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大嶺山鎮舊飛鵝村:昔日窩棚煞風景,今朝水庫新風景

2020-12-24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被青山綠水環繞的大嶺山鎮舊飛鵝村

如今沿岸美景成為舊飛鵝村的一大亮點

改造後的舊飛鵝村生機盎然

在舊飛鵝村,像這樣的環衛工共有12人

安全舒適的親水平臺

水面波光粼粼,遠處青山逶迤,張玉蘭站在同沙水庫親水平臺上放眼望去,滿目湖光山色,宛如一幅天然畫卷。回想起兩年前的此地,她不禁感慨:「估計外人都猜不到,這裡以前沿岸全是養雞養鴨的簡易窩棚,夏天就算家裡關著門窗,也能聞到陣陣臭味。環境整治提升後,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我們舊飛鵝村的村民。」

近日,東莞市大嶺山鎮舊飛鵝村委會副書記李偉華告訴記者,自從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潔淨城市」、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系列行動以來,同沙水庫沿岸「髒亂差」的景象已成為歷史,如今沿岸美景不僅成為舊飛鵝村的一大亮點,吸引了大量遊客,也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湖之變:水庫四周舊貌換新顏

舊飛鵝村位於大嶺山鎮西北部,離鎮中心區約8公裡,南與連平村相接,北與東城街道接壤,處於黃沙河西岸的同沙水庫上遊。村口豎著一個牌坊,上面寫著「文明客家村 幸福舊飛鵝」,全村的560多位本地村民都是客家人。

一條飛鵝湖路把同沙水庫和舊飛鵝村村居相隔開來,臨湖的一排民居距離同沙水庫僅數十米。水庫沿岸搭建著一個親水平臺,站在平臺上遠眺,碧波蕩漾的湖面上,不時能發現有鷺鳥在湖中盤旋覓食。而水庫四周,更是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1.5公裡的綠道吸引著眾多市民前來散步、騎行。

今年60歲的李運平是舊飛鵝村人,他在臨湖的民居租了個門面,一家人經營著一家「矮爺燒鵝叉燒店」。上周日12時許,正值午飯時間,進店用餐的食客絡繹不絕。李運平一邊忙著寫單,一邊說:「今天是周日,來我們村遊玩的人特別多,所以店裡的生意很好。」

「正是因為沿湖周邊的環境變好了,李運平去年才開了這家店。」據李偉華介紹,此前25戶村民在同沙水庫沿線搭建了很多簡易窩棚,用於養雞鴨鵝等家禽,既影響沿湖景觀,家禽糞便直排又對村居環境和水庫水質造成了很大的汙染。「親水平臺的所在地,以前就是一排窩棚,遠遠看去像是把水庫給包圍了。」

張玉蘭坦言,自己家以前也在湖邊搭了窩棚,養著二十幾隻雞鴨。「養了四、五年,雖然跟村居隔著幾十米,但是氣味還是很重,而且到處是成群的蒼蠅和蚊子。尤其是天熱的時候,就算在家裡關著門窗,也能聞到陣陣臭味。」筆者從舊飛鵝村的影像資料上看到,2018年前,同沙水庫沿線搭建著一排藍色的簡易窩棚,湖邊水域被飲料瓶、包裝盒、塑膠袋等各種生活垃圾所覆蓋。

在李偉華看來,同沙水庫沿湖的環境整治是舊飛鵝村近年來的頭等大事。「我們起碼有七成以上的精力都放在這個上面,如今,親水平臺沿線已是舊飛鵝村的一大亮點,每逢節假日和周末都會有吸引很多遊人。尤其是晚上,沿湖車位全部停滿了。總體來說,沿湖環境整治好之後,人流量比以往多了三分之一。」

村之變:依託同沙水庫悄然「騰飛」

同沙生態公園是東莞市區的天然氧吧、城市綠肺,園內的同沙水庫則是東莞飲用水源保護區之一。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舊貌換新顏的舊飛鵝村正在依託同沙水庫悄然「騰飛」。

