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新願景:沒有理由不攜手合作

2020-12-21 搜狐網

  《瞭望》文章:兩岸文化交流新願景

  具有共同深厚傳統中華文化的海峽兩岸,實在沒有理由不密切攜手合作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許雪毅

  4月,春暖花開之際,閩臺文化交流活動此起彼伏——

  「2008媽祖之光」大型電視綜藝晚會4日和6日分別在臺灣臺中縣和臺南市成功舉行,共吸引了15萬名臺胞現場觀看;

  第三屆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17日在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拉開序幕,包括2000多名臺胞在內的7000多名海內外嘉賓共襄盛會;

  臺灣高雄縣鄉鎮市長聯誼會參訪團一行45人18日來到福建泉州參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成為博物館開館近3年來接待的十多萬名臺胞中的一部分……

  4月的熱鬧並非閩臺專有,大陸其他省市的對臺交流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臺灣戲曲學院及附屬京崑劇團一行49人13至15日到上海訪問演出;海峽兩岸青少年風箏文化交流活動20日在山東濰坊舉行;「臺灣當代陶藝展」2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16位傑出的臺灣當代陶藝家帶來70件異彩紛呈的陶藝作品……

  「兩岸文化交流的平臺已然建立,未來需要向更開放、更積極、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教授江岷欽對此「樂見其成」。

  你來我往能夠更頻繁、更平衡

  「前幾天台灣的閩南語天后江蕙在臺北舉行個唱,周杰倫也去助陣,風靡臺灣,我想,以後她可以到大陸演出,反響一定很好。」臺灣「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理事長許文彬祖籍福建同安,十多年來到過大陸將近40次,熱切期盼兩岸文化交流能打開新的局面。

  他說,超過3/4的臺灣人來自大陸閩南地區,兩岸文緣相承,臺灣藝術家面臨難得的發展契機。

  和許文彬持有相同觀點的人不在少數。臺灣「中國藝術協會」理事長尚潔梅告訴本刊記者,就藝術界來看,大陸的市場非常蓬勃,活力相當強,過去兩年中,自己參加了福建泉州市、漳州市、廈門市和莆田市等地舉辦的種種藝術活動,「臺灣和大陸同文同種,美術底蘊和基礎一樣,應該在中華文化的背景下,聯手建立完整的產業鏈,這樣臺灣的藝術界可以藉助大陸的力量順風而上,更上一層樓。」

  越來越多臺胞熱衷兩岸文化交流,泉州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用「賓客盈門」來形容。他告訴記者,「每年每月我們劇團都在接待來自臺灣的同胞,有木偶界的、戲劇界的、教育界的,還有我們在臺灣結交的很多朋友。」

  「臺灣文化的根在中華傳統文化,主流主幹還是大陸,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事實。臺灣文化只有到大陸來,尋找根源,激發生命力、創造力,才能獲得進一步發展。」江岷欽認為,日益活絡的兩岸文化交流有利於臺灣的發展,是臺灣的必然選擇。

  依照已當選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此前的規劃,將通過協商,全面開放兩岸文化交流。而大陸也多次表示,在新的形勢下,將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這樣的信息讓不少臺胞備感振奮。尚潔梅近期就非常忙碌,他透露說,協會準備和廈門的藝術團體舉辦2008年閩臺藝術名家慈善拍賣會,目前相關籌備活動正在抓緊進行中;同時他也在著手收集在臺灣成名的福建籍畫家,希望2009年聯合福建有關展館辦展覽、出畫冊。

  臺灣木鐸學社社長陳漢強近幾年一直致力於兩岸學生的文教交流。他對本刊記者說,今年暑假將帶一批有興趣學醫的臺灣高中生到福建來交流,兩岸學生一起上課,一起吃住。未來模式成熟了,再針對文學、法學、商業等不同領域一批批開展交流,甚至可以讓學生一個禮拜在福建學習,一個禮拜在臺灣學習,深入接觸,增加感情。「我相信,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對大陸方面來說,擴大兩岸接觸面也帶來新的機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楊彥傑說,「越來越多臺胞走進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未來希望邀請臺灣學者共同利用好博物館這個平臺,促進閩臺文化發展。」

  「閩南文化在臺灣社會的影響力得到增強;大陸也十分重視閩南文化,在閩南設立了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把閩南地區與臺灣同胞共同舉辦的尋根謁祖、進香祭典、旅遊觀光等文化節活動都納入了保護範圍。」許文彬認為這是可喜的現象。

