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清水混凝土?你家裡也可以擁有——2019年最閃亮的牆地面材料

2020-12-16 裝修情報

前幾年,滾叔的一位老友從歐洲回國,委託我為他物色一位設計師,他想重新翻新一下上海的老房子,年紀大了,以後想在上海多住一段時間。問他想要怎樣的房子,他發來了幾張照片,類似這樣的極簡公寓,這是他最喜歡的居家氛圍。

其實老友不發照片,我大致也知道他喜歡什麼。他在比利時的家、度假屋和辦公室,我都曾經去過,我知道他喜歡的這種「氛圍」。順便說一句,那些看上去很美很舒服的屋子,應該首先歸功於它所具有的某種「氛圍」,恰好與你內心的某些重要記憶吻合,通常並不是具體的色彩、形狀、材料等細節直接打動了你。人們常說的「風格」,也許只是「氛圍」的另一種說法而已。許多人並不喜歡「風格」這個詞,尤其是那些有個性的人,它太容易讓人聯想起套路化的巢臼。人們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如今「風格」確實是被廣泛濫用,淪為裝修行業的營銷手段了。建築學上常提到的「場所感」和「氛圍」有點接近,人創造了自己的家,家也會塑造人的情緒情感,讓人對家產生依戀之情。」場所依附「(place attachment),是指人與場所的情感連帶歸屬和認同。這種依附最顯著的是你在某些氛圍裡,會覺得再舒服不過了,而有些卻讓你感到不安。你也許說不清為什麼,但是你卻明白無疑的知道。

我和老友都是在上海的工廠區長大的,從小一起趴在水泥地上玩打彈子刮四角片拍香菸牌子;經常一起去父母棉紡織工廠洗澡,那時家家戶戶都沒有浴室;去廠裡的食堂吃飯喝冷飲水;經常穿過滿是機器隆隆作響的車間;一起被老師罰站;一起盯著斑駁的水泥牆看;經常在水泥桌上打桌球寫作業,下棋打牌-------也許就是這些童年的印記,讓我們相隔萬裡,卻同時喜歡上了極簡和工業風,我們習慣並且擅長在這種氛圍裡,找尋蘊藏其中的」安靜「、「愉悅」,」秩序感「。心理學家說,每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男孩。每個女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女孩,無論人們的年齡多大,無論我們是什麼職業,無論我們貧賤富貴,我們心裡喜歡什麼,我們的腦袋通常是說了不算的,是心裡的小男孩小女該說了算的。

老友想要的極簡居所,在上海並不難實現,而且上海的造價只有歐洲的40%左右,我只是不知道哪家清水混凝土供應商,可以做出他想要的地面與牆面效果,他喜歡純正的清水效果,而不是藝術塗料做出來的仿真效果,現澆的清水臺面與水槽這些問題都不大。於是我詢問了幾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們說工裝上用得挺多的,家裝卻沒做過,與國家的一些規定有關,比如不能破壞建築保溫層之類。大家平時看到的家裝美圖,裡面所謂的清水混凝土,大多只是仿清水混凝土的藝術塗料,或者塗料,或者是幹掛的混凝土預製板,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現澆清水混凝土。圖片看它們的差異並不大,但是身臨其境的話,現場感、手感、耐用性,卻是有相當不同的。

清水迷,為何沒做成清水呢?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讀者調查,結論很快就得出來了,為什麼那麼多清水迷,最終放棄了心頭愛,改用藝術塗料、地板或者瓷磚,是因為他們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室內的清水飾面。說起清水混凝土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自然質樸,整體成型,不再做額外修飾,結構即裝飾。想要實現這兩個特點,必須在現場進行現澆,在室內幾乎很難實現,這就是清水混凝土的難度所在。普通混凝土製作工藝比較簡單,標準相對也較低,顏值都不太好,因為僅僅作為地板、地磚的基層的話,表面有點麻面、氣孔、或者色差,略有點不平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影響地板、瓷磚的鋪貼即可。但是清水混凝土則不同了,它就是最終呈現在你眼前的地面或者牆面,除了在表面上刷點植物油或者水性聚氨酯,就不再做另外的修飾了,所以對材料與施工工藝的要求也就高了許多。有讀者曾經問起普通混凝土和清水混凝土的區別,簡單地說,清水混凝土就是目前最高級的混凝土。(下圖為普通混凝土與清水混凝土的對比)

