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4月29日消息:經過一百七十一天展期,創下近九百萬人次入園參觀紀錄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日前圓滿閉幕,為花博舉辦認證的國際園藝者協會主席法柏盛讚,這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好的國際花博會,所創造的典範十年內難以超越。法柏的說法是對臺北市政府的肯定與讚許,也是當初唱衰花博者的當頭棒喝。
臺灣花卉園藝產業栽培面積超過一萬公頃,產值超過新臺幣一百億元,花卉品種及質量都已達到國際水平,尤其蘭花與切花在國際大展屢次獲獎,每年外銷一億多美元的花卉,蝴蝶蘭即佔六千萬美元,臺灣早就被世人視為「蝴蝶蘭王國」。不過,面對其它地區的競爭,如荷蘭蘭花產業溫室自動化栽培,臺灣花卉產業正面臨亟待突破的瓶頸,國際花博的舉辦無疑是突破瓶頸的最佳導引。
馬英九於二○○六年擔任臺北市長時爭得國際花博舉辦權,這是臺灣有史以來首次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也是規模最大的國際盛會。但當時民進黨當局卻不編列任何預算補助,去年「五都」選舉之前,又傾全黨之力針對花博採購項目,從空心菜、九層塔,到鋼筋水泥、絲瓜隧道等,逐一批評得一無是處。然而,事後證明,任何批評不是扭曲誇大就是蓄意抹黑;離譜的是,罵得最兇的幾個市議員,正是當初市議會財政委員會通過花博預算的主導者。
半年展期結束之後,花博共有八百九十六萬多人次入園參觀,等於當初預估的六百萬人次的一倍半。而且,以新臺幣不到一百億元的經費,創造出一百八十八億元的經濟效益,與上海世博投入人民幣四千億元,接待七千萬人次相較,並無遜色。
再者,花博不但是歷年唯一一次水岸、城市、公園均有入口的博覽會,七千場次的藝文表演也是歷年國際花博會中質量最高的一次,諸如掌中戲、歌仔戲、客家歌謠、八音等具有臺灣特色的曲藝,伴隨現代舞、爵士舞、管樂團等西方色彩濃厚的樂曲,再加上環保的建築與雕塑,古典融合現代,使世界看到臺灣整體軟實力。
難能可貴的是,眾多賞花人所見的花卉、園藝、環保、藝文、建築、照明之美,都是道地道地的MIT(臺灣制產品),整個花博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營運,也都是臺灣民眾自行承作,且又擁有許多「世界之最」的尖端科技,這不僅是臺北的驕傲,更是臺灣的光榮。
花博曲終人散,各展館整備後仍將繼續營運,儘管園區的花海將逐漸換成常綠植物代替,繽紛不再,但相信臺灣各地花農都能深受實惠,因為這次花博將近三千萬株,三千三百個品種的植栽花卉一次展出,其中九成以上是臺灣生產,從而提高臺灣花卉的國際知名度,也增強國際間對臺灣花卉產業的信心,這對臺灣花卉產業發展,必然具有正面功能。
花博展現了臺灣的美麗與魅力,也展示了臺灣的創意與科技,「朝野」政黨都應記取花博成功的寶貴經驗,千萬不要再為了政治利益黨同伐異,把任何可以榮耀臺灣、營銷臺灣的活動都妄加醜化,這種做法或許一時可以達到譁眾取寵、打擊對手的效果,卻會傷害臺灣,貶抑臺灣,使所有真正愛臺灣的人都感到痛心。
推薦閱讀:
慈谿市首屆花卉博覽會在寧波大橋生態農莊開幕
太原市300萬盆鮮花打造57條盆景花卉街
佛山舉辦海峽兩岸花卉、盆景、農特產品展
大連:迎「五一」五彩花卉裝點城市風景
(來源:華夏經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