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羅敷小鎮

2020-07-03 陝西傳媒圈


我的家鄉是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交通發達的小鎮。南靠延綿秀美的秦嶺山脈,北鄰蜿蜓流暢的渭河,向東十五公裡是天下第一華山的入口,向西一百公裡是陝西的古都西安。這裡東西交通有高鐵、火車、高低速公路,是連接河南、山西、陝西三省的交通樞紐,古有;雞鳴鳴三省之稱。這就是陝西省華陰市羅敷小鎮。

我的家鄉羅敷小鎮

最值得炫耀的是我的家鄉夜市,這裡雖然有一條東西不足三百米、南北不夠兩百米的夜市長廊,卻有著足夠讓人往返的美食記憶。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刻,這裡的夜市燈火五光十色,大盤雞、烤羊肉、烤腰子、烤麵筋、鐵板魷魚、涮牛肚紅紅火火、炒麵、燴麵、棍棍面、麻食、肉夾饃、孜然夾饃叫聲此起彼伏,各種素拼肉拼、白酒啤酒飲料琳琅滿目。三五朋友下班歸來坐在夜市攤上,要上一些吃食加一些拼盤涼菜,喝上啤酒,再在大盤雞上倒上一碗棍棍面,才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這裡最有名的小吃第一是大碗棍棍面,面勁道味十足,是年輕人的喜好,無論是遠行歸來的遊子,還是莫名而來的食客,都喜歡來一碗而解饞癮。有一次我旅遊了九天,當下飛機那刻,我心裡就開始想回家吃一碗棍棍面,可見魅力無窮,更多的是對家鄉的依戀情懷。第二種有名的美食是米皮,這裡東西街是有一家米皮,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有的朋友開車遠道而來,有的託朋友來帶,是美味讓這裡賓朋滿座,是夜市讓這裡民足安樂,名聲耳聞。

我的家鄉羅敷小鎮

家鄉的夜市是這裡最美麗的風景。親臨所感有著濃濃的家的味道,這裡有著淳樸的人們,在黨中央一帶一路脫貧的政策指引下,用辛勤的勞動,不斷的向著小康的道路邁進,更多的鼓舞著人們,只要努力一切都會美好的。

我的家鄉羅敷小鎮

(圖/文:王振成)

