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老北京曾有多條羊肉胡同,最有名、歷史最悠久的當屬位於西四南大街路西的那一條羊肉胡同。它呈東西走向,東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橋大街。這條胡同的格局形成於元代,南面是北京最早的胡同磚塔胡同。
作者 馬寶忠
羊肉胡同
明朝張爵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載:「鹹宜坊 二牌十鋪 羊肉胡同 四牌樓西南 馬市橋東南 阜成門街南」。那時西四一帶曾有米市、面市、馬市、羊市等市場,此處經營羊肉的店鋪較多,胡同故得此名。從明代以來,羊肉胡同的名稱一直沒有改變,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只是近幾年人們對羊肉胡同的名稱有些淡忘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裡變成了聞名全國的「珠寶街」。
兒時記憶中的羊肉胡同只是一條靜謐的普通小巷,青磚民舍,古槐遮蔭。胡同裡既沒有住過任何名人顯貴(據說香港明星黎明兒時曾住過這裡),也未曾留下半點古蹟遺存。在我的記憶裡,當年整條胡同裡一個羊肉鋪都沒有,只是胡同中部有一個小小的雜貨店。
對羊肉胡同的熟悉與感情,源於胡同東部的地質禮堂。原地質部(現地礦部)的後門在胡同的北側,與之相對的就是地質禮堂。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經常與小夥伴到此來看電影。那時的暑期學生票也就幾分錢。這裡也是離家最近的電影院。再往東就是西四的「紅樓」和「勝利」電影院了。曾記得,胡同的東口設有地質禮堂的電影宣傳欄。那時的電影海報都是手工繪製,印象最深的是《冰山上的來客》的海報,梁音扮演的楊排長和古蘭丹姆的形象被畫得栩栩如生。光陰荏苒,轉眼間,此事已過去五十多年了。
眼下,在羊肉胡同的東口立有一個白色的鐵製拱門,上有紅字:「地質禮堂 珠寶街」,其上又有「開心麻花劇場」。路旁的古槐依然濃蔭蔽日,胡同口南側是一家家經營珠寶玉器的小店。我熟悉的地質禮堂已不是印象中當年的模樣,現地礦部後門處設有珠寶交易中心,這裡的權威檢測機構使此地成為國內珠寶交易的最佳場所。
胡同東口北側因修地鐵4號線西四站,從西四十字路口到羊肉胡同東口的街西側,原來那熟悉的慶豐包子鋪、糕點鋪、電訊商店、絲綢商店等老店鋪都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寬敞明亮、環境優美以地礦為主題的街心廣場。
走進那熟悉的羊肉胡同,胡同中部迤南至磚塔胡同間的平房也已拆除,胡同西口南側現已變為天豐源社區的一棟棟居民樓,我中學同學李佔昕家以前就住在此處的臨街平房裡。胡同西口的太平橋大街,現在變得寬闊無比。
原華北局大樓曾是白塔寺附近的最高建築,現如今早已風光不再,但還是當年的模樣,只是經過裝修,外牆顏色由原來的米黃色變成了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