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景觀大道——流動的風景線
川藏南線318國道是成都通往拉薩的一道風景優美路途艱險的「中國最美景觀大道」,古時候它是西南部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的世界上地勢最高、路況最險峻的驛道——茶馬古道,現在它是自駕、騎行、徒步、攝影等夢想者的一條尋夢圓夢之道。過去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相比它之險與奇就是小亞見大亞了。
新中國建立後的1950年開建川藏公路,改變了茶馬古道時靠馬車、牛車、人的腳力行走的艱難,現在川藏公裡上跑得有汽車、摩託車、自行車,也有徒步的人。他們成了川藏線上流動的風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鳴笛聲、人語聲,有了喧嘯,有了熱鬧,寂靜的高山、河流、草原、湖泊,不再寂寞。
沿途的雪山、草地、湖泊、藍天白雲、峽谷、河流等壯美的風景延綿幾千裡,靜靜地存在了千萬年,一直等待著人們的發現和欣賞。
「這是一塊可供靈魂歇腳的土地,一塊生長傳奇與神話的土地,也是無數顆被凡俗生活所疲憊的心想要抵達的土地。」
武漢颶風野遊的創辦人老牧在日記「川藏亦江湖,這輩子必須闖一次的318國道江湖」中寫道:「川藏線也是江湖,在這個江湖上活躍著運輸司機、客棧老闆、當地牧民、各類自駕騎行徒步者、築路工人、運輸兵、執勤警察、朝拜者┄┄他們共同攪和著這個國道江湖!┄┄這裡有艱辛、抗爭、愛情、離別、生死、幸福、無奈。」
是的,這裡的自然風光,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但這裡的人文風景像一條流動的河流,鮮活流動又靈動多彩。
我們包車的司機孫師傅是有20多年跑川藏線經驗的年輕「老川藏」了,線路熟悉,經驗豐富,他這20多年長年累月不停地穿行在川藏線上,對於每一個彎道、沿途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爛熟於心,每天他都要平均開6——10小時的車,兩個司機,李師傅沒跑過川藏線,這次跟孫師傅來,是熟悉線路的,他也準備跑此線了。
「孫師傅,你吃點餅子吧。」早餐時,隊友們看孫師傅只吃碗稀飯,好心勸他多吃點。
「吃飽了,我已習慣了,每天早餐只吃碗稀飯。」孫師傅說。
「孫師傅是這樣的,中餐也吃得少。」領隊老牧說。
「我們坐車的人都比他吃得多,他每天開車挺辛苦的,有時中午還不能像平時一樣按時間吃飯。我們餓了,還在車上補充點零食,他不吃不喝地一直開車餓不餓呀!真不容易呀!」隊友們感慨地說。
「孫師傅怕吃多了開車犯困,喝多了上廁所。所以早、中餐吃得很少,晚餐適當多吃點。」老牧說。
「孫師傅要注意啊,別把胃搞壞了。」隊友們關心地對孫師傅說。
我估計像孫師傅這樣長年跑川藏線的師傅們可能都這樣,他們默默地守護著穿行在川藏線上人們的安全,他們是我們值得敬重的人,感謝他們一路上的陪伴和守護。
高原的騎行者,蜿蜒在川藏線上,有的重裝前行,將吃穿用住所有物品託在車上,負重前行,我們感受了一下,推著走都很吃力,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克服高原反應,負重前行的,實在令人佩服;有的輕裝前行,後邊有後援車,但是也不容易,高原缺氧,騎行運動須氧量大,有的路高且高低不平,有的路段彎道多而險,非常不易。騎行者中年齡層次不等,中青年為主,也有少數年齡稍大的,我們遇到了一位58歲的女騎行者,她已騎了53天,5個人同行,有2人中途放棄了,她與另外兩個夥伴走散了,因手機信號不好,沒聯繫上同伴,她獨自一人繼續前行,準備在路上與同伴相遇。一路上,我隔著車玻璃照了不少騎行者的照片,停車途中,遇到騎行者,我們邀請他們與我們合影留戀,對他們的行為我只能表示敬佩了。
為了表示對騎行者的敬佩之情,我們團隊商量:如果再遇到騎行者,我們一定停車送給他們一些食物,表示對我們的敬佩之情,也是給他們鼓勁加油。
因山路彎道多,車不好停,只好讓師傅開慢點將食物送給了一個騎行者,並鼓勵他加油。大家認為,只有把食物送出去了,才表達了我們的心意,若則就覺得心裡不安,看來都是一群心地善良的人。
川藏線也常遇徒步的人,他們中有純玩的徙步旅遊的背包客,有三步一磕的到拉薩朝佛的佛教信徒,有的徒步幾年,甚至到不了目的地而倒在了朝佛的路上,即使是這樣,他們的後繼者仍然義無返顧地繼續前行,信仰的力量真是強大,讓人敬佩。
在途中,我們看到了連綿不斷的運輸軍車忙碌中在川藏線上,為保障軍用物資的暢通而日夜兼程,風雨無阻。
時不時的,也有牧民的犛牛、羊群走上318國道,此時的車輛和人都為其讓道,靜靜地欣賞它們在國道上的徒步「表演」。
在川藏線上流行著一句話:坐車的羨慕騎車的,騎車的羨慕徒步的,徒步的羨慕磕長頭的佛教徒。人們往往羨慕自己沒有的或者做不到的,這也是人生常態。
正如詩人卞之琳的詩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這首充滿佛家哲理和禪意的詩中,我感悟到另一層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道不凡的風景,既在別人眼中,又在自己心裡。
川藏線上長年累月活躍著運輸司機、騎行者、徒步者、運輸兵、朝拜者等,正如老牧說的,「他們共同攪和著這個國道江湖!」他們成了川藏線上流動的、亮麗的、浪漫的、多彩的風景線,這條風景線也像自然風景一樣,隨著四季的更替,不停地更新著,保持著新鮮的活力。(文字:風吹沙, 插圖:來源網絡,編輯:沙漠)你如喜歡,請於關注。原創不易,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