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專訪資本界低調大佬 他將麥當勞改名金拱門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俠客島按】

俠客島給各位島友帶來一期專訪。

訪談對象的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但絕對稱得上是低調的「資本大佬」: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懿宸。

這是一位很容易讓人產生興趣和好奇的訪談對象,因為其經歷具有傳奇成分:81年考取哈工大公費赴美名額,選擇MIT讀管理;同學說「我們麻省是理工科讀不下去才學管理」,為了不給中國人丟份兒,在讀管理的同時還拿了計算機學位;畢業後直接進入華爾街投行;93年看到鄧小平南巡之後果斷回國……

為什麼回國?原因之一是,在國外求學時,他堅持讀《人民日報海外版》,從中獲取關於國內的消息。看到南巡,他的判斷是「中國即將起飛」。93年他回到香港,做國內投資業務並為上交所設計國債期貨;也負責過財政部、國開行、中國電信等巨頭債券的承銷。加入中信,張懿宸則希望把中信資本打造成「中國的黑石」。

作為投資人,張懿宸眼光獨到。當年大規模刺激計劃之後,大量機構把錢投向基建、鋼鐵、水泥等行業,但他告誡公司內部,「這些項目一個也不能碰」;相反,他們入主國企改革,在國外買技術,以及後來更多把投資轉向消費領域,入股了阿里、順豐、新浪、大眾點評等。

到今天,中信資本已是國際市場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國私募機構之一。

當年中信收購麥當勞中國和香港地區業務,之後改名「金拱門」的故事大家可能還記得,上過微博熱搜。此事張懿宸一手操盤。曾有報導說,張懿宸是「一氣之下改成了』金拱門』」,但他告訴島叔,其實不是「一氣之下」,這裡面有故事,但他覺得這個名字「有點像珠寶店」(笑)。

金融、投資對於經濟最敏感。外部衝擊、內部輿論場雜音、經濟下行壓力,都讓民營企業處境、中國營商環境、中國經濟走勢成為輿論場討論的熱點。

投資界資深人士究竟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同樣,有過多年華爾街經歷、又長期從事這一行業的他,又會如何看待之前島上討論過的最新金融監管思路?

這期訪談就圍繞這些話題展開。相信看完之後大家一定會有收穫。

對了,張懿宸還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資深副主席、香港委員會主席。感謝CCG對本次訪談的大力支持。

1、俠客島:您一直在資本投資前沿,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應該最為敏感。您對中國經濟前景走勢判斷如何?

張懿宸:去年我們經濟發展遇到的挑戰確實是比較大的,有我們主動採取的措施,像「三去一降一補」;也有預料之外的,主要有兩條,一是出現有關「民企退場」的雜音,二是中美的貿易摩擦。

「三去一降一補」是必須要做的。

2008年為了拉動經濟,同時也是防止全球性的衰退,我們做了大量的刺激。國家的槓桿率事實上是在那個時候大概從GDP的150%上升到去年年底將近GDP的250%或者260%。這麼高的槓桿率無疑不可持續,早晚要對經濟進行整體的鞏固和整理。

但調槓桿很多時候是完全不可控的。你調一家的槓桿,它開始賣資產,把資產價格壓低,就會帶動別人再調。大家競相下調估值,清理貸款清理債務,很快就可能變成一種踩踏局面。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去年去槓桿的過程中,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調控措施,真正顯示出了我們制度的優越性。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明確說要注意去槓桿的方式方法,說明政府後續肯定意識到這一問題。

至於說對「民企退場」的這種言論,我覺得對民企的信心打擊是比較大的。好在總書記去年11月1日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中央採取了非常強有力的措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安撫、鼓勵民營企業家,我覺得給一段時間,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是會恢復的。

至於中美貿易摩擦,我認為是一個長期的局面。中央的判斷是對的,就是我們最終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樣我們面對這一切都會遊刃有餘。

2、俠客島:中信資本投資了不少國企,對國企改革也多有參與。對國企的混改,您有什麼觀點?

