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民政局副局長:我爺爺奶奶還有父母墳也被平

2020-12-18 騰訊網

中新社發朱慧卿攝

數月內完成兩年的工作的量。在中國國務院修改殯葬管理條例後,河南省周口市「平墳復耕」行動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周口官方坦承,這項工作存在「過速」現象。但,方向是對的,方法方面存在問題。

千裡返鄉平墳

掛了電話,55歲的周司來怎麼也想不通:他的祖墳要被平了。

在上海寶山區一處工地上,幾位操著河南口音的農民工為「要不要平墳」爭得面耳赤紅。有的說,純屬胡鬧;有的說,這是大不孝;還有的說,「把當官的墳先平掉」。

「主角」周司來沒有說話,甚至一度沉默。當年邁父親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我這第一感覺真是受不了。」作為家中老大,他深知這件事的分量,父親從未打過電話。

10月20日,接到電話的第二天,再也坐不住的周司來買了西去的火車票,踏上了返鄉的「平墳之旅」。

周口市坐落在河南省東南部,老子故裡、太昊伏羲是當地人標榜的文化名片,這裡有著流傳千年的喪葬文化和尊崇先賢的傳統,數以萬計的海內外人士每年到此祭奠。

今年3月,周口官方下文進行「殯葬改革」。該市計劃用3年的時間,把基本農田內的350萬座墳墓全部平掉,然後變成耕地。

周司來的家鄉,周口所屬的項城市南頓鎮慄店村屬平墳之列。在返鄉的第二天,即10月21日上午,周家弟兄四個以及年邁的父親終於達成一致:「大家平,我們也平。」

周司來是頭天晚上才剛剛到家的。實質上,時間緊迫,鎮上的人和村幹部已容不得周家再考慮,推土機已停在麥地頭。此前的半個月,慄店村的大喇叭已經廣播過:「日子一到,機器剷平」。

「說啥,也不能讓給祖墳推了。」在周家的麥地裡,葬著10年多前過世的母親,還有爺爺奶奶。面對地頭隆隆作響的推土機,周司來和他的3個兄弟無奈動手了。

「娘啊,這墳要平了,你拿著錢到一邊躲躲……。」放過鞭炮、燒過紙錢後,周家四兄弟念叨著剷平了三座墳頭。

沒有標誌的墓志銘

趙桂芝至今還在「記恨」著他的哥哥。

「沒通知,也沒掛個電話,就把俺爸、俺媽的墳給平了。」提起這件事,這個說話大大咧咧的女人就氣不打一處來。父母的墳墓被平過兩天後,她才得到的消息。

不過,她大哥一句「你們都忙,回來還得花錢」便搪塞了事。按照當地習俗,作為閨女的趙桂芝至少要花費百十元,割塊肉、買掛鞭炮,再燒些紙錢。

趙桂芝的娘家在周口商水縣黃寨鎮,相對交界處的項城市,這裡的「平墳復耕」顯得苛刻。作為周口的「殯葬改革試點縣」,商水縣一些鄉鎮,只給村民們一周的期限。

「娘也不是一個人的娘,爹也不是一個人的爹,咋說平就平了。」當著哥哥的面,趙桂芝似乎得理不饒人,但反反覆覆也只有那一句話。她也清楚,這是個討不回的說法,村幹部家的墳都被平了;未在規定日子平墳的,則被鎮上使用推土機剷平。

等到趙桂芝趕到墳地時,除了麥田內一個圓圓的空地外,她再也找不到任何標記。在周口的商水、項城等地,平掉墳頭後留下的圓圓空地,成為逝者別樣的「墓志銘」。

困惑:在祖墳上種麥?

回家的一個月,已讓周司來逐漸適應「平墳」的事情。但他搞不明白,即便平掉了墳,「慄店村的地,也養活不了慄店村的人」。周家9口人,平均0.5畝耕地,「要想生活,還得外出打工去。」

每年春節,在外打工的周司來都會回到家裡,除了與家人團聚之外,還有祭奠逝去的母親。

「以後咋燒紙呢」,「這跟下一代怎麼說」……這些,都讓周司來感到困惑。他撓著頭說,「平墳失去了啥?又得到了啥?啥也沒得到。」

在周司來打工的繁華都市上海,許多市民會在國家法定節日清明節時返鄉祭祖。他說,「一邊在放假,一邊在平墳,真是不明白。」

「咋面對父母呀,我扒了他們的『房子』,就是為了多種地?!」在商水縣黃寨鎮苑莊村,村民苑五常在平掉祖墳後首次下田。

他雙手撐在鐵鍬把上說,「母親過世還不到三周年,這在農村都說不過去。」言語中,既有自我譴責,又有對未來的不確定。

但苑五常也承認,墳頭確實存在佔耕地現象,也影響了大型機械收割。不過,「誰會在祖墳上種麥哩?!」他說,除非自家墳墓在別人家的地,那是沒辦法的事。

周口官員:殯改「過速了」

中原地區的土葬傳統由來已久。由土葬引發的問題也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直到2009年,河南當地火化率也仍只有半數。

