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給襲人的判詞是什麼意思?他不喜歡襲人嗎?

2020-12-15 讀書分享與推薦

襲人的判詞前的畫很簡單,「一簇鮮花,一床破席」,旁邊便是她的判詞: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我們逐句來詳解。

枉自溫柔和順:是說襲人空有一種「溫柔和順」的好脾氣,襲人很討賈家大大小小的「主子們」歡心,主要便是因為她那種逆來順受的性格,聽話、維護主子利益,自然受到喜愛,可是曹雪芹卻用了「枉自」來形容。

空雲似桂如蘭:這句其實暗示了她的名字,因為「襲人」這一名字的由來,便是出自陸遊的詩句「花氣襲人知晝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賈寶玉摘出了「襲人」二字給了她,而桂、蘭花香襲人,是香味的代表,但是這裡曹雪芹也是用「空雲」來形容。

堪羨優伶有福:優伶,是指蔣玉菡,襲人後來嫁給他了,不過從口吻來看,曹公似乎有點調侃的味道。

誰知公子無緣:公子,無疑便是賈寶玉了,賈寶玉可以說是襲人的第一個男人,最初寶玉初試雲雨情,便是和襲人,但最終襲人卻沒有陪在寶玉身邊,而是嫁了人,這當然不是襲人的鍋,而是封建禮教的問題。

可是我總感覺,曹雪芹似乎不太喜歡襲人,給她的畫和判詞,都是偏負面的,破席、枉自、空雲,這些詞,很具有調侃的味道。

難道曹雪芹不喜歡襲人嗎?甚至故意嘲諷她嗎?

襲人出身貧苦,幼年時,因為她家裡吃不飽飯,所以將襲人賣給了賈府當丫頭,以便能換取幾兩銀子使用。襲人在賈府長大,養成了一種溫柔、和順、聽話的性格,這在當時的社會中,自然是「似桂如蘭」的品質,尤其是讓「主子」稱讚不已,賈母看她比較穩重,才讓她服侍寶玉的。

這首判詞表現了襲人命運的戲劇性,但我感覺,曹雪芹在這裡有嘲諷的味道,因為他用了「枉自」、「空雲」、「誰知」這些字眼,而且後來還有「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的句子,似乎暗含諷刺。

雖然襲人聽話可人,可是要知道,曹公批判的便是封建禮教、封建制度,所以她對襲人那種逆來順受的奴性,是不看好的,所以才用了這樣的嘲諷口氣,曹公喜歡的,是晴雯那樣敢於反抗的人,是寶玉那樣處處不合禮法的人。

可是要注意的是,曹雪芹雖然在諷刺襲人,但諷刺的絕不是襲人沒有「從一而終」,嫁給了別人,而是襲人的那種奴性和逆來順受。

曹雪芹讚美晴雯,是因為她極強的抗爭性,曹雪芹諷刺襲人,是因為她的順從性,但最讓人無奈的是,晴雯因為反抗早早離世,襲人卻好好地活了下去。這是不是值得人們深思?如果能引發人們的思考,那麼我想,曹雪芹的目的便達到了。

