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巷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承載著幾代人的夢想與記憶。柳巷,位於太原市中心的商業鬧市區,是個購物的街區,是太原的"王府井"、"銅鑼灣"式的商業步行街,也是太原市一條歷史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老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業歷史,擁有中國四大夜市之一、華北地區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多達二十餘萬。大凡外鄉人到太原市出差旅遊時,都要在柳巷裡走一走,用心體味一番晉商的遺風。
說起柳巷來,那在太原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街道之一。它繁華,繁華到百貨俱全、店鋪櫛比、一家接著一家;它熱鬧,熱鬧到人流熙攘、接踵摩肩、絡繹不絕;它古老,古老到沒有一個人能說清它究竟問世於哪一朝、哪一代。至於這條街為什麼要叫柳巷?似乎也成為一個謎,難覓真諦。不過,在老柳巷人的口中,卻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明朝皇基的開創者朱洪武--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徵大將軍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 。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牆根下的一條小巷,鑽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
這所殘頹的小院裡,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後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
常大將軍獲救後,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裡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
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於門首。由於常遇春審清了城中敵情,安排了內應坐探,明軍裡應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
戰後,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於是,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來到了太原的大地上。 傳說,往往揭示著歷史。據地方志書的記載,柳巷起初並不是一條繁華的大街,而是一條院落破舊的市井小巷,居住著飽經風霜的窮苦市民。是清光緒帝中葉的那一場大水患,淹沒了城南和南關城的商市街巷,商賈們才逐漸向柳巷、橋頭街一帶遷轉,使這條僻靜、蕭條的小巷,變成店鋪毗連、行商坐賈雲集的鬧市。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貿易迅速發展,成為太原當時的商業中心。"大隆祥"、"慶記"等五大綢緞莊,在這裡競爭;"大興茂"、"志成"、"福利生"、"慶華源"、"履華新"等鞋莊 ,在這裡角逐 ;"中華"、"中德"、"順天立"等藥行 ,在這裡爭衡 ;"恒隆源"、"東方德永"、"近億號"、"三和興"、"三義永"、"稻香村"等菜店、茶莊、點心鋪、水果鋪,在這裡發跡。享有盛譽的"正大飯店"、"晉隆飯店",在這裡新建洋式樓堂,烹炒中西大菜,經營豪華旅館,達官貴人多下榻消遣於此。
柳巷商市的畸形發展,急速膨脹,使不少京、津、豫、冀的商賈們也慕名接踵而至。津商黃厚甫在河南經營的"華泰厚"服裝業,在柳巷開辦了太原的"華泰厚";天津著名的"樂仁堂"大藥店,在柳巷建立了"樂仁堂"分店;冀賈兩兄弟集資,也在柳巷一隅,經營起"雙合成"食品店;……一時間短短的一條柳巷,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商業大鬧市,雲集了四五十家商鋪。
是新中國的誕生,挽救了瀕臨滅頂的太原商業和商市柳巷,使古老的柳巷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尤其是80年代以來,老商號迅速恢復,新商店急速增加,商品之豐盛,種類之齊全,成交數額之巨大,超過了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問巷北之唐槐,你經歷了千餘載滄桑,問巷畔之明柳,你經歷了數百載磨難,可曾見過如今之盛世?你傾訴吧,向涉足於柳巷的每一個中外遊人!
在柳巷最繁華的路口看到一座仿古建築,門口的匾額上從右向左大書「六味齋」,並在最左面下方有乾隆三年(豎排)三個小字,再一看旁邊的另一面牆上還掛著太原市歷史建築的牌子呢。一時好奇,這裡面都有什麼好吃的呀?走進六味齋,裡面倒是吃飯的地方,但是像是一個早點部一樣,牆上的牌子寫著東西的名字和價錢,顧客排隊買票後,去另一個櫃檯取東西,沒有什麼煎炒烹炸,就是熱一熱,或炸一炸,然後自己端著東西在找坐位去吃。食物雖然簡單,但吃起來味道還是很不錯滴!
太原食品街北起府東街,南至鐘樓街,寬10米,全長552米。宋代時就是太原市的商業中心。2012年開始對食品街進行全面改造,對道路鋪裝、城市家具、建築立面整飾、夜晚街景的亮化、綠化等景觀進行全方位的設計,主路採用青石板、便道採用厚青磚席紋鋪地、譚石收邊的手法,建築立面全部恢復明清古建設築風格,木門窗、青磚牆、石板路。山西飲食文化特色的銅雕塑配上仿古的城市家具使整個街景渾然一體,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風格使整條街道彰顯文化氣息。開闢了可容納400多車輛停放的停車場,各種通信網線一應俱全。整個街區煥發出了古樸優雅的勃勃生機,成為一條集餐飲、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特色休閒街區。食品街餐飲各具特色,北部為特色風味區,中部時尚酒吧西餐區,南部山西特色風味區。食品街有力地提升了繁榮和諧、魅力開放的太原新形象,真正實現城市建設靚麗,成為新的城市美食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