然而,截至11月6日,周口短短數月時間已平掉246萬座墳墓,建成農村公益性墓地3130處。完成「3年計劃」70%的工作量。

11月25日,周口市民政局副局長龔長林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說,根據市裡規劃,2012年要完成平墳復耕的30%,2013年完成30%,2014年完成40%。從目前來看,「是有點快了」、「有點過速了」。

但龔長林表示,周口的殯葬改革不會停,方向是對的,方法方面有些問題。我們會對存在的問題梳理,進一步鞏固、完善和提高。

當地人則解讀認為,「如果停了,沒法向已平掉的200多萬座墳頭的墳主交待。」

在此次周口殯葬改革中,該市設立了1300萬元的獎勵基金。龔長林稱,平墳「過速」有這方面的因素。另外,正值秋收、麥播季節,所屬縣區為了不損傷麥苗可能「就快了一些」。

「這是改變觀念的問題。」龔長林表示,平墳復耕中,周口沒有搞強制執行,更沒搞一刀切,主要堅持了「三不」的原則,其中專門強調,「群眾不接受的,不平」,「不讓用機械平」。但他也坦承,後者是在10月份下發的緊急通知中明確的,「我們當時發現了一些問題」。

作為主管殯葬管理的副局長,龔長林說自己的「爺爺、奶奶,還有父母的墳也被平掉了」,我們倡導領導和黨員帶頭。

「與殯葬條例修改純屬巧合」

數月內,完成兩年的工作的量。在中國國務院修改殯葬管理條例後,周口「平墳復耕」行動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較之前,國務院新修改的《殯葬管理條例》取消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的條款。這也意味著,從明年1月1日起,違規土葬、亂建墳墓將不再允許民政部門強制平墳。

龔長林表示,在做這個事情之前,周口就進行了多方調研和群眾交流,併到外地學習借鑑。國務院的條例,「純屬時間上的巧合」。

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官員則表示,周口的殯葬改革同國務院的條例並不衝突,並得到上級相關部門認可。

根據公開報導,河南方面曾在本月初給予周口300萬元獎勵,以表彰該市殯葬改革工作的卓著成效。該省擬在全省推廣「周口經驗」。

針對外界不同聲音,龔長林稱,這是正常的,有助於改進我們的工作。他特別強調,殯葬改革一是減輕農民的負擔,倡導厚養薄葬;二是節約土地,節約資源,絕非外界所說的「工業用地」。

周口外宣辦官員說,如果認為「平墳復耕」是為了工業用地,就太牽強了。作為農業大市,周口的工業並不發達,工業用地還沒有緊張到這個地步。

平墳的「帳」

「新過世的人,以後都得進公墓。」位於周口經濟開發區的「谷莊福壽園」內,整齊排列著千餘座墳頭。這些新墳,墓碑大小几乎一致,上面寫著某某之墓。

除了土葬區外,還設有花藏區、樹葬區以及草葬區供選擇。主管負責人郭新進說,所有安置在這裡的都一律免費,包括火化、骨灰盒、拉送遺體等,「我要是收了一分錢,我就幹不成了」。

「不收錢」的背後,是當地政府需要為此買單。以火化計算,600元以內免費,200元以內的骨灰盒也由財政負擔。

龔長林掌握的數據,按正常死亡率推算,擁有千萬人口的周口每年死亡人數約7萬。這也意味著,殯葬改革後,周口每年在火化費方面的投入或達5600萬元。

而根據官方願景,350萬座墳墓將整理出近5萬畝耕地。龔長林說,這相當於一個中等鄉鎮的耕地面積。

「要平掉田裡的墳,首先要平掉人們心裡的『墳』。」當地儘管列出殯葬管理的諸多益處,但改變人的傳統無疑是最難的。此外,由於「方法的問題」,外界對此產生了不同聲音。由平墳引發的倫理道德以及情與法的問題,遠非周口「3年計劃」這麼簡單。

旅美學者慕朵生發表評論稱,現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基本要求,是政府行為公開透明、民主決策。「平墳復耕」應廣泛徵求各界意見,避免官民矛盾激化。(中新社記者李志全/文)

