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愚蠢的決策,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一為續命二為翻身

2020-12-25 耀眼觀世界

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推到自己的對立面,真是因為愚蠢嗎?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到了自己面前。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二戰中最愚蠢的一次戰略決策,加速了自身覆滅。

但是,以日本的角度看,偷襲珍珠港絕非愚蠢的決定,而是日本國內眾多軍事、政治、經濟人才經過長時間研究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確決策,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二戰中的日本其實超乎想像的「脆弱」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二戰期間雖然佔領中國東北獲得了煤炭、鐵、銅等戰略物資,但石油、橡膠卻是依賴美國進口,僅僅1937年這一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物資就達到了1.4億美元,尤其是石油開支巨大,完全成了貿易逆差,加劇了日本國內的經濟負擔。

同時,掌控了石油的美國掌控了日本的資源命脈,一旦美國石油禁運,日本的戰爭能力會立馬停運,飛機、大炮、艦船會成為一堆沒用的廢鐵。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近現代熱武器戰爭更是考驗一國的經濟實力,有錢有人才打得起。隨著戰爭的延續,隨著中國人的頑強抵抗,為了支援中國戰場,日本國內的財政支出從1937年的34億日元直接飆升到了1938年的53億日元,國家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危機。

各行各業經濟凋敝,哪怕不斷提高稅收也不足以扭轉經濟危機,日本只能擴大戰爭,以戰養戰,加強資源掠奪,補充損耗。

所以當時的日本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陸軍從中國東北北上,進攻蘇聯,獲取西伯利亞平原充沛的油氣資源;要麼海軍南下東南亞,咬下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獲取當地充沛的橡膠與石油資源。

第二、諾門檻戰役慘敗,日軍只能選擇「南下戰略」

當時的日本並不願意對陣國力雄厚、工業發達、戰爭潛力巨大的美國,所以1939年日本陸軍對遠東地區的蘇聯軍隊開戰。結果,日本在諾門檻戰役中慘敗,陸軍大批基層軍官犧牲,日本不得不咬牙含淚和蘇聯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

至此,日本陸軍北上奪取西西伯利亞平原油氣資源的戰略失敗,只剩海軍南下東南亞這一條路可走。

兩年後也就是1941年,日本進攻了越南、泰國,不費吹灰之力攻陷了大片地區,控制了1.5億人口和38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日本的這一軍事行動嚴重威脅到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美國因此霸氣地對日本實施了石油禁運,並且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一切資金,經濟制裁力度十分強悍。

同時,眼裡揉不得沙子的美國有仇報仇,直接要求日本從中國和越南撤軍,逾期後果自負。

三、日本偷襲美軍珍珠港,一為續命,二為翻身

美國的經濟制裁使得日本國內石油儲備僅夠2年,也就是說,兩年之後沒有石油可用,日本必定會戰敗。然而日本根本就沒有「服軟」這一選項,因為一旦服軟,從中國和越南撤軍,徹底失去了以戰養戰的土壤,日本國內的經濟會馬上崩盤,這樣一來,幾十年的努力將頃刻間化為泡影。

反而,如果南下摧毀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能讓日本短時間避免戰爭失敗,在東南亞站穩腳跟,掠奪到足夠的資源,從而獲得續命的機會,提高翻身的概率。

也就是說,兩相權取其輕,日本之所以要先發制人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艦隊,一為續命,二為翻身。

1941年12月7日,由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直接指揮,日本海軍以六艘航母、350多架戰機偷襲美國夏威夷軍事基地——珍珠港,重創了美軍10幾艘戰艦,摧毀了400多架戰機,同時造成了6400多名美軍傷亡,美國太平洋艦隊因此受到重創,大半年的時間都無力重返太平洋戰區。日本海陸軍則趁機對東南亞地區發動了全面進攻,獲取到了足夠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為自身續命長達五年,直到1945年宣布戰敗投降。

