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但這短短的幾千字裡包卻含著理論體系

2020-12-14 小晉講歷史

自古以來孫武的軍事才能和被稱為奇蹟之作的《孫子兵法》一直被人們重視著,學習著。無論是在古代治國打仗,還是在國外的戰爭中,《孫子兵法》都被人們視為是制勝秘籍。

《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共五千餘字。但這短短的幾千字裡包卻含著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容。對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在國外,它的價值也受到廣泛的重視。最初是在唐朝,《孫子兵法》開始被世界關注。此後它流傳到各個國家。西漢中期以前孫子兵法十三篇已廣為流傳。到了漢成帝時,經過劉向、任宏校訂,此書分為三卷,並定名吳孫子這個校本,有可能是將十三篇在校勘後分為三卷,並不牽涉孫子其他遺文。那麼,《孫子兵法》約在兩千五百年前著成,在漫長的歲月裡,這部兵書是怎樣流傳至今的呢?

東漢班之所以在《漢書·藝文志·兵權謀家》中,是因為《吳孫子》八十二篇,圖九卷。考其緣由,《漢書·藝文志》源於劉向之子劉歆《七略》,而《七略》雖出自劉向校書後所作《敘錄》、《別錄》,但它在總括群書時,是採取「以人類書」方法著錄的。就是說,孫子兵法原書為十三篇,後來由於「以人類書」,增錄了如孫武與吳王問答以及八陣圖等篇卷。這些篇卷在當時存世,其中不免有續孫子的成分,但也可能有十三篇以外的孫武遺文。重要的是,其間的沿革並沒有影響孫子兵法本文的保存,相反是經過西漢校書,十三篇流傳的條件更為有利。

而「吳孫子」之稱,其意當在有別於「齊孫子」。據史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武的後代孫臏,也是一位軍事學家主要活動在戰國中期田齊威王之時,他所作兵法稱《齊孫子》,同樣為《漢書·藝文志》著錄。這部《孫臏兵法》自東漢末年失傳,以致其書的存在成為一樁歷史懸案,而與孫武之書發生了糾葛。直至一九七二年,銀雀山漢墓竹簡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同時出土,證實歷史上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各有兵書傳世,才基本了結此案。

《孫子兵法》早在戰國時期就廣為流傳。當時由於戰爭頻繁發生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到了漢代,由於距離戰亂紛起的春秋戰國時期不遠,故「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可見,漢代之前,《孫子兵法》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部軍事著作。在北宋中葉,當時的皇帝「欽定」以《孫子兵法》為首選的七部兵書,統稱為《武經七書》,確立了《孫子兵法》在中國軍事思想史上的地位。

從戰國以來,對《孫子兵法》的學習、研究和運用,逐漸成為參與軍事研究和戰爭活動的人們的一種時尚。三國時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曹操就心悅誠服地說過:「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他以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廣博的軍事知識,第一次從訓詁、文字、傳釋等角度對這部兵書作了注釋。曹操以後,歷代共有200多家對《孫子兵法》作了注釋。這些注釋對於後人理解《孫子兵法》,推動《孫子兵法》的研究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孫子兵法》最先傳到日本起始於唐朝。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引起了世界各國留學生的好奇和欽佩,他們不遠萬裡,跋山涉水,來華求學。大約在公元七八世紀,《孫子兵法》乘槎浮海,,受到日本皇室家族的重視,被指定為日本皇太子的教科書東渡日本也被尊為「東方兵學的鼻祖」。《孫子兵法》對日本兵學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長達一千多年的影響。在歷次侵略戰爭中,日本人充分運用了從《孫子兵法》中學到的用兵韜略,不過受侵害的卻是誕生《孫子兵法》的中國,這實在令人扼腕嘆息。時至今日,《孫子兵法》仍受到當代軍人的重視。

