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西部地區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紀實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吳晶晶)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溝壑縱橫的橫斷山脈、西北邊陲的茫茫戈壁……新中國成立60多年,西部尚有約2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沒有最基礎的1∶5萬比例尺地形圖,這一「無圖空白區」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21%,制約著廣袤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2006年至今,我國實施了「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這項國家重大基礎測繪專項工程填補了西部1∶5萬地形圖的空白,標誌著我國陸地國土實現了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全面覆蓋,將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逐夢西部 成果豐碩

    1∶5萬地形圖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礎圖件。長期以來,由於氣候、環境、交通等條件和測繪技術裝備水平的限制,我國西部200萬平方公裡國土一直沒有1∶5萬地形圖。

    1971年至1975年間,我國曾在西部組織1∶10萬地形圖測圖大會戰,會戰中有100多名測繪人員受傷致殘,42人獻出寶貴生命。時隔30多年,這些1∶10萬地形圖地理信息陳舊、現勢性差,與1∶5萬圖相比,精度不夠高,內容不夠詳細,其中有些甚至是草繪圖,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建設的需求。

    「在地形複雜、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區開展大規模測量,填補這一地區的國土測繪空白,這是幾代測繪人的夢想。」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為加強、測繪科技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使西部1∶5萬測圖從夢想逐漸成為現實。」

    同時,伴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西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計和施工,資源調查與開發,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維護邊疆穩定等,都對1∶5萬地形圖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

    開發西部,測繪先行。2006年,西部測圖工程開始實施。5年時間裡,在祖國西部的廣大區域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13個工程承擔單位的36個實施單位、8個質檢站和2個地圖印刷廠,投入7500人次,圓滿完成了西部200萬平方公裡5032幅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任務。

    5年來,西部測圖工程實現了我國陸地國土1∶5萬地形圖的全面覆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5年來,廣大測繪科技工作者在三江源、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幹沙漠、阿爾泰山、喀喇崑崙山、橫斷山脈等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地區長年鏖戰,克服各種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完成全部測圖任務,實現了「零傷亡」;

    5年來,西部測圖工程構建了我國地形困難區域高新測繪技術體系,為我國測繪技術水平的進步和測繪裝備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

    5年來,西部測圖工程構建了我國重大測繪工程組織建設管理模式、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管理體系、大範圍高效率測繪生產作業模式等,促進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實現轉型;

    5年來,國家西部測圖工程「邊建設、邊應用」,編制了一系列西部測圖工程地圖集及叢書,在西部省區建立了一系列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攻堅克難 科技支撐

    「測繪是一個艱苦的行業,西部測圖更是在極端艱苦環境中開展的一項工作。」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測繪局黨組書記劉戈青所說,青藏高原、南疆沙漠、橫斷山脈等地區環境極為惡劣,羅布泊、可可西裡、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等大片無人區分布其間,在這裡開展測繪工作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

    馳騁雪域高原、跨越巍峨群山、趟過冰河沼澤、穿越大漠狂沙……在西部測圖過程中,測繪隊員們經歷了種種生死考驗: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地表灼熱難忍,測繪隊員走上10分鐘,鞋就開了膠;在新疆鯨魚湖,一人多高的大黑熊站在車前,與測繪隊員對峙十幾分鐘;在橫斷山脈,汶川震後部分山體崩裂,測繪車輛行駛中不時躲避空中的飛石;在青藏高原,測繪隊員呼吸著稀薄的氧氣,還要完成觀測、記錄、調繪、計算等工作,狂風、暴雪、饑渴、陷車等意想不到的考驗更是家常便飯……

    就是這樣,測繪隊員在佔我國國土面積約五分之一土地上開展曠日持久的測圖生產,並最終實現了「零傷亡」的目標。

    「在西部測圖工程中,我們利用海事衛星電話、先進的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系統組成了西部測圖安全監控系統,可以實時追蹤每一名作業隊員的位置,準確定位每一臺作業車輛和作業組的位置,為西部測圖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工程項目部主任助理馬鈺說。

    西部測圖工程區域地理環境特殊,用常規測繪技術和手段難以完成測圖任務。為此,工程實施中充分採用現代測繪新技術,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安全創新、產品創新和質量創優,構建起高新測繪技術體系。

    「針對西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我們依託當代航空航天與空間信息技術,在衛星影像測圖、機載雷達影像測圖以及空間數據管理、地圖製作等方面開展自主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構建直接應用於西部測圖工程的系列技術,保證安全、高質量、按期完成任務。」工程項目部主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繼賢說。

    張繼賢介紹,西部測圖工程在我國基礎測繪中實現了「四個首創」,即首次採用衛星遙感立體影像實現大規模國家地形圖數位化測圖;首次採用大範圍稀少控制點衛星影像整體區域網平差技術,大幅度減少野外控制點數量;首次採用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技術,實現多雲霧高山區地形圖測圖;首次藉助海事衛星建立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保障困難地區安全作業,實現零傷亡。

