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不離身卻被境外盜刷31次 法院判銀行全賠

2021-01-20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23日電 銀行卡未曾離身,卡內近5萬元存款卻不翼而飛,卡主孫女士將銀行訴至法院,要求銀行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訴求獲一審法院支持。銀行不服,提起上訴。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孫女士於2019年2月春節期間赴泰國旅遊,曾用銀行卡在泰國某商戶消費550元。2019年6月17日,銀行客服致電孫女士詢問近期是否出國,並稱其銀行卡發生了30多筆消費異常。

對此,孫女士感到疑惑。她自2月9日回國後再未出國,涉案銀行卡從未丟失,一直由其保管,銀行卡密碼信息也只有其本人知曉,其本人回國後更是從未使用過涉案銀行卡消費、取現或查詢。由於該銀行卡不常使用,孫女士甚至未給該卡開通手機銀行和簡訊提醒。

接到電話後,孫女士立馬查詢帳戶交易明細,這才猛然發現從泰國回來的這4個多月,該銀行卡在泰國竟發生了31筆異常消費。第二天,孫女士前往派出所報案,自述銀行卡被盜一事,目前該案尚未偵破。

而後,孫女士訴至法院,主張銀行對儲戶存款應具有安全保障義務,要求銀行對其被盜刷的損失予以賠付。銀行方則認為,涉案銀行卡被盜刷系因孫女士在泰國境內使用時洩露密碼所致,孫女士對其持有的銀行卡未盡到謹慎義務,故應當由其自行承擔責任。

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銀行不僅應當保證該銀行卡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還應當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結合涉案交易發生時間、地點、護照等信息,借記卡所在地時間、空間、距離等常識判斷,可以認定本案涉及的借記卡交易為犯罪嫌疑人利用偽造複製的儲蓄卡進行的偽卡交易,該交易行為不應對持卡人產生法律效力。銀行亦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孫女士存在洩露密碼的違約行為,儲戶在未開通手機銀行且亦未辦理簡訊提醒業務的情況下,其對於因不法分子的犯罪行為導致帳戶內資金減少的情況是很難知曉的。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中,銀行未能識別出偽卡,違反了保障卡內資金安全的義務,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一審法院最終判決銀行賠償孫女士全部損失近5萬元本金及利息。

銀行不服一審判決,向北京一中院提出上訴。銀行主張,涉案銀行卡資金變動異常期間長達2個月,筆數多達30多筆,但是直到2019年6月18日孫女士才報案,孫女士未盡到合理謹慎注意義務。另外,儘管商業銀行應當承擔安全保障義務,但這種安全保障義務不能替代孫女士應當承擔的妥善保管密碼的基本合同義務。

北京一中院經審理認為,結合時間、地點、空間及涉案帳戶曾在國際銀聯通報的洩密商戶進行過消費的信息,訴爭交易系偽造複製的儲蓄卡進行的偽卡交易。孫女士的銀行卡被他人複製,表明被盜刷銀行卡不具有唯一的識別性,銀行卡系統存在安全隱患,致使銀行卡背面的磁條信息被複製且不能被辨別真偽,故銀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未盡到安全保障的違約行為。

北京一中院認為,銀行未能證明孫女士授意第三人進行交易,以及孫女士對密碼洩露存在過錯。另外,孫女士在接到銀行客服電話次日便採取了報案措施,銀行上訴主張孫女士未盡到謹慎注意義務的意見,法院不予採信。最終,北京一中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有話說:

近年來,中國遊客在境外刷卡消費,引發的盜刷事件時有發生。針對銀行卡盜刷,我們對這些常見疑問進行解答。

如何防範銀行卡被盜刷?

對於持卡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保管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養好良好的用卡安全意識,可以通過開通餘額變動簡訊提醒等業務,隨時掌握掌握卡內餘額變動。刷卡消費過程中,嚴防銀行卡密碼外洩,輸入密碼時注意遮擋鍵盤。

一旦發現銀行卡被盜刷,應就近到ATM進行查詢並進行取款或吞卡操作,證明卡未離身且在本地,隨後及時掛失併到公安機關報案。對於銀行而言,加強保障持卡人存款安全義務的旅行,努力提高並改進銀行卡防偽技術,最大限度防止持卡人銀行卡被盜刷。

所有銀行卡被盜刷的情況,都可以要求銀行承擔責任嗎?