張懿宸:我們做國企改制的投資是比較多,也應該是最早的。比如哈藥(集團),我們在15年前就投了它,但這個案例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我們還在裡邊就證明不是太成功,哪有做投資做這麼長時間?因為整體機制並沒有變,所以好多東西根本就推不下去。

你在業績增長非常好的時候,實際上是很難做改革的。當年我們入股之後,(哈藥)前六年盈利增長了六倍。你說你逼著管理層做該做的事,他覺得盈利這麼好,憑什麼做?但是2012年開始急轉直下。我們也在下滑中,把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弊病看得非常清楚了。

這幾年間,中國強力反腐。如果沒有反腐營造的局面,我們根本沒法改變國企,這麼多年形成的利益格局太深了。我最深的感受是,進入國企之後,一定要改變它的機制,真正讓它市場化,真正讓他有職業經理人,讓董事會來決策,而不是主管的機構來決策。真正市場化的管理對企業是最好的。

3、俠客島:您怎樣理解總書記倡導的企業家精神?

張懿宸:企業家精神確實是個大話題。市場經濟,最關鍵還是在人。

整體來講,中國人是一個非常重商、非常有創業激情的民族。但如果這種想創業想冒險主要是靠政府關係,靠行賄,把「敢想敢幹」都體現在這事上了,他最後也就是個商人,而且是個不法商人,絕對成不了企業家。

十八大之後,反腐風暴確實在社會整體風氣上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總書記講「清」和「親」的政商關係,過去兩三年一直在強調,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整體來講,我對中國產生世界級的企業家是非常有信心的。中國一些新企業家非常了不起,既有國際視野,還接地氣,對市場有非常敏銳的判斷。這些人絕對是世界級的企業家。

國有企業是不是應該有企業家?我覺得講的還是不夠。

我們國家在宏觀政策上是非常好的,我們的決策快,無論在財政政策上還是貨幣政策上,沒有出現大的失誤。但光靠民企是帶不動的,這麼大的資產沉澱在整個國有系統裡面,你不靠企業家精神來帶動,誰冒這個險?目前國企還面臨很多問題,同時還要面對層層檢查,一個企業這一年得應付多少次?比如,做投資只要有失誤就盯著你,這對於國有企業束縛太大了。這幾十萬億的國有資產,是不可能盤活的。

所以,發揮企業家的精神,尤其是在國有企業家這事上,我是覺得國家要採取一些措施,出臺一些政策,真正把國有企業家的積極性發揮出來。

4、俠客島: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好像又不敢花錢。那麼高的儲蓄率,怎麼辦?

張懿宸:我覺得這些問題慢慢都會解決。像我這一代、以及比我更老的,他們是不會消費的,他只要覺得能吃得飽,穿得不錯,就已經很好了。但是到了我子女這一代,他們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幾年非常明顯,儲蓄率是在下降的。

這中間可能有一點是不太健康的就是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擠壓了一部分儲蓄。但這個錢並沒有真正投入到消費中去。我覺得,如果任由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的話,可能很快我們就會到香港今天的境地。

香港經濟是「地產霸權」,除此之外就是金融業,因為金融業本身就是高端,強勢行業。零售業等一般老百姓賴以生存的行業,都很難。我們擁有麥當勞中國,在香港有240家店,按說應該有很強大的議價能力、談判能力對不對?沒用的,房租年年漲。我們尚且如此,你如果是個一般的小店,真就是給房東打工。

所以你看,這些年,咱們這麼多的遊客去香港自由行,香港一般老百姓並沒覺得好,他工資沒漲。開店的人也覺得沒賺到什麼錢,全是地產商賺錢,不停地提房租。所以,一般老百姓的獲得感不強。當然我們內地還沒到這種程度,但我覺得對房地產的控制是完全有必要的。

5、俠客島:中央一直說,要警惕金融「脫實向虛」,不能系統內空轉。金融究竟應該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張懿宸:一是要利用市場,尤其是資本上的資源配置更有效,減少資金從投資者達到實體經濟的環節。我們做的事情,一邊是投資人,一邊是企業,而投資人的錢是直接投進企業的。我一直不認為我們做的事是虛的,因為我們拿著錢進的全是實體經濟。但是你整個產業鏈上或者是資金鍊上的環節多了的話,必然帶來空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

