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

2020-12-19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蒙古族傳統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款式和顏色上有所差異。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分為和碩特服飾、喀爾喀服飾、土爾扈特服飾和蒙古族穆斯林服飾,各部落服飾各具特色,蘊涵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的與眾不同之處!

阿拉善和碩特服飾

阿拉善和碩特服飾,與其他地區蒙古族服飾有著很多共同的特徵。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與遊牧遷徙過程中, 經歷了幾個世紀不同地域、文化、習俗、環境和經濟諸多因素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簡潔樸實、莊重大方的穿著風格。

配飾:頭帶、辮套

配飾:鼻煙壺、鼻煙壺袋

女士禮帽

阿拉善喀爾喀服飾

喀爾喀服飾比較傳統。因長期在阿拉善戈壁生活,男女都穿得比較寬鬆,下擺處不鑲邊,前襟上緣鑲單色窄邊,坎肩長而寬大,有較強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於騎乘。服飾色彩使人感到色調明朗、身心歡娛,體現了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服裝的款式褒衣博帶,即能體現人體的曲線美,又能體現喀爾喀蒙古族寬厚大度、粗獷坦蕩的性格。

喀爾喀婦女頭飾具有古老的動物崇拜的部落文化特徵,其形狀似牛角,顯現出壯觀大氣的特徵。把頭髮從頭頂分成兩股,用類似水膠的黏合物粘成像盤羊角狀造型,用若干發卡固定頭髮。

阿拉善土爾扈特服飾

土爾扈特服飾,一般袍襟右側系扣、身肥、小馬蹄袖,腰間束以各色綢帶,領子、馬蹄袖均用庫錦。土爾扈特蒙古族由於歷史、自然、地理、氣候等方面原因,與同為阿拉善這片富饒、遼闊熱土上的和碩特、喀爾喀等兄弟部落在服飾上不盡相同。

土爾扈特服飾馬蹄袖小,而喀爾喀服飾馬蹄袖大;土爾扈特服飾男式袍兩側開小衩,而和碩特服飾男式袍左右下擺開大衩;土爾扈特服飾男式袍鑲沿單式寬邊,而喀爾喀服飾男式袍則鑲有雙邊(一細一寬);土爾扈特服飾寬暢肥大,而和碩特服飾緊身合體;土爾扈特婦女不可穿坎肩,和碩特婦女則能穿。

蒙古族穆斯林服飾

在阿拉善左旗東北部,生活著一個獨特民族群體,他們住蒙古包,穿蒙古袍,通用蒙古族語言文字,是地道的蒙古民族。但他們卻有別於蒙古族對喇嘛教的信仰,而信仰伊斯蘭教,不念喇嘛經,而念《古蘭經》,這一族群被學者們稱做「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穆斯林」。

蒙古族穆斯林有自己適合於生活需要的服裝,即右衽、斜襟、高領、長袖、寬大、鑲邊、下擺不開叉的長袍。他們喜歡用對比強烈的、鮮豔奪目的顏色。無論男女均喜歡扎鮮豔的綢腰帶,並視為上身重要的裝飾物。蒙古族穆斯林婦女將兩條髮辮披於後背,左右兩鬢各垂三條珍珠串鏈。前額嵌有一塊金屬質方形八角具有宗教色彩的圖案,其中橫排鑲有三顆大紅珊瑚珠子。

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

各具特色的民族盛裝

既是部落文化的縮影

又是民族發展的歷史痕跡……

華美的阿拉善蒙古族傳統服飾

哪一款是你的最愛呢?