「2018年,我們統一拆除了沿湖的窩棚後,村裡投入400多萬元建了那個親水平臺。」李偉華粗略算了筆帳,為了提升舊飛鵝村的環境,市鎮兩級一共投入了3000多萬元。

回憶起此前的拆除場景,李偉華坦言,由於窩棚全部都是違法搭建,沒有賠償,所以剛開始時,村幹部們的壓力都很大。「畢竟大家都是同村人,鄉裡鄉親的,思想工作不好做。經過勸說,有些人很配合,但也有些村民上村委會去鬧,不讓拆,要賠償。我們當時的決心很大,一門心思就是想著要是把村裡的環境搞好。後來大家親眼看到了整治成果,有了新舊的對比,思想觀念也就慢慢改變了,都很支持村委會提升環境。」

隨著村容村貌的改變,舊飛鵝村逐漸嘗到了甜頭。李偉華指著臨湖的民居說:「這裡可謂是一線湖景,但在整改前,一層樓的月租只有500元,而且也沒多少外地人來租,現在已經漲到了1300元-1500元。村民們的物業出租率可以去到70%-80%,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不僅如此,村的集體物業也在逐漸升值。李偉華稱,兩年前的廠房月租是7-8元/平方米,現在已經漲到了10-11元/平方米。「只有先把環境搞好,才能吸引外商來投資。

提高全村的潔淨程度,最終受益的還是村民。而舊飛鵝村在開展「潔淨城市」專項行動中,大嶺山鎮的環衛保潔「零負擔」制起到了很大作用。據大嶺山城管分局環衛股股長巫國權介紹,從2016年8月份開始,全鎮23個村和一個中心區的環衛保潔費用全部由鎮財政承擔。其中,在清掃保潔方面,按照村的道路面積、道路標準撥款和核定清潔工人數,再由各村自行招聘。「以舊飛鵝村為例,每年的環衛保潔費用要48萬元。在全鎮的潔淨城市排名中,舊飛鵝村長期位居前五位。」

人之變:慶幸沒有反對拆窩棚

每天清晨5點半,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張玉蘭就已經拿起了掃帚,戴上了工作帽,早早地來到飛鵝路,開始了一天忙碌而又緊張的保潔工作。在舊飛鵝村,像張玉蘭這樣的環衛工共有12人,他們都是本村人,年齡在50歲左右。張玉蘭說:「我們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月薪2310元。平時的工作量不算太大,就是節假日和周末遊人多了後,垃圾會比較多一點。」

舊飛鵝村的改變,張玉蘭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以前看到鄰居們都在水庫邊搭窩棚,所以也就沒想太多,跟風養了幾十隻雞鴨。對於拆除窩棚,我們大多數村民還是很支持的,不僅空氣好了,大家的居住環境也好了。現在我白天搞清潔,晚上就去親水平臺那裡唱歌、跳廣場舞,生活很充實。」

蔡添娣是舊飛鵝村的一名公廁保潔員,她家此前也在同沙水庫邊上搭過窩棚,養了十幾隻雞鴨。她直言,那時的心態就是「你搭,我也搭;你養,我也養」,沒去考慮過環境汙染問題,如今看著村裡的人氣越來越旺,很慶幸當初沒有反對拆窩棚。

記者手記:潔淨的社區讓村民更有幸福感

飛鵝湖路乾淨整潔,道路兩旁樹木成行,水庫沿線美景盡收眼底……盛夏時節行走在舊飛鵝村,現代氣息的美麗鄉村讓人耳目一新。這些喜人的新氣象,正是東莞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潔淨城市」、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系列行動帶來的成果。

農村人居環境不僅是鄉村的「臉面」,更與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經過一段時期的整治,人們驚喜地發現,舊飛鵝村昔日水庫沿線「髒亂差」的景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全舒適的親水平臺、生機盎然的綠道。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也可以改變人,舊飛鵝村用實打實的環境提升,讓村民們改變了觀念,從開始的不配合,到如今的人人點讚。

城市潔淨程度事關全民素質與修養,關乎城市發展與進步。一個潔淨的村(社區)才會有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才會有企業投資、人氣聚集,才能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質,增強村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起點上,只有深刻認識「潔淨城市」戰略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發動全民努力共同參與,才能讓東莞的每一個社區新起來、淨起來、美起來。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田恩祥