《孫子兵法》西傳歐洲始於清代,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流傳中。首先進入的是法國。大約在公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法國一位旅居北京的天主教耶穌會神父約瑟夫·J阿米歐,受法國路易十五的國務大臣貝爾坦的委託,廣泛搜集中國的古代兵書,首譯了《孫子兵法》,並在巴黎公開出版發行,開創了以西方文字傳播《孫子兵法》的先河。這部被首譯成西方文字的《孫子兵法》,扉頁上這樣寫著:「凡欲成為軍官者,都必須接受以本書為主要內容的考試。」之後,這本書陸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多個國家出版。

早在1860年就有俄譯本以《軍事思想的反思》為名的《孫子兵法》問世。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像圖哈切夫斯基、哈特和富勒這樣一些出色的軍事人才,他們試圖擺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那種火力決定一切的戰場模式,從歷史的教訓中謀求實現國家安全目標的軍事思想。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完了,以上都是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不喜勿噴哦。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評論區與我共同探討!(以上內容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這本書是誰寫的?書的主要價值觀是什麼?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 《孫子兵法》與統帥之道
    這本歷史悠久的兵書距當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到了今天,更是成為商界人手一本的實戰手冊,不但可以啟發人們作正向思考,更能夠開發人領導創新的智慧。《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廣泛流傳的軍事論著,古今內外的軍事家都運用其中講述的軍事觀念來指揮戰爭,並且,其中講到的基本思想和理論還被應用到了現代社會管理和經營決策方面。
  • 現存的《孫子兵法》竟是「假」兵法?而孫武怒斬兩美女只為操練
    春秋戰國時代,隨著社會巨大動蕩變革,戰爭頻仍,諸侯兼併,軍事實踐與理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智勇兼備的軍事家。他們總結戰爭經驗與教訓,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著書立說,兵書、論著不斷湧現。在這個群雄競爭、人才輩出的光輝時代,產生了舉世聞名的軍事理論著作--《孫子兵法》。
  •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等,為孫武所作。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早在唐代,《孫子兵法》就已傳入日本。《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上卷: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 孫子兵法全球行:法國《孫子》翻譯出版高潮頻現
    法國戰爭學院孫子研究學者亞納·古德爾克即將出版的《孫子在法國》一書披露,法國《孫子》翻譯出版高潮頻現。  1772年,法國神父阿米奧特的法文譯本《中國軍事藝術叢書》率先在歐洲出版,在此後的200多年間,該書和孫子十三篇譯文先後多次再版重印,並轉譯成多國文字。同時圍繞該書還發表了一系列評論文章,形成西方早期的孫子文獻。
  • 《孫子兵法》十句名言,堪稱世界三大兵書之首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作為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孫子兵法》內容博大,思想精邃,邏輯縝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 凱豐:就兩本書,《孫子兵法》算一本
    毛主席當場反問:"你說《孫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麼?請你講講。"凱豐一時語塞,說不上來,毛主席乘機批駁:"你怎麼曉得我就熟悉《孫子兵法》呢?"毛主席在1935年遵義會議前,到底有沒有讀過孫子兵法?到底有沒有運用過《孫子兵法》?這一直就是一個歷史謎題,今天歷史知事就和您好好聊一聊。
  • 孫子兵法全球行:香港大牌明星主演孫子影視劇
    月20日電 題:香港大牌明星主演《孫子兵法》影視劇  記者 韓勝寶  數百演員,千匹駿馬,數十萬將士,數不盡戰車,旌旗招展,刀光劍影……香港電視劇《孫子兵法之孫武篇》氣勢磅礴地再現了風雲際會大時代,亂世英雄大點將,古今翹楚大智慧。
  • 珍寶搜索 8090《熱血三國2》孫子兵法_國內新遊_07073新遊頻道
    在熱血三國2中孫子兵法」,君主們無不眼紅!「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出自軍事家孫武之手,成書於春秋時代,六千字左右,總計十三篇。分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兵法中語言敘述簡潔,但內容卻富有實用性和哲理性,縱觀今後歷史,善戰者無不受此書影響。君主的史詩劇情達到特定階段後,即可解封珍寶「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中的道理,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心和青少年商學院領導力必修課—【孫子兵法】昆明站課程回顧
