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建真正適合自己的日程表?

2020-12-10 讀芯術

全文共4020字,預計學習時長13分鐘

圖源:unsplash

有些人的隔離生活過得悠閒到無聊,有些人則比平時還要忙碌。很不幸,我屬於後者:作為一名工作量巨大的AI研究員,我不僅在工作的同時接了一份兼職,還在為創業奔忙,甚至開始堅持在Medium上寫文章。

問題來了,工作這麼多要怎麼辦呢?數年來,筆者一直嘗試建立一套高效同時兼顧心理健康的工作系統。這次疫情大封鎖讓生活變得單一規律,筆者得以對此做出更多試驗,最終找到了一套合適的例程。儘管出發點在於更好地管控工作,但卻並不單單圍繞工作展開,同時還兼顧了健康管理。

這未必是最佳的選擇,但對於如何優化日常例程還是有參考意義的,希望能為你在這方面進行探索提供了一些方法。

通過能量滿滿的早晨例程開啟新的一天

坦白說,實際上的日常例程並不完全符合理想中的樣子。比如,開啟一天的方式就很不理想:通常是反覆地按掉鬧鐘。筆者可以掌控好日常例程的幾個方面,但在早起這方面卻無能為力。筆者患有嚴重的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DSPS),簡單點說,就是熬夜第一名。

雖然將鬧鐘定在早晨七點半,但我會按掉重調好幾次才能醒,最後通常會在八點到十二點之間起床。這既是壞事也是好事:雖然浪費了很多早晨時光,好在大部分任務仍然做得完,這種不完美可以接受。

等到真正起床的時候,花一點時間抱怨起床難,然後給自己泡杯咖啡。咖啡因對我幾乎沒有作用,喝咖啡僅僅因為喜歡,也能提供一些緩衝的時間讓我徹底清醒。

新的一天從新聞閱讀開始。很多效率專家會說不要在一日之初讀新聞,甚至有些專家會建議說根本不應該讀新聞。但我覺得這有些危言聳聽了,筆者通常只讀五分鐘新聞故事,這不至於對情緒產生多大影響,更不至於毀了一整天。

在這之後,早晨例程才正式開始。早晨例程是挺神奇的東西——每一天重複這種儀式能讓人感覺自己處於最佳狀態。在過去的81天裡,我始終堅持這套例程。這套例程包括三個部分:寫日記,鍛鍊以及冥想,按照這個順序開啟新的一天。

寫日記

圖源:unsplash

筆者是從幾年前正式開始寫日記的。這有助於理清思緒,客觀地看待各種事情。筆者嘗試了多種寫日記的方法,包括結構型和隨意型。最終發現了一個不錯的模板,不一定適合你,但可以當作一個好的開端:

· 非結構性部分。這部分記錄任何想寫的東西。我通常記錄的是與前一天相關的事情。

· 月目標及其進度部分。我喜歡每天提醒自己月度目標及其實現的進度。

· 感恩部分。要求自己每天寫下值得感謝的事情。我有時是個很愛發牢騷的人。每一天都有那麼幾件不好的事情發生,對此頗有抱怨在所難免。但我要求自己找出那些看起來理所應當實則值得感恩的小事——小到像是一杯咖啡,一次和朋友的閒聊,或是一個舒服的澡。

· 項目靈感部分。每天我都要進行頭腦風暴挖掘新點子,為一個app,一個網頁,一本書或者一個創業公司。這些點子通常很蠢,最近一個點子是:「編程一個生成式對抗網絡(GAN)來收集具有較高策展可能性的Medium文章」(GAN,或稱生成式對抗網絡是一種「創意AI」)。然而,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想出一個好點子,甚至可能開始著手研究。

· 附加:斷舍離部分。每一天我都要找出生活中可以簡化掉的東西。這有時跟處理整個項目一樣複雜,有時卻跟刪除Trello看板上多餘的任務一樣簡單。諷刺的是,最後一件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就是斷舍離本身,因為我已經斷無可斷了。

· 問題部分。每天早晨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我應該做這個項目嗎?應該辭職嗎?應該開始在Medium上面寫文章嗎?應該捐獻口罩給有需要的人嗎?十年後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死前會不會有什麼重大遺憾呢?如果七天後我就死了怎麼辦?