綜上所述,日軍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這個世人眼中最愚蠢的戰略決策有著合理性和必然性,對當時的日本而言更是一個極其正確的戰略選擇,哪怕它後來戰敗,也掩蓋不了這是一個天才般的決策。

相關焦點

  • 【閒聊歷史】日本偷襲珍珠港絕不是一個愚蠢的行為
    當時我們認為這種決策很愚蠢時,通常只是因為我們對當時的決策背景,缺乏基本的了解。當我們對當時的決策背景,有了基本的了解後,我們自然會發現,這個決策雖然是、錯誤的、失敗的,但它絕對稱不上愚蠢。日本為什麼能把侵華戰爭,維持到偷襲珍珠港之時呢?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英美等國家,其實一直都在背後支持日本。最簡單而言,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如果英美掐斷了日本的能源供給,日本的戰爭機器早就無法運轉了。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大罵「愚蠢」,其實日本可不糊塗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羅斯福重要演講如果說二戰時期,對於盟國和法西斯二者天平最有加權分量的國家,美國是最名副其實的國家。整個二戰,僅飛機美國生產(銷售和自用)就有30萬架,坦克10.84萬輛,德意日三國所擁有的總和也才有美國一半。可見美國不論是加入協約國和盟國,對戰爭而言,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何日本偷襲美國以後,希特勒大為光火的原因,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法西斯註定的失敗。日本偷襲珍珠港,真是「愚蠢」嗎?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啥?為啥是日本最後最好的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當時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之一,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以偷襲的方式對美國在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發動了襲擊,隨後這場戰爭迅速把美國拖入二戰,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人非常「魯莽且愚蠢」的一次進攻,對於美國發動攻擊,簡直是加速日本的失敗。
  • 揭秘|致命敗局:日本偷襲珍珠港決策始末
    堀田江理將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前八個月的歷史細節,整個計劃的決策過程,以及日本政府在1941年面臨的兩難處境,包括日本自1937年入侵中國後,耗盡人力和有限的資源,經濟也每況愈下。日本的統治階層在是否繼續擴張主義的問題上嚴重分裂,甚至在軍隊高層中也不乏質疑者,軍方強硬派內部亦有人認為如果與美國開戰,日本將必輸無疑。
  • 日本當年為什麼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個世紀由日本、德國、義大利為核心的法西斯軸心國同盟向世界各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在法西斯國家的全面進攻下二戰正式爆發。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持續了近六年的時間的二戰才結束。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不然也不會被原子彈襲擊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不然也不會被原子彈襲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全球半個世界都捲入進來。這次戰爭,是由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主要軸心國發起的戰爭。最後德國義大利先後投降,日本一直到8月15日才選擇投降。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敢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曾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對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造成過嚴重破壞。談起太平洋戰爭,一定要提到美國,畢竟,正是因為美國的介入,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二戰的結束。有人認為,日本戰敗是因為中國儘可能地拖延了戰爭進程,但也有人認為,當時日本宣布投降,主要是因為美國當時加入了盟軍,給日本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傷亡。那時,美國是怎麼加入二戰的呢?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參戰,是因為日本當時正打算偷襲珍珠港,正好讓美國有機會參戰。儘管許多人說日本的這一舉動是荒誕的,但不知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 二戰:日本為啥要偷襲珍珠港?其實這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在上世紀的二戰中,德國倒下後,日本仍然選擇堅持到最後,日本在投降前,根本沒有受到什麼戰場的影響,反而舉國上下還有著無比的信心。投降對他們而言是一件恥辱的事,整個國家都在表明著決心,揚言要戰鬥到只剩最後一個日本人。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美國的巨大威脅,他不得不為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拖入了太平洋戰爭,也將日本逼入了一條絕望。 回望歷史,面對日本這樣瘋狂的舉動,我們不禁反思,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
  • 二戰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後,為何不乘勢直接佔領夏威夷?
