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滾叔的一位老友從歐洲回國,委託我為他物色一位設計師,他想重新翻新一下上海的老房子,年紀大了,以後想在上海多住一段時間。問他想要怎樣的房子,他發來了幾張照片,類似這樣的極簡公寓,這是他最喜歡的居家氛圍。
其實老友不發照片,我大致也知道他喜歡什麼。他在比利時的家、度假屋和辦公室,我都曾經去過,我知道他喜歡的這種「氛圍」。順便說一句,那些看上去很美很舒服的屋子,應該首先歸功於它所具有的某種「氛圍」,恰好與你內心的某些重要記憶吻合,通常並不是具體的色彩、形狀、材料等細節直接打動了你。人們常說的「風格」,也許只是「氛圍」的另一種說法而已。許多人並不喜歡「風格」這個詞,尤其是那些有個性的人,它太容易讓人聯想起套路化的巢臼。人們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如今「風格」確實是被廣泛濫用,淪為裝修行業的營銷手段了。建築學上常提到的「場所感」和「氛圍」有點接近,人創造了自己的家,家也會塑造人的情緒情感,讓人對家產生依戀之情。」場所依附「(place attachment),是指人與場所的情感連帶歸屬和認同。這種依附最顯著的是你在某些氛圍裡,會覺得再舒服不過了,而有些卻讓你感到不安。你也許說不清為什麼,但是你卻明白無疑的知道。
我和老友都是在上海的工廠區長大的,從小一起趴在水泥地上玩打彈子刮四角片拍香菸牌子;經常一起去父母棉紡織工廠洗澡,那時家家戶戶都沒有浴室;去廠裡的食堂吃飯喝冷飲水;經常穿過滿是機器隆隆作響的車間;一起被老師罰站;一起盯著斑駁的水泥牆看;經常在水泥桌上打桌球寫作業,下棋打牌-------也許就是這些童年的印記,讓我們相隔萬裡,卻同時喜歡上了極簡和工業風,我們習慣並且擅長在這種氛圍裡,找尋蘊藏其中的」安靜「、「愉悅」,」秩序感「。心理學家說,每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男孩。每個女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女孩,無論人們的年齡多大,無論我們是什麼職業,無論我們貧賤富貴,我們心裡喜歡什麼,我們的腦袋通常是說了不算的,是心裡的小男孩小女該說了算的。
老友想要的極簡居所,在上海並不難實現,而且上海的造價只有歐洲的40%左右,我只是不知道哪家清水混凝土供應商,可以做出他想要的地面與牆面效果,他喜歡純正的清水效果,而不是藝術塗料做出來的仿真效果,現澆的清水臺面與水槽這些問題都不大。於是我詢問了幾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們說工裝上用得挺多的,家裝卻沒做過,與國家的一些規定有關,比如不能破壞建築保溫層之類。大家平時看到的家裝美圖,裡面所謂的清水混凝土,大多只是仿清水混凝土的藝術塗料,或者塗料,或者是幹掛的混凝土預製板,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現澆清水混凝土。圖片看它們的差異並不大,但是身臨其境的話,現場感、手感、耐用性,卻是有相當不同的。
清水迷,為何沒做成清水呢?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讀者調查,結論很快就得出來了,為什麼那麼多清水迷,最終放棄了心頭愛,改用藝術塗料、地板或者瓷磚,是因為他們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室內的清水飾面。說起清水混凝土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自然質樸,整體成型,不再做額外修飾,結構即裝飾。想要實現這兩個特點,必須在現場進行現澆,在室內幾乎很難實現,這就是清水混凝土的難度所在。普通混凝土製作工藝比較簡單,標準相對也較低,顏值都不太好,因為僅僅作為地板、地磚的基層的話,表面有點麻面、氣孔、或者色差,略有點不平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影響地板、瓷磚的鋪貼即可。但是清水混凝土則不同了,它就是最終呈現在你眼前的地面或者牆面,除了在表面上刷點植物油或者水性聚氨酯,就不再做另外的修飾了,所以對材料與施工工藝的要求也就高了許多。有讀者曾經問起普通混凝土和清水混凝土的區別,簡單地說,清水混凝土就是目前最高級的混凝土。(下圖為普通混凝土與清水混凝土的對比)