· 專注點。這分為兩點:一個被稱為高度專注(HF),另一個被稱為低度專注(LF)。這是當天必須完成的(僅有的)兩件主要事務,其餘的事務要在此之後進行。

· 故事靈感部分。這個部分是在進駐Medium不到一周的時候才設置的,但是每天都會有一個新的Medium故事點子冒出來,重要的是養成不斷生成點子的習慣。

· 回顧部分。這個部分只在每月末進行。基本上我會回顧上個月發生的所有事情,取得的成就,學到的知識以及犯下的錯誤。每年年初,我會為接下來的12個月寫下最佳情境(BCS)和最差情境(WCS)。在回顧環節,就將最近的情況與這兩個情境進行比較。

寫日記確實挺難的,有時很費腦筋,要循序漸進。這個模板也不是一夜之間就形成的,而是從簡單的形式慢慢改進得來的。不過雖然看起來很難,但通常每天花的時間也不會超過30分鐘。

鍛鍊

早晨例程的第二步是鍛鍊10到60分鐘,具體時長取決於當天的身體狀況和時間。筆者沒有固定的鍛鍊方案,大多數時候是做些徒手體能訓練,類似於Darebee上面那種。鍛鍊的強度不會很大,畢竟我主要是為了保持健康,不是為了塑形。

圖源:unsplash

冥想

最後一步,冥想。筆者每天進行十分鐘正念冥想。我試過將冥想時間拉長,最多試過40分鐘,但是這太花時間了,而且過一會之後就會覺得很無聊。

雖然之前沒有像近三個月來這樣持續,至少我也堅持冥想好幾年了,但依然覺得自己不是個很好的冥想者。我甚至無法確定這是否真的有用,因為感覺不到任何禪意,好像只是更了解自己的情緒一點。我懷疑有時候全天持續積累的壓力會抵消掉冥想的收益,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

這整套例程每天要花50到100分鐘,但這是值得的。

最大化利用工作時間

我將一個工作日分為兩段:午餐前段和午餐後段。通常午餐後段更長也更容易集中精力。由於起得晚,午餐前我沒有多少時間工作。如前所述,日記中有一個高度專注任務和一個低度專注任務。通常來說,在午餐前段做低度專注任務,在午餐後段做高度專注任務。

這又與大多數效率專家的主張背道而馳:他們主張應當先做高強度工作再完成低強度工作。但是我起得晚,在早晨例程和午餐中間的時間很短,因此這種方法最適合我。

低度專注任務通常包括打Skype電話和處理一些行政事務。高度專注任務則包括任何需要真正投入精力的事情,諸如在Medium上寫故事,編輯特徵代碼以及撰寫研究報告等等。

圖源:unsplash

一天的低度專注任務和高度專注任務該怎麼選擇呢?在我的Trello主看板上有兩個列表。低度專注列表上寫著一般待辦事項,高度專注列表寫著各種項目。

對於每天的低度專注任務,我遵循先進先出(FIFO)的方法,直接選擇低度專注列表上的第一個。通常我一天只完成一個低度專注任務,偶爾多做一些。總體而言,例程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個安排常規生活的綱領,而不是一套必須嚴格遵循的規則。

我選擇高度專注任務的方法也是同樣的,不過這個列表是根據每個項目當前任務的截止日期(可以是自己設定的,也可以是現實要求的)來排序的。

這裡要注意一點:對於高度專注項目,我不列一堆任務,只寫當下任務和截止日期,任務完成之後再記下一個任務。我已經完全摒棄了計劃導向型方法,因為計劃根本不管用。舉個例子,下面是我低度專注列表上的部分任務:

· 租約到期

· 與教授進行Skype通話討論創業公司

· Skype通話討論DWC項目

· 與業務顧問進行Skype通話

以下是我整個高度專注列表:

· Medium:編寫新故事

· DWC:校訂論文

· Dedalus項目:修復文獻

· CT項目:完成可行性研究

· Andrea項目:結題

· 創業公司:完成融資推介展示(pitch presentation)

· CV項目:修複測試集上的高誤碼

· TP項目:完成論文

這裡要注意兩點:

· 高度專注項目中也有些低度專注任務。這裡所列下的每個項目當下的任務實際上僅指當下的高度專注任務,項目中的低度專注任務則被列在低度專注列表裡。

· 我不會在同一天裡進行兩個不同的項目。這種方法我嘗試過,也嘗試過將特定項目固定分配給某個工作日。但目前來看,前文所述的方法是最好的。

圖源:unsplash

這種一連幾天閒置多個項目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有些不理智,但很適合我。這樣可以將精力集中在一個項目上,從而可完成更多的任務,截止日期感覺也沒有以前那麼緊迫了。

