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經過蘭州都是匆忙路過,這次利用轉車時間走馬觀花半日遊,因為時間有限只能選最重要、最值得打卡的地方,經過反覆比較決定去黃河鐵橋和白塔山公園,這兩個景點既有蘭州的城市標誌又有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而且相互緊鄰,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優化的安排。
黃河鐵橋
黃河鐵路橋又名中山橋,位於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是蘭州市內標誌性建築之一。
追溯它的歷史,在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消耗白銀三十六萬六千餘兩建這座鐵橋實屬不易。黃河鐵橋的建設材料,從一個鉚釘到一根鐵條乃至建成後刷鐵橋用的油漆,都是從德國輾轉萬裡運至蘭州的,因為它的建成一舉結束了黃河上遊千百年來沒有永久性橋梁通行的歷史。因此黃河鐵橋有「黃河第一橋」之稱。
在鐵橋建成之前,人們要從陸路過黃河只能用浮橋橫渡,遇到大洪水和冰稜,常常會發生橋毀人亡的慘劇。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蘭州市區已架起了大大小小几十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經不是溝通黃河兩岸的唯一通道了。中山橋已經成為蘭州旅遊的第一打卡景點。
這座古老的橋梁橫跨黃河之上,以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正是對這座黃河鐵橋的真實寫照。為了保障行人遊客的安全、為了保護國家重點文物,從2013年3月30日起,黃河鐵橋禁止機動車通行,中山橋已經是步行橋了。現在黃河鐵橋觀賞和紀念意義比交通作用更大。
白塔山公園
白塔山公園與黃河鐵橋相毗鄰,過了馬路就是公園的一個入口,白塔山樹高林密,曲徑通幽。站在山上,可一瞰全市景觀及黃河。拾級而上要登到山上的白塔寺頗需要幾分體力。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十七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白塔各級每面都有佛像。角簷有銅馬,微風吹過,清脆動聽。白塔寺相傳為紀念元代一位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蘭州病故的一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元代所修白塔今已不存,現存塔為明景泰年間重建。
白塔寺北面是準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東南有三教道統祠,祠東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橋,石拱為門,可通來往。過牌樓而下,便是羅漢殿,可供遊人觀景及休息。
三教祠東南有三星殿,出殿是"鳳林香嫋"牌樓,其背面是"秀映三臺",大約是指東有鳳林古關,南望皋蘭山三臺閣之意。
沿曲徑南下直達四臺大廳,這也是上山最主要的一條道路。山下東側原有文昌宮,中為魁星閣,是舊時秀才們祈禱登科的去處,現改為百花茶廳,為遊客飲食休息之處。
中間為魁星閣,是舊時秀才們祈禱登科的去處,現改為百花茶廳,為遊客飲食休息之處。
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橋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徵之一。
「再回首」
遊完這兩處景點時間已經所剩不多,找了家「再回首」午餐。「再回首」是主營蘭州本地特色小吃的一個品牌連鎖店,外地人都知道蘭州拉麵的名聲,知道再回首的人並不多,我們也是在蘭州本地人的推薦下找過來的。中午飯點時間座無虛席,在售票員的推薦下點了招牌肉餡餅,這個招牌果然名不虛傳,堂食之後覺得太好吃了,還打包了兩個在火車上當晚餐。高擔涼皮和菠菜釀皮感覺上差不多,都是好吃到還要打包一份帶走慢慢享用的。金城灰豆是甜的,有點像南方的紅豆湯。麻辣三樣就不太能接受了,和我們拼桌的兩個蘭州本地小姑娘的麻辣三樣也是吃不到一半全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