相關焦點

  • 周口民政局副局長:我爺爺奶奶還有父母墳也被平
    周口官方坦承,這項工作存在「過速」現象。但,方向是對的,方法方面存在問題。千裡返鄉平墳掛了電話,55歲的周司來怎麼也想不通:他的祖墳要被平了。在上海寶山區一處工地上,幾位操著河南口音的農民工為「要不要平墳」爭得面耳赤紅。有的說,純屬胡鬧;有的說,這是大不孝;還有的說,「把當官的墳先平掉」。
  • 河南周口一夜恢復百萬座墳墓
    《華商報》供圖  頗受爭議的河南周口平墳歷時數月,200餘萬墳頭被平掉。可如今,至少半數被平掉的墳墓一夜間被圓起。國家出臺新規,2013年起民政部門不能再強制平墳,一夜之間恢復的百萬座墳墓,無疑是擺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塊燙手山芋。
  • 我是周口人,我是河南人
    如果說黃河是母親,那麼,淮河就一定是奶奶。人祖爺伏羲定都地宛丘在淮陽,女媧奶奶造人的地方在西華,黃河岸邊的商城鄭州也屬於淮河流域。不論是母親還是奶奶,都是哺育我們成人的先祖。北京周口店的只能叫猿人,河南周口那才是真正的'「人」。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雅的花田,ID:gh_dd5ebaacc21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年我都要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家的房子是老房子。我喜歡爺爺奶奶的涼房,炎熱的時候門開著窗也開著,涼風習習吹進來,像爺爺的手心輕輕柔柔的婆娑,爺爺手心裡的肉軟軟的,一點也不像能蓋房子的手。奶奶的手倒是長滿繭子硬邦邦的,那都是被她的寶貝拐棍給磨的,奶奶喜歡到處溜達,拄著拐杖噠噠噠的往前走,邁著小碎步就像剛學會走路就要跑起來的添添,天天是大大的小女兒。
  • 我親愛的爺爺奶奶日常生活紀實
    今年已經奔三的我,常年漂泊在外地,每年僅能回家幾次。作為一個攝影師,我總是把鏡頭對準他人,卻很少對準自己的生活,2014年我經歷了家人的離去,這場人生的必修課,讓我意識到了身邊家人的重要性。每次回到「家」,我毫不猶豫的拿起我的相機,去記錄屬於他們也屬於我的家庭相冊。爺爺楊延良,83歲,奶奶張偉蘭,80歲。都說人老了像小孩子一樣,春天,我們一家人來到小樹林踏春。
  • 爺爺拿這個下酒菜款待我,奶奶說了句話,把我感動到哭!
    有些真的很好吃,但我總是吃完就忘記了,沒有一道食物能真正打動我。前段時間我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他們準備了很豐盛的飯菜,雖然賣相不好,但是這就是我童年的味道。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在我眼中「奇怪」的下酒菜,竟然這麼的珍貴。爺爺年輕時當過廚師,在我們這裡很出名,現在他年紀大了,做的飯菜仍然很好吃,不過味覺有些退化了,有時總會把飯菜做過頭。
  • 致我親愛的爺爺奶奶,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以為父親早婚,爺爺奶奶四十出頭的年齡就已經抱上了孫女,升級為祖父母。曾經一度,我很以此為榮。而現在,一直為我們遮風擋雨的爺爺奶奶,已經蒼老至此!作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相當於父母。而爺爺奶奶傾注在我和兩個弟弟身上的心血,和對我們的愛,又超越了一般的父母!
  • 爺爺奶奶,天邊那朵雲彩帶著我永遠的思念
    我的爺爺奶奶生於民國年間,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爺爺盤腿坐在炕頭上抽著旱菸鍋子,喝著罐罐茶,給我們講古經,奶奶的肚兜兒像個魔法袋,裡面似乎有掏不完的糖果,我們偎依在她身旁,向她撒嬌要糖吃,有時候看著奶奶纏裹腳,看著她一雙完全變形的小腳,我既好奇又害怕,那時的我不懂事,不敢問奶奶原因,有時還見她邊纏邊流淚。
  • 聽繪本NO.645||《奶奶的絲線爺爺的船》
    爺爺奶奶的家在農村,這裡跟城市一點兒也不一樣。他們走過小石橋,踏過青石板鋪成的路,看見前面有白牆、灰瓦頂的房子。爺爺奶奶就在灰瓦房的門口等著彬彬他們,身後還有撅著尾巴的小花狗。「爺爺奶奶,我們回來啦!」爺爺奶奶好高興啊。
  • 我的爺爺奶奶,那一段厚重的歷史
    我的爺爺奶奶寫於2018年9月文/南山喬松01我沒有見過我的爺爺奶奶。聽父親說,她是爺爺續舷的,大約30來歲生的父親。這麼算來,奶奶約於1900年那個中國最動亂的世紀之交出生。我們兄弟姐妹中只有大姐見過奶奶。聽大姐說,她開始記事的時候奶奶走的,這麼算來,奶奶卒於約1962年。父母沒有留下爺爺奶奶的名字。
  • 小記者社會福利中心敬老 重陽節 我為爺爺奶奶唱支歌
