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自動為你推薦一部熱門好片
昨天被一條新聞刷爆——
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1月份將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文物出境巡展很正常,但這次疑點太多,罵聲不斷。
首先,國寶外借這種大事竟然是偷偷摸摸地在進行,籌謀了幾個月卻一直沒有向媒體公開。為什麼這麼心虛,為什麼不能拿到檯面上來?
其次,《祭侄文稿》是無價之寶、歷史久遠,經得起遠渡重洋的折騰嗎?
第三,《祭侄文稿》可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啊,這麼貴重的文物按理說不該外借。而且國寶第一次亮相就借給日本,不免讓人懷疑,這也太大方了吧!
即使外借也得是最高規格吧。中國都拿出頂級國寶了,日本怎麼說也要禮尚往來。沒有,《環球時報》的採訪裡,日本的的回應非常高冷——
沒有交換,是臺灣單方面送過來的。
臺北這邊的工作人仍在反覆強調:人家會還的,雖然現在沒有回饋,但總會有的。
是被洗腦了然後腦子進水了?這個姿態實在是太廉價、太輕賤、太丟臉了。
連中國都沒來得及欣賞的《祭侄文稿》,反倒被巴巴得送去別的國家,甚至不顧國寶毀損的安危。
顏真卿的棺材板壓不住了,中國人怒了,國寶級文物怎麼能遭到這樣的踐踏和虐待?
沒骨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大清都亡了多少年,還在做媚外辱國的窩囊事。
不是大家想多了,所有質疑、擔憂、憤怒都是有理由和出處的。
《祭侄文稿》有多貴重就有多脆弱。
「紙壽千年絹五百」,因為第一的蘭亭集序真跡早已失傳,這個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祭侄文稿》就是活化石一樣的存在。
外展的東西最脆弱的就是書帖,在保存上對光線、溫度都有極高的要求。
千裡迢迢的運輸過程、環境的變化對國寶來說都是不可逆轉的損壞。
展一次傷一次,展一次少一次。
臺北故宮博物院倒好,時隔11年才決定展出,竟然是給日本人看的?誰還看不出來這是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在搞辱國外交。
不惜冒著毀損國寶的風險千辛萬苦討好日本,這種諂媚嘴臉昭然若揭了。
把國寶拱手相讓,連姿勢都是跪著的。
當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為紀念中日邦交40周年,將《清明上河圖》展出日本時,光明正大、風風觀光,海報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幾個字醒目而震撼。
對比《祭侄文稿》展覽的日本海報,完全沒有註明文物來自於中國,也沒有任何感謝聲明。
面對這樣恥辱的設計,臺北故宮博物院竟然沒有任何異議。
國寶需要有尊嚴地走出國門,而非低聲下氣地獻媚。
在中國,有很多文物因為過於貴重都是禁止出境的。何況臺北博物院還倒貼著單方面獻媚。簡直就在打中國人的臉,放在歷史上也是被後世唾罵的民族敗類。
日本對中國的態度之傲慢、嘴臉之醜惡已經引起了公憤,向日本「獻寶」,不是出賣背叛是什麼?
而且和日本這種毫無信譽、毫無原則和底線的國家搞文化交流,《祭侄文稿》丟了壞了誰負責。
日本是什麼樣的水準,心裡還沒個13數嗎?
島國覬覦中國的文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他們用武力明目張胆地搶。現在沒能力搶了,又開始偷雞摸狗地耍陰招。
把《祭侄文稿》放到東京國立博物館,簡直就是羊入虎口。
這不是杞人憂天,實在是島國卑鄙無恥不止一次。
國寶《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丟失事件到現在還是懸案。
2011年全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內藤富卿提出了借展《西泠八家印存》的要求。為了維持中日友好關係,這本印存的編者後代無償借給內藤展覽。
但蹊蹺的是,展覽結束三周後,內藤竟然聲稱自己把《西泠八家印存》遺失在一家賓館的男廁所裡。
成冊在1938年、經丁家三代人的傳承的珍寶、親筆手寫世上僅存、從抗日戰爭的戰火裡搶救出來的古籍,竟然以這種荒唐的方式毀於一旦了。
更無語的是內藤的不要臉態度,只賠償13萬人民幣已經夠無恥了,還在法庭上說出這樣的話:書弄丟了是我的過失,我表示抱歉。我心裡很想賠償,但是這書根本不值3000萬日元。
把整個日本賣了都賠不起好嗎?
不僅毫無誠意悔過,還口出狂言說東西不值錢,這個態度不得不讓人懷疑裡面有貓膩。
耍無賴不想還,監守自盜為了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和無賴流氓就要劃清界限,就像中國美院教授對這件事作出的評價:
「如果查清這本書的確是在日本被遺失的話,那今後借用中國的珍貴文物在日本展出就不可能了吧」
除此之外,蘇軾的《寒食帖》曾在日本展出,不僅超出了展覽時長,而且遭到強光照射出現損壞。
1983年在日本展出的兵馬俑被人無故推倒,嚴重損毀。
島國就是這樣對待文物的嗎?是否可以把這種行為理解為:
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
真是渣。
和日本這種小人之間是沒有任何道德信譽可言的,誰能又保證《祭侄文稿》在日本人手裡會不會被掉包?損壞?甚至離奇消失?
拿國寶媚日,如此令人髮指的行為和顏公的《祭侄文稿》內涵都是相悖的。
《祭侄文稿》本是一篇悲憤的悼文,顏真卿追述侄子顏季明寧死不屈、為國殉難的事跡。
字裡行間都是國恨家仇,血淚縱橫。
嗚呼哀哉,就像顏真卿在祭文裡說的那樣,顏季明和父親不肯投降誓死包圍家園,卻毀在「賊臣不救」的小人手裡。
《祭侄文稿》裡還印著「子孫保之」的字樣,顏公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血淚竟然被無恥小人當作賣國求榮的籌碼,真是諷刺和悲哀。
文物在文不在物,臺北故宮博物院把民族精神的象徵用來政治獻媚、數典忘祖,根本不配擁有守護國寶的權利。
扒叔想到了每次看完都熱淚盈眶的《國家寶藏》。
一件國寶的前世和今生,都有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守護和傳承。就為了祖先」子孫保之「這句話,多少人可以用命來換文物百年千年的周全。
國寶放在懂得珍惜的人手裡還是福澤綿延的國寶,放到辱國敗類手裡的只能被肆意糟踐。
躲過了兵荒馬亂、躲過了火燒水淹、還是沒躲過小人卑躬屈膝、被當作籌碼的跪舔。
現在只等待《祭侄文稿》能安然回國,但損傷國寶、丟了尊嚴的事實永遠不能挽回、更不能饒恕!
拒絕白piao,從點zan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