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空地上安幾塊『板板』就能發電,還不用人操心,每天都會有錢進帳。」近日,在忠縣拔山鎮五星村新建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該村黨支部書記廖世俊說。
廖世俊說的是,4月10日該村新上的發電裝機總量為20千瓦光伏的太陽能發電項目,這也是我縣首個村集體經濟光伏發電項目。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對於推動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五星村黨支部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通過反覆論證,大家認為必須積極探索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渠道,才能破解當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
五星村在積極尋找「造血」良方、想方設法謀出路的時候,一則消息傳來:今年1月29日,縣政府決定實施光伏富民工程,其中就包含了發展村組分布式光伏電站等重點工作。
光伏發電是否可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五星村村支「兩委」煞費苦心,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請技術專家實地勘測考察,以及反覆論證並向鎮黨委、政府報告,得到大力支持。隨後,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大會全票通過該項目。
4月7日,五星村村委會利用集體土地流轉費、集體耕地復墾費等集體資金14萬元投資的五星村光伏發電項目正式施工,總裝機容量20千瓦。
項目實施地在五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光伏電板就作為棚頂安裝在桌球桌等一系列健身器材的上面,既達到發電創收,又起到大棚遮風擋雨、隔熱的作用,實現一物兩用。
廖世俊介紹,五星村光伏發電項目採取的是全電上網模式,所產生的電全部輸送給國家電網公司,每產生一度電可收入0.75元,一季度一結。他算了一筆帳:天氣有陰有晴,平均下來年發電量可達2.4萬度,可每年為村集體帶來經濟收入近2萬元。這筆錢可以繼續納入鎮管村用,用到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中。
據介紹,該光伏發電項目不需要佔用土地,只要有屋頂、有陽光,就可以安裝光伏設備。設備安裝成功後,不需要再投入任何勞動力,且不會產生蟲害、病害等問題,零風險性。同時,項目建設周期短,併網驗收後,享受20年固定收益價格,不會受市場經濟波動的影響,項目壽命可持續25年。
「如今,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都紛紛表示這個項目可以運作,將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實施光伏項目。這樣一來,我們也實現了『造血式』扶貧的初衷。」廖世俊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對光伏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
本報記者 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