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古典高雅藝術,是極其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被譽為千年雅樂,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上世紀下半葉,蓮峰是遠近聞名的南音村,擁有陳清泉、陳清溪兄弟等一大批藝人,當時他們在工餘時間或月明風清夜晚樂悠悠地彈唱,鄉中時常縈繞著優雅的弦管聲,四鄰村社重大節日或群眾婚喪喜慶都有他們演奏的身影,當年南音演奏活躍著農村的文化生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光陰荏苒數老歸盡老藝人相繼離世,蓮峰南音人才處於斷層,正是:村中何覓弦管人、耳邊再無絲竹聲。對此狀況村中一些有識之士深感焦慮,也憑藉對南音的愛好與熱心,相互商討如何弘揚重振南音村事宜。
2009年,南音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各級有關部門對弘揚傳承護南音高度重視。2012年,蓮峰村也開始啟動創辦南音培訓,由蓮花宮董事會出資購買樂器,企業家莊玉宗先生捐資1萬元作經費的大力支持,是年暑假,招收蓮峰小學學生20名在村老年活動中心舉辦興趣班培訓,聘請當時村中僅有的南音人楊玉才老先生和黃鳳娥女士執教,2013、2014暑假續辦,初步取得成效有:在淨峰學區2015年「六一」節舉辦的文藝匯演中,蓮峰小學的南音節目榮獲集體三等獎,陳豔晶在惠安縣2014年舉辦的中小學生才藝競賽中,其南音節目榮獲少兒組個人三等獎。
自2012年秋開始,蓮峰村沙塔陳慶輝對南音的愛好有濃厚的興趣,即利用周末在其小茶樓學習南音,斯時惠女社的紅琴老師以及許多南音名角經常到場演唱指導,星星之火卻點燃了蓮峰村學習南音如火如荼的熱烈氛圍,正能量的影響日益擴大。2015年春,縣委宣傳部派員蒞現場採訪,於3月26日在《惠安鄉訊》刊登報導文章,並決定蓮峰為「一村一品」(南音項目)試點村,補助經費10萬元。得此消息,南音愛好者楊玉才老先生出於對弘揚傳承南音的迫切與熱心,向村委會毛遂自薦,自告奮勇負責籌備舉辦培訓班,得到村委會的支持。他認真負責,承諾了真誠辦班,辦出成效,培出人才。隨即招收成人班學員近20名,購買樂器,每人配備琵琶一支,聘請陳文玉老師執教,於四月份正式開班,每周二、四、六下午為授課時間,由南音念唱到工尺譜識譜,樂器拉、彈、敲,楊老先生也認真跟班教授。初見成效學員不斷增加,小茶樓場地偏小容納不下,2015年冬,遷至莊厝中祖祠,期間企業家莊玉宗再次捐資6萬元經費支持。2017年,另聘劉世昆老師執教,學員們由原來入門初級知識,初步掌握樂器彈奏的基礎上,再循序暫進深造「曲、指、譜」的南音比較深奧的技巧,進一步提高技藝水平。培訓班開辦以來,我們自始至終堅持採取請進來,走出去,擴大交流提高水平。曾派員到東嶺、東橋、廈門等地南音社學習取經,邀請惠女南音樂社、石獅鳳鳴南音社老師來館指導。泉州師院南音系師生也曾到此採風交流。2017年培訓點又榮獲上級有關部門選定的青少年暑期藝體培訓基地。
現在學員們掌握南音技藝水準已能「端得出去」,絲竹雅韻縈繞在蓮峰村每個角落,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弘揚正能量。幾年來積極參與村舉辦的新春文化活動,老協會重陽節演唱,陳輝躍教育基金會頒獎典禮的文藝演出,深受廣大群眾歡迎。蓮峰村枯萎多年的曲藝之花又豔麗重開!
蓮峰村南音能有今天的成績,是上級重視,領導支持,企業家莊玉宗捐資贊助功不可磨,以及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取得的。現在:「重振南音之村,再聞絲竹雅韻」的初衷得以實現,感到無此欣慰。
為了更好地傳承保護這一音樂瑰寶,我們正在積極籌備成立南音社,讓「一村一品」之花在蓮峰開的更加絢麗,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