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的判詞前的畫很簡單,「一簇鮮花,一床破席」,旁邊便是她的判詞: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我們逐句來詳解。
枉自溫柔和順:是說襲人空有一種「溫柔和順」的好脾氣,襲人很討賈家大大小小的「主子們」歡心,主要便是因為她那種逆來順受的性格,聽話、維護主子利益,自然受到喜愛,可是曹雪芹卻用了「枉自」來形容。
空雲似桂如蘭:這句其實暗示了她的名字,因為「襲人」這一名字的由來,便是出自陸遊的詩句「花氣襲人知晝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賈寶玉摘出了「襲人」二字給了她,而桂、蘭花香襲人,是香味的代表,但是這裡曹雪芹也是用「空雲」來形容。
堪羨優伶有福:優伶,是指蔣玉菡,襲人後來嫁給他了,不過從口吻來看,曹公似乎有點調侃的味道。
誰知公子無緣:公子,無疑便是賈寶玉了,賈寶玉可以說是襲人的第一個男人,最初寶玉初試雲雨情,便是和襲人,但最終襲人卻沒有陪在寶玉身邊,而是嫁了人,這當然不是襲人的鍋,而是封建禮教的問題。
可是我總感覺,曹雪芹似乎不太喜歡襲人,給她的畫和判詞,都是偏負面的,破席、枉自、空雲,這些詞,很具有調侃的味道。
難道曹雪芹不喜歡襲人嗎?甚至故意嘲諷她嗎?
襲人出身貧苦,幼年時,因為她家裡吃不飽飯,所以將襲人賣給了賈府當丫頭,以便能換取幾兩銀子使用。襲人在賈府長大,養成了一種溫柔、和順、聽話的性格,這在當時的社會中,自然是「似桂如蘭」的品質,尤其是讓「主子」稱讚不已,賈母看她比較穩重,才讓她服侍寶玉的。
這首判詞表現了襲人命運的戲劇性,但我感覺,曹雪芹在這裡有嘲諷的味道,因為他用了「枉自」、「空雲」、「誰知」這些字眼,而且後來還有「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的句子,似乎暗含諷刺。
雖然襲人聽話可人,可是要知道,曹公批判的便是封建禮教、封建制度,所以她對襲人那種逆來順受的奴性,是不看好的,所以才用了這樣的嘲諷口氣,曹公喜歡的,是晴雯那樣敢於反抗的人,是寶玉那樣處處不合禮法的人。
可是要注意的是,曹雪芹雖然在諷刺襲人,但諷刺的絕不是襲人沒有「從一而終」,嫁給了別人,而是襲人的那種奴性和逆來順受。
曹雪芹讚美晴雯,是因為她極強的抗爭性,曹雪芹諷刺襲人,是因為她的順從性,但最讓人無奈的是,晴雯因為反抗早早離世,襲人卻好好地活了下去。這是不是值得人們深思?如果能引發人們的思考,那麼我想,曹雪芹的目的便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