    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二戰前,美國海軍正是以珍珠港為跳板,向西太平洋進行擴張。而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雖然珍珠港一度被日軍摧毀,對美國海軍造成了毀滅性影響,但是隨著美國工業機器的運轉,珍珠港很快被修復,美國海軍捲土重來,把日本海軍踩在地上摩擦。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世紀的二戰以日本的投降告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把美國帶到了戰場上,日本在面對美國時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儘管還有著魚死網破的勇氣,不過被兩顆原子彈炸得徹底沒脾氣,最終選擇低下了驕傲的頭顱。日本在初期和德國兩線開花,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可惜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下去,儘管日本戰前誇下了海口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不過最後被中國控制住局勢,這場戰爭也被拉鋸成持久戰。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為什麼日本要偷襲珍珠港?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上個世紀的世界大戰之中,中國遭受到了來自日本的侵略,在通過長達十四年的努力之後,中國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不過這其中和美國的幫助也有不小的關係。雖然現在很多人覺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之所以會輸,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去招惹了美國,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導致美國向日本宣戰,最終日本的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一敗塗地。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客觀條件成熟還是美國的苦肉計?真相成謎
    二戰珍珠港事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圍繞日本聯合艦隊順利偷襲成功這件事出現諸多疑問。一方面,一些人認為日軍南下太平洋是客觀條件成熟,也是日軍為掠奪亞太資源必須要走的步驟;另一方面,一些人認為,這是美國為加入二戰所作的苦肉計,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海外了。那麼,日本偷襲珍珠港,到底是客觀條件促成還是美國故意而為的呢?
  • 明知打不過美國,日本為何偷襲珍珠港?毛主席一語道破真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頑強的日本法西斯在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後終於崩潰,籤下了投降書。美國加入世界大戰大大推動了二戰進程,而契機就是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發生珍珠港事件後,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大罵日本愚蠢,不理解這種行為。可日本明知道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原因有這幾點。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中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說的一句話。或許歷史上的山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他確實有這種感覺,其後戰爭態勢的發展也如他所料,美國在此後不久後參戰,珍珠港事件成為二戰重大轉折點。日本偷襲珍珠港背景1939年,日本當局制定「北上」、「南下」兩個作戰方針,「北上」即侵略蘇聯,佔領西伯利亞,與德國遙相呼應,最後瓜分蘇聯;「南下」則是利用強大的海軍實力,入侵東南亞、掠奪資源,為日後進一步的戰爭做儲備。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為何不索性佔領?原因令日本無奈
    而山本五十六卻以航母為核心,策劃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遠距離偷襲,令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一 如果日軍要佔領珍珠港,勢必需要大量能夠登陸作戰的部隊。二戰時,想要遠距離運送登陸部隊,肯定需要大量步兵運輸艦。 日本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排名非常靠前的海軍,因此擁有大量專用的運輸艦,和臨時徵召的客船充當運輸艦,一艘船少說也能裝幾百人,多了可以裝幾千人。
  • 二戰時日本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日本為何敢偷襲珍珠港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輸給美國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實力遠遠遜色於美國,兩國國力差距懸殊。那麼二戰時的日本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先來看一些雙方的數據對比。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世界第一經濟和工業強國。二戰爆發前,美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000億美元,而日本僅僅為283億美元,日本還不到美國的七分之一。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二戰日本為何要偷襲珍珠港?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早在1922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他的奏摺就指出:要先徵服滿洲,再徵服中國,最後徵服印度,直至稱霸世界。珍珠港事件示意圖。網絡圖為此,日本1939年擬定了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取向的作戰計劃。日本最先看重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於1939年5月至9月,按計劃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裡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
  • 武無第二:日本海軍是為壓制陸軍勢力,才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嗎?
    ,任何一次戰場上的碰撞都有可能摧毀掉這一輛坦克,可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陸軍卻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軍隊最顯著的成果和戰績。▲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畫作我們不妨試想一下,為什麼美國要從東南亞運輸大量的資源來給我國,而且當時美國的姿態完全就是只有這一個地方可以運輸,東南亞是戰略物資運輸的唯一通道,說得明白一些就是要讓日本人來進攻東南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