    通過自主創新,西部測圖工程形成了9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測圖生產作業系統平臺,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撐,並以此為契機,推動了我國數位化測繪向信息化測繪轉變,促進測繪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產業進步與升級。

    服務發展 前景廣闊

    隨著西部測圖工程建設成果的陸續形成,按照「邊建設、邊應用」的原則,西部測圖成果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發生,抗震救災急需地理信息支持。涉及災區的385幅西部測圖工程1∶5萬地形圖成果被緊急送往相關部門。同時,基於工程開發建設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地理信息平臺和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遙感動態監測及預警地理信息平臺,快速計算出了地震烈度影響範圍,並提供了震區及不同烈度區有關圖形數據,為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一大批西部地區正在實施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設計規劃建設已經開始使用西部測圖工程的成果數據。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國家援藏援疆建設中,西部測圖工程的成果保障了國家重大戰略的順利實施。」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說。

    西部測圖工程實施5年來,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大力推動下,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先後建立起了應急地理信息平臺或政務信息平臺,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2010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區突降暴雪,多名群眾被困野外,通過新疆應急平臺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相關部門接收當地政府報送的事發地地名信息,在應急平臺中定位,指揮人員對直升機進行導航,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未來,西部測圖工程在城鄉規劃、資源開發、交通運輸等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有力支撐西部大開發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李維森說。