    在重陽節到來之際,晉江經濟報組織青陽象山中心小學小記者參加了一場有愛的行動——前往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精彩的節目,送上濃濃祝福。  在接到這個「愛的任務」後,大家都興奮極了,埋頭開始準備起來。你瞧,有才藝的小記者開始排練起來;心靈手巧的小記者做起了手工賀卡和花朵;還有的小記者則準備起了採訪提綱……大家都在為這場愛的行動而努力著。
  • 冰凍爺爺冰凍奶奶是什麼梗意思 冰凍爺爺奶奶出自什麼電視劇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爺爺和奶奶對於自己的孫子或者孫女可是非常的溺愛吧,畢竟隔輩兒親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最近發現網上有一個「冰凍爺爺冰凍奶奶」非常的火啊,而且在B站上面也有很多視頻,那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 市民政局陳文清副局長帶隊開展街面巡查和防寒救助
    針對近期出現的寒潮等極端天氣,我局積極行動,印發了《深圳市民政局關於做好寒冷天氣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民政單位全力落實流浪乞討受助人員防寒禦寒各項應對措施,切實做好我市流浪乞討群受助人員防寒禦寒救助工作。
  • 星辰文藝 | 劉志宇:帶著爺爺奶奶去旅遊
    女兒肯定地回答,我十分驚訝。「爺爺答應了嗎。」我很不放心地問。「爺爺答應了,奶奶正在準備明天去的行李呢。」  都說旅遊是找罪受,到張家界旅遊爬山是必須的,父母親都是年近八十的人了能爬得了山嗎?這幾年,父母親從瀏陽到湘潭我家裡來,也是早上來下午回家,從來不在湘潭住上一晚。可能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個俗語束縛了。
  •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胡冰到周口店遺址調研
    2020年7月30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胡冰一行5人到周口店遺址就疫情防控、參觀接待、遺址保護、發展利用等進行調研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副局長凌明、房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冀顯江及相關人員陪同調研。一行實地查看了博物館、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工程,聽取了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有關遺產保護
  • 爺爺癱瘓20年,奶奶總是罵爺爺多事,發生那件事我才明白什麼是愛
    我是不太明白為什麼人會有這樣的想法,相比之下,作為爺爺奶奶的老一輩不也是這樣女尊男卑的度過的嗎?我的爺爺在40多歲的年紀癱瘓了,原本的工作單位也沒有推卸責任,使得一輩子奶奶都要依靠爺爺的退休金生活。爺爺雖然躺在床上,可是心卻是澄亮的。爺爺生活不能自理,全部都要依靠奶奶伺候,所以平日裡無論吃飯還是方便都要人伺候。
  • 爺爺奶奶的貓狗,是當孫子養的
    > 坊間素來流傳著一句話:有一種小孩,叫爺爺奶奶帶大的小孩。其實,除了胖,爺爺奶奶養寵物的畫風還相當另類、硬核。遛狗方式千奇百怪。摩託車帶自行車拉長扁擔挑布袋子裝狗鏈子提為了寵物們的健康,爺爺奶奶也是沒少操心。狗狗不會走路,身體力行地教。貓貓不吃飯,苦口婆心地勸。夏天怕熱,出門備著小風扇。
  • 冰凍爺爺冰凍奶奶是什麼梗-冰凍爺爺冰凍奶奶是什麼意思
    冰凍爺爺冰凍奶奶是什麼?梗是出自電視劇《虎媽貓爸》裡面的小女孩臺詞。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冰凍爺爺冰凍奶奶意思介紹。  劇中小女孩拿著一根魔法棒,爺爺奶奶準備給小女孩換衣服的時候,小女孩突然拿著魔法棒對著爺爺奶奶喊「冰凍爺爺,冰凍奶奶」!然而爺爺奶奶對她也是非常的溺愛,非常的配合,當場就不動了!
  • 我爺爺是個臺灣老兵和奶奶的愛情故事
    奶奶去世時,神色安詳,嘴裡喃喃自語「我要去見你爹了……」爺爺生於1916年,畢業於平度一中,後來在青島做了一名教書先生。奶奶雖然不是名門之女,但是家境也算殷實。傾慕爺爺的文才人品,嫁給爺爺。婚後即生了一對兒女,追隨爺爺過著相夫教子的安靜生活。
  • 奶奶不成爺爺在是什麼意思?奶奶不成爺爺在這個梗出自哪裡?
    而最近特別火的奶奶不成爺爺在很多人都想知道是什麼意思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奶奶不成爺爺在出處介紹這句話出自於微博博主「酷酷的滕」於2017年時發布的一個視頻。視頻裡他找「社會王」買槍,故意說自己要買冒藍火的加特林,在把對方搞得很不耐煩的時候,他就說了一句「奶奶不成爺爺在」。隨著這個沙雕視頻的傳播,「奶奶不成爺爺在」這句話也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