你心裡的清水草,是大師們播種的

我們是從安藤忠雄,貝律銘兩位建築大師那裡,才慢慢知道混凝土原來是最純粹的建築語言,是典雅與浪漫的象徵,其實更早的四位著名的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賴特和密斯,他們被稱為"世界四大建築師"。這四位建築大師是現代建築設計的奠基人和領軍者,也是發掘、運用、展現混凝土藝術元素的先行者。先從最近的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說起吧。

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的安藤忠雄,他的建築作品多半極簡,常用各種水泥為主要材料,將光與影的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他說:「光賦予美以戲劇性,風和雨通過他們對人體的作用給生活增添色彩。建築是一種媒介,使人們去感受自然的存在。」安藤忠雄的建築,尤其是早期作品,營造出一種強烈」氛圍「,質樸堅韌、剛強空靈,裡面蘊藏著含義,和日本櫻花,茶道,俳句,侘寂、枯山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圖片是貝聿銘先生的作品,上圖是滾叔許多年前穿越美國時,途徑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參觀過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仿剁斧石混凝土牆面,取材於當地印第安人遺址,用當地土褐色石材做成混凝土骨料,通過剁斧將骨料的顏色與質感顯現出來,與周圍粗獷的環境非常吻合,富有強烈的雕塑感,讓人忍不住伸出手去撫摸,摸一摸,蹭一蹭,好多年你都不會忘記它們。

滾叔年輕時迷上了勒·柯布西耶,跑去歐洲觀摩他留下的那些建築作品,常常心裡一熱,想成為一位建築師。柯布西耶偶然之間,創造性地使用了清水混凝土,「你使用石材,木材和混凝土,並用這些材料建造房屋和宮殿。這就是建築,這就是創造。但是突然間,你觸動我的心,你對我有益,我會很高興地說:這是美麗的。那就是建築……通過使用原始的材料,或多或少都有功利因素在裡面,你和它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就是建築。」晚年時的柯布西耶,對建築的理解從實用的盒子,變成了觸動心靈。

包浩斯學校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設計為大眾」,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建築的美觀,是他把沉溺於裝飾之中的建築解放出來,強調建築的結構功能,且專注於更簡潔更經濟的解決方案,對清水混凝土充分地予以應用。

「少就是多」,如今設計圈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密斯的名言,圖 1 是他巴塞隆納世博會的德國館,將近一百年了,依然一點不過時,國內的許多極簡建築,比如售樓處,尤其喜歡模仿密斯的早期作品。圖2、3、4是密斯設計的圖根海特別墅,去年我在歐洲騎行,特地去捷克布爾諾參觀過這幢著名的房子,可惜那天下雨,騎抵時天色已晚,只能匆匆一瞥,沒有拍成照片。想想也是有趣,幾位頂級大師當年做家裝設計,大多被業主告上過法庭。家裝不好做,就連大師們也有難言之隱。

賴特大師,也是使用清水混凝土材料的頂尖高手,這三個賴特建築,曾經特地去參觀過,其中古根海姆博物館,印象最深刻,原來博物館可以這樣做陳列!它是一座無樓層建築,內部是旋轉坡道,展品布置在坡道外牆上。傾斜的坡道,讓展品看上去有點不舒服。從建築造型來看,非常有個性。但從博物館功能看,未必是最合適的。博物館外觀有些笨拙略顯誇張;而從內庭仰視,卻是美輪美奐的總之反差很大,一幢讓我忘不了的建築。

看到的清水混凝土美圖,99%都是假的

網上看到有人這麼說,我們看到的清水混凝土美圖99%是假的,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有待商榷的地方。建築上的清水混凝土,是指水泥澆注一次成型,水泥+黃沙+石頭,既是結構也是裝飾。而家裝領域中的清水,通常是指一種帶有一定實用功能的飾面效果,清水水泥砂漿是水泥+黃沙,水泥膩子則是水泥+石粉,有時被籠統稱為「清水飾面」,既然是「清水飾面或者效果」,所以也就不存在真假之別,最多只是相似度差異、優劣之別而已。順便說一句,建築與裝修,看似裡外之分,但是許多概念有所差異,許多做法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不能把建築的做法,簡單地套用在家裝上。如今家裝上想要實現「清水效果」,做法已經非常多樣了,其中效果最接近清水混凝土的,是在室內的地面、牆面上做清水砂漿飾面,它的質感、手感、耐久度都是最好的,不僅形似,顏色效果相似,而且神似,手感觸感也非常接近。下圖為清水砂漿飾面的地面施工現場。