你心裡的清水草,是大師們播種的
我們是從安藤忠雄,貝律銘兩位建築大師那裡,才慢慢知道混凝土原來是最純粹的建築語言,是典雅與浪漫的象徵,其實更早的四位著名的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賴特和密斯,他們被稱為"世界四大建築師"。這四位建築大師是現代建築設計的奠基人和領軍者,也是發掘、運用、展現混凝土藝術元素的先行者。先從最近的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說起吧。
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的安藤忠雄,他的建築作品多半極簡,常用各種水泥為主要材料,將光與影的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他說:「光賦予美以戲劇性,風和雨通過他們對人體的作用給生活增添色彩。建築是一種媒介,使人們去感受自然的存在。」安藤忠雄的建築,尤其是早期作品,營造出一種強烈」氛圍「,質樸堅韌、剛強空靈,裡面蘊藏著含義,和日本櫻花,茶道,俳句,侘寂、枯山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圖片是貝聿銘先生的作品,上圖是滾叔許多年前穿越美國時,途徑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參觀過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仿剁斧石混凝土牆面,取材於當地印第安人遺址,用當地土褐色石材做成混凝土骨料,通過剁斧將骨料的顏色與質感顯現出來,與周圍粗獷的環境非常吻合,富有強烈的雕塑感,讓人忍不住伸出手去撫摸,摸一摸,蹭一蹭,好多年你都不會忘記它們。
滾叔年輕時迷上了勒·柯布西耶,跑去歐洲觀摩他留下的那些建築作品,常常心裡一熱,想成為一位建築師。柯布西耶偶然之間,創造性地使用了清水混凝土,「你使用石材,木材和混凝土,並用這些材料建造房屋和宮殿。這就是建築,這就是創造。但是突然間,你觸動我的心,你對我有益,我會很高興地說:這是美麗的。那就是建築……通過使用原始的材料,或多或少都有功利因素在裡面,你和它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就是建築。」晚年時的柯布西耶,對建築的理解從實用的盒子,變成了觸動心靈。
包浩斯學校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設計為大眾」,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建築的美觀,是他把沉溺於裝飾之中的建築解放出來,強調建築的結構功能,且專注於更簡潔更經濟的解決方案,對清水混凝土充分地予以應用。
「少就是多」,如今設計圈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密斯的名言,圖 1 是他巴塞隆納世博會的德國館,將近一百年了,依然一點不過時,國內的許多極簡建築,比如售樓處,尤其喜歡模仿密斯的早期作品。圖2、3、4是密斯設計的圖根海特別墅,去年我在歐洲騎行,特地去捷克布爾諾參觀過這幢著名的房子,可惜那天下雨,騎抵時天色已晚,只能匆匆一瞥,沒有拍成照片。想想也是有趣,幾位頂級大師當年做家裝設計,大多被業主告上過法庭。家裝不好做,就連大師們也有難言之隱。
賴特大師,也是使用清水混凝土材料的頂尖高手,這三個賴特建築,曾經特地去參觀過,其中古根海姆博物館,印象最深刻,原來博物館可以這樣做陳列!它是一座無樓層建築,內部是旋轉坡道,展品布置在坡道外牆上。傾斜的坡道,讓展品看上去有點不舒服。從建築造型來看,非常有個性。但從博物館功能看,未必是最合適的。博物館外觀有些笨拙略顯誇張;而從內庭仰視,卻是美輪美奐的總之反差很大,一幢讓我忘不了的建築。
看到的清水混凝土美圖,99%都是假的