二是市場中投機的成分不能過強。任何一個市場它必須是既有做投資或者套期保值的,也要有做投機的;沒有做投機的,往往市場是不活躍的,達不到真正價格發現的市場功能。但是究竟這個比例怎樣是好?美國每天大量的交易,99.9%都在做投機,對衝基金和投行之間互相來回倒,錢並不真正進入實體經濟。

確實要吸取美國市場金融過度自由化的教訓。很明顯,美國量化寬鬆出了這麼多錢,但央行不能直接對接老百姓,錢要先去各大銀行;各大銀行拿到錢,又覺得給實體經濟貸款風險太大,那就只能拿這個錢在資本市場中間轉。

所以,把中間的環節降到越低越好,不讓資金空轉,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最直觀、最直接的方法。

6、俠客島:國內一些人對美國的金融模式很推崇。您如何看待「美國模式」?中國要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張懿宸:美國整體是金融過度開放,過度自由,但對於美國來講,它要有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吸引全世界的資金,這是美元霸權的地位決定的。但是它的金融在經濟中佔的比例過高,過度自由化,這是有問題的。

美國的金融制度可以持續,但不代表任何其他國家該抄襲他的系統。因為你的全球定位達不到他那個位置。所以,應該選擇一套符合自己國情的金融系統,金融體系是服務你自己的國家戰略的。

我認為中央看得是很清楚的。為什麼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因為我們就是需要發展實體經濟。金融搞得再好,你也不可能跟美國去拼。所以從這點來講,各個國家的發展定位不一樣,遵循的規則也不一樣,不是一個簡單學習的關係。

美國有很多東西值得學,像PE(私募股權投資)、VC(風險投資)這些都產生於美國,學過來對我們也有益。但是學到什麼程度?這是個關鍵問題。

7、俠客島:作為資深投資人士,您在達沃斯論壇上說長期來看,中國的投資機會還有很多。您最看好的領域是哪些?

張懿宸:從行業上說,中信資本過去投資的領域基本上是從製造業到高端製造業,再到消費、服務業。這是跟著中國經濟轉型的路徑在走。

十年前刺激政策出來,各地大量上鋼鐵、煤炭、水泥、光伏這些,很多機構也覺得機會很好,但是我在公司內部明確說,這些行業一個都不能碰。從那時起我們對製造業的投資主要就是在海外買技術,比如買了美國一個半導體公司,還有汽車業務,這些最後也是國內同行買走,技術吸收了。

不是我多有遠見,是因為中央政策很早就明確說了要轉型。作為投資人,得有自己的眼光和節奏。到今天,我們還是堅定看好消費升級和服務業,這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和空間。(來源:俠客島策劃/獨孤九段採訪/公子無忌拍攝/百裡雲鶴)