相關焦點

  • 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紀實
    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溝壑縱橫的橫斷山脈、西北邊陲的茫茫戈壁……新中國成立60多年,西部尚有約2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沒有最基礎的1∶5萬比例尺地形圖,這一「無圖空白區」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21%,制約著廣袤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2006年至今,我國實施了「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
  • 陝西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啟動
    7月3日,陝西省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正式啟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曉東,副省長鄭小明出席啟動儀式。    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位於秦嶺山脈陝西境內,範圍涉及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等6個設區市的37個區(縣),面積5.7萬平方千米。
  • 我國1比5萬國家地形圖已繪製完成 填補多項空白
    本報訊 (記者郭超)1∶5萬地形圖是國家基本圖,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環境、裝備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橫斷山脈等佔陸地國土面積20%的地區,存在著1∶5萬地形圖空白區。
  • 我國西部測圖完成 實現陸地精確地圖全覆蓋
    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已竣工驗收,覆蓋我國全部陸地國土範圍的24182幅最新1∶5萬地形圖數據及資料庫全面完成。8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維森宣布: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已竣工驗收,覆蓋我國全部陸地國土範圍的24182幅最新1∶5萬地形圖數據及資料庫全面完成。這標誌著我國西部約200萬平方公裡「無圖空白區」被「填實」,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初步建成。
  • 新疆近2萬平方公裡土地將結束"地形圖空白區"史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記者 黃豔)10日,由新疆第一、第二測繪院聯合承接的「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塔裡木東部區A5區」項目啟動出徵儀式。該項目將結束新疆近2萬平方公裡「地形圖空白區」的歷史。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測繪局黨組書記劉戈青介紹,此次進行測圖的區域位於新疆東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
  • 秦嶺無圖區地形圖發布 實現1∶10000信息全覆蓋
    截圖來自:陝西省測繪地圖信息局官方網站昨日,歷時3年多的「陝西省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正式通過專家驗收,5.7萬平方公裡的秦嶺地形圖和三維影像正式發布。至此,我省實現了1∶10000基礎地理信息全覆蓋,補齊的空白區域約佔我省總面積的28%。秦嶺地形圖包括8大類由於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秦嶺地形圖空白區長期以來農業基礎差、工業基礎薄弱、城鎮化發展水平低,經濟發展一直都落後於關中、陝北地區,嚴重製約了我省的經濟發展。
  • 西部測圖工程、1:5萬基礎地理信息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1:5萬地形圖是中國國家基本圖,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  由於受裝備水平、技術條件等的限制,中國西部包括青藏高原、南疆沙漠、橫斷山脈等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地區在內的約20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一直沒有實地測量的1:5萬地形圖,中國國家基本圖一直存在約20%的空白區域。
  • 中國一比五萬地形圖最後「空白區」今後五年繪出
    2006年3月28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全福小學將釣魚島地形圖搬上講臺,老師給學生講解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新社發 王雲龍 攝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今日從國家測繪局獲悉,今後五年內,國家測繪局將測完中國西部最後二百萬平方公裡國土一比五萬地形圖。屆時,中國國土一比五萬地形圖將掃除「空白區」。此項工程的實施,國家將投資十六點七八億元人民幣。
  • 首次陸地國土基本地形圖全覆蓋
    來源:海外網1∶5萬地形圖是覆蓋全部國土範圍的精度最高的地形圖,是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截至2006年,在我國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地區,尚有2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沒有1∶5萬地形圖。2006年起,相關測繪部門歷時5年,累計投入7500人次,各類設備車輛6500餘臺,野外行程1800多萬公裡,順利完成6類共3.2萬餘張測繪任務,首次實現陸地國土國家基本地形圖全覆蓋,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首次陸地國土基本地形圖全覆蓋(新中國的「第一」)
    1∶5萬地形圖是覆蓋全部國土範圍的精度最高的地形圖,是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截至2006年,在我國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地區,尚有2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沒有1∶5萬地形圖。2006年起,相關測繪部門歷時5年,累計投入7500人次,各類設備車輛6500餘臺,野外行程1800多萬公裡,順利完成6類共3.2萬餘張測繪任務,首次實現陸地國土國家基本地形圖全覆蓋,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致力消除秦嶺地形圖"空白區"
    巍巍秦嶺還有不少的地形圖「空白區」西部網訊(記者 蒙丹) 今天(6月6日)上午,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肖平作客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和西部網聯合直播的在線訪談,與網友分享了秦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進展情況
  • 陝西3年繪製秦嶺高精度測圖 羊腸小道清晰可見
    歷時3年的秦嶺地區1:10000測圖工程正式通過驗收,填補了陝西基礎地理信息的空白。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 12月4日,歷時3年的秦嶺地區1:10000測圖工程正式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陝西成為了西部地區第一個實現1:10000地形圖全覆蓋的省份。三年前項目啟動時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承諾的秦嶺地區「羊腸小道」清晰可見,也成為了現實。
  • 我國西部二百萬平方公裡「無圖空白區」將被填實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吳晶晶、餘慶紅)到2010年,我國西部約200萬平方公裡國土將以數位化形式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結束西部地區無1:5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歷史。這是記者從3日開幕的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上了解到的。
  • 秦嶺1∶10000高清地圖發布:不止72峪 有上百個
    測圖3年 總投入1.87億元  昨日,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發布了秦嶺1∶10000地圖,他們還根據最新測繪數據,製作了秦嶺三維模型,從而使得秦嶺首次清晰地將全貌展現在公眾面前。  2012年7月3日,秦嶺測圖工程啟動。
  • 新疆伊犁地震災後重建1∶1000地形圖完成
    2012-04-20 13:28:27    華夏經緯網  19日,自治區測繪局支援伊犁地震災後重建測繪成果移交暨總結大會召開,這標誌著自治區測繪局支援伊犁地震災後重建測繪工作圓滿完成。
  • ...一草一木清晰可見-一草一木,清晰可見,地理信息,地形圖,陝西省...
    -新聞提示  11月11日,從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傳來好消息,今年7月由陝西省政府正式啟動的秦嶺空白區測圖工程首批800多幅正射影像圖完成,藏在深山中的秦嶺本色清晰地展現出來。2014年,將完成「三維模擬秦嶺」建設,推進「數字陝西」、「生態陝西」發展。
  • 中國力爭2010年前消除西部地區的地圖測繪盲點
    新華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魏武郭麗琨)中國國家測繪局已決定將西部1:5萬地形圖無圖區測繪工程列入測繪事業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力爭在2010年前為中國西部的盲點地區繪製一張高精度的地形圖。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繼賢表示,中國目前已經掌握以「3S」(即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達到了完成此無圖區1:5萬測繪任務所需的技術要求。同時,中國還將大力應用衛星光學遙感和雷達影像測繪技術,逐步取代傳統測繪手段和儘量減少野外勘測作業。
  • 《中國西部地區典型地貌圖集》日前正式出版
    近日,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等多單位聯合編制的《中國西部地區典型地貌圖集》由中國地圖出版社正式出版。    《圖集》是以表達中國西部地區(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典型地貌形態特徵為主題的區域性專題地圖集,是國家西部測圖工程成果之一。
  • 大疆P4RTK傾斜攝影測量1:500測圖方法及精度研究
    以莆田市農村地籍與房屋調查工程為實踐,對該方法的精度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精度完全能夠滿足1:500數字地形圖測繪的需要,且作業效率高。本文基於莆田市農村地籍與房屋調查工程,探討了使用消費級、單鏡頭、低成本無人機進行傾斜攝影測量製作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相關技術,並通過改進相關作業方法,提高數字測圖工作效率,保證測圖精度,降低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的應用門檻。
  • 測繪知識常識十二:什麼是地形圖,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因此,國家測繪總局對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方法制定了統一標準,這個標準稱為「地形圖圖式」。地形圖能夠客觀地反映地物和地貌的變化情況,利用地形圖可以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及竣工管理等。因此,在經濟、國防等各種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