相關焦點

  • 曹雪芹給襲人的判詞是什麼意思?他不喜歡襲人嗎?
    襲人的判詞前的畫很簡單,「一簇鮮花,一床破席」,旁邊便是她的判詞: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堪羨優伶有福:優伶,是指蔣玉菡,襲人後來嫁給他了,不過從口吻來看,曹公似乎有點調侃的味道。
  • 紅樓夢:襲人判詞「一簇鮮花,一床破席」,到底什麼意思?
    襲人判詞是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的第二首。位列晴雯之後。雖說襲人是賈寶玉身邊第一丫頭,但在曹雪芹心中卻不是第一。金陵十二釵三冊之首,分別是又副冊晴雯、副冊香菱、正冊林黛玉。這三人的共同點就是「蓮」命。且晴雯、香菱是最直接影射林黛玉一生的影子。
  • 判詞中「枉自」「空雲」兩個詞,到底是貶襲人,還是嘆襲人?
    那麼,說到襲人的時候,判詞都說了什麼呢?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判詞的後兩句,預示著襲人的結局不如意,前兩句則是在總括襲人的品質。襲人這個人物卻因為很有爭議性,而使得判詞中的「枉自」、「空雲」兩個詞,常被人誤讀為作者對襲人人品的「否定」。即:襲人是假裝的,她裝作溫柔,糊弄得人們都以為她的品格可以和蘭桂相提並論。
  • 曹雪芹給襲人的判詞裡,表達的是惋惜,還是諷刺?
    讀脂批,似對襲人的「箴」持正評價,但作者本人後悔當初不聽「箴」,以至一生潦倒嗎?祭晴雯前後鋒芒所指處似也有襲人,只是寶玉本身比較柔懦,為柔情所縛,才不致與襲人決裂,襲人判詞裡「枉自」、「空雲」表達的是惋惜,還是諷刺?作者對襲人的態度到底如何?
  • 紅樓夢:襲人判詞「一簇鮮花,一床破席」,到底什麼意思?
    襲人判詞是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的第二首。位列晴雯之後。雖說襲人是賈寶玉身邊第一丫頭,但在曹雪芹心中卻不是第一。金陵十二釵三冊之首,分別是又副冊晴雯、副冊香菱、正冊林黛玉。這三人的共同點就是「蓮」命。且晴雯、香菱是最直接影射林黛玉一生的影子。
  • 喜歡襲人的讀者該醒醒了,曹雪芹寫她三件事,看完就一個字:髒
    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其實這是脂硯齋和曹雪芹的一段對話,曹雪芹說「後一帶」,脂硯齋說,你為什麼不直接寫「西堂」呢?曹雪芹就說了,怕你傷心掉淚,所以不敢用「西」字。「西堂」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書齋號,他自稱「西堂掃花行者」。
  • 《紅樓夢》中襲人的判詞解讀
    我們還是在原著判詞裡找找答案吧《紅樓夢》作者在開篇時就說過是「悉將真事隱去,只留假語村言」。因此很多問題不能只看表象,而要通過對比來理解作者的真意。在書中作者還怕讀者被表面假象蒙蔽,不時留下伏線,並通過諧音、反諷等寫作手法,將真相揭示。第五回中賈寶玉在太虛幻境見到的眾釵判詞,就是全書最大的伏線。我們來看看襲人的判詞是怎麼寫的: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
  • 紅樓夢:晴雯和襲人判詞裡,寫著曹雪芹對人生的真實態度
    一切經歷的總和不就是生命本身嗎?小說中襲人是最討王夫人賈母喜歡的丫頭。因為在王夫人和賈母看來,襲人是最符合儒家禮教的丫頭。溫柔和順,體貼周到。從來沒有什麼脾氣,很少有大喜大悲,在儒家文化中是一種最成熟的個性。可這個襲人表現是真正的自我嗎?
  • 紅樓夢:從晴雯和襲人判詞,看曹雪芹對生命價值及人生意義的思考
    一切經歷的總和不就是生命本身嗎?一、晴雯判詞:對儒家禮教的反思和對生命價值的認同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霽月便是晴,彩雲便雯。小說中襲人是最討王夫人賈母喜歡的丫頭。因為在王夫人和賈母看來,襲人是最符合儒家禮教的丫頭。溫柔和順,體貼周到。從來沒有什麼脾氣,很少有大喜大悲,在儒家文化中是一種最成熟的個性。可這個襲人表現是真正的自我嗎?還是封建禮教下壓抑的個性呢?不要忘了他是第一個與寶玉發生關係的丫頭。看似最規矩,可實則呢?
  • 判詞中「枉自」「空雲」兩個詞,到底是貶襲人,還是嘆襲人?
    那麼,說到襲人的時候,判詞都說了什麼呢?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判詞的後兩句,預示著襲人的結局不如意,前兩句則是在總括襲人的品質。襲人這個人物卻因為很有爭議性,而使得判詞中的「枉自」、「空雲」兩個詞,常被人誤讀為作者對襲人人品的「否定」。即:襲人是假裝的,她裝作溫柔,糊弄得人們都以為她的品格可以和蘭桂相提並論。
  • 襲人向王夫人告黑狀,曹雪芹為何還贊她「溫柔和順,似桂如蘭」?