  與臺灣文化人士頻頻到大陸活動的身影相比,大陸赴臺舉辦文化活動相對比較少,呈現某種不平衡的狀態。楊彥傑希望,閩臺緣博物館能夠走出去,到臺灣辦展。「事實上,澎湖和臺灣島內的一些博物館都希望和我們建立合作關係,這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而在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朱清看來,閩臺攜手推進「媽祖之光」主題活動,三年來,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就是兩岸不斷增進文化交流、融洽親情鄉情的範例。「『媽祖之光』在臺灣演出後,臺中縣和臺南市都提出強烈願望,希望明年再到它們那裡舉辦,高雄、彰化、臺北等地的文化方面負責人也紛紛到現場來溝通、邀請,彰化縣甚至迫切請求我們今年9月份就到那裡演出。」

  朱清說,將儘量滿足臺灣鄉親的願望,堅持把「媽祖之光」持續辦下去,不斷擴大媽祖文化交流,給兩岸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兩岸文化交流要「開大門、走大路」

  廈門大學中文系戲劇戲曲博士、金門高中退休教師洪春柳近期研究發現,自2001年廈門-金門直接往來客運航線開通至今,文化交流成為廈金互動的先鋒,呈現出幾個特徵:官方純粹藝術交流和民間酬神儀式演出並行發展;由高甲戲、歌仔戲等福建傳統戲曲擴大到四川變臉、北京交響樂等多個地區多種藝術表演;由文藝交流到聘請教學,促進金門演藝活動不斷深入發展,等等。

  在很多臺灣學者看來,廈金的文藝活動是兩岸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的一個縮影。他們期望,儘快實現「三通」直航,儘快掃除兩岸文化交流的種種障礙,取得實質性突破。

  臺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鄭道聰認為,這幾年大陸對臺文化交流活動大多帶著文化分享、促進交流、增進了解的態度,是非常正面的。而現階段兩岸文化交流往來還存在諸多不必要的限制。比如,臺灣當局對大陸入島辦活動審查十分嚴格,也不鼓勵臺灣有關方面到大陸舉辦活動,「這是一種障礙,希望臺灣能夠放寬一些,在兩岸文化往來的法規上作出調整。」

  尚潔梅也表示,「民間辦活動規模不太能夠做大,每次組團也就30個人左右。而到大陸辦一些重要展覽,或者大陸的書畫家想要在臺灣大規模辦展,茲事體大,還是官方做比較好。」

  尚潔梅舉例說,2006年臺北市美術館和北京中國美術館合辦「1978年之後中國的寫實油畫展」,基本上是官方的館際交流模式,大陸的作品送到臺灣來,臺灣的作品也送到北京展覽,經過一兩年的策劃,效果非常轟動,希望未來這樣的活動可以多一些。

  江岷欽認為,兩岸同文同種,具有共同的記憶和共同的基礎,不管是文字書寫,還是藝術欣賞,兩岸的文化交流比起其他地方要容易許多。交流的平臺早就建立,這是先天的優勢。

  「但是,這一優勢卻沒能完全發揮。」江岷欽說,臺灣在過去的8年裡,一些政治人物為了獲取自我的政治利益,築起文化高牆,讓文化無法順暢交流,違反了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透過政治意識形態的梳理,將有更多人認識到,不受政治利益拘束,更能從文化交流中受益。「兩岸文化交流勢不可當,是正面而樂觀的。」

  江岷欽認為,兩岸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阻隔,在既有平臺之外,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解。過去兩岸文化交流基本上還是自下而上的草根交流,規模小,尚未得到全面的發展。未來有必要掀起蓋頭來,開大門、走大路,讓潛水艇式的文化交流浮出水面來,朝著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向發展。「應該降低文化交流的門檻,給文化人、文化事務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實現兩岸文化交流正常化、制度化。」

  期待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協力合作

  在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之際,許多人捕捉到了一些新信息:大陸房地產界多名知名企業家21日赴臺參訪,其中對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也頗感興趣;第四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於4月28日在杭州舉行,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等人將親臨動漫節現場;第十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將於5月在福州舉辦,首屆海峽兩岸創意產業創業計劃大賽成為一個看點……

  「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趨勢下,兩岸的文化交流應該超越目前的交流形式,具體升級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協力合作。」江岷欽認為,過去20年,兩岸文化交流持續在同文同種的基礎上進行,無論是傳統文化抑或流行文化,交流的成果不可不謂豐碩,已然在兩岸之間架起橋梁,協助兩岸人民相互了解與彼此融合。在這基礎上,兩岸應該攜手共創文化產業,這樣不僅能在產值上創造兩岸經濟共贏局面,而且能在文化上創造中華傳統的文藝復興。

