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三十二歲上崑崙學道,四十年後下山,先後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兩代君主,最後終於推翻了商紂的暴政,建立了周朝。歷史上「武王伐紂」的故事,在明代文人許仲琳的筆下,演繹成為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封神大戰」。
天下平定之後,姜子牙奉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敕令,主持召開了「封神大典」,使得雙方陣亡的文官武將,個個魂有所依,人人登臺封神。姜子牙前後一共敕封了三山五嶽、雷部、火部、瘟部、鬥部等合計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等等等,皆在其列。
不過,當姜子牙封畢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後,「封禪大典」並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在「封神榜」之上,還有兩個名字:飛廉、惡來。飛廉與惡來商紂王的臣子,不過此二人卻都不是什麼賢良之輩,他們陷害忠良,惑君亂政,是典型的奸臣。這個時候,飛廉與惡來還並沒有死,他們陰謀地盜取了紂王的玉符印信,想通過「獻寶」的方式,在西周的朝堂上謀取個一官半職。
紂王在位時,飛廉與惡來只會一味地迎合紂王,不但不能忠言諫君,反而還為個人的一己之私而陷害忠臣;等到了紂王自焚身死之後,他們又無恥地盜取紂王的印信,為自己的錦衣玉食鋪路,像這樣不忠不義的小人,自然不會得到周朝的好感。於是,姜子牙在封畢各路正神之後,便下令斬殺了飛廉與惡來。
飛廉與惡來雖是小人,但他們的名字卻也在「封神榜」之上,所以,姜子牙再次登上封神臺,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外,又敕封了兩位「惡煞」——冰消瓦解之神。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在正神之外,又敕封了兩位「惡煞」呢?
首先,飛廉與惡來的名字早已寫在了「封神榜」之上,他們註定是要封神的;這雖然也算得上是一個理由,但這個理由顯然是不夠充分的,因為它沒有更深入地解釋清楚飛廉與惡來被封神的關鍵原因,反而會讓人繼續產生這樣的問題:那麼,飛廉與惡來的名字為什麼也能被寫進「封神榜」上呢?這個問題其實和「他們為什麼會被封神」,如出一轍,所以,我們繼續往下看。
其次,並不是說只有忠臣良將才能封神,奸臣小人其實也能夠封神,就連天怒人怨的無道昏君紂王都封為了「天喜星」,還有什麼不能封呢?所以,奸臣飛廉與惡來封神,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飛廉與惡來這兩位非正神的「惡煞」,是在各路神仙都被敕封完畢,才斬首並敕封的,換句話說,各路神仙都是眼睜睜地看著這了這兩個罪惡的「惡煞」被斬首示眾的,其實這是在向諸位正神暗示:神位雖封,然前路多艱,諸位還需潛心修煉才行,一切好自為之。
最後,各路正神不多不少,共計三百六十五位,而三百六十五,正好是一年之數,也就是說,三百六十五象徵著圓滿,象徵著極致。然而,圓滿與極致是不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在中國人的哲學思維中,歷來講究的都是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物極必反,所以,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外,再安排兩個非正神的「惡煞」,這才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而這,也正是飛廉與惡來被封神的最根本原因。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快來留言討論吧!
歡迎關注文化新篇,文化趣事無限,新篇喜聞樂見!