並非所有的銀行卡盜刷的損失,都由銀行承擔賠付責任。每位持卡人對個人銀行卡和密碼負有保管義務,在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密的條件下,持卡人若因自身過失造成銀行卡遺失或密碼洩露,從而產生的風險及損失,一般情況下則應由持卡人自行承擔了。

(工人日報記者盧越 通訊員吳銀嬌 蔣慧)

相關焦點

  • 銀行卡被盜刷,一個操作法院判銀行全賠
    小康氣炸之後一頓操作,把銀行告到了法院。結局是——小康拿回了所有的損失!銀行小康的銀行卡被盜刷是小康自身的過錯造成的。小康在辦理銀行卡設置密碼後,長時間內未進行密碼更新、修改,不排除密碼曾被洩露的可能;小康的銀行卡是磁條卡,未升級變更為晶片卡,磁條卡在境外通過ATM機進行操作的話,被複製、盜用信息的風險較高。
  • 銀行卡被境外盜刷31次,法院判銀行賠錢!
    赴泰國短期旅遊消費後,吃驚地得知自己回國後4個多月內,銀行卡竟在境外發生了31筆異常消費!從未丟失銀行卡的孫女士遂報案並起訴,要求銀行賠付自己被盜刷的損失。
  • 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31次 法院判決銀行承擔賠償
    央廣網北京11月2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人在國內家中坐,銀行卡在身上帶,卻在境外被消費了31次,卡內近5萬元的存款不翼而飛。北京的孫女士為此打起了官司,兩審法院都裁決由銀行賠償孫女士損失。
  • 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31筆 法院判決銀行賠償損失
    其本人回國後更是從未使用過涉案銀行卡消費、取現或查詢。由於該銀行卡不常使用,孫女士甚至未給該卡開通手機銀行和簡訊提醒。孫女士接到電話後立馬查詢帳戶交易明細,這才猛然發現從泰國回來的這4個多月,該張銀行卡在泰國竟發生了31筆異常消費。第二天,孫女士立即前往派出所報案,自述銀行卡被盜一事,目前該案尚未偵破。
  • 人在國內隔離,銀行卡卻在境外被刷空?一個操作,銀行全賠!
    銀行卡盜刷事件時有發生,最近,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就遇上了這樣的麻煩,出國旅遊回來後,王先生發現自己的銀行卡,在國外被盜刷了上百筆。王先生立刻報案,公安機關立案後,他又趕去銀行要求索賠,但遭到了拒絕。北京通州法院近期審結這起案件,判銀行賠償王先生卡內資金損失。儲蓄卡被盜刷,他趕緊這樣做……王先生春節前去菲律賓旅遊,回國後遇上疫情,就在東北老家待了一段時間,才回北京上班。
  • 學法|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31筆 法院判決銀行賠償損失
    孫女士頓感疑惑,她自2月9日回國後再未出國,涉案銀行卡從未丟失,一直由其保管,銀行卡密碼信息也只有其本人知曉。其本人回國後更是從未使用過涉案銀行卡消費、取現或查詢。由於該銀行卡不常使用,孫女士甚至未給該卡開通手機銀行和簡訊提醒。孫女士接到電話後立馬查詢帳戶交易明細,這才猛然發現從泰國回來的這4個多月,該張銀行卡在泰國竟發生了31筆異常消費。
  • 去泰國旅遊後銀行卡被瘋狂盜刷!法院判銀行全賠?是真的
    赴泰國短期旅遊消費後,吃驚地得知自己回國後4個多月內,銀行卡竟在境外發生了31筆異常消費!從未丟失銀行卡的孫女士遂報案並起訴,要求銀行賠付自己被盜刷的損失。
  • 人在長沙卡在手中,建行儲蓄卡被境外盜刷17萬,銀行是否該全賠?
    2018年4月13日,他妻子的建設銀行龍卡儲蓄卡被境外盜刷17萬餘元。當與銀行溝通時,銀行卻答覆稱調查需三個月時間,至今仍無法查清這筆巨額境外刷卡交易究竟是怎麼回事。在調查結果未出的情況,建行方面給胡先生兩條解決方式:要麼,雙方達成和解,協商賠償金額;要麼,直接到法院起訴銀行。
  • 湖南一儲戶銀行卡被境外盜刷,法院:銀行賠錢後可向嫌犯追償
    湖南一儲戶銀行卡被境外盜刷,法院:銀行賠錢後可向嫌犯追償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2017-10-13 15:40
  • 信用卡未離身被境外盜刷1400歐元,銀行被判全責
    信用卡未離身被境外盜刷1400歐元,銀行被判全責 澎湃新聞記者 趙崇強 2015-11-20 11:35 來源:澎湃新聞
  • 澳門女子銀行卡被盜刷347萬 法院判發卡行全賠
    現在銀行卡被盜刷不時發生,銀行應當承擔服務不到位的責任,而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儲戶。 現在儲戶的銀行卡遭盜刷的情況時有發生,簡訊連結詐騙等等,形式多變,令人無法辨別。有司法機關、民間輿論認為,銀行卡遭到盜刷,銀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在這些案件中,儲戶所遭遇的情形幾乎一模一樣,都是銀行卡明明在自己手上,卻在異地被盜刷,犯罪分子通過複製銀行卡和密碼實施盜竊。