清水砂漿現場施工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原料最早也依賴進口,所以造價比較高,於是就有了「清水混凝土」極簡極貴的說法,其實家裝上的清水飾面和建築上的清水混凝土,通常不是一回事。這幾年,國內家裝的施工經驗越來越豐富,清水砂漿原料也國產化了,價格也就下來了,每平米一百元到一千元,都可以做成清水砂漿牆面與地面了,而且包工包料。這個價格已經可以和市面上常用的地面和牆面材料競爭了。地磚和地板含鋪裝費,差不多每平幾十元到幾百元,高檔的地板或者大理石,價格每平上千的也不少見;大多數的塗料加人工成本幾十元一平起,壁紙加人工一百元起,牆布、硅藻泥每平造價通常更高一些。下圖是顧匠的工人師傅在做清水砂漿牆面施工。

除了清水效果最好的清水砂漿飾面之外,如今家裝上還有幾類清水效果產品,比如清水混凝土掛板,這是還原度和現澆相比最接近的一種,就是在水泥工廠生產好水泥直接拿到工地上用,當然了,它的整體性肯定不如清水砂漿飾面的來得完美。另外仿清水混凝土漆(藝術塗料)、有清水效果的普通塗料、仿清水的牆紙等等。這些替代品的效果,從照片上看都還挺逼真的,但是一到現場,差異你立馬就能感覺出來,無論是質感和觸感,都會差一些。還有水泥磚,當然縫隙是少不了的。

清水百搭,素顏美感

喜歡清水混凝土(清水飾面)的人,你若是問起他們喜歡的理由,他們會說整體感很好,沒有縫隙;顏色很好看;質感讓人舒服;手感好-----這些理由也許是真實的,但是無法完全解釋清楚他們的喜歡,我更加願意相信這樣的說法:「當我站在它們面前,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你可以用在庭院裡、走廊上

你可以做成清水地面

你可以做成清水牆面

你可以做成清水樓梯

你可以做成清水壁爐

你可以做成清水島臺

你可以做成洗手臺與洗手池

你可以做成清水浴缸

你還可以做成各種顏色,黑色、藍色、亮光色、亞光色、白色------

因為純粹,所以熱愛

我和從事清水飾面多年的顧匠(他叫顧斌,下圖)聊天時,問起他為何喜歡清水混凝土,他說因為它的純粹。聽到他的這個答案時,我就無須再問下去了,因為已經不再需要一些具體的原因,去理解他的喜愛了。也許真是這種熱愛,才使他潛心研究清水混凝土以及各種清水砂漿研發與施工,一直默默地幹著這個「苦力活」,幹得很在行並且很享受它。儘管只見過一次面,但是我覺得他,可能是一個同道者,他一定能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他們的清水新家的夢想。(文中圖片有些是滾叔拍的,有些來自@顧匠,有些來自網絡)

編輯留言

這篇文章滾叔寫了好幾天,寫著寫著,就覺得自己腦袋裡,仿佛被塞進了一大坨混凝土,這樣的文章,必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的了,原文中寫了一大堆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砂漿的專業知識,好多專業名詞,修改時被我全刪除了,還不如單純點,就把這篇文章當作一把鑰匙吧,對清水混凝土、清水飾面感興趣的讀者,歡迎加入清水混凝土與自流平讀者群,直接找主持人@顧匠,他會非常樂意分享他知道的一切,並且幫助你實現清水夢。