審籤|謝哲

實習生|宋卓璇

相關焦點

  • 昔日窩棚亂搭 如今這個地方成為東莞網紅景點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齊飛……這個位於東莞麻湧華陽湖的網紅「打卡點」,展現出萬裡碧道怡人的嶺南水鄉風情,受到遊客們的歡迎。這個「網紅」景點,同樣展現出麻湧河湖治理和美麗田園建設成果。來到華陽湖面前的這片稻田,很難想像以前聚集著用鐵皮、木頭等搭建的簡易窩棚。這片田園的美麗蝶變,是麻湧開展田間窩棚整治,建設美麗田園的縮影。去年7月,麻湧鎮開展田間窩棚專項整治行動,把22間問題窩棚全部拆除,並根據農戶需要,建設了2個工具房,供農戶放置農具、化肥等使用。
  • 東莞又有18條村要拆遷改造了!CBD詳細規劃曝光!
    功能定位:為東莞的市級CBD、市區客廳和未來經濟新引擎,規劃形成金融科貿區、國際生活區、創新活力區和總部運籌區四大區域,聚焦發展金融、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2.萬江街道大汾社區東莞萬江街道大汾社區大汾橫九工業區,位於大新路與新基工業二路交匯處。萬江街道大汾社區氫谷新型產業類更新單元範圍主要為舊廠房。
  • 八月舊改第一響:深企又在臨深出手!松湖片區有新動作!
    鳳崗鎮官井頭更新項目是華盛控股進入東莞布局的首個項目。 官井頭舊改項目介紹 鳳崗鎮官井頭村東片區中部商住類城市更新單元北臨濱河南路,東接官井頭水庫,南至龍平西路,西靠龍井路。擬更新單元範圍約21公頃。目前項目內以舊廠房、舊民居為主。
  • 佳兆業城市更新布局東莞版圖再拓展
    在此之前,10月29日、10月30日,佳兆業深圳城市更新服務集團於東莞連落三子,成功中標大嶺山鎮農場上場居民小組城市更新項目、謝崗鎮曹樂股份經濟聯合社格塘分社更新單元項目、謝崗鎮大厚股份經濟聯合社更新單元項目前期服務商。
  • 品質東莞建設巡禮⑦丨小景扮靚城市 公園遍地開花
    很難想像,曾經的上元稻田公園,只是一個窩棚林立的荒蕪之地。上元稻田公園是東莞通過田間窩棚整治全面人居環境的一個生動縮影。在麻湧華陽湖畔202畝稻田上,風車、水車、蝦籠點綴其間,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前來打卡的市民遊客怎麼也想不到,去年7月之前,這片田園上有著22間用鐵皮、木頭搭建的簡易窩棚,如今已被稻田、彩色花田、不停旋轉的風車和新建設的農戶工具房等取而代之。去年以來,麻湧共整治田間窩棚4500多個,有效改善了田園環境。同時,該鎮配合華陽湖旅遊,麻湧開展田園清潔、田間綠化美化,打造美麗田園旅遊點,帶動整個華陽湖旅遊產業的發展。
  • 大嶺山鎮首批城市閱讀驛站正式啟用啦!!!
    東莞圖書館副館長馮玲,鎮委委員葉淑帆,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各村(社區)的宣傳委員、圖書館及城市閱讀驛站工作人員參加了在新世紀領居小區進行的揭牌儀式。葉淑帆致辭時表示,城市閱讀驛站是近年我市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是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在大嶺山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東莞市圖書館的專業指導下,大嶺山圖書館以「圖書館+」的建設理念,聯合社會力量,推進多元合作,確定以「圖書館+住宅小區」「圖書館+咖啡廳」「圖書館+社區(村)」等不同合作發展模式,建設形態多樣的城市閱讀驛站,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探索新路徑
  •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登科後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東莞這3個鎮公布城市更新項目!位置在……
    更新單元範圍內現狀以舊村為主,主要為村民住宅及未利用地,夾雜少量廠房,以上土地性質、面積及地上建築物業具體面積,最終以測繪或政府相關部門審批為準。謝崗鎮曹樂股份經濟聯合社新圍分社更新單元位置示意圖↓大嶺山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朗村更新單元位於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塘朗村,地塊東至石大路,西至無名路,南至山體,北至寮步再生資源回收站,擬更新單元範圍約27.7萬平方米(約415.5畝),其中拆除範圍約21.64公頃
  • 東莞大嶺山鎮開展禁毒防艾宣傳活動