  兩岸攜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正當其時。很多人注意到,馬英九提出,成立「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中心」,扶植文化產業的創投、研發、品牌建立及國際流通,刺激原創能力,建立國際品牌,譬如歌仔戲、布袋戲、南北管等傳統本土藝術;設置「臺灣電影中心」全力推動臺灣的電影產業,成立「公共電視閩南語製作中心」及專屬頻道;培育本土文化優勢,以文化創造「和平紅利」,等等。

  而江岷欽也看到,大陸2001年正式將文化產業納入「十五」計劃綱要,並發表了《2001~2002中國文化產業藍皮書總報告》,「這一連串的積極作為,不但明確地宣告了大陸已將文化產業列為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而其豐碩的產業成果,也促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大陸視為全球五大文化產業高度發展國家之一。」

  江岷欽認為,在全球化的文化創意產業浪潮中,大陸舉辦2008北京奧運會暨2010上海世博會,能不能在文化產業上,成功地展現從「中國製造」轉為「中國創造」的能力,將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把臺灣的創意理念、行銷網絡和大陸的文化底蘊、人力資源相結合,可以共同打造文化上的國際品牌。」尚潔梅說。

  江岷欽說,文化創意產業逐漸蔚為世界風潮,全球各地都在政府的政策引領下,積極結合企業與民間團體,期望能在新一波的全球賽局中,以文化競爭力取得制勝先機。「具有共同深厚傳統中華文化的海峽兩岸,實在沒有理由不密切攜手合作。」