原標題:獨家專訪一位低調的資本界大佬

相關焦點

  • 金拱門火遍網絡麥當勞改名金拱門是什麼意思
    而昨晚,麥當勞改名「金拱門」消息一經曝光,段子手們傾巢而出火力全開,起的各種名字簡直笑死人了。如今,金拱門火遍網絡,很多人都想知道麥當勞改這樣的名字是為什麼?金拱門是什麼意思據工商信息數據顯示,今年8月24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的投資者名稱從「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
  • 麥當勞中國公司改名「金拱門」!網友評論亮了……
    不可思議,  麥當勞中國公司改名了!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消息,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    麥當勞叔叔要改名嗎?金拱門叔叔?!  有網友直呼這個名字實在太接地氣了!  @小魚:金拱門其實源自西方的一個童話傳說,講述一個紅衣老人每到冬天就騎著馴鹿穿過金拱門來到每家每戶為孩子帶來禮物和美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個節日西方人在金拱門前立了一個金拱碑,還有歌謠傳唱:金拱碑,金拱碑,金拱偶的胃。
  •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官方回應令人長籲一口氣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官方回應令人長籲一口氣 昨天,一則爆炸性的消息傳出:大家熟悉的洋快餐品牌麥當勞已經正式改名為「金拱門」。今年8月8日,麥當勞宣布,與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的戰略合作已經順利完成交割,新公司將運營和管理麥當勞在內地及香港的業務。本次改名,意味著麥當勞在內地和香港的業務已經全部完成交接。
  • ...叫「金拱門」你就炸了?改名背後大揭底:早在兩年前重慶麥當勞就...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引發熱議。網絡圖片  華龍網10月27日6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記者 周曉雪 見習記者鄧亮 )日前,一則「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的消息讓網友炸了鍋,並引發了一場企業取名狂歡:KFC更名為「開封菜」、星巴克改名為「白毛女咖啡」、法拉利更名為「馬牌汽車」……拋開這些字面上的調侃,值得深思的是,在不知不覺間,麥當勞等洋快餐品牌的本土化早已悄然開始,只是從未顯得像「金拱門
  •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竟然是「一氣之下」起的?
    15日,中信資本董事長及執行長張懿宸在亞洲金融論壇上透露,美國方面不準許中信資本收購麥當勞後,繼續沿用原名,因此他「一氣之下」就叫了「金拱門」。「我原來想用別的名字,麥當勞不讓我用,我一氣之下就叫金拱門,最後有關這個的新聞在網上的閱讀量是90億次,平均每個中國人看到6篇有關改名字的各種各樣文章,這種營銷力度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可以找到嗎?這就說明消費的潛力是巨大的。」張懿宸直言。
  •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為什麼你們這麼關心?
    麥當勞在中國曾經意味著太多,比如中產消費、深夜食堂、城市開放程度……而今天的作者是探討麥當勞擴張的《金拱向東》一書譯者,且同書評君一起來看看麥當勞的歷史和特性,明白這一點便理解了為什麼要改名「金拱門」。刷著網看著文,忽然眼前蹦出個「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的標題,哈哈一笑沒當真,還以為是洋蔥新聞。
  • 麥當勞:後悔改名「金拱門」
    回顧一下當初鬧得沸沸揚揚的「金拱門」事件,一直陪伴著我們長大的麥當勞改名叫了金拱門,消息一出立刻就被網友們吐槽「金拱門」聽起來就像一個俗氣的貸款公司,還有的網友乾脆就稱其為「金大門」,還調侃隔壁的肯德基應該改成「開封菜」。可見連麥當勞這樣具有超高人氣的洋快餐店改了個不適當的名字,都引起了網友如此大的牴觸,更何況是普通的小企業。
  • 變身金拱門:看麥當勞歷史和本地化決心
    一夜之間,麥當勞大叔變身金拱門大佬。接下來,其他國際品牌的改名,想必也會被提上日程。自今年1月,麥當勞(中國)賣身中信之後,快速本地化就成了麥當勞的重要任務。不是哦,除了香港風水師,金拱門這個霸氣十足的名字,其實來自於麥當勞輝煌的歷史。
  • 麥當勞中國公司悄然改名!現在叫金拱門:網友評論亮了
    今日,有媒體報導稱,麥當勞中國公司已經悄然改名為「金拱門」。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10月12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此外,投資者名稱也由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
  • 點擊量達90億次的麥當勞改名金拱門事件,內幕居然是這樣的?
    去年引起全民圍觀的熱點事件,其中一件當數麥當勞改名了。吃了幾十年的洋快餐驟然間鬧著要改名,而且還是改成不能再接地氣的中國口味名字,亮瞎一眾國人的眼。看了改名前後的對比,網友們表示——「不忍直視」。隨後吃瓜群眾紛紛調侃,段子手們追著改名熱點,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取樂段子,將麥當勞改名事件推成了轟動網際網路的一個營銷。當時此事件熱到什麼程度呢?有統計指出,點擊量為90億次!平均每個中國人看了6篇麥當勞更名金拱門的新聞!!可謂轟動!!
  • 麥當勞中國改名內情:美方不讓用原名,一氣之下就叫了金拱門
