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杯它美的能裝下宇宙

2020-12-16 古玩藝術品與收藏

曾喜歡過青瓷、白瓷的素雅,

卻在第一眼見到它的時候,

被它那天然的斑駁絢麗所驚豔。

"建盞"於喝茶人,

其受重視程度不亞於星巴克「貓爪杯」在少女心中的地位,

貓爪杯盛興一時,

而建盞,作為中國傳統技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宋代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時光,

近年來,更是盛行。

建盞,是專門指福建建窯燒制的瓷器茶盞,由於以皇帝為代表的士大夫們對「鬥茶」的喜好與推崇,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

此類盞,一般來說,闊口小足,胎體厚重,瓷胎質地粗糙,盞的足底因不施釉而胎體外露。建盞燒制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露出的胎體呈灰黑色,俗稱鐵胎。建盞是黑釉瓷器的代表,釉色呈烏黑、青黑或紫色等深色調,

由於在燒制過程中,窯內能夠達到1350攝氏度的高溫,釉料中的鐵離子會析出,在釉面上發生流動而自然生成不同斑紋,奇詭瑰麗,蔚為壯觀。

器底聚釉較厚,在高溫下,釉水一定程度會往下落,故盞底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這也是建盞的一大特徵。

釉色之於建盞,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所在,而建盞釉色又是如此龐雜,本文將建盞的幾大知名釉色進行梳理介紹。

曜變

曜變盞十分玄奇,斑點內黝黑,就像宇宙中「黑洞」般深邃,斑點外光暈環繞,隨光線、角度變化,改變盞體顏色的彩色光暈。

這麼美的斑紋,像在碗裡裝了一片星空的感覺,怪不得日本人會如此喜愛,當年甚至不惜為了爭奪它而發動戰爭。

目前世上就剩3件半,且有三件完整器全部流落於日本,分別藏於京都大德寺、德川家、稻葉家。

▼京都大德寺龍光院

這件曜變建盞被認為具有「幽玄之美」。

外表低調,但在陽光下看,會很精彩。陽光是複合光,是含七色的,照射在曜變斑紋之上,會折射出變化無窮的異彩。

曜變斑紋在很狹小的一塊裡,就能同時出現黑、灰、藍、黃(或綠、紫)等色彩,且每隻盞的斑紋特徵都不同。陽光一照射,頓生孤高神秘、深奧幽玄之感,引人無限遐思。

兔毫

兔毫盞是建盞最為流行的品種,兔毫盞的析晶斑紋為黑色釉層中透出均勻細密的絲狀筋脈條紋,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

兔毫紋的形態有長短、粗細、彎直等分別,色澤有金、銀、褐等顏色,分布狀況有疏密、覆蓋範圍之別。不同色澤的兔毫,其結晶結構、主要成分會有所區別。

▼毫紋有些彎曲的兔毫盞,盞心有閃光的結晶顆粒,殊有意趣。

一般認為銀色/銀藍色,且紋路流暢清晰、分布狀況適宜的兔毫盞為佳。彩兔毫更好,但是非常罕見。

北方各窯所燒多用氧化焰,所以顏色紅黑,結晶呈金黃色即所謂「金兔毫」。

兔毫呈黃褐色,屬於另一名貴品種——黃兔斑之類,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曾有「兔褐金絲寶碗」的讚美詩句。

總的來說,以銀白色細長而清晰的兔毫盞作為最理想的審美標準。

▼左圖中的銀毫盞曾經是建盞拍賣紀錄,後被7800萬油滴盞打破。

▼成交價207萬港幣的銀兔毫盞

▼宋代銀兔毫盞殘件,帶藍光,雖然兔毫紋邊界不夠清晰,已經很難得。帶藍光的銀斑較難達到邊界清晰的標準。

▼宋代三色兔毫殘片

▼宋代金兔毫盞,兔毫紋明顯清晰,但有些過於密集,黑色底釉都見不到多少了。

▼60倍鏡下的兔毫紋

正因為斑紋有過渡、有對比,才會形成層次感、立體感,也令建盞釉色的變化之美僅在一隻盞上就能體現,玄妙非常,魅力無窮。

油滴

油滴釉我國古稱滴珠,今亦名雨點釉。

(本文認同油滴=鷓鴣斑的觀點,為方便討論,統一使用「油滴」一說)

這種釉調的形成,是氣泡自釉中出現留下的痕跡。多是釉色烏黑光潤,滴珠(油滴)細密晶瑩,宛如銀星布滿夜空。

建窯油滴釉碗這種文物傳世較少,窯址出土尤為罕見,在日本藏品及目錄中尚有幾件精品,而在北方窯址中比較常見,並有完整器物存世。

▼宋代油滴盞拍一隻少一隻,圖為創下新紀錄的油滴盞正面與底面

同兔毫類似,油滴斑也有形態、清晰度、分布狀況的區別。不過後者比兔毫多出一項:鏡面感。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所藏這隻國寶油滴盞,斑紋就有鏡面效果。稍一打光就很閃亮。