來源:阿拉善廣播電視臺 阿左旗文化館

責任編輯:張金芳

相關焦點

  • 阿拉善蒙古族服飾首登中國國際時裝周
    阿拉善盟玉榮和娜仁其其格在這次時裝周上首次展示了阿拉善喀爾喀傳統蒙古族服飾、和碩特傳統蒙古族服飾,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濃厚的蒙古族文化和世代傳承的精神與信仰。一束光,兩位講故事的人,伴隨著金屬質感的呼麥聲和悠揚的馬頭琴聲,蒙古族傳統服飾亮相國際舞臺。
  • 阿拉善蒙古族的由來
    阿拉善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阿拉善境內的蒙古族由阿拉善和碩特部、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原籍外蒙古的喀爾喀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蒙古各部組成。其中主要的是阿拉善和碩特部與額濟納土爾扈特部。而和碩特的一部最後落戶阿拉善,形成阿拉善和碩特部;土爾扈特的一部最後落戶額濟納,也就是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其根由就從這裡開始,阿拉善兩個主體蒙古部落的來源就從這裡發端。阿拉善和碩特蒙古族1671年,噶爾丹奪取準噶爾部的統治權後,不斷向喀爾喀部和漠南蒙古地區進攻,大肆侵擾和殘害新疆、青海、西藏的各兄弟民族。
  • 走進內蒙古,阿拉善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阿拉善盟的居民多為蒙古族、回族同胞,因此形成了以蒙古族飲食為主的特色風味,如烤全羊、手抓肉、奶茶、奶皮子等蒙古族傳統食品,在這裡都可以品嘗到。由於阿拉善境內沙漠廣布沙漠中的特產沙蔥、沙芥、沙米、駝峰、駝掌等,更是阿拉善美食中的代表,風味獨特,一定不要錯過。
  • 草原霓裳_正北方網
    由於生存的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以及各民族間的互動交流,形成了蒙古族服飾6個特色鮮明的服飾文化圈。在2009年4月,政府牽頭開展蒙古族服飾的搶救保護工程。調查工作遍布內蒙古50多個旗縣,600餘名鄉土專家和牧民群眾接受採訪。經過4年多時間的調查,最終確定了蒙古族28個部落的傳統服飾的基本樣式,共搶救性製作了各部落108套服飾和34組頭飾,永久珍藏。
  • 這位蒙古族繡娘,讓蒙古族服飾重新引領時尚潮流!
    「製作蒙古族傳統服飾是我每天都必做的事情之一,做這個是源自於我內心對民族文化深厚的情感,因為經過我的雙手製作的每一件服飾都蘊含著蒙古族最原始的文化精神,通過不斷創作出新的服飾類型
  • 林青霞趙麗穎等穿在身上的非遺,用旅遊傳承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
    我至今還記得,當林青霞、寧靜、趙麗英等偶像明星身著蒙古族服裝,走進草原錄製節目時,他們在鏡頭前展現的不僅是個人魅力,更是服裝帶來的靈活性。民族服飾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服裝在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運用和展示,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收視能力。
  • 通遼市首屆蒙古族服裝服飾培訓班開班,傳統文化激發出新活力!
    為提高我市蒙古族服裝服飾行業設計製作水平,挖掘蒙古族服裝服飾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服裝服飾企業競爭力,拉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6月28日,由通遼市委宣傳部、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市婦女聯合會、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共同主辦,通遼蒙古族服裝服飾協會承辦的通遼市首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設計製作理論培訓班正式開班
  • 第十六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二連浩特分賽...
    傳統蒙古服飾展示。李曉英 攝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中蒙建交七十周年,8月18日晚,「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二連浩特分賽」亮相二連浩特市「茶葉之路」國際文化旅遊節。 展示大賽分為中國旗袍宮廷服、蒙古族婚禮服、行業蒙古服飾、現代蒙古族服飾和傳統蒙古族服飾展示五個部分。按照參賽組次,各參賽隊依次登場,評委現場打分。
  • 霓裳|龍鄉神韻——翁牛特部落服飾
    內蒙古地域遼闊,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習慣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28個蒙古族部落及豐富多彩的服飾。今天,小編接著給大家分享28個蒙古族部落的其中一個部落——翁牛特部落。龍鄉神韻翁牛特部落「翁牛特」,系蒙古語,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稱。「翁牛特」意為「神聖的山」,原部族信奉山神由此得名。據《蒙古遊牧》記載:元太祖同母第三弟諾楚因,其後裔蒙克察罕諾顏,有二子,長子巴顏岱青洪果爾諾顏,號所部曰翁牛特。
  • 蒙古族服飾正在引領世界潮流