相關焦點

  • 繡娘羅敷故事簡介
    羅敷,一個姓秦的農家女,以採桑為生,大約生活在漢末至三國時期。她忠於愛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是古邯鄲美女的代表。作為邯鄲歷史文化的著名典故之一,她的故事被廣為傳頌,為樂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在《孔雀東南飛》中代指美女。
  • 渭風︱關寧:華山腳下覓羅敷
    有一個美女,論美貌,那是美侖美奐,足以令四大美人黯然失色,論才情,不讓鬚眉,論機智,名花解語,舌吐蓮花,她就是華山腳下的秦羅敷。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課本裡有一篇漢樂府詩《陌上桑》,描寫的就是絕代美女秦羅敷的美色與機智,讀起來令人盪氣迴腸,好生嚮往。可惜那時的語文老師沒有告訴我這個美女就是華陰人。
  • 秦羅敷:滴落在歷史中的那道愛情淚痕
    繞開波瀾壯闊的邯鄲史詩,輕叩歲月深掩的門扉,我的腳步走在城外三陵鄉的姜窯村,在這裡,分明看到秦羅敷掛在桑園間的那道深深的淚痕。那道淚痕,講述著羅敷與《陌上桑》的悽婉故事:羅敷在桑園採桑時被趙王看見,想奪為己有,羅敷不從,彈箏作《陌上桑》,表明自己是趙王侍臣王仁之妻,已是有夫之婦。
  •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的美,你不配!
    《陌上桑》中講到:秦家有個美女,叫做羅敷。羅敷很擅長養蠶,經常去城南採桑。竹籃繫著青色的絲繩,竹籃的提柄用的是桂枝。梳著最時興的髮髻,耳戴明月珠,淺黃色的裙子搭配著紫色的短上衣,一個活脫的美女立時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面對羅敷的美貌,大家表現不盡相同。
  • 既美麗又有智慧,女子當做秦羅敷,娶妻更當娶秦羅敷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樂府《陌上桑》既美麗又有智慧,女子當做秦羅敷,娶妻更當娶秦羅敷。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乏美人的出現。透過歷史的幔帳,卻出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女人,她叫秦羅敷。她美麗不可方物,「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過路人放下了擔子,佇立凝視。許是年歲較大,性格也沉穩些,所以只是手捋著鬍鬚,流露出讚嘆的神氣。
  • 歷史館 | 陌上採桑女,如玉秦羅敷的悽美故事
    就連田裡耕地、鋤地的人,因為羅敷的路過而忘了自己在耕地、鋤地。這樣的注目觀看,讓他們沒能在天黑之前完成農活,甚至回去以後還互相埋怨,因為仔細欣賞羅敷的美貌而未能完成工作。賺足了人們的回頭率的羅敷要去幹什麼呢?
  • 《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的羅敷是不是同一人?哪個羅敷是真的
    但在《孔雀東南飛》中描寫你的羅敷,卻是個想要破壞人家家庭的「第三者」,給人一種憎恨厭惡的感覺。為何對同一個人的描寫有不同的表現呢?在《陌上桑》中寫道,秦羅敷家住邯鄲,是個採桑女,嫁給了王仁。是個既美麗又勤勞的農家女。她的美麗可以讓人忘乎所以,其中在詩中寫道「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 除四大美女,歷史上羅敷同樣讓人驚豔——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這段話來源於漢樂府的《陌上桑》,介紹了三國時期的邯鄲美女——羅敷。
  • 羅敷的美與與百搭詞impressive
    還記得漢樂府《陌上桑》裡美麗的羅敷嗎?
  • 瑞典華人女作家羅敷書寫北歐極簡生活之作溫暖來襲
    近日,定居瑞典十餘年的華人女作家羅敷新作《越簡單,越美好》,由湖南文藝出版社與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版。羅敷本人也一躍成為當年亞馬遜十大暢銷書作家之一。她的文字簡潔流暢、通俗易懂、感性溫暖、敘事生動、富含哲理,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越簡單,越美好》是羅敷沉澱三年推出的全新作品,區別於前作《這麼慢,那麼美》的主題「慢生活」,本書的主題為極簡生活,在內容上進行了溫暖升華。
  • 在臺灣:我找到了最像家鄉的一個小鎮
    準確來講,我認識「故鄉」來自成年後遊走於廣闊異域,特別每逢遇上「極其同質感」的城市,在臺灣鹿港小鎮是第一次,後來去馬來西亞旅行,我特別驚詫,在那裡,我感覺自己似乎「提前」看見了未來繁榮版本的故鄉。我的家鄉在廣東潮州一個被「傳說」為「饒平國」的小鎮,講閩南語,獨特的方言、野海和信仰幾乎「隔斷」了與外界的交互行為。
  • 「高高興安嶺·大美我家鄉」原創歌詞展丨《最美的禮讚獻給小鎮》
    「高高興安嶺·大美我家鄉」原創歌詞展丨《最美的禮讚獻給小鎮》 2020-07-16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孔雀東南飛》秦羅敷真的存在?卻為何跳江殉情,《陌上桑》傳千秋
    秦羅敷的母親是附近村子中張姓人家的女兒,羅敷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在她十歲的時候家鄉出現了洪災,而他們全家都搬到了臥龍崗生活,在山上有一個尼姑看到了聰明伶俐的她,那個時候她還沒有名字,尼姑便為她取名羅敷。秦羅敷長大之後就和鄉村裡的王仁相互愛慕,並在不久之後成親了。
  • 陌上桑:聽聽古代美女羅敷是怎麼拒絕追求者的
    羅敷是誰?羅敷是秦姓的一個農家女。羅敷有多美?原文是這樣描述的: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就是說羅敷在路上一走,不管是老人還是少年都是手上什麼活都不幹了,就靜靜的坐在那看羅敷。
  • 秦羅敷:滴落在歷史中的那道愛情淚痕
    繞開波瀾壯闊的邯鄲史詩,輕叩歲月深掩的門扉,我的腳步走在城外三陵鄉的姜窯村,在這裡,分明看到秦羅敷掛在桑園間的那道深深的淚痕。那道淚痕,講述著羅敷與《陌上桑》的悽婉故事:羅敷在桑園採桑時被趙王看見,想奪為己有,羅敷不從,彈箏作《陌上桑》,表明自己是趙王侍臣王仁之妻,已是有夫之婦。
  • 有朋友問我,如果要給《陌上桑》中的羅敷畫一幅畫該怎樣來表現
    它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叫羅敷的年輕貌美的採桑女子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太守,太守驚嘆於羅敷的美貌問她願不願意跟自己回家,太守以為憑藉自己的權勢和財富,羅敷肯定會答應,令他沒想到的是羅敷斷然拒絕,還把太守奚落了一頓,太守非常尷尬,灰溜溜跑了。
  • 《陌上桑》中的美女羅敷,是如何對付調戲自己的那個使君的?
    親,我是「椒鄉文化」。請關注「椒鄉文化」,會讓你讀到更多「精彩」的文章。《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採桑女子羅敷遭到嚴詞拒絕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醜惡,表現了勞動婦女堅貞不阿的品質和勇敢機智的性格。全詩可分三段,第一段描繪羅敷的美貌。原文是這樣的: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 深讀《陌上桑》之二:羅敷是貴婦還是民女?其實都不是!
    在上一篇深讀《陌上桑》之一:「五馬立踟躕」的使君,其實只是個科級幹部中,我分析了那位被秦羅敷美色所迷倒、想將羅敷娶回家的「使君」的真實身份。這位看上去威風凜凜的使君,其實只是一位東漢的小使者,秩不過三百石,放到現在最多也就是享受一個副處級待遇。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也歡迎讀者朋友多多批評指正。
  • 【長安古詩詞大會】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這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寫採桑女秦羅敷拒絕一「使君」即太守之類官員調戲的故事,歌頌她的美貌與堅貞的情操。這詩分為三段,這裡節選的便是第一段,著重寫羅敷的美貌和人們對她的喜愛,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人的服飾和審美:她提著一隻精美的桑籃,絡繩是用青絲編成,提把是用桂樹枝做就。這裡器物的精緻華美,是為了襯託人物的高貴和美好。
  •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 陌上桑 | 朗誦:張筠英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今天發布的是張筠英朗誦的這首漢樂府民歌中的名篇,張筠英和瞿弦和是中國文藝界的一對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