相關焦點

  • 清水混凝土知識,讓你明白以後清水材料怎麼選
    設計師如果只會設計而不懂材料的話,那不是一個合格的設計師。毫無疑問,設計師只有熟悉材料和工藝,方案才有創新的創新的可能,才有變為現實的依據。▲2020年8月26日浙江藍寶應「浙江工業大學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的邀請,浙江藍寶總經理徐行針對「清水混凝土類型及清水混凝土相關材料的特性和應用」與設計師們展開了良好的交流與溝通。
  • 紅磚清水牆與清水混凝土牆的工業風
    紅磚也是一種將原始的建築材料裸露表達的一種現代工業風裝飾手法,當紅磚與清水混凝土相遇時它們能夠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兩種素顏,兩種不經裝飾的現代裝飾材料,敢與結合,敢與運用,才是將材料正真的應用到了極限。
  • 你看到的清水混凝土家裝美圖,99%都是假的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整個社會局面有了極大的改善,歐洲的設計師們開始逐漸使用清水混凝土來建造各類建築,而柯布西耶在1952年設計的馬賽公寓和印度昌迪加爾行政中心(1951年)就直接採用了混凝土最原始的灰色作為建築主體的外牆顏色,在當時這絕對是開創先河之作,留存至今已成為永恆的經典。
  • 詳解三種清水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藝
    清水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藝最近清水混凝土地面很流行,做法其實也很多種,目前我所知的主要有3種做法,一種是用微水泥(雙組份藝術水泥)來做,這種做出來效果有斑駁的效果,施工方法和批膩子類似,操作比較簡單。大致的工序如下地面打磨除塵,不平整的水泥地面,需要先做水泥自流平找平,幹透後,再施工比利夫藝術水泥地面材料,1,地面打磨,除塵2,滾塗清水底漆1-2遍,以封閉地面為準
  • 原來你是這樣的清水混凝土
    安藤選擇建築材料的唯一標準是就地取材,用那個地區最常用的材料,做出大家都不能做出的效果,並且要讓看到的人驚嘆。當他把這種原本厚重、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轉化為一種精緻細膩的質感來呈現時,你總是能在腦海裡念念不忘。 當安藤把住吉的長屋用清水混凝土牆圍城一座方形的盒子,將周邊的嘈雜喧鬧全部都隔絕在牆外,光線從天空灑落在光潔的混凝土牆壁上,留下了時間的影子,從此這影子讓安藤沉迷,也成了建築裡的生動元素。
  • 清水混凝土地面+牆面系統
    清水混凝土牆面現在已經應用非常廣泛,但是想做清水混凝土地面的方案卻很少,下面這個案例是我們採用水性聚氨酯來打造的清水混凝土地面。包括牆面系統也是清水混凝土地面原始水泥地面不太平整,經過打磨處理之後,還是有很多瑕疵,所以我建議業主採用高強水泥自流平+水性聚氨酯結合的方式來打造超強工業風清水混凝土地面和牆面系統 。
  • 這個清水混凝土保護材料不簡單!
    清水混凝土保護劑材料,是為了讓清水混凝土飾面不受外來物質的侵蝕而針對性研發的一款專門用於保護清水混凝土飾面的裝飾材料,但隨著清水混凝土的應用在不斷的增多,清水混凝土保護劑的功能也在逐漸的被開發出來
  • 素顏的清水混凝土 原來可以這樣美
    最近幾年清水混凝土越來越受設計師的喜愛它所呈現的大氣優雅、自然、簡約又難以侵犯的氣韻是其他建築材料無法比擬的並且經得住歷史的考驗SALMON VENUE 該住宅由FGR Architects事務所精心設計,整個建築線條簡約幹練,設計師用最淳樸的混凝土材質,展現出其他材料無可比擬的質感和效果。藍寶清水混凝土飾面作為一種獨特的建築飾面,色澤俊宇,古樸凝重,具有獨特肌理和質感,看起來更加均勻、乾淨。
  • 清水混凝土風格裝飾,改變你對家一成不變的想像
    二十世紀的建築主角,莫過於混凝土。近年來,做為建築材料,以及工業用途的混凝土,在日本與臺灣以清水混凝土的形式贏得許多空間專業工作者,甚至一般人們的喜愛,人們開始以全新目光看待清水混凝土。現代建築預見清水混凝土的潛力,許多建築師都開始使用這種材料。廣泛應用於大型建案。
  • 「裸感」清水混凝土牆,越裸越高級!
    清水混凝土在室內裝飾中的表達,簡約而又高級或許是一面牆就可以呈現出清水混凝土裝飾的高級不需要太多的裝飾,只需要常用物品的搭配而空間中的清水混凝土通過設計與搭配,變得高雅而又自信。室內裸感的清水混凝土可以通過工藝技術呈現出不同的裝飾效果來(粗顆粒牆面)
  • 貳清水混凝土保護劑還可以這麼用!