相關焦點

  • 第五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在臺北舉行
    兩岸旅遊業界近200位代表齊聚一堂,回顧五年來兩岸旅遊交流合作,特別是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以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自2009年創辦以來,在提升兩岸旅遊交流合作水平、推動兩岸旅遊業共同繁榮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兩岸旅遊業界高層對話交流和兩岸旅遊業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  此次圓桌會議以「繼往開來,共創新局」為主題。
  • 武漢與苗慄雲端交流活動舉行 攜手打造兩岸城市交流合作新典範
    長江日報訊(記者王雪)8月21日,江城武漢與山城苗慄「山水相依,雙城情深」雲端交流活動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苗慄縣縣長徐耀昌出席活動並致辭。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李建紅出席活動。兩岸同胞應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
    7月27日,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在東山縣開幕。 張金川 攝  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27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開幕。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視頻致辭。 期間將突出地域、文化、線上、青年特色,舉辦第二屆閩臺電影展、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嘉年華、水仙花微電影短視頻展等線下活動。此外,還重點搭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雲平臺,研究發布兩岸影視、音樂創作交流計劃,實現兩岸線上定期文藝創作交流研討、文藝精品展示、文創項目合作。
  • 兩岸出版人交流經驗謀求合作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汪凱)昨天,「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共有海峽兩岸70餘位出版業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展開研討,兩岸出版界人士交流經驗,並對未來兩岸出版合作提出願景。
  • 海峽兩岸(海南)文化交流聯合會成立
    11月1日,海峽兩岸(海南)文化交流聯合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在海口舉行。  海南省委副書記李憲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省對外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鍾文,省慈善總會會長蔡長松等出席大會。
  • 海峽兩岸東嶽泰山文化交流協會在高雄成立
    海峽兩岸東嶽泰山文化交流協會成立大會暨兩岸泰山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市林皇宮舉行。(圖片來源:山東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5日高雄訊 5月25日,海峽兩岸東嶽泰山文化交流協會成立大會暨兩岸泰山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市林皇宮舉行,泰安市非遺文化參訪團作為嘉賓出席活動,前高雄市民政局長王文正等臺灣文化、宗教、政商界人士300餘人參加大會。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 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會議現場在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成立大會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臺辦主任王敏現場宣讀了協會領導班子成員等有關選舉結果。菏澤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福華當選為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
  • 【交流】隴臺一家親 攜手謀共贏 涇川西王母宮成為甘肅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這是我市與臺灣自1990年開展西王母文化交流活動以來,市委主要領導首次率團赴臺訪問,受到了臺灣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接待。 在臺期間,陳偉一行圍繞「兩岸一家親、攜手謀共贏」的主題,會見政商高層,參觀企業車間,走訪鄉間部落,與各界人士和基層民眾廣泛接觸,就政黨交流合作、社會事業發展、精緻農業開發、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流,傳遞了友誼,加深了感情,深化了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 兩岸書院「雲上」交流 冀攜手推動傳統文化傳承
    兩岸書院「雲上」交流 冀攜手推動傳統文化傳承 2020-10-23 18:23: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丹憶 責任編輯:劉丹憶
  • 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共敘文化交流 共促融合發展
    「融」寓意推進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民心相融,「晴」寓意兩岸一家親、兩岸同胞情、兩岸關係晴。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是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臺,受到了兩岸各界的廣泛關注。「雲交流」成兩岸新形態新亮點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雲交流」成為新形態、新亮點,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更無礙、更實時、更多元。
  • 中山翠亨新區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力建設兩岸交流合作示範區
    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家鄉,中山市與臺灣有著獨特的歷史和人文淵源,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具有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中山與臺灣民間往來熱絡,形成了大交流、大合作格局,是兩岸經貿文化更緊密交流合作重要地區。依託孫中山故居和翠亨村而設的翠亨新區,2013年3月掛牌成立,是廣東省轉型升級重大合作平臺。翠亨新區位於中山市東部臨海區域,地處珠江三角洲地理中心。
  • 濟南市在臺北高雄舉辦「互動·攜手·共贏」兩岸青年交流活動
    來自海峽兩岸信息軟體、新材料、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青年精英160多位齊聚一堂,深入交流研討。  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於曉明,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蘇樹偉和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前桃園縣縣長吳志揚、臺灣青商總會總會長郭倫豪等出席論壇並講話。
  • 遊艇郵輪正成為海峽兩岸旅遊合作新引擎
    第四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在高雄召開,其間平時並不起眼的「遊艇」「郵輪」成為兩岸旅遊界人士頻繁使用的專業術語。據記者粗略估計,從臺北到高雄,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在正式場合提到「郵輪」多達20多次。
  • 國臺辦: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沒有理由不攜手共同發展
    國臺辦: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沒有理由不攜手共同發展 2021年01月13日 10:2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13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 「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曾衛東:提升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廣度...
    「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曾衛東:提升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廣度與深度 2020年12月05日 17:5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廣州訊 (記者高旭)12月5日,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2020年兩岸青年繪畫展開幕式在廣州舉行。
  • 2018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暨產業合作峰會在內江市舉行
    2018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暨產業合作峰會在內江市舉行 •創新共榮」為主題的2018•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暨產業合作峰會在四川內江市開幕。
  • 海峽兩岸嘉賓尋夢止戈文化交流中心
    海峽兩岸嘉賓尋夢止戈文化交流中心 2019年09月09日 08:51:00來源:魅力四川 ,海峽兩岸嘉賓100餘人出席了這次盛會,止戈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止戈書院理事長白朝平博士受邀在開幕式上做了「大力弘揚中華止戈文化,共促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主題演講,引起所有與會嘉賓的強烈共鳴。
  • 「兩岸經濟界企盼深化交流合作」
    我們將繼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率先同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希望廣大臺企臺胞與我們共同努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說。  在日前舉辦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紫金山)創新發展研討會上,郭金龍做出上述表示。在南京、臺北兩個主會場,兩岸企業家「連線」互動,圍繞「新基建、新願景、新商機」主題,共話創新,共謀發展。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首屆菏澤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展開幕
    在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成立大會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臺辦主任王敏現場宣讀了協會領導班子成員等有關選舉結果。菏澤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福華當選為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據了解,菏澤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還將通過各種交流活動,向臺灣地區各界民眾充分展現菏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獨特的風土人情及區位優勢,促成臺商臺企投資、落地,打造成菏臺兩地文化界全方位常態化交流的新平臺和拉緊兩岸同胞心靈溝通的新紐帶。
  • 海峽兩岸李時珍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發展論壇舉行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中醫中藥一脈相承。11月16日,由市政府、省臺辦、省食藥監局、省中醫藥管理局、湖北中醫藥大學共同舉辦的第七屆海峽兩岸李時珍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武漢東湖賓館開幕。海峽兩岸嘉賓和醫藥界人士匯聚一堂,就「醫聖同尊,產業共贏——推動大健康產業」這一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推動中醫、中藥和生技產業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李春明致辭並宣布論壇開幕,省臺辦主任劉凱春主持,臺灣勝昌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威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國臺辦交流局副局長王冰,臺灣中華全方位養生協會理事長黃三德,市長肖伏清分别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