    花襲人第三十四回向王夫人「進言」,要賈寶玉搬出大觀園,影射寶玉在大觀園中有了「不才之事」,是不是告黑狀?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攆,賈寶玉評襲人為「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更被曹雪芹在判詞中讚頌「溫柔和順,似桂如蘭」。一個「告黑狀」者為何被如此高評價?只因誤解了襲人的「告黑狀」。
  • 曹雪芹是怎麼描寫襲人的,如何評價襲人
    襲人不是靠臉爭取到大家的好感的,她是用自己的一心一意讓那個混世魔王生活得極度的舒心,不出一點差錯換來的,光是應付從小到大很頑皮沒有定性的主子七十二變的搗蛋就是一個要有相當的耐心和專心才做得到的。襲人不僅做到了還讓這個混世魔王喜歡自己就更不簡單了。
  • 《紅樓夢》:曹雪芹為何把花珍珠改名成花襲人?
    若問寶玉為何將珍珠改名襲人,不如講作者曹雪芹之意欲何為。襲人的名字來源,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他特別解釋了一番:賈政問道:「襲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個丫頭。」賈政道:「丫頭不管叫個什麼罷了,是誰這樣刁鑽,起這樣的名字?」
  • 賈寶玉強拉襲人偷試雲雨,襲人為什麼不跑?曹雪芹4字道出真相
    說著便把夢中之事細說與襲人聽了,然後說至警幻所授雲雨之情,羞的襲人掩面伏身而笑。寶玉亦素喜襲人柔媚嬌俏,遂強襲人同領警幻所訓雲雨之事。襲人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禮,遂和寶玉偷試一番,幸得無人撞見。自此寶玉視襲人更比別個不同,襲人待寶玉更為盡心。——《紅樓夢》第六回
  • 襲人結局是好是壞?判詞中「一張破席」,被脂硯齋挑破結果
    襲人判詞是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的第二首。位列晴雯之後。雖說襲人是賈寶玉身邊第一丫頭,但在曹雪芹心中卻不是第一。「一簇鮮花」是指襲人,襲人娘家姓花。「一床破席」要有兩個解釋。一指襲人。但絕不可能指襲人非完璧之身,曹雪芹不會如此落筆下流。二指蔣玉菡。蔣玉菡是戲子,通「席」。他夾在北靜王忠順王之間勢必難周全。
  • 襲人,可悲可嘆的人生
    很多人看了《紅樓夢》都對襲人的評價不是很好,但是我覺得襲人還挺不錯的。作者曹雪芹對襲人的評價,是用一首判詞來形容的。我就結合判詞來聊聊襲人吧。詞曰: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上來一句就是「枉自溫柔和順」,唉唉唉,一個「枉」字,全盤皆輸。
  • 襲人是心機婊嗎?你知道曹雪芹如何看待襲人嗎?
    寶釵黛玉襲人晴雯都是薄命司的人物,都是寶二爺眼中的珍珠,為何襲人遭此待遇?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認為襲人是心機婊,晴雯就是瑕不掩瑜的珍珠?襲人是個什麼人呢?我剛看《紅樓夢》的時候受了很多書評影響特別不喜歡她,也覺得她表是「出了名的至善至賢的人」,裡是自私諂媚奸佞小人,只是越看書越覺得不身處其境就不敢隨意臧否人物。
  • 《紅樓夢》裡最不喜歡的人物之一——襲人
    一提到襲人,我就會想到《紅樓夢》裡給襲人判詞裡的那幅畫——一簇鮮花,一床破席!我想這個「破」子足以說明作者對襲人的態度。如果說曹雪芹是想借賈寶玉來表達對襲人的厭惡,顯然,書中的描述並不多,並且我們更多時候會感覺到寶玉對襲人的依戀。
  • 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醒來後,為何襲人立即發現問題,讓他紅了臉?
    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是曹雪芹的巧妙設計。藉由賈寶玉在夢中所見,將金陵十二釵梳籠出大概提要,令讀書人能夠提前預知眾人命運,卻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悲劇結局。如此大量提前曝光故事結局,舍《紅樓夢》不做第二家!
  • 《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襲人,與高鶚續書的襲人性情差異有多大?
    曹雪芹筆下的襲人一直都在變化,卻始終對得起「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的判詞,從未做過任何卑劣之舉,我們再來看看後四十回高鶚續寫的襲人。第百十七回「阻超凡佳人雙護玉」中,寶玉要將自己的玉送與和尚,襲人見狀,自然要竭力阻止,可是高鶚筆下的襲人完全不是前八十回那個敦厚溫柔的襲人,而更像是一個潑婦一般,書中如是記載:襲人顧不得什麼,一面趕著跑,一面嚷道:「上回丟了玉,幾乎沒有把我的命要了!剛剛兒的有了,你拿了去,你也活不成,我也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