    那麼當您想通過某種技術達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時,你會優先選擇掛板、塗料或是利用保護劑來作呢?或許選擇塗料的人會更多一些,因為這樣更簡單方便。今天再告訴你一個利用清水混凝土保護劑,通過工藝技術,結合材料本身的特點,在不同材質上打造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 清水水泥牆,帶給你高級的工業風房子!
    有的喜歡把房子裡都裝成自己喜歡的元素,例如小編就見過,朋友把整個臥室都弄成海賊王元素,房間牆壁,擺件,地毯,簡直就是動漫王國。還有把房子裝飾成地中海風,一進房間,異域風情,清涼來襲。不過,現在還有一種備受追捧的裝修風格,簡約、高級工業風。這種風格的裝修用材簡單,但卻能裝修出不一樣的高級氣質。
  • 建築清水混凝土與仿清水混凝土漆塗料是什麼?
    清水混凝土與仿清水混凝土漆塗料是什麼?清水混凝土建築讓人聽著很是模糊,什麼是清水混凝土等等問題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歸根結底的還是在混凝土基礎上做一些修飾、裝飾的包裝,其實它就是混凝土而已,要說最大特點也是它的裝飾性,其混凝土表面的紋理、孔洞、顏色都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就好比你家的米飯是米飯,皇上家的米飯看上去非常精緻,但本質上還是米飯。
  • 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室內裝飾,水泥效果也可以這麼有藝術感
    水泥裝飾在現代家居裝飾中的應用清水混凝土效果是簡約的,不需要太多裝飾,以一種低調的奢華與高級灰演繹著別樣的美感,將裝飾的搭配協調在一起,它們相互之間散發著藝術的氣息。臥室中的水泥裝飾,白色清水混凝土牆與灰色搭配出立體感臥室中不僅可以採用水泥牆,透光水泥的家具製品也是不錯的透光混凝土卵石燈很多人會覺得清水混凝土效果過於冷淡,沒有溫度,其實不然,只要和其他裝飾搭配好,就會襯託出一種高雅和藝術感
  • 清水混凝土建築-最本質的美
    清水混凝土與生俱來的厚重與清雅是一些材料無法效仿和媲美的,材料本身所擁有的柔軟感、剛硬感、溫暖感、冷漠感不僅對人的感官及精神產生影響,而且可以表達出建築感情。根據設計,清水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的風格,同時可融入地域文化、地勢等。
  • 清水混凝土,不是傳統的混凝土
    拆模後的清水混凝土效果所謂的清水,就是如同水一樣,不經過任何的修飾與裝飾,直接就是原始的材料呈現,而清水房又稱毛坯房,也就是所謂的「初裝修房」,這樣的房子大多屋內只有門框沒有門,牆面地面僅做基礎處理而未做表面處理
  • 你要的清水混凝土介紹都在這裡了
    由於清水混凝土不會再有其他裝飾用的材料,因此對於風雨的抵抗力要非常注意施工規範中關於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規定,在施工階段要非常細心的管理,發包者、施工者往往對此敬而遠之。然而清水混凝土構造獨特的強力、清潔感、素材感等出色的美學表現,作家個性強烈的設計者會特別喜歡它。另外,由於清水混凝土缺乏拆除模板後的裝修工程,因此在組模的階段就大致決定其好壞。
  • 你看到的清水混凝土家裝美圖,是怎麼煉成的?
    ▲ 室內裝飾中的清水混凝土▲ 家庭室內裝飾中的清水混凝土牆清水混凝土掛板這種裝飾其肌理效果更接近真實現場澆築的工藝技術,並且能夠做出清水混凝土的各種質感、顏色與肌理,是現代裝飾中很多的直接選擇,相對來講,清水混凝土掛板的裝飾,有一定的施工難度,有時如果牆體的承重差的話,可能掛板的工藝並不是特別好的選擇,那你還可以選擇第三種,仿混凝土工藝。
  • 仿清水混凝土風格怎麼打造?教你四招
    不論你是喜歡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那種彷彿不加描述便已道盡一切的簡約張力,還是清水混凝土本身的那種素淨、冷硬強烈的潔淨感,或者就是希望簡單再簡單,更甚至就愛那種彷彿粗糙的面料材質。一、清水混凝土塗料,仿清水混凝土效果空間中沉穩簡單卻細膩豐富的設計線條,來自許多內斂材質的堆疊;當代建築內裝已少有實體的水泥牆隔間,為了復刻清水混凝土的材質表情,設計者以特殊塗料取代油漆,處理空間中的留白立面。
  • 一樣的清水混凝土,不一樣的裝飾表情
    這個項目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特色,融入紙鳶的設計思想,經過多次的修改與嘗試,最後選擇了以混凝土摺疊板為主要材料的裝飾工藝。雖然這座建築只是一個只有200平米的旅館,但別樣的造型與特色,絕對可以為其帶來不俗的收益。一個灰色而有趣的裝飾空間,這座建築,充分發揮了混凝土的「高級灰」,內外均採用了清水混凝土的原始面,形成一個有趣的,可供兒童玩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