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數月裡,印度與多個鄰國爆發激烈的武裝衝突。據悉,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部署大約有10萬人兵力,而高原地區則部署了至少25萬雄兵。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大雪封山,雪域高原的溫度就會降低到零下40度,有時積雪深度可達10餘米。據悉,列城地區已經下起了雨夾雪,這意味著2020年的嚴冬並不會比往年來得更晚一些。按照以往的氣象規律,接下來的雪天還將繼續,這意味著印度至少有25萬人即將面臨極寒氣候的考驗。
據印媒報導稱,印度已經相繼向列城運輸了15萬噸的武器彈藥,防寒物資和食品。不過,這對於25萬人來說卻仍顯得是「杯水車薪」。有專家表示,印度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山地作戰力量。然而,打仗就是打後勤,就是打保障,在高原山地作戰中尤其如此。對於印度來說,在高原地區部署一個軍,5萬人的兵力,幾乎就達到了印度後勤補給能力的極限。若是算費用在高原養一個兵就相當於在內地養6個兵。光是印度第14軍駐紮在錫雅琴冰川一線1個旅的軍費開支,每天就約67萬美元。而整個第14軍,每年光越冬就需要20萬噸彈藥,食品和燃料。現在,印度部署5個軍的兵力,其物資消耗至少需要100萬噸。按照印軍現有的後勤保障能力,要在短期內完成25萬人的補給需求顯然不太現實。所以,在進入嚴冬前必須要撤出一部分兵力,否則真會被凍死的。
有消息稱,9月15日晚就凍死了一名士兵,但為了避免影響民心士氣,印度軍方對消息進行封鎖。而就在前一天,印度軍方還信誓旦旦的宣稱,已經下定決心並鼓足勇氣在高原地區「進行長期活動堅守」。但是,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地區,空氣稀薄缺氧,氣候乾燥寒冷,這裡根本就不便於機械化部隊越野運輸或機動,只能通過人力運輸物資。而在最前沿的印軍部隊為了躲避刺骨的寒風,許多帳篷都搭在山谷裡,一旦炮擊引發雪崩,這些人幾乎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為此,印度高層也意識到了「天時」的不利,積極尋求開闢第二戰場,妄圖在高原地區失利的情況後挽回戰局。
據《今日印度》9月17日消息稱,印度國防部已下令海軍大動員,「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打擊群正從印度洋衝向太平洋。印度海軍司令表示,此舉行動是因應邊境形勢緊張而採取的大規模實戰演練。印度海軍不僅出動航母,而且還出動至少70艘戰艦和多艘攻擊型潛艇。據悉,印軍艦艇編隊還兵分兩路,一路挺進馬六甲海峽,另一路將前往巽他海峽,向「對手」展示同時封鎖兩大海洋戰略要道和生命線的能力。印度軍方表示,」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打擊群,主要負責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演練,而以「加爾各答級」飛彈驅逐艦為旗艦的海上艦艇編隊會演練對巽他海峽的封鎖。
印度軍事專家表示,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統治了亞洲,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控制亞洲多個國家的經濟生命線。按照這名專家的說法,印度海軍已經從「近海防禦」和「區域威懾」全面轉向了「遠洋進攻」,並為此制定了「控制印度洋,東進太平洋、南下非洲」的海軍發展藍圖。為此,印軍官員叫囂,印度有能力開闢第二戰場並封鎖海峽通道,從而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此外,印度還會聯合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夥伴加強在太平洋等海域的軍事存在。有分析指出,印度明顯是想拉大旗作虎皮,並將在陸地上的矛盾轉移到海上,藉機從高原撤軍,從而避免陸軍遭受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