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區靜平村自籌資金辦燈會,10天吸引遊客超5萬人次
村支書的籌謀:
舉辦燈會,探索一條文旅結合促「產業興旺」的路子
全村村民的參與:
自籌750萬元,請來專業的彩燈製作公司,春節前夕順利亮燈
□本報記者 張紅霞
2月20日晚10點,在成都市新都區軍屯鎮靜平村,遊客漸散,「三國風雲」燈會的彩燈漸次熄滅。村支書許安雲開始計算:自2月11日晚試燈以來,10天內,總計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
今年春節,不少地方辦起了燈會,但靜平村的燈會與眾不同,由村民自主投資、運營。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靜平村希望通過舉辦燈會,探索一條文旅結合促「產業興旺」的路子。
籌劃舉辦燈會,融合三國文化
2011年,靜平村被確定為成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示範村,以保護林盤、生態和彰顯川西文化特色為原則規劃建設。新區安置點集中了353戶村民,配套建設了群眾活動中心、文化廣場、便民服務大廳等公共服務項目和設施。小區內水、電、氣、路、光纖等基礎設施配套到位,還建立生活汙水簡易處理站。2013年,靜平村被授予「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範村莊」稱號,去年被評為全省「百強村」。在無人機拍攝的畫面裡,這個村莊一色的白牆、黛瓦或粉頂,鑲嵌在綠色的田野裡,川西風濃鬱。
「靜平村處在成德大道上,有區位優勢,村裡的環境好,還要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黨的十九大召開後,許安雲思考怎麼更好地發展產業。
軍屯鎮有豐富的三國文化,靜平村村民曾興兩年前開辦了一家餐廳,通過植入三國文化元素,形成了特色。受此啟發,許安雲與村民達成共識,在村裡辦一場以三國文化為主題的新年燈會,既豐富春節文化生活,也為村裡培育一個產業,帶動群眾致富。
說幹就幹。許安雲等來到自貢,找到四川生酉戌彩燈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順德。聽說靜平村村民自籌資金辦春節燈會,張順德點讚,「這種氣魄,我以前沒遇到過!」去年12月3日,100多人的制燈團隊入駐靜平村,忙碌了兩個月。
有企業聞訊而來,提出以40萬元冠名燈會,許安雲和股東們商議後拒絕了。相反,他們動員鎮上和村裡的企業、村民來免費擺攤設點,最大程度服務遊客、帶動村民參與,「我們在意的是做出好的影響,形成品牌。」許安雲說。
亮燈遊客如織,村莊燈會初獲認可
燈會亮燈前,靜平村向全村1400多名村民發了2000張參觀票,向軍屯鎮部分老人、新都區幼兒園發放了3萬餘張參觀票。開燈後,村民們除了自己來觀燈,還買票邀約親友來看。「燈會的規模還是挺大的,對一個村來說難能可貴」,遊客戴美鳳邊看邊拍照,連稱「沒想到」。
此外,懸掛川B、川F、川H,甚至陝A、甘B等地牌照的汽車源源不斷停在燈會會場外,他們或路過,或慕名而來。為了讓燈會內容更豐富,燈會每晚都有兩小時文藝節目。在美食區域,軍屯鍋盔等特色小吃受到歡迎,「每天都要賣幾百個鍋盔」,鍋盔攤點師傅說。
許安雲每天都守在燈會現場,遊客如織讓他感到欣慰,也看到了需改進的地方,「辦這場燈會,靜平村村民自籌750萬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燈會可能會虧,但在我們能接受的範圍內。明年要繼續辦的話,可以加進LED表現方式,更現代一點。」
「我這幾天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今後把靜平村打造成為三國文化旅遊村,讓村民們參與進來,讓遊客能深度體驗。」許安雲說,春節後要召集村民代表,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