一般認為,油滴以具有銀色光澤(帶藍光更佳)、斑點較大且呈卵形、有金屬感(鏡面效果好則更佳)、有一定立體感、斑點邊界清晰、分布範圍和疏密程度適宜者為佳。

▼罕見的金屬感強、邊界清晰、且帶不同層次藍光的銀油滴標本。

▼小油滴也頗受青睞,圖為日本德川美術館所藏「星建盞」

相關焦點

  • 建盞杯它美的能裝下宇宙
    曾喜歡過青瓷、白瓷的素雅,卻在第一眼見到它的時候,被它那天然的斑駁絢麗所驚豔。器底聚釉較厚,在高溫下,釉水一定程度會往下落,故盞底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這也是建盞的一大特徵。釉色之於建盞,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所在,而建盞釉色又是如此龐雜,本文將建盞的幾大知名釉色進行梳理介紹。
  • 建盞杯為何那麼美?建盞杯釉色之美分為幾種?宋韻建盞解析
    在高溫下,釉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在杯底有一種掛釉的現象,而這也是杯身結構的一大特點所在。釉色在建盞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靈魂,加上建盞釉色是如此複雜,所以下面咱們就來細說建盞釉色的美。建盞杯曜變曜變盞裡有一種黑斑,如宇宙深處的「黑洞」一般觸摸不及,茶盞斑點與光線角度的變化,就會讓人不知不覺中驚嘆:
  • 建盞杯為何那麼美?建盞杯釉色之美分為幾種?宋韻建盞解析
    在高溫下,釉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在杯底有一種掛釉的現象,而這也是杯身結構的一大特點所在。釉色在建盞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靈魂,加上建盞釉色是如此複雜,所以下面咱們就來細說建盞釉色的美。建盞杯曜變曜變盞裡有一種黑斑,如宇宙深處的「黑洞
  • 建盞是什麼?建盞美在哪裡?它是如何成為茶器之王的?
    建盞算是一種奇特的茶具,沒有白瓷的通透,也沒有青瓷的色彩,因此有人就覺得建盞又土又醜。不過,即便在一些人眼中這樣的建盞,仍是讓很多盞友喜歡,不僅一入盞門深似海,還越玩越喜歡。那麼看起來略顯笨重的建盞,為何還要說它有高級感。茶器之王的建盞建窯建盞,以其有多樣性的工藝與釉料,豐富了瓷器的種類。
  • 什麼叫建盞杯?建盞杯含鐵的原因
    建盞作為獨樹一幟的窯變黑釉茶器,其工藝上有許多特別之處,而這一切與建盞杯含鐵量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關於建盞杯為什麼含鐵,下面就來詳細說說。
  • 愛茶人講究的儀式感,像樣的主人杯都滿足建盞這3個特點
    "以器見心,見杯如晤",愛茶之人時刻講究喝茶的儀式感。而主人杯,顧名思義就是事茶人自己的品茗杯。它區別於茶席間其他茶客使用的杯子,代表著茶主人的身份、品位和喜好。茶道圈有句耳熟能詳的話叫作"不自杯不成席",在茶席上,可以說主人杯就是主人氣質形象的一個縮影,更代表著你對茶道的態度。
  • 建盞怎麼看好壞?美在釉色,貴在線條?如何欣賞真正的建盞之美?
    由於每個人的審美不同,我們在欣賞建盞的時候,通常會有不同的視角。就拿古代文豪來說,黃庭堅喜歡鷓鴣斑,認為建盞本身就很美;歐陽修喜歡品茗,就認為建盞在使用之時很美,所以又說建盞美在釉色,貴在線條,那麼到底該怎麼去欣賞建盞呢?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算錯。
  • 為何說建盞適合當主人杯,建盞主人杯是真技術,還是偽作派?
    那麼,為何說建盞適合當主人杯,建盞當主人杯的情況有哪些呢?1 實用性。 一個合格的茶器,它的首要功能就是喝茶,無論這隻杯子在其他方面有多好,若是在實際功能設計中卻不合格,它都不是一隻好杯子。好用,這兩個字很簡單,但卻是選擇主人杯的第一道關口。
  • 隨身攜帶建盞主人杯,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金油滴束口盞』建盞是不少人作為主人杯的首選,一般而言,都因為這三個原因 !即使是經驗豐富老工藝師也不能燒制出百分之百完美的建盞,當然,這也是建盞的另一種美。建盞最奇特地方就在於,同樣的的胎土和油料,可以產生不一樣的變化,每一隻建盞都是孤品,都值得你細細把玩品味。
  • 建盞杯底的「瑕疵」是什麼?現代建盞和宋代建盞有啥區別?