    東莞市大嶺山鎮禁毒辦聯合鎮衛生健康局、鎮婦聯、鎮疾控中心在大嶺山廣場開展以「攜手防毒抗艾共擔健康責任」為主題的禁毒防艾宣傳活動。活動現場擺放禁毒知識展板及預防愛滋病知識展板,吸引不少群眾駐足觀看,禁毒辦工作人員與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結合展板宣傳內容對過往群眾宣傳防範愛滋病和禁毒知識,並發放愛滋病、新冠防控等主題宣傳折頁、手冊,解答居民提出的問題;把禁毒防艾知識結合起來,使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禁毒防艾知識,提高對毒品及愛滋病的認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疾控中心醫生為過往群眾開展宣傳及義診諮詢活動。
  • 東莞大嶺山鎮首家「長者飯堂」啟動,15名老人享受助餐配餐服務
    11月23日,東莞市大嶺山鎮首家長者飯堂——大沙村長者飯堂正式揭牌,開啟了該鎮居家養老「大配餐」服務,共有15名老人享受助餐配餐服務。據了解,該鎮首家長者飯堂啟用後,預計12月將全面鋪開全鎮的居家養老「大配餐」服務,為全鎮有需要的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助餐配餐服務。
  • 樓面價2095元每平,碧桂園搶下松湖兩宗舊改!周邊二手房2.4萬每平
    這不,碧桂園在大嶺山又有新動作了。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操盤此次舊改項目的東莞市合和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其背後的大股東正是東莞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昔日舊廠房 今朝網紅店 樂怡海創文華薈成新興產業聚集地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間充滿機油味道的舊廠房。2016年,祖廟街道聯動朝東村引入佛山文華薈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過騰籠換鳥模式,在原有基礎建築上,用一年多的時間對文華製衣城進行改造。如今,這裡從一個破舊的工業園區搖身一變,成為聚集了300多家創意設計、文化教育、創新金融服務機構和相關配套商業、服務業的創新商務街區,成為祖廟街道乃至禪城區有名的「網紅」打卡點。
  • 重走東縱抗戰路③丨東莞:傳承東縱精神 弘揚紅色文化
    昔日的戰火硝煙雖已散去,但東莞人民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東縱精神依然存在。作為東江縱隊活躍的重要地區之一,近年來東莞一直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東縱精神,弘揚紅色文化,以此凝聚奮發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東縱精神薪火相傳說起要重溫東江縱隊的英勇事跡,東莞市民首先會想到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這個坐落於大嶺山鎮大王嶺村的紀念館,自2005年9月3日建成開放後,就成為了我市宣傳東縱精神的重要窗口。
  • 英語熱詞:「煞風景」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煞風景」英文怎麼說?你的朋友圈有沒有這種人「煞風景」的人呢?   「煞風景[shà fēng jǐng]」本意指「破壞美好的景物」,「煞」表示「weaken,spoil」。引申含義為「說話、做事讓別人掃興(stop other people from enjoying themselves by saying or doing something)」。
  • 2014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附近酒店高考房預定
    2014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附近酒店高考房預定 2014-03-24 17:15 來源:新東方高考網整理 作者:
  • 東莞大嶺山網紅打卡點,星巴克來了?
    大嶺山第三個市民公園建設工程已全面完工了也就是說你們盼星星盼月亮的點這:星巴克要來大嶺山鎮了,快來圍觀!市民花園建設面積16966.9平方米投資424萬元,建設內容為特色跌水水景、園建工程、綠化工程、景觀照明、給排水工程等此處的彩色林工程建成後將為廣發新區增添一還亮麗的風景
  • 尋烏:昔日「廢棄礦山」今朝「綠水青山」
    昔日「廢棄礦山」 今朝「綠水青山」——江西省尋烏縣演繹「綠色蝶變」新華網南昌9月6日電(王凱豐)舉目遠眺,滿山疊翠。初秋9月,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文峰鄉柯樹塘景區,山道蜿蜒迴轉,綠樹成蔭披滿山坡。很難想像,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山體裸露、溝壑縱橫的廢棄礦山開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