    然而,內蒙古的民族服飾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進入6月份以來,內蒙古迎來了多場豐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飾活動:內蒙古「草原旅遊那達慕大會暨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開幕式,第十五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系列預選賽,首屆蒙古族時裝與帽飾設計大賽系列活動,第二十八屆旅遊那達慕大會中的首屆服裝品牌發布會等,讓夏季的內蒙古大草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 蒙古族部落婦女系列(金絲彩巖手工藝作品)
    蒙古族服飾,是蒙古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至今,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製工藝等方面,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
  • 大漠深處的蒙古族穆斯林
    在我的家鄉,美麗富饒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左旗,生活著一些勤勞、淳樸,善良,真誠的蒙古族穆斯林,他們主要分布在廣袤的阿拉善左旗北部敖倫布拉格鎮、巴彥木仁蘇木、吉蘭泰鎮、宗別立鎮、烏斯太高新技術開發區烏斯太鎮等地,佔當地蒙古族人口的大部分。
  • 蒙古族服裝服飾本月中旬亮相法國羅浮宮
    9月11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婦聯獲悉,9月中旬,蒙古族服裝服飾將亮相法國羅浮宮。內蒙古自治區婦聯副主席鄭劍虹介紹,參展的蒙古族服裝服飾作品全部由婦女製作完成,設計精緻,雍容華美,體現了蒙古族服飾時尚化、生活化的發展趨勢。
  • 蒙古族服飾正在引領世界潮流
    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進入6月份以來,內蒙古迎來了多場豐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飾活動:第十五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系列預選賽,首屆蒙古族時裝與帽飾設計大賽系列活動,第二十八屆旅遊那達慕大會中的首屆服裝品牌發布會等,讓夏季的內蒙古大草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 蒙古族的時尚之都:記錫林浩特市民族服飾產業
    也許,這個位於鬧市的街區就是蒙古族風格的蒙特拿破崙大街:超過30家時裝店雲集於此。這裡遠沒有義大利米蘭的那條著名時裝街一樣奢華,但是濃鬱的民族風情卻讓它獨樹一幟。精心裝飾的服飾吸引過往遊客駐足驚嘆,當然還有他們手中一刻不停的閃光燈。而對於當地的蒙古族來說,傳統的服飾似乎又重新走進了日常的生活。59歲的吳雲華是本地人。1993年,她開始涉足服裝行業,如今也是當地時裝設計方面的領軍人物。
  • 民族與時尚的碰撞——2020·興安盟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手工藝品...
    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蒙古族服裝服飾品牌,8月8日——10日,在烏蘭毛都草原舉辦「2020·興安盟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手工藝品大賽」,科右前旗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然,興安盟婦聯副主席李紅、科右前旗委副書記丁曉東,科右前旗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嶽嵩山,科右前旗政協副主席孫繼輝及科右前旗婦聯、民委、文旅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觀看了比賽。
  • 第十四屆阿拉善長調奈爾活動在阿拉騰朝格蘇木舉行
    9月26日下午,2020·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遊節暨那達慕大會系列活動之一的第十四屆阿拉善長調奈爾活動在阿拉騰朝格蘇木舉行,旗委書記楊海伴隨著悠揚的歌聲,身著盛裝的蒙古族群眾在蒙古包外用最傳統的方式迎接尊貴的客人。蒙古包內早已擺放好了特色美食,來自全旗各蘇木鎮和張掖平山湖的100多名蒙古長調愛好者圍坐在一起,齊聲合唱優美動聽、婉轉悠揚的長調,表達大漠兒女對黨、對祖國、對家鄉的真誠祝福和深深熱愛。
  • 第十七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啟幕在即
    為促進蒙古族服裝服飾產業傳承與創新,助力內蒙古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通遼市人民政府主辦,通遼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承辦的第十七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以下簡稱「藝術節」)於11月11日在通遼市啟幕。
  • 七月驕陽似火,蒙古族帥哥美女穿蒙袍展示民族服飾美
    七月驕陽似火,呼和浩特那達慕上走來一支穿著厚厚蒙古袍的青年男女,向來賓展示蒙古民族服飾美。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鬱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
  • 蒙古族傳統文化走向現代
    正如阿古拉和呼和父子倆的學醫路,十七世紀在寺廟中形成的蒙醫藥教育已從傳統師承方式向正規學歷教育過渡。  蒙古族擁有豐富而又易於親近的文化傳統,如今,這些古老文化正像蒙醫藥一樣逐步走向現代。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傳統服飾,不僅美觀而且很實用。隨著當代人們審美觀的變化,傳統的蒙古袍在配色、款式、搭配方面做了新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