網上看到有人這麼說,我們看到的清水混凝土美圖99%是假的,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有待商榷的地方。建築上的清水混凝土,是指水泥澆注一次成型,水泥+黃沙+石頭,既是結構也是裝飾。而家裝領域中的清水,通常是指一種帶有一定實用功能的飾面效果,清水水泥砂漿是水泥+黃沙,水泥膩子則是水泥+石粉,有時被籠統稱為「清水飾面」,既然是「清水飾面或者效果」,所以也就不存在真假之別,最多只是相似度差異、優劣之別而已。順便說一句,建築與裝修,看似裡外之分,但是許多概念有所差異,許多做法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不能把建築的做法,簡單地套用在家裝上。如今家裝上想要實現「清水效果」,做法已經非常多樣了,其中效果最接近清水混凝土的,是在室內的地面、牆面上做清水砂漿飾面,它的質感、手感、耐久度都是最好的,不僅形似,顏色效果相似,而且神似,手感觸感也非常接近。下圖為清水砂漿飾面的地面施工現場。
清水砂漿現場施工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原料最早也依賴進口,所以造價比較高,於是就有了「清水混凝土」極簡極貴的說法,其實家裝上的清水飾面和建築上的清水混凝土,通常不是一回事。這幾年,國內家裝的施工經驗越來越豐富,清水砂漿原料也國產化了,價格也就下來了,每平米一百元到一千元,都可以做成清水砂漿牆面與地面了,而且包工包料。這個價格已經可以和市面上常用的地面和牆面材料競爭了。地磚和地板含鋪裝費,差不多每平幾十元到幾百元,高檔的地板或者大理石,價格每平上千的也不少見;大多數的塗料加人工成本幾十元一平起,壁紙加人工一百元起,牆布、硅藻泥每平造價通常更高一些。下圖是顧匠的工人師傅在做清水砂漿牆面施工。
除了清水效果最好的清水砂漿飾面之外,如今家裝上還有幾類清水效果產品,比如清水混凝土掛板,這是還原度和現澆相比最接近的一種,就是在水泥工廠生產好水泥直接拿到工地上用,當然了,它的整體性肯定不如清水砂漿飾面的來得完美。另外仿清水混凝土漆(藝術塗料)、有清水效果的普通塗料、仿清水的牆紙等等。這些替代品的效果,從照片上看都還挺逼真的,但是一到現場,差異你立馬就能感覺出來,無論是質感和觸感,都會差一些。還有水泥磚,當然縫隙是少不了的。
清水百搭,素顏美感
喜歡清水混凝土(清水飾面)的人,你若是問起他們喜歡的理由,他們會說整體感很好,沒有縫隙;顏色很好看;質感讓人舒服;手感好-----這些理由也許是真實的,但是無法完全解釋清楚他們的喜歡,我更加願意相信這樣的說法:「當我站在它們面前,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你可以用在庭院裡、走廊上
你可以做成清水地面
你可以做成清水牆面
你可以做成清水樓梯
你可以做成清水壁爐
你可以做成清水島臺
你可以做成洗手臺與洗手池
你可以做成清水浴缸
你還可以做成各種顏色,黑色、藍色、亮光色、亞光色、白色------
因為純粹,所以熱愛
我和從事清水飾面多年的顧匠(他叫顧斌,下圖)聊天時,問起他為何喜歡清水混凝土,他說因為它的純粹。聽到他的這個答案時,我就無須再問下去了,因為已經不再需要一些具體的原因,去理解他的喜愛了。也許真是這種熱愛,才使他潛心研究清水混凝土以及各種清水砂漿研發與施工,一直默默地幹著這個「苦力活」,幹得很在行並且很享受它。儘管只見過一次面,但是我覺得他,可能是一個同道者,他一定能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他們的清水新家的夢想。(文中圖片有些是滾叔拍的,有些來自@顧匠,有些來自網絡)
編輯留言
這篇文章滾叔寫了好幾天,寫著寫著,就覺得自己腦袋裡,仿佛被塞進了一大坨混凝土,這樣的文章,必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的了,原文中寫了一大堆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砂漿的專業知識,好多專業名詞,修改時被我全刪除了,還不如單純點,就把這篇文章當作一把鑰匙吧,對清水混凝土、清水飾面感興趣的讀者,歡迎加入清水混凝土與自流平讀者群,直接找主持人@顧匠,他會非常樂意分享他知道的一切,並且幫助你實現清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