    建盞杯 在燒制過程中,窯爐可以達到1350攝氏度的高溫,釉中的鐵離子會沉澱,在釉中自然流動形成不同的條紋,奇特而美麗,壯觀。 建盞杯底聚釉較厚,在高溫下,釉水一定程度會往下落,故盞底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這也是建盞的一大特徵。 杯底的小氣孔叫針眼,氣孔和針眼的根本區別就是,針眼中間是沒釉的,氣孔一般只有一個很小的點,釉仍然是覆蓋的,所以這個底部的一些氣孔不是瑕疵,氣孔太多、太大或者不好看的一般被認定為殘次品,要麼砸了,要麼就幾塊錢一個給賣了。
  • 建盞其實沒什麼,但它就是要火了!
    直口,深腹,圈足矮小淺挖、平切,修刀內壁及底密布,似宇宙「七曜」,勝於錦緞。不愧為「天下第一名盞」,最早由德川將軍家收藏,1934年靜嘉堂從巖崎小彌太手中購得。內壁乍看似「油滴」,細觀釉斑會隨著光線改變而呈現五顏六色,而不同於金、銀油滴,雖不及靜嘉堂曜變那麼耀眼,卻有著曜變特有的黑斑點套紫藍色光環,其美在於含蓄,經久耐看。
  • 建盞杯為什麼含鐵?
    建盞作為獨樹一幟的窯變黑釉茶器,其工藝上有許多特別之處,而這一切與建盞杯含鐵量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陸金喜·十二生肖盞|在泥與火的交織中,窺見杯中斑斕
    #陸金喜#最原始的胎土,在火的催化下,建盞 釉色之美,猶如凝結於宇宙的星軌與塵埃。建盞,簡而言之是指在建窯中燒制出的茶盞。它是中國八大名瓷中「黑瓷」的代表之一。自晚唐五代時期出現,兩宋時成為宋代皇帝的御用茶具。
  • 為何說建盞適合當主人杯,建盞主人杯是真技術,還是偽作派?
    那麼,為何說建盞適合當主人杯,建盞當主人杯的情況有哪些呢?1 實用性。 一個合格的茶器,它的首要功能就是喝茶,無論這隻杯子在其他方面有多好,若是在實際功能設計中卻不合格,它都不是一隻好杯子。好用,這兩個字很簡單,但卻是選擇主人杯的第一道關口。
  • 彩練油滴建盞 | 建盞的養盞樂趣,就在這萬千光彩之中
    捉摸不定的化學反應與高難度的燒制技術,造就了建盞巧奪天工的結晶釉,其外表看似古樸靜穆,實則內裡光芒萬千,絢麗無比。遇到建盞,就會明白為何宋人對它如此推崇備至。單說這款彩練油滴盞,一改以往油滴釉面的自然錯落之態,其上油滴分布均勻,小而規整,多而不亂,紋路清晰,視覺上只覺條理分明,展現出一種秩序之美,
  • 隨身攜帶建盞主人杯,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金油滴束口盞』建盞是不少人作為主人杯的首選,一般而言,都因為這三個原因 !即使是經驗豐富老工藝師也不能燒制出百分之百完美的建盞,當然,這也是建盞的另一種美。建盞最奇特地方就在於,同樣的的胎土和油料,可以產生不一樣的變化,每一隻建盞都是孤品,都值得你細細把玩品味。
  • 主人杯該怎麼選擇?如果用建盞品茗的話,都有哪些好處?
    比如在一個優雅的環境裡面,配合著舒緩的音樂,然後此時喝上一杯茶,你會發覺這其中的香味都是縈繞口齒間,令人回味無窮。一般來說,品茗杯會更加精緻一些,或是重金所得,或是有著特別的意義。當你看到茶人的品茗杯時,可能就讀懂他的一些生活作風和生活習慣。同樣你也可以用品茗杯,來向他人展示格調和趣味。而建盞就屬於一個很好的品茗杯。
  • 大盞門建盞:荷塘月色 美到醉人!
    當今,不同材質、式樣的茶具層出不窮,但真正能稱得上「盞中貴族,茶伴仙侶」的,當屬建盞。據相關史料記載,建盞創燒於五代末,在兩宋時達到鼎盛。風雅皇帝宋徽宗對建盞偏愛有加,留下了「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等名篇佳作,建盞由此成為宋朝皇家御用品,風靡朝野,「身價」倍增。
  • 建盞杯底的「瑕疵」是什麼?現代建盞和宋代建盞有啥區別?
    建盞杯 在燒制過程中,窯爐可以達到1350攝氏度的高溫,釉中的鐵離子會沉澱,在釉中自然流動形成不同的條紋 建盞杯底聚釉較厚,在高溫下,釉水一定程度會往下落,故盞底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這也是建盞的一大特徵。 杯底的小氣孔叫針眼,氣孔和針眼的根本區別就是,針眼中間是沒釉的,氣孔一般只有一個很小的點,釉仍然是覆蓋的,所以這個底部的一些氣孔不是瑕疵,氣孔太多、太大或者不好看的一般被認定為殘次品,要麼砸了,要麼就幾塊錢一個給賣了。
  • 陸金喜·十二生肖盞|在泥與火的交織中,窺見杯中斑斕
    #陸金喜#最原始的胎土,在火的催化下,建盞 釉色之美,猶如凝結於宇宙的星軌與塵埃。建盞,簡而言之是指在建窯中燒制出的茶盞。它是中國八大名瓷中「黑瓷」的代表之一。自晚唐五代時期出現,兩宋時成為宋代皇帝的御用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