傳承好家風 樂享文化遊
    百年汪山土庫,千間大宅院。老大程矞採後來是湖廣總督,老二程煥採是江蘇巡撫,老三程楙採是安徽、浙江巡撫。汪山土庫講解員李菁菁說,「在古代要考取一個功名是非常難的,而在清朝考上一個漢人狀元郎,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在清朝嘉慶年間,新建區一位程姓的養鴨戶,培養出三兄弟,同朝為官,成就了「一門三督撫、五裡六翰林」的輝煌。」
  • 傳承家規家訓 建設勤廉家風
    在雙峰鄉皿川書畫館時常可以傳來雙峰小學學生朗讀羊氏家規家訓的聲音。  我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後學得先賢之風範,世代相傳而名人輩出,積澱傳承了深厚的治家教子、修身處世之家規家訓家風文化。除了雙峰羊氏清德家規家訓,盤峰櫸溪的孔氏家範、雙溪梓譽的蔡氏理學、胡宅橫路的周氏「蓮」風……一大批優秀傳統家規家訓正被挖掘出來並走進群眾中,成為涵養磐安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 熱愛國家、孝敬老人、以和為貴,邢麗芳家庭12字家訓傳承好家風
    她說:「『熱愛國家、孝敬老人、以和為貴』是我們的家訓。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但卻刻在我們全家人的心裡。」    擁軍愛國是本分    今年29歲的邢麗芳,是市農業局的一名普通職工,丈夫李家玉是石家莊某部隊連級幹部。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家訓,素有「中國人的家庭教科書」之稱,江蘇是家訓文獻保存大省,江蘇師範大學陳延斌教授領銜編著的《江蘇家訓史》一書,對江蘇歷代家訓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並通過吸納借鑑,去蕪存菁,使傳統家訓文化能為今所用,培育優秀家風,推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史上著名的谷家三兄弟,結局如何
    「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史上著名的谷家三兄弟,結局如何在中國現代史上,有這樣一個紅色家庭:父親陳獨秀是近代啟蒙思想家,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我黨旅歐小組的發起人之一,父子三人同在中共五大上擔任中央委員,這是絕無僅有的。
  • 家訓——家庭教育之本
    家訓是一個家庭或家族訓導後代子孫的、能夠體現這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和教育理念的根本宗旨。一個好的家訓可以流傳千年,可以培育出一代代品學出眾的賢子賢孫。吳越錢氏家族是運用家訓教育子孫最成功的中國望族之一。一千二百年來,家族人才輩出,狀元眾多,進士無數。宋明清時代,錢家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政治家和文學家。如宋代的錢昆、錢易,明代的錢士開、錢謙益,清代的錢大昕、錢名世、錢曾等。近代以來,更是出現了「井噴」。除了大家熟知的「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無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外,還出現了許多傑出的父子檔人物,如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等等。
  • 寧波市用心念好「五字決」 紮實推進家風家訓建設
    為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大力宣傳家風家訓對建設美麗家園的重要意義,近日,梁弄鎮在廣大未成年人中組織開展了以「一張照片說家訓」為主題的徵文比賽。社區利用宣傳展板、電子屏幕等宣傳陣地,發布活動公告,闡釋「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活動的意義、參與方式與整體安排,並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樓道組長,將活動倡議書送到居民家庭中。圖為居民項惠國蒼勁有力地寫下家訓「誠信感恩」。
  • 大方縣稅務局: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
    近日,大方縣稅務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開展了「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專題活動。此次活動由該局黨委書記、局長郝曉浦與幹部職工代表輪流授課,圍繞古代家風「五常八德」及新時代家風等內容,引導幹部職工進一步增強對家風家訓文化的認識,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做一個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人。
  • 興我家邦 專訪院士李德仁
    圖為李德仁院士在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指導研究生開展雷達幹涉測量研究。金文杰 攝  李德仁,湖北省唯一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1939年生於江蘇泰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遙感學院)後,一直從事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研究和科研攻關。疫情發生以來,李德仁院士指導團隊,就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估,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持。
  • 成都「貓壩」楊氏宗族 30字家規傳承300年
    成都「貓壩」楊氏宗族 30字家規傳承300年   孝父母、睦相鄰、務職業、守誠信…家訓有十戒,家教強調崇德重義、修身養性等  在成都溫江繁衍300年的楊氏宗族,家規家訓多得令人吃驚。
  • 江蘇鎮江志願者牆繪家風家訓
    2018年9月15日,江蘇鎮江,志願者與小朋友一起在牆上描繪家風家訓。2018年9月15日,江蘇鎮江,志願者與小朋友一起在牆上描繪家風家訓。2018年9月15日,江蘇鎮江,志願者與小朋友一起在牆上描繪家風家訓。
  • 新華社報導仙巖鎮官溪對胡氏家風家訓的挖掘和傳承
    古訓樹新風:一座江南山村的人文傳承  新華社南昌11月19日電(記者朱昊晨 劉茜)青山綠水間,滄桑的古祠堂和嶄新的主題公園交相輝映;整潔的道路上,村民們親善、禮貌地互相打著招呼;村邊校園裡,不時傳出誦讀家訓的朗朗讀書聲……  位於江西省玉山縣仙巖鎮的小山村官溪,近年來通過對當地胡氏家族家風家訓的挖掘和傳承,開展起極具特色的鄉村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