    《孫子兵法》與領導力《孫子兵法》短短六千餘字,內容卻博大精深,作者孫武將戰爭實踐經驗高度概括,升華為一套不僅可以指導戰爭,更能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高超思想理論。因此,該書不僅是中國古典軍事思想文化遺產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孫子兵法全球行:巴黎13區唐人街與中國兵法13篇
    中新網巴黎7月16日電題:巴黎13區唐人街與中國兵法13篇——訪巴黎首位華裔副區長陳文雄  記者 韓勝寶 龍劍武  「中國文化真的很有魅力,巴黎華商靠中國人的智慧取得成功,站穩腳跟,就連法國人也很熱衷中國文化」。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孫子兵法》影響代代韓國人
    中新網首爾7月13日電 題:《孫子兵法》影響一代又一代韓國人  記者 韓勝寶  「《論語》、《易經》、《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韓國人」。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地區研究生院教授黃載皓對記者說,在韓國從老人到小孩幾乎沒有不知道《孫子兵法》的,成年人更不用說了。
  • 山東旅遊:探訪惠民孫子兵法城記(圖)
    是山東省「一山一水兩聖人」旅遊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山東省13個重點旅遊扶持項目之一。孫子兵法城面積達7200畝,形成一個環古城牆、護城河、山東省道慶淄路、樂胡路三角形的廣闊平坦區域。全部區域劃分為三大部分,共二十個景點。
  • 孫子兵法全球行:韓國三星兵法「競爭篇」(圖)
    中新網首爾7月29日電 題:韓國三星兵法「競爭篇」  記者 韓勝寶  「利用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生產線來大量生產世界上最有成本競爭力的產品,在份額上爭取世界第一」。這是三星人在競爭中的一句響亮口號。  三星人喜歡口號,在三星隨處可見橫幅標語口號,橫幅上使用漢字也屢見不鮮。
  • 《孫子兵法》全球徵文大賽在蘇州穹窿山正式啟動
    中新網蘇州10月1日電(記者 韓勝寶 周麗偉)「蘇州穹窿山杯」《孫子兵法》全球徵文大賽今天正式啟動,徵文面向全球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及全球所有研究和熱愛《孫子兵法》的人士。有關專家稱,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孫子兵法》徵文大賽尚屬首次。
  • 孫子兵法全球行:方潤華的兵法·智慧·人生(圖)
    孫子兵法全球行:方潤華的兵法·智慧·人生(圖)     圖為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正副會長姚有志(右一) 、吳如嵩(左一)少將聘任方潤華為該會特邀理事 陳德真 攝
  • 姚有志將軍做客網易談解放軍戰史與孫子兵法
    主持人:讀一下姚有志將軍的簡歷,希望對大家了解姚有志將軍,軍事科學院研究部部長,少將軍銜,研究員戰略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姚將軍長期從事戰略理論的研究工作,有深厚的軍事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先後出版學術刊物百餘篇,完成研究報告三十餘份上交軍委,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成績。姚將軍,還是回到主題,現在想到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人民軍隊第一槍,當時這支部隊是怎麼開始在南昌打起來的?
  •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10大兵法奇書,堪破勝負
    《孫子兵法》亦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為春秋末孫武所作,共三卷。孫武,字長卿,齊國人,後歸吳,與伍員助吳攻楚,創下以少勝多的戰例。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卷上: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卷中: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 作者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
  • 《孫子兵法》軍行篇:事在人為的真正含義
    《孫子兵法》的第四個篇章——軍行篇,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軍行中的「形」指的是什麼?曹操在這裡註解:「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 有一種謀略叫《福五鼠》!不僅有三十六計,還會孫子兵法
    》,這幾部作品都是結合了中國的文化著作,當時讓無數小觀眾覺得受益匪淺,無論是三十六計還是孫子兵法,都是課餘討論的最佳話題。 到了孫子兵法,故事的內涵就要稍微深刻一些了,在對戰中融入了一定的兵法策略。作品將《孫子兵法》中的五個對戰思想充分融入了戰鬥中,包括道,「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簡單來說就是讓百姓和大王的想法一致,有隨時為王生或死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