    1月15日下午,中信資本董事長及執行長張懿宸在亞洲金融論壇上透露,美國方面不準許中信資本收購麥當勞後,繼續沿用原名,因此他「一氣之下」就叫了「金拱門」。張懿宸在亞洲金融論壇一個討論環節上,談到去年麥當勞改名「金拱門」事件時表示,這是「2017年網際網路上最轟動的一個營銷」,但「本意根本不是營銷」。「我原來想用別的名字,麥當勞不讓我用,我一氣之下就叫金拱門,最後有關這個的新聞在網上的閱讀量是90億次,平均每個中國人看到6篇有關改名字的各種各樣文章,這種營銷力度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可以找到嗎?這就說明消費的潛力是巨大的。」
  • 麥當勞(中國)悄悄改名了!叫金拱門……哈哈哈肯德基要不要叫胖老爹……
    麥當勞(中國)悄悄改名了!▼10月25日,有消息傳出,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於2017年10月12日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正陸續更名。小編隨即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確認了這一消息。
  • 麥當勞為什麼會改名叫金拱門 回應:我們的「M」 logo像拱門
    聽說麥當勞已經更名為金拱門,我的天,難道小編之後要點漢堡只能叫金拱門巨無霸了嗎?究竟麥當勞為什麼會改名?更名叫金拱門的消息,那麼麥當勞為什麼會改名?一起來看看吧。
  • 文章頻道 - 麥當勞中國改名為金拱門,這真的不是個段子
    只是公司名變更,真的不用想太多……素材來源於網絡昨天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新聞當屬「麥當勞改名為金拱門「!然後開始懷疑真實性,不解地表示這真的不是個段子嗎這圖真的不是P的嗎所以說金拱門是有比較好聽嗎……這種時候就不得不依靠群眾的力量,於是在官方正式發布聲明前我又獲得了更多的實錘——比如有網友特意去查了工商變更信息,發現其實早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將投資者名稱「麥當勞」變更為「金拱門」了,而半個月前對公司名稱也進行了徹底更換。
  • 快餐只吃金拱門 麥當勞中國公司改名「金拱門」
    FX168財經網>美國股市>正文 快餐只吃金拱門 麥當勞中國公司改名「金拱門」 文/Becky
  • [FUN來了]麥當勞改名金拱門 一聽就是算過八字的_鳳凰網
    【麥當勞(中國)更名了,現在叫「金拱門」】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麥當勞(中國)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麥當勞總裁兼執行長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表示:中國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
  • 麥當勞悄然改名"金拱門" 網友:KFC可以叫"開封菜"
    ,第二名則是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其歷史名稱寫著「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8月24日,投資者名稱也由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  再進一步查詢,記者發現,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1993年12月7日,這也意味著,金拱門早在1993年就註冊在麥當勞旗下了。  而同一法定代表人名下,還有深圳金拱門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拱門有限公司、四川金拱門有限公司等,其成立時間分別為1990年、2014年、1999年。
  • 麥當勞中國更名「金拱門」 炸出一堆段子手
    10月25日晚,麥當勞在新浪官方微博上稱,「麥麥的中國公司改名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啦」。McDonald’s China changed its business name, and consumers aren’t lovin』 it.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近日更改名稱,然而新名稱似乎並不討消費者喜歡。
  • 麥當勞悄悄改名了!叫金拱門……
    10月25日消息,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已於2017年10月12日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8月24日,投資者名稱也由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網友們被嚇壞了...聽說了這個消息的網友們,可以說是一臉懵X:就在網友們吐槽麥當勞改新名字的時候,麥當勞官方微博被嚇到出來說明了:麥當勞回應:我們還是麥當勞!昨日晚間的媒體聲明:「麥當勞與中信及凱雷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後,因業務發展需要,自2017年10月12日起,麥當勞中國總部的企業名稱變更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
  • 餵,是金拱門嗎?我要一份巨無霸 有人為追「金拱門」 專程去吃麥當勞
    點開熱門話題查看後他才知道,原來麥當勞改名成了金拱門。這個新名字讓他感覺畫風一變,他馬上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以後麥當勞的飯菜是不是會充滿了鄉村風味?」還有網友調侃,難道打電話訂外賣時要說:「喂,是金拱門嗎?我要一份巨無霸。」  幾個小時後,麥當勞中國總部出面闢謠稱「此次改名只是工商註冊的變更,對店名、門店陳設、服務等都不會產生影響」。但這還是成了網際網路上的全民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