我先做低度專注任務,然後吃午飯,接著通勤去上班,然後終於可以全心投注於高度專注任務了。在高度專注工作期間,我不怎麼回信息,也不會拖延。

我會聽有聲讀物,所以午餐和通勤時間不會「浪費」。我通常坐公交車去辦公室上班。下班回家則通常是步行。這段路程3公裡,所以在聽有聲讀物的同時也順帶鍛鍊了身體。

我仍然進行日常閱讀,尤其是技術性和實用性的書。但一般在晚上進行,在大腦終於閒下來看電視之前。我通常凌晨兩三點才睡覺,有時甚至更晚。

形成自己的例程

再次強調,以上是我的例程,不一定適合你,如果想試試,有些關鍵點可以注意一下:

· 要有早晨例程。早晨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段,我們已經有些早晨儀式了,比如泡咖啡,洗澡,打扮自己。將新習慣融入這套例程裡相對比較簡單,否則等到晚些忙於工作或者感到疲憊的時候,再去養成習慣會難得多。

· 要寫日記,哪怕一天只寫一句話。記下想法有助於理清思緒,也方便之後隨時翻看。每天我都會看一年前的同一天寫下的日記。看日記比寫日記學到的東西還要多。

· 要建立完成工作的體系。我們都有拖延症,但是當有日常目標的時候,拖延症就變得可控很多。對我,日常工作目標是一個低度專注任務和一個高度專注任務。

· 要專注於行動而不是計劃。我採用無計劃日程之後,完成的工作變多了,拖延變少了,這種方法可能也適合你。在個人安排方面應當更靈活,並且專注於行動,而不是試圖掌控一切。

· 要利用好時間。更好地利用通勤以及做其它瑣事的時間,得到的收益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意識到這點本身已經不容易,但更應當找到利用好時間的方式。聽有聲讀物是一種,也可以用這段時間進行Skype通話,練習正念,或者想些點子。