  • 銀行卡突然被連刷5筆!女子一個淡定操作,銀行連利息都要賠
    維權意識很強的小康當天便向公安機關報了案,並拿著借記卡去銀行櫃檯存入100元,列印、留存了此次操作的憑條。小康還聯繫了發卡銀行要求賠償,但銀行拒絕賠付。6月4日,為維護自身權益,小康將銀行訴至蕭山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存款損失102128.31元並賠償相應利息。
  • 「孝子」為救父盜刷他人銀行卡,法院判了
    原標題:「孝子」為救父盜刷他人銀行卡,法院判了信息時報訊(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黃健婷 徐桉薴 歐吉瓊)因父親生病住院需要用不少錢,兒子劉某想法籌錢卻不慎走上「歪路子」,兩次盜刷同村村民的銀行卡。2018年,他曾受劉某生所託幫助其用銀行卡取過錢,並因此得知了劉某生所持有銀行卡的密碼。2019年春節期間,劉某因父親生病住院需要用錢,產生了盜取劉某生銀行卡內錢財的想法。同年5月,劉某在劉某生家趁機盜走其放在房間抽屜裡的銀行卡後,分兩次在該鎮的銀行ATM自助取款機處盜取1200元。
  • 銀行卡沒離身錢卻沒了,卡主怎樣做才能讓銀行全賠
    銀行卡遭遇盜刷,已不是多麼罕見的事情,而且一旦是在境外被盜刷,能追回案款的機率已相當小了。為了不吃啞巴虧,被盜刷之後,受害人都應該採取什麼舉動證明自己無辜,又怎樣證明自己並非主動洩漏帳戶信息?王先生趕緊查詢,發現這張卡竟然從三天前開始,到他發現的當日,在印度尼西亞被盜刷了上百筆,金額達3.5萬元。王先生趕緊就近操作吞卡並報警。隔離期滿後,他拿著公安機關出具的立案通知書前往發卡銀行,要求銀行賠付盜刷款項。銀行表示不同意。王先生於是訴至通州法院,要求索回損失。和王先生有相似遭遇的是家住昆明的趙女士。
  • 3分鐘被無卡盜刷近4萬,法院最終判銀行賠錢,這個舉動是關鍵!
    事後經核實,這兩筆手機銀行操作的IP位址顯示為新加坡。銀行不認盜刷 讓持卡人負責馬女士非常肯定,自己的銀行卡遭遇了盜刷,而且還是手機無卡交易。按照正常操作流程,登錄手機銀行轉帳,首先需要交易人輸入卡號或身份證號、查詢密碼、附加碼。
  • 銀行卡沒離身錢卻沒了,卡主怎樣做才能讓銀行全賠
    銀行卡遭遇盜刷,已不是多麼罕見的事情,而且一旦是在境外被盜刷,能追回案款的機率已相當小了。為了不吃啞巴虧,被盜刷之後,受害人都應該採取什麼舉動證明自己無辜,又怎樣證明自己並非主動洩露帳戶信息?司法審判第一線的專業人士表示,方法多多,關鍵在一個「快」字上,ATM機操作、隨便在某個商場刷卡、以及其他能證明本人和銀行卡此時所處時間、位置的信息,都可以。
  • 北京女子遇無卡盜刷幾分鐘損失近4萬 這個舉動讓法院最終判銀行賠錢
    銀行不認盜刷 讓持卡人負責馬女士非常肯定,自己的銀行卡遭遇了盜刷,而且還是手機無卡交易。按照正常操作流程,登錄手機銀行轉帳,首先需要交易人輸入卡號或身份證號、查詢密碼、附加碼。登錄後轉帳前,還要獲取驗證碼。在收到銀行發送的驗證碼簡訊後,輸入該驗證碼及取款密碼,才能最終完成交易。
  • 銀行卡和手機在身上,10萬餘元卻「不翼而飛」!姑娘狀告銀行,結局是...
    小康還聯繫了發卡銀行要求賠償,但銀行拒絕賠付。 6月4日,為維護自身權益,小康將銀行訴至蕭山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存款損失102128.31元並賠償相應利息。小康在辦理銀行卡設置密碼後,長時間內未進行密碼更新、修改,不排除密碼曾被洩露的可能;小康的銀行卡是磁條卡,未升級變更為晶片卡,磁條卡在境外通過ATM機進行操作的話,被複製、盜用信息的風險較高。 對於銀行的辯稱,小康並不認同。她表示,銀行開通境外業務,就是允許持卡人在境外用卡,不能因為持卡人在境外通過ATM機使用過卡片,就認為信息被複製就是持卡人的過錯。
  • 儲戶銀行卡未離身被盜刷 銀行被判擔七成責任
    新華社南寧10月13日專電(記者向志強)南寧市興寧區法院近日審理了一起銀行卡盜刷案件,市民甘某卡不離身卻被盜刷,法院判決銀行承擔七成責任。  據介紹,去年5月21日,甘某通過某銀行的ATM機往自己的銀行卡裡存款1.79萬元,卡上餘額1.89萬餘元。當晚,甘某收到銀行發來的3條簡訊,提示他的帳戶存款被提取18900多元。
  • 謹防銀行卡境外被盜刷
    人在家中坐,卡在身上帶,銀行卡內存款為何竟不翼而飛?原來,這是由於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春節期間,孫女士赴泰國旅遊,曾用銀行卡在泰國某商戶消費550元。過了幾個月,銀行客服致電孫女士詢問她近期是否出國,並稱其銀行卡發生了30多筆異常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