圖源:unsplash

· 要照顧好自己,應當平衡好工作和自我照料。我會通過鍛鍊,冥想,看電視節目來放鬆自己,如果不這樣,工作效率會降低很多。

掌握好自己的時間實際上是重新奪回對自己的控制權,如果想要改變頹廢的狀態,不妨從這些步驟開始。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如何令工作效率倍增:從富蘭克林日程表中學到的10條經驗
    創建一份讓自己遵守的價值觀清單富蘭克林在動筆寫日程表之前,首先列出了一份讓自己遵守的美德清單。他稱之為他的13個美德:一份價值觀清單,旨在幫助指導其日程安排。通過創建一份讓自己遵守的價值觀清單,富蘭克林為建立一個與之匹配的日程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他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班傑明·富蘭克林日程表「你可以拖延,但時間不會。」
  • 我的日程表
    我的日程表 學習辦公 大小: 15.01MB
  • 我的日程表下載_我的日程表手機版下載_我的日程表安卓版免費下載...
    我的日程表 學習辦公 大小: 15.01MB 版本: 1.2.1
  • 7個步驟教你創建社媒營銷日程表,緊跟熱點事件
    此外,美國70%人口至少在一個社交媒體網站上註冊了自己的個人資料。 那麼,你要如何與這些受眾打交道呢?其實,一個社媒日程表就可以幫助你記住這些重要日子。 為什麼要使用社媒日程表? 社媒日程表是一種展示你對目標受眾喜好理解程度的工具。簡單來說,社媒日程表能保持與目標受眾的互動度,向他們展示你的企業不是只會發布廣告貼的無聊公司。
  • 時間日程表如何安排,才能發揮最大用處?
    大家好,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排日程表,但日程表到底怎樣排才合理?其實很多人不清楚。 所以我之前給了我們時間營助教可樹一個挑戰,假如可樹現在給我做秘書,她應該如何安排我的日程?
  • 如何製作日程表
    如果每天你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那制定一個日程表可以讓你更加快速、高效、有條理地完成任務。嘗試用筆記本、App來安排你的時間,選擇自己最合適的方式,並堅持下去。設置期望值,平衡任務時間和休息時間。堅持下去,養成習慣。1、記錄下你完成日常活動所需的時間。
  • 如何實現數據透視表和數據透視圖的動態展示?試試插入日程表吧
    excel中的日程表和切片器的功能相似,可以按照時間的進度實現圖表的動態篩選,本文就以數據透視表、數據透視圖中日程表插入日程表,進行圖表的動態演示。如下圖所示,是表格的元數據,9個人在2019年1-6月的銷量表。要實現動圖所示的動態數據分析效果,該如何操作呢?
  • 《缺氧》日程表有什麼用 日程表功能介紹
    導 讀 《缺氧》是由Klei Entertainment製作的一款模擬經營類型遊戲,玩家可以設置日程表來安排一天的工作
  • 創業公司CEO制完美日程表:如何安排一天最高產?
    「很多創業者不會在工作日程中安排業務之外的事務」,時間管理專家Laura Vanderkam(著有《我知道她如何做到:成功女人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如此告訴Business Insider。 Vanderkam表示,雖然企業的核心事務會明顯地佔據你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但是在其他高價值的事務上花一點時間也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建立關係網、提高技能、與員工進行交流以及休閒。
  • 疫情期間,如何做孩子在家的立體式學習活動日程表
    今天我們就如何給孩子合理安排日程表展開一下交流討論。看看以下的內容是否對您會有所啟發?我們的機構老師們也可以結合目前本校的線上課程安排與客戶家庭時間分配情況,給出家長們一些及時的專業建議。接下來不妨也一起動動手,優化一下咱們孩子們的每日日程安排。
  • 《時間管理7堂課》一張簡單的日程表,如何讓我們更好掌控時間
    3日程充滿變化時,也要讓自己的行程表變得有規律。PS:在每個任務之間間隔一些時間,可以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做出更好的安排。這其中需要我們分清兩件事,評估哪些是自己重要的任務,對我們分配任務的時間非常有益。
  • 職場上,做好自己的日程表有多麼重要,職場大講堂告訴你原因
    試想一下我們的日程表裡是什麼內容,大部分應該都是這個會、那個會這個活動、那個活動每個會、每個活動不就是與不同人作出不同的溝通嗎?從日程表可以看出你的人生軌跡日程表基本上就是我們與不同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溝通安排。換句話說日程表記錄了我們每天的溝通軌跡。
  • 鍾南山日程表上熱搜,為你分享5位世界名人的時間管理案例!
    近日,在央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上,相關人士向觀眾透露了鍾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間的工作生活細節,其中一張鍾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間的「日程表」引起了大眾關注。看到表上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不少網友直呼「熱淚盈眶」,表示對這位八旬老人的勞累付出感到心疼。
  • 張紹剛說劉璇「胡扯」,其實日程表小學生必備,卻經常被家長忽略
    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從自律中受益。對於這張日程表的爭議,我站在劉璇這邊。因為劉璇給孩子制定的「日程表」,其實就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啟蒙。現在看似軍事化、死板又嚴格,但雄赳赳從小就受到規律生活的薰陶,這令他的生活更加有規律,也更加自律。
  • 思考方式是推進工作的基礎,製作日程表,讓你在工作中受益匪淺
    就我自己來說,在進入諮詢行業前,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也會考慮步驟。不過大多只是在腦子裡大致想一下。把計劃落實到筆頭上,並且向別人說明,這是我入職後初次做項目時的事了。也就是說,我在諮詢公司學到的第一個技能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 《看門狗:軍團》含4人合作模式 NPC有自己的日程表
    《看門狗:軍團》中的所有的NPC會擁有自己的日程表,玩家可以通過遊戲中的「深度分析器(deep profiler)」獲取NPC日程,以此讓玩家更容易跟蹤和招募NPC。報導中還描寫了一個實例——玩家使用該升級來調查一名女性的的日程,從而得知了她會在什麼時候接受婚姻治療,何時和自己的表弟出門放鬆身心以及何時在和律師會面。
  • 五張日程表,孩子感知時間
    我們用了五種日程表。第一張表:時間序列表。執行時長,7天。最初的是以小時為單位的序列日程表。如8:00-9:00 吃早飯。之類。每小時做什麼,詳細記錄。完成了就畫勾。不完成就卡著,直到完成這項才可以進行下一項。
  • 安卓手機日程表App哪個好用?
    身處這個尷尬情況中的她,決定採取一些辦法來改變現狀,於是在自己的安卓手機上安裝了一款名為敬業籤的日程表App。註冊帳號登錄之後,她沒急著記錄日程,而是先通過分類管理新增了「論文」和「工作」兩項分類,然後才開始編輯起來近期要做的日程事項。每次去學校找老師討論論文修改意見的時候,她都會講老師講到的細則以及註冊事項,悉數記錄在自己的敬業便籤上,方便回去之後複查和修改。
  • 我宣布:拋棄to-do list,日程表才是最香的!
    我的to-do list已經很長了,長到我不知道該如何為他們分配時間。我的時間管理出了問題。我每天下班前都會回顧自己的任務清單,並且給明天要做的事情列上1234。那幾年,我都把責任歸咎於「身在職場身不由己,我也不是領導,事情都可以我自己安排」這個因素上。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提線木偶,而且有很多很多線,我根本無法為自己設計日程表,按照既定安排行進。
  • 公主連接國服五月活動日程表
    18183首頁 公主連接 公主連接國服五月活動